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管理的實踐
  • (美)彼得·德魯克
  • 3548字
  • 2019-01-03 16:42:40

彼得·德魯克自序全面探討管理學的第一本著作

本書于1954年首度面世之前,已經有少數人撰寫并出版過管理書籍。我自己就在1946年出版了第一部管理著作《公司的概念》(Concept of the Corporation, New York:John Day)。巴納德(Chester I. Barnard)的《經理人員的職能》(The Functions of the Executive,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則更早幾年,在1938年問世。

福列特(Mary Parker Follett)在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初期完成了多篇管理論文,并于1941年結集出版,書名是《動態管理》(Dynamic Administration, New York:Harper & Brothers)。

出生于澳大利亞的哈佛大學教授梅奧(Elton Mayo)分別在1933年和1945年出版了兩本關于工作和員工的短篇論述:《工業文明中人的問題》(The Human Problems of an Industrial Civilization,New York:Macmillan)及《工業文明中的社會問題》(The Social Problems of an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法約爾(Henry Fayol)的《工業管理與一般管理》(Industrial and General Administration, London, England:Pitman)首先于1916年在巴黎出版,英文譯本則在1930年于倫敦面世。

泰勒(Frederick W. Taylor)的《科學管理》(Scientific Management, New York:Harper & Brothers)推出的時間甚至還更早,早在1911年就出版了,而且后來又加印了許多次。

這些管理書籍迄今仍然擁有廣大的讀者,而且也當之無愧。每一本著作都代表一項重大的成就,每一位作者都為管理學奠定了堅實而持久的基礎,在他們各自的領域中,迄今還沒有人能超越他們的成就。在我們稱為“組織心理學”和“組織發展”的領域中,巴納德和福列特的著作提供了最佳指引,無人能出其右。當我們談到“質量環”和“員工參與度”時,也只能附和梅奧早在幾十年前就已提出的觀念。法約爾的用語雖然陳腐,但他對于管理和組織的真知灼見卻仍然饒富新意和具有原創性。而自從我完成《公司的概念》后,管理學界對于高層主管的職能和政策,迄今仍然沒有提出什么新的創見。當我們想要了解知識工作者的工作內容,并學習如何提升知識工作的生產力時,我們甚至還要回過頭來研讀泰勒的著作。

盡管如此,本書仍然是第一本真正的“管理”著作,是第一本視管理為整體,率先說明管理是企業的特殊功能、管理者肩負了明確責任的管理書籍。早期的所有管理書籍都只探討管理的某個方面,例如巴納德在《經理人員的職能》中討論溝通問題,或我在《公司的概念》中討論高層主管的職能、組織結構和公司政策。

本書則討論“管理企業”“管理管理者”和“管理員工和工作”,這幾個重點分別是本書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四部分的標題,同時也談到“管理的結構”(第三部分),以及“做決策”(第28章)。本書一方面探討“管理的本質”,管理層的角色、職責和所面對的挑戰,另一方面也從人的角度來審視管理者,探討擁有管理職位、執行管理工作的管理者:他們需具備什么資格,如何發展管理能力,以及他們的責任和價值。本書還專辟一章來談“組織的精神”(第13章),目前針對“企業文化”的所有討論內容幾乎都可以在本章中找到。本書也是率先探討“目標”、定義“關鍵成果領域”、說明如何設定目標,并運用目標來引導企業方向及評估績效的第一本著作。的確,“目標”這個管理名詞可能是本書發明的,至少在以前的各種論述中都不曾出現過。此外,本書也是兼顧管理現有企業和創新未來企業的第一本著作。

或許更重要的是,本書是“第一本”將管理視為一個整體的管理書籍。過去的管理書籍,甚至今天大多數管理書籍,都只探討管理的某個方面。的確,他們通常都只看到企業的內在:組織、政策、組織內部的人際關系、組織中的權威等。而本書卻從三個方面來描繪企業:首先,作為一個機構,企業生存的目的是對外(在市場上為顧客)產出經濟成果;其次,企業是雇用人員、由人組成的社會“組織”,必須培育員工,支付員工薪資,組織員工以發揮生產力,并因此需要一定程度的治理,構建價值體系,建立權責之間的關系;最后,企業是扎根于社會和社區的“社會機構”,因而受公眾利益所影響,因此本書也探討“企業的社會責任”——在本書問世之時,還沒有人聽說過這個名詞。

由此可見,本書在30年前,就開創了今天我們所謂的管理“學科”。這樣的發展并非偶然,也絕不是靠運氣,而是本書的使命和初衷。

在撰寫本書時,我已經積累了10年成功的顧問實踐經驗。我的出身背景既非企業,也非管理。早年我曾經在銀行工作——在德國一年,英國三年。后來我成為作家和新聞記者,并且開課講授政府和政治學。在很偶然的情況下,我開始踏入管理領域。1942年,我出版了一本書《工業人的未來》(The Future of Industrial Man),我在書中主張,早期社會中許多由家庭和社區擔負的社會任務如今已經改由組織,尤其改由企業來承擔。全世界最大的制造公司通用汽車的一位高層主管注意到這本書,他在1943年秋末邀請我針對通用汽車的高層主管、公司結構和基本政策,進行深入研究。《公司的概念》就是脫胎于這項研究,這本書于1945年完成,1946年出版。

我發現這項研究工作既引人入勝,又令人深感挫折。我找不到任何幫助,不知從何準備。現有的寥寥數本有關企業和管理的書籍完全不敷使用,因為這些著作都只探討管理的某個方面,仿佛這些方面可以獨立存在,彼此互不相干。這不禁令我回想起一本人體解剖書籍,里面討論人體的某個關節——肘關節,卻完全不提及手臂,更不用說骨骼和肌肉了。更糟的是,管理的許多方面都不曾有人做過任何研究。

然而在我看來,管理者的工作之所以如此有趣,完全是因為管理涵蓋了三個方面的整體。我很快就明白,談管理時必須將三個方面都納入考慮:第一是成果和績效,因為這是企業存在的目的;第二必須考慮在企業內部共同工作的人所形成的組織;第三則要考慮外在的社會,也就是社會影響和社會責任。然而以上大半的議題卻缺乏研究文獻,更遑論有關其關聯性的探討了。當時的許多書籍都熱衷于討論政府政策對于企業的沖擊。的確,無論當時或現在,關于政府法令對企業影響的課程都大受歡迎。但是,究竟企業又給社會和社區帶來了什么影響呢?關于公司財務的書籍不計其數,但我們卻看不到任何討論企業政策的著作。

結束了這項研究之后,我仍然繼續擔任通用汽車公司的顧問,后來其他大公司也陸續找我去擔任顧問,其中包括西爾斯公司、切薩皮克與俄亥俄鐵路公司和通用電氣公司。我在每家公司都看到相同的情況:對于管理的職務、功能和挑戰完全缺乏研究、思考和知識,幾乎可以說是一片空白。于是我決定坐下來,先描繪出“黑暗大陸”——管理的整體結構,然后理清拼圖中有待填補的失落片段,最后再將整體組合起來,成為有系統、有組織,但篇幅很短的一本書。

從事顧問工作的時候,我認識很多能干的年輕人,他們有的位居中高層管理職位,有的剛得到生平第一個重要職位,不是初為管理者,就是獨立的專業人才。他們都很清楚自己是管理者,但他們的前輩,即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活躍于職場的那一代人通常都不清楚這個事實,這些奮發向上的年輕人知道他們需要系統化的知識,需要觀念、原則和工具,這些都是他們當時極為欠缺的。本書正是為他們而寫的。

這個時代令本書一炮而紅,這個時代也令管理者的意義從“階級”轉變為工作、職能和責任。本書出版后,不但在美國一炮而紅,在全球各地也都非常成功,包括歐洲、拉丁美洲,尤其在日本更是備受重視。的確,日本人認為本書的觀念奠定了他們經濟成功和工業發展的基石。

在后來出版的管理書籍中,我更加詳細深入地探討了本書的各個主題。例如,《為成果而管理》(Managing for Results, 1964)是第一本有關企業戰略的書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The Effective Executive, 1966)討論組織中的管理者如何自我管理,《管理:使命、責任、實踐》(Management:Tasks, Responsibilities, Practices, 1973)則是為實際管理工作者所撰寫的系統化手冊,也是研讀管理學的學生的系統化教科書,因此內容盡可能翔實完整,有別于本書容易理解、重啟發性的特色。《動蕩時代的管理》(Managing in Turbulent Times, 1980)進一步探討了本書提出的基本問題:我們的事業是什么?我們的事業將是什么?我們的事業究竟應該是什么?但同時也探討了在動蕩時代,企業如何兼顧創新與延續,化變動為契機。

管理專業的學生、立志成為管理者的年輕人和成熟的管理者,仍然視本書為打好管理學根基最重要的一本書。有一家全球最大銀行的董事長一再告訴部屬:“如果你只讀一本管理書籍,那么就讀《管理的實踐》好了。”我相信本書之所以如此成功,原因在于內容既無所不包,又寫得淺顯易懂。每一章都很短,卻又完整說明了管理的基本觀念。當然,這正符合撰寫本書的初衷:我希望提供曾經在客戶公司中與我共事過的管理者工作上所必須知道的一切,協助他們為高層管理職位預做準備,同時書中的內容又必須好讀且易懂,即使是忙碌的企業人都能在有限時間內抽空讀完。我相信,正因為本書能兼顧這兩方面的需求,因此盡管在本書問世后,30年來出版過的管理書籍如過江之鯽,本書仍然持續暢銷,而且無論讀者是在政府部門還是在企業中服務,已經擔任企業管理者還是有志于管理工作,都把本書當成他們最喜愛的管理書籍。我希望在未來的時光中,無論對新一代的學生、奮發向上的年輕管理人才,還是實踐經驗豐富的企業管理者,本書仍然能發揮同樣的功能,做出同樣的貢獻。

彼得·德魯克

1985年感恩節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克萊蒙特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拉善左旗| 浦城县| 高邮市| 通化市| 博爱县| 湟中县| 武城县| 安康市| 万荣县| 德州市| 镇原县| 洮南市| 潢川县| 四会市| 曲水县| 肃宁县| 衢州市| 灌南县| 桦南县| 固阳县| 南开区| 云林县| 江川县| 琼海市| 壤塘县| 保山市| 马鞍山市| 玛多县| 东阿县| 固原市| 和平区| 翼城县| 滦南县| 南华县| 文安县| 汝阳县| 历史| 日土县| 南平市| 星座| 漯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