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章 地方督撫與吏治改革:以裁革胥役、陋規與捐納制度為例

在中國傳統的官僚政治中,官吏是維系國家機器正常運作的要角。清末新政開始之初,對既有官僚機構與行政制度的調整與改革,首先被提上議事日程。清政府舊有的中央權力機構主要是軍機處和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庚子事變之后,隨著政治形勢的新變化,在新政開展的過程中,陸續設立了外務部、商部、巡警部、學部以及練兵處、財政處等新機構,并裁撤了詹事府、通政司等舊衙門。與此同時,地方行政機構改革也在相應地進行,如裁撤河東河道總督、漕運總督、云南巡撫、湖北巡撫、廣東巡撫、奉天府府尹與府丞、粵海關與淮安關兩監督,以及江寧織造,等等。行政機構的革故鼎新,為建立健全的行政制度奠定了一定的基礎。當然,要使行政制度得以正常、高效率地運作,還必須有清明的吏治。不幸的是,當時吏治腐敗已經到了極點。因此,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整頓吏治的措施。其中,裁汰胥吏與差役,酌改陋規為公費,改革捐納制度,是三項重要的舉措。誠然,整頓吏治的目的,在于清除吏治腐敗的根源。在此過程中,地方督撫建言踐行,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傳統官僚政治的惰性與慣性,以及現實中人事關系與切身利益等問題的困擾,其間的內在矛盾難以調適,使得吏治改革舉步維艱,并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了清末新政的進程。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镶黄旗| 竹溪县| 静海县| 新源县| 菏泽市| 神池县| 雅安市| 寻甸| 寻乌县| 西乡县| 天津市| 淳安县| 岳阳县| 绥德县| 万荣县| 比如县| 革吉县| 米林县| 永寿县| 庆阳市| 白银市| 绵阳市| 玉树县| 都江堰市| 时尚| 康定县| 郓城县| 东辽县| 论坛| 上高县| 怀柔区| 博爱县| 曲阜市| 通河县| 尚义县| 海淀区| 万源市| 嵩明县| 禹城市| 馆陶县| 铜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