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糕媽媽輔食日志
- 李丹陽
- 1601字
- 2019-01-10 16:50:17
怎樣添加輔食不易過敏?寶寶濕疹需要忌口嗎?
很多媽媽談“過敏”色變,忌口或推遲添加輔食仿佛成了防止過敏的萬用法則。如何給寶寶添加輔食不易過敏,發生過敏后又該如何應對呢?
●過敏食物的添加順序
既往的觀念認為,輔食都是要循序添加的。一些育兒專家提倡:為了減少過敏的發生,建議8個月再添加蛋黃,1歲后再吃帶殼的海鮮、花生及其他干果。
然而科學也是有“保質期”的,很多舊的理論在新的研究下可能就會被推翻或修正。美國兒科學會等機構發布的最新信息表明,為了預防過敏而推遲接觸高過敏類食物是沒有根據的。加拿大兒科學會、澳大利亞國家健康與醫療研究委員會也已明確:6個月開始加輔食,就要開始加肉、菜、谷物、水果(種類順序不分先后),不停嘗試新食物,盡快豐富種類。遵循一定的添加順序是毫無必要的,但要注意輔食必須包含高鐵食物(高鐵米糊、肉等)。
●過敏食物有哪些,想要添加怎么做?
較容易引起過敏反應的食物:牛奶和乳制品、蛋、花生、魚、甲殼類海產、堅果、豆類。
寶寶嘗試易致敏的食物,如何掌握分寸?
寶寶嘗試新食物時只吃很少量,觀察2~3天,沒有過敏反應的話再逐漸加量。如果遇到過敏的食物,可暫停食用這種食物,等過敏癥狀完全消失后再繼續添加其他新食物,不必因噎廢食。
易過敏的寶寶,需要回避“可能會過敏”的食物嗎?
媽媽們從不容易過敏的食物開始添加肯定是對的,但是一定要謹記,盡早為寶寶引入豐富的食物非常重要,不需要刻意回避“可能會過敏”的食物。延遲或避免食用這些食物,并不能降低異位性皮炎(濕疹)或過敏性疾病的可能性。容易過敏的寶寶,更應該保證食物的多樣性,嘗試過才知道會不會過敏?!皯岩赡撤N食物過敏”而避免食用毫無意義,還錯失了寶寶獲得豐富營養的機會。
●食物過敏的表現是怎樣的?
身體對某些食物不正常的免疫反應,可能在進食后數小時內或數天后出現。
急性過敏反應會在幾分鐘到2小時內出現癥狀:
1.風疹塊(蕁麻疹)、濕疹惡化;
2.眼、臉、舌、嘴唇腫脹;
3.腹瀉、嘔吐;
4.呼吸困難、休克,不常見但較為嚴重。
遲發型過敏反應一般在2~72小時產生癥狀:
如腹瀉、腹痛、便秘、便血、嘔吐、腹脹、哭鬧不安、濕疹,甚至拒食等。
●食物不耐受
食物不耐受是指孩子在進食某種新食物時,出現皮膚輕微紅疹,小紅點點。這種情況可以暫停這種食物,過一周后再嘗試。
如何區分食物過敏還是食物不耐受?媽媽們可以觀察寶寶對新食物的反應。過敏可以考慮停食3個月再做嘗試;如果只是輕微的不耐受,過一周后就可以嘗試了。
TIPS
很多保守的媽媽出于“安全第一”的考慮,不愿意接受這個“不管順序”的新觀點,糕媽也能理解??梢园凑漳阌X得安全的順序添加,畢竟媽媽的感受和安心也是很重要的。
●寶寶濕疹需要忌口嗎?
真正由過敏引起的濕疹是少見的
提到濕疹,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通常是“食物過敏”,處理方式就是忌口再忌口。其實,濕疹的成因多種多樣,包括遺傳因素、皮膚屏障、環境誘因、免疫失調等,真正由食物引發的濕疹僅占一部分。至于食物過敏加重濕疹的情況,通常是速發性過敏反應,發生在進食后2~6小時。
忌口不是應對濕疹的好辦法
美國兒科學會指出,濕疹是一種慢性病,需要遵循醫囑持續護理,而不要急于把寶寶“治好”。濕疹治療的關鍵是做好皮膚的護理治療,沐浴和保濕是肌膚保養的基礎,首選治療方案是使用局部激素類藥品,其次使用局部調節免疫類藥品,還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應用冷濕敷療法、口服抗生素、嘗試漂白浴或口服抗組胺藥物。
過分強調食物過敏致使飲食被限制,容易導致潛在的營養問題(如蛋白質、微量元素攝入不足或缺失),還會誤導父母的治療方向,反而忽視了真正的治療。6個月以內的母乳寶寶,出現輕微的過敏不必過于擔心,做好護理通常就可以自愈。母乳媽媽不需要忌口,也沒有特別的飲食禁忌。比較嚴重的濕疹,應在醫生和營養師的指導下進行食物回避和對癥治療,而不是盲目地回避所有的葷菜,僅僅吃素。這樣造成寶寶營養素缺乏所帶來的危害,遠遠超過濕疹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