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的9歲孩子
- (美)路易斯·埃姆斯 弗蘭西斯·伊爾克 西德尼·貝克 格塞爾
- 2111字
- 2019-01-10 16:55:13
7.朋友關系:重視友情,朋友已成為孩子世界的中心
當初孩子八歲的時候,媽媽是他整個宇宙的中心。現在到了九歲,這個宇宙中心則更可能是某個特別的朋友。正如早些時候他會把媽媽、老師,或者某權威人士的話奉為“圣旨”一樣,現在的他則常常把朋友的話奉為“圣旨”:“比力這么說的”“比力這么認為”。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說,對九歲的少年而言,朋友的意見顯然要比父母的話更為重要。
至少一部分的男孩子這時有了崇拜英雄的意識,而這個他崇拜的英雄,既有可能是他的爸爸,也有可能是跟他同齡的朋友。他也仍然會和八歲的時候一樣,有一個“最要好”的朋友。不過,這在女孩子當中會更流行一些。
九歲的孩子很忠實于自己的朋友,也往往很佩服自己的朋友。如果朋友聲稱遭到了老師或者父母的不公平對待,九歲孩子會很替他打抱不平,不但想要出面保護朋友,還會替朋友擔心,怕他因此而遭到什么傷害。如果他的朋友遇到了麻煩,他會毫不猶豫地伸手相助。不過,也有一部分孩子還是會跟他八歲的時候一樣,并不熱衷于跟別人建立這種親密的友情,他更在意的只是在一起做的事情。大部分孩子都能和玩伴相處得不錯,當然免不了還是會有些爭執和糾紛。
這個年齡的男孩和女孩,都很不掩飾自己對其他孩子的喜歡與厭惡,而且有可能相當喜歡攻擊他所厭惡的人,至少也是打嘴仗。有些男孩子可能會常常遭到跟他差不多年齡或者更大一些的壞孩子的欺侮。萬幸的是,和一年以前相比,他對來自別人的嘲弄和威脅變得皮實得多了。如果別人對他欺負得過于厲害的話,他還是會回去找成年人幫忙。(到了十歲的時候,大多數孩子已經完全可以自己處理這類交往中的問題了。)
孩子在這個年紀往往對幾乎所有跟他朋友有關的事情都很感興趣,比如他朋友看些什么電視、晚上幾點鐘上床、需要幫家里做多少家務……女孩子晚上喜歡跟朋友一起消磨時光,一般是兩個孩子互相做伴,有時候甚至是一起過夜。
男孩子之間喜歡來一些善意的打斗和摔跤,常常一邊追打一邊大喊大叫。女孩子們一般來說會安靜很多,她們喜歡在一起咕咕笑、說悄悄話。
九歲的孩子往往很受他所屬的小群體的影響。他會以同齡人,尤其是一群同齡人為參照,來界定自己。他需要跟自己的小團體處理好人際關系。雖然大多數孩子在生活中都愿意討成年人的歡心,滿足他們的要求,但是,同齡人對他來說才是最為重要的。九歲孩子的小團伙或者小俱樂部,和八歲比起來能延續得稍微久一些,而且也稍微有了一些組織結構。孩子可能組成一些種植俱樂部、廢料收集俱樂部或者單純的交往俱樂部。他們認認真真地商討并計劃該做些什么事情,而這些討論常常可能代替了他們的活動本身。比方說,秘密俱樂部里的孩子,他們做的事情可能就是討論一下秘密暗號,做一些初期籌備,分派一下任務,然后基本上就到此為止了。一些比較正式的、有成年人監管的俱樂部,例如童子軍,則能夠延續很久。
一個九歲的少年能有多少個朋友,是否容易交到朋友,在這一點上孩子與孩子之間有很大的不同。有些孩子非常善于交往,打個比方,哪怕你把他扔到沙漠孤島上,他都能找出什么人來跟他一起玩。可是,也有些孩子則非常聽命于“老天的安排”,假如說他附近的街坊里有一些友善的孩子,那么他自然能順利交上朋友;可是,如果街坊里沒有什么孩子,而學校里的朋友又不住在附近,那么要讓他走出去找朋友則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正如同孩子其他方面的行為一樣,我們也把孩子對友情、對找朋友的需要跟他的體形結構聯系起來。(譯者注:有關長形孩子、方形孩子、圓形孩子的詳細講解,請參照這套書的《你的7歲孩子》第9章。)根據體形結構,瘦削的長形孩子往往很可能只有一個關系密切的朋友。他很難有許多熟人,而且假如他沒有任何朋友的話,他也可以自己過得很自在,沉浸于他自己的追求之中。這類孩子的父母常常很為孩子沒有朋友而發愁,而且總覺得沒有朋友不是個事兒,這要么是他們沒有盡職,要么是孩子自己的不是。可是如果你問問他們自己,他們卻也常常會承認,其實自己身邊也沒有什么朋友,而且他們也很享受自己的獨處。
另一種孩子是方形孩子。高中就不用說了,哪怕是在低年級的小學生當中,最受人歡迎的男孩子和女孩子也都往往是那種肌肉發達、體格健壯的孩子。這種孩子很善于和他人相處,而且很容易受到不太成熟、不太有能力的同學的敬仰。他在體育方面的非凡能力使得他很有人氣。他的體格魅力更是讓其他的孩子對他由衷佩服。更何況這樣的孩子常常在交往方面顯得比較成熟。他也喜歡做孩子王,承擔這樣的角色對他來說很自然而且很容易。
還有一種體形結構的孩子也很容易交結到朋友,這就是圓乎乎、肉乎乎的圓形孩子。這樣的孩子很喜歡別人,既不怎么指責別人也不怎么要求別人,而且還樂意聽從別人的指揮。這自然使得他讓別人覺得十分容易相處。他往往會真心實意地喜歡、欽佩自己的朋友。在大多數情況下,這孩子看來既沒有意愿跟別人爭執,也沒有意愿提出任何質疑,更不會想到要堅持自己的觀點。
如果孩子沒什么朋友,父母往往可能想要介入到這件事情當中,盡自己的所能鼓勵孩子去跟人交往。可是,接納孩子如他所是,至少在合理的范圍內接納他,這一點非常重要。沒有朋友,這已經夠孩子為難的了。如果這時父母還要上前糾纏,逼迫他出去,敦促他去做點兒什么,那就更難為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