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付款程序
我和新來的小姑娘在吃飯的時候多聊了幾句,也許是因為我不是她的直接領導,她比較輕松地來了個竹筒倒豆子,告訴我她叫李小田,剛剛畢業,學的是會計專業,卻根本不知道是干什么的。看來她還是個小菜鳥,一點都不懂辦公室的藝術,還好進的是財務室。
過了午休時間,主管不在,不知道又忙什么去了,我手上沒有著急的工作,小劉也沒什么要干的,所以整個財務室都很清閑。
正在大家發呆的時候,采購部的小吳進來了,手里拿著一張付款申請單,進了門就往主管的桌子方向看,看到座位上空著,眼睛就溜來溜去地看著我們幾個。
“別看了,主管不在,一切需要付款的票據都不能過。”小劉在小吳開口前,先把人家的話堵回去了。
小吳是什么人?采購部混了那么多年的老油條了,別的練不出來,臉皮早就練出來了。
“劉姐,你給通融通融。”小吳嬉笑著說。
“不行,你要是著急,叫你們采購經理找老總特批去。”小劉一口回絕,毫不留情。
小吳聳聳肩,悻悻地走了。
財務部門是一個公司的心臟,對公司來講是十分重要的,日常的款項和現金往來需要進行嚴格的控制。
有的小公司,尤其是小型私有企業,沒有嚴格的財務制度,往來款項非常混亂。有時往往一個人一句話,沒有任何制度和程序,錢就出去了,到最后時間久了,大家就忘了,至于錢是怎么花的,給了誰,該不該花,誰也說不清楚,甚至有時候都不知道錢到底去哪里了。
正規的公司有嚴格的財務制度來控制款項支付。比如,根據制訂好的生產計劃或者客戶的訂單,生產部要計算出下一期的生產用量,根據庫存原材料的數量,得出需要購買原材料的數量,確定一切統計及計算的數據無誤后,由生產部的經理簽字確認,然后報送到采購部。
采購部要根據生產部報送的數據,填制“采購申請單”(如表1-1所示),采購申請單上要寫明事由、數量、名稱等。填制完畢要由采購部經理簽字確認,然后請公司老總簽字(有的也不一定非要老總簽字,如果公司很大,比如集團公司,情況會很復雜)。
表1-1 采購申請單

采購部根據老總簽字的“采購申請單”聯系供貨方,雙方討價還價之后確定應付款項,然后確定是貨到付款還是先付款再發貨,要么就是先付一部分,等貨物來了再付尾款。
采購部與供貨方簽好合同后就要填制“付款申請單”(如表1-2所示)了。同樣,付款申請單上要注明對方公司名稱、賬號、付款金額等。填好后要由采購部經理簽字確認,報請老總再次對所付款項簽字確認,之后“付款申請單”就要離開采購部了。
表1-2 付款申請單

采購部將“付款申請單”送到財務部,主管會計要再次簽字確認,然后讓出納根據“付款申請單”上的信息完成付款。值得說明的是,出納只認主管會計的簽字,其他簽字是不管用的。此外,如果款項付出之后供貨方發現了問題,就會和采購部直接聯系,然后采購部再把問題反饋給財務部。
這是生產部門的付款問題,其他部門也是同樣的處理方法。
比如,銷售部如果要購買相關耗材,也要先經過采購部,之后是老總,最后是財務部的程序,這是一個制度,不能改變,如果今天有這個情況通融了,明天有那個情況通融了,久而久之,公司的財務就亂了。在一個制度嚴格、完善的企業里,財務制度是不允許混亂的。
像上面所說的找老總特批到底是對還是錯呢?答案很簡單,當然是錯的。這樣不僅違反了財務制度,而且如果老總想要自己的公司健康發展,他也不會給你特殊對待的,公司是他的,他當然比你更愛護它,不會把制度放一邊的。
看到這里,肯定有人還會問,那平時的預支費用呢?這就要看每個公司的制度是什么樣的了。
有的人可能認為反正員工預支費用還會還回來的,沒必要那么嚴格,到時候多退少補不就行了,為什么那么麻煩。其實不然,員工出差什么情況都可能發生,如果他支取的費用比較大,然后攜款潛逃了,誰來負責呢?如果他出了事故,或者他被偷了呢?這種情況下公司也不能讓他承擔全部損失,最好的情況也就是員工本人承擔一部分,公司分擔一部分,那公司就會有損失,所以支取的時候就要限制金額的多少。
那誰來把關,誰來復核呢?對,就是部門領導和老總。
程序并沒有什么新意,以銷售部為例,有時員工送貨或者做售后要支取現金,都要由銷售部經理確認金額是否合理,然后找老總批復,之后到財務室經過主管確認簽字,出納再給他支取現金。而支款的票據第一時間就入賬了,不能留在保險庫里當白條。
有的單位程序會相對簡化一下,就是不通過老總,只要部門領導簽字確認就好了,那么這個責任就由簽字人來負責,財務部是不負這個責任的,當然這是由公司財務制度決定的。
還有一種方法,就是規定每個出差的員工每次最多領取多少預備款。這種方法相對簡單一些,比如某個員工要出差,只要經過部門領導的簽字確認就可以到財務部領款。這種情況下,每個出差員工領到的備用款是相同的,而這個數字也是經過計算的,一般情況下不會多出太多,也不會因為不夠而讓員工自己填補太多。
小劉用實際行動給新來的小李上了一課:只認簽字不認人,關于財務的一切都要白紙黑字寫清楚,千萬馬虎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