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管理時間:管理人生和事業
- 別告訴我你沒時間2:碎片化時間整理
- 張海翔
- 8981字
- 2018-11-12 15:21:14
能否管理好時間決定的你成就
時間是很特殊的稀有資源,不能貯存,不能替代,也不能租借和買賣,并具有一去不復返的特點。因此,工人說:時間就是效率;農民說:時間就是糧食;戰士說:時間就是勝利;醫生說:時間就是生命。
是的,認真對待時間,管理好時間,你才能有所成。21世紀人類進入信息時代,時間更顯得珍貴。現代人如果不珍惜時間,就會被時代淘汰。
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學家魯迅先生成功的一條重要經驗就是珍惜時間。有人說魯迅是天才,可他自己卻說:“哪有什么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魯迅先生總想在較少的時間內做更多的事情。他曾經說過:“節約時間,就等于延長一個人的生命。”他工作起來從不知道疲倦,常常白天做別的工作,晚上寫文章,一寫就寫到天亮。在書房里,他總是坐在書桌前不停地工作,有時也靠在躺椅上看書,他認為這就是休息。
魯迅先生到了晚年,對于時間抓得更緊。不管斗爭多么緊張,環境多么惡劣,身體多么不好,他仍是如饑似渴地學習,夜以繼日地忘我工作。生病的時候,他就想著病好了要做什么事;病稍好一些,就動手做起來。他逝世前不久,體溫很高,體重減輕到不足八十斤,可他仍然不停地用筆作武器,同敵人做斗爭。他在逝世前三天,還給別人翻譯的蘇聯小說集寫了一篇序言;在他逝世的前一天,還記了日記。魯迅先生一直戰斗到離開人世的那一天,從沒浪費過時間。
魯迅先生不僅愛惜自己的時間,也珍惜別人的時間。他參加會議,從來不遲到,絕不叫別人等他。就是下著大雨,他也總是冒雨準時趕到。他曾經說過:“時間就是生命,無緣無故地耗費別人的時間,和圖財害命沒有什么兩樣。”
正如魯迅先生自己所說:“生命是以時間為單位的,浪費別人的時間等于謀財害命;浪費自己的時間等于慢性自殺。”他珍惜了時間,時間也成就了他。
美國著名科學家富蘭克林也曾說過:“你熱愛生命嗎?那么你就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
誠然,一個人生命的價值在于他為社會創造的價值,但這種價值恰恰是隨著時間的延續來實現的。試想,歷史上那些為人類創造出許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科學巨匠、文藝大師,哪一個不是通過“惜時”把自己的人生體現得豐富而有意義的呢?
莎士比亞說:“放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會放棄他”“時間會刺破青春的華麗精致,會把平行線刻上美人的額角;會吃掉稀世之珍,天生麗質,什么都逃不過它橫掃的鐮刀。”
意大利杰出的畫家達·芬奇說:“勤勞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勞一生,可得幸福長眠。”
列夫·托爾斯泰說:“你沒有有效地使用而放過的那點時間,是永遠不能返回的。”
還有人問過達爾文:“你一生怎么能做出那么多的事呢?”他回答說:“我從來不認為半小時是微不足道的一小段時間。”
這些鮮明的例證無不深切地告訴我們:有作為、有成就的人們,他們無不是因愛惜時間而得到成果的,他們用珍惜時間的妙法度過了他們的青春歲月。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對現代人來說,只有珍惜時間才能創造自己的價值,為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為人類的文明發展開拓新的天地。反之,不珍惜時間,碌碌無為地過日子,明日復明日,終將一事無成。
時間如流水,稍縱即逝;生命像激光,一晃而過。巴甫洛夫在《給青年們的一封信》中說:“一個人即使是有兩次生命,這對于我們青年來說也是不夠的。”董必武同志給《中學生》的詩句:“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松勁退千尋。古人云此足可惜,吾輩更應惜秒陰。”這都告訴我們,只有像魯迅先生那樣珍惜時間、管理時間、做時間的主人,我們才能有所成就。
現實生活中,總有一些人很不珍惜時間,庸庸碌碌,無所作為。他們把今天要做的事放在明天去做,明天的放到后天……一天天的歲月蹉跎,卻從沒感到年華虛度,碌碌無為。其實,珍惜時間就是珍惜生命,管好時間就是管好事業,我們每個人都應好好地珍惜時間,創造自己的人生價值。
古人惜時如金的智慧
古語云:“圣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這是強調時間的寶貴。人生的旅程是由無數個瞬間組成,歷史的長河也是由無數個瞬間匯成;瞬間是短暫的,卻由此成就永恒。古之圣賢無不惜時,“大禹圣者,乃惜寸陰,至于眾人,當惜分陰”(《晉書·列傳》),這句話的意思是,像大禹那樣的圣人都珍惜每一寸光陰,一般人更應當珍惜每一寸光陰。
孔子曾說:“朝聞道,夕死可矣。”這句話是說,一個人如果一生渾渾噩噩,糊里糊涂,與真理無緣,那就等于白活了;如果堅持不懈地追求真理,一朝得道,死而無憾。這里形容對真理的信仰和追求的迫切。一個人停止了學習和思考,停止了對真理的叩問和追求,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人生的價值在于聞道求真,學以致道。孔子還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仁人君子要學習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要懂得天道、人道、世道,要知安身立命,要知禮明法,要知人論世,正確分析和把握自然規律、天下大勢,這樣才能成為人格完美、胸有大志,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君子。
要想修養自身、承擔大任,就必須抓緊時間學習。孔子感嘆:“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孔子把消逝的時光比作東流的河水,日夜不停流去,這句話之所以成為千古名言,是因為人們心中也都有這樣的感慨。孔子以身作則,惜時如金,求知若渴,廢寢忘食,樂此不疲。他說:“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荀子說:“君子曰:學不可以已”;“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認為,精神修養沒有比受道德熏陶感染更大了,福分沒有比無災無禍更長遠了。在權利面前沒有私欲邪念,人多勢眾也不會屈服,天下萬物都不能動搖信念,這就叫作有德行、有操守。君子的可貴則在于他德行的完美無缺。因此君子學圣賢之道是不能停止的,整天思考,卻不如片刻學習的收獲大;踮起腳眺望,卻不如登上高處視野廣闊;學習是需要日積月累、持之以恒的啊。莊子也曾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知識是永遠也學不完的。
古人惜時所體現的求真求道、修身立德和長生久視的思想與傳統儒道文化密切相關。
《詩經》中寫的“嗟爾君子,無恒安息。靖共爾位,好是正直。神之聽之,介爾景福”是說,君子啊,不貪圖安逸。恭謹對待你的本職,愛好正直的德行。神明聽到這一切,就會賜給你洪福祥瑞。指出君子要勤勉修身,好德才有福分。
屈原在《楚辭》中惜時的主題,則表達出憂國憂民的深沉憂慮,充滿了崇高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很多詩人再三表白人生短暫,行旅匆匆,要探求大道,修身立德,有所成就,唯恐時不我待。“汩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老冉冉其將至兮,恐修名之不立”“及年歲之未晏兮,時亦猶其未央。恐鵜鴃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芳”。反復使用的“恐”字,既強烈地表達了詩人對時間的珍惜,又充分地揭示了時間對于人生的一種緊迫感。
漢代著名樂府詩《長歌行》中寫道:“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此詩借物言理,以園中青葵做比喻,聯想到四季變化,又以江河作比,勸勉世人韶光之匆匆易逝,應當抓緊時間,要及早努力,有所作為,不要等老了再徒然嘆息。
明代著名的《明日歌》:“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這首詩七次提到“明日”,是在反復告誡人們要珍惜時間,今日的事情今日做,不要拖到明天,不要蹉跎歲月。
明代還有一首《今日詩》:“今日復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為,此事何其了?人生百年幾今日,今日不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為君聊賦今日詩,努力請從今日始。”啟示人們:世界上的許多東西都能盡力爭取和失而復得,只有時間無以挽留。要實現人生價值,必須珍惜眼前的時光,因為時間永不回頭。詩人以通俗流暢的語言講了珍惜生命的道理,勸勉人們勿虛度年華,莫荒廢光陰。
歷數古今中外一切有大建樹者,無一不惜時如金。魏晉陶淵明有惜時詩:“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唐末王貞白《白鹿洞》詩中更有“一寸光陰一寸金”的妙喻。法國作家巴爾扎克把時間比作資本。德國詩人歌德把時間看成是自己的財產。法拉第中年以后,為了節省時間,把整個身心都用在科學創造上,嚴格控制自己,拒絕參加一切與科學無關的活動,甚至辭去皇家學院主席的職務。居里夫人為了不使來訪者拖延拜訪的時間,會客室里從來不放座椅。76歲的愛因斯坦病倒了,有位老朋友問他想要什么東西,他說,我只希望還有若干小時的時間,讓我把一些稿子整理好。
古人這些包含人生哲理的名言,給人以鞭策和啟迪,它賦予人們不氣餒的品質,教會人們對理想的追求、對人生意義和價值的洞徹和把握。
仁人君子不可懈怠!珍惜時光、珍惜生命、追隨真理,向善向上,做最有意義和價值的事情,讓那些稍縱即逝的寶貴瞬間變成真正美好的永恒。
多一點熱情,多一份效率
熱情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品質,只有充滿熱情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和成績。正如拿破侖·希爾所說,“要想獲得這個世界上的最大獎賞,你必須擁有過去最偉大的開拓者所擁有的將夢想轉化為全部有價值的獻身熱情,以此來發展和銷售自己的才能。”
然而,現在對自己的工作和所從事的事業充滿熱情的年輕人少之又少。有調查顯示,現在職場中有82%的人視工作為苦役,而且迫不及待地想要擺脫工作的桎梏。我們經常會發現這樣的情況:有的人早上醒來一想到要去上班就心中不快,磨磨蹭蹭地挪到公司后,無精打采地開始一天的工作,好不容易熬到下班,立刻就高興起來,和朋友花天酒地之時總不忘痛陳自己的工作有多乏味、多無聊。這種對工作失去熱情的現象是業績最大的敵人,它不僅會消磨員工的意志,更會使企業陷入困境。
工作是一個人價值的體現,應該是一件幸福、快樂的事情,可是為什么有這么多人把它當作苦役呢?絕大多數人都會這樣回答:工作本身太枯燥了。然而,問題往往不是出在工作上,而是出在我們自己身上。絕大部分人對于工作沒有投入自己全身心的熱愛,更沒有把工作看成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如果你本身不能熱情地對待自己的工作的話,那么即使讓你做你喜歡的工作,一個月后你依然會覺得它乏味至極。我們大多數人已經有過這樣的經歷。
IBM前營銷總裁巴克·羅杰斯曾說過:“我們不能把工作看成是為了五斗米折腰的事情,我們必須從工作中獲得更多的意義才行。”我們得從工作當中找到樂趣、尊嚴、成就感及和諧的人際關系,這是我們作為一個人所必須承擔的責任。
熱情對于一個職場人士來說就如同生命一樣重要。如果你失去了熱情,那么你永遠也不可能在職場中立足和成長。熱情的態度是做好任何事的必要條件。任何人,只要具備了這個條件,就能獲得成功。熱情可以讓他的事業飛黃騰達。
熱情無疑是我們最重要的秉性和財富之一。不管你是否意識到,每個人都具有火熱的激情,它是一個人生存和發展的根本,是人自身潛在的財富,只是這種熱情深埋在人們的心靈之中,等待著被開發利用。
美國經濟學家羅賓斯說:“一個優秀的員工,最重要的素質不是能力,而是對工作的熱情,沒有熱情,工作就是一潭死水。”
熱情就像人生的蒸汽機,它是一個人行動的主要推動力。工作中充滿熱情,工作就不會顯得單調、枯燥,還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年來,拿破侖·希爾的寫作大都在晚上進行。有一天晚上,當他正專注地敲打打字機時,偶爾從書房窗戶望出去—他的住處正好在紐約市大都會高塔廣場的對面—看到了似乎是最怪異的月亮倒影,反射在大都會高塔上。那是一種銀灰色的影子,是他從來沒見過的,再仔細觀察一遍,他發現,那是清晨太陽的倒影,而不是月亮的影子,原來已經天亮了。他工作了一整夜,由于太專心于自己的工作,使得一夜仿佛只是1小時,一眨眼就過去了。之后,他又繼續工作了一天一夜,除了停下來吃點清淡食物以外,未曾停下來休息過。
一個對生活充滿熱情的人,他的心情總是愉快的,因為他對生活充滿了期待與驚喜。不管生活中出現多少困難,他都有勇氣去戰勝。因此,一個人無論他的天賦多么高,多么令人驚嘆,如果他不善于自我激勵,不能激發自己的潛能,他就只會滿足于平庸,一輩子擺脫不了平庸。
熱情就像一團火,它可以融化所有的東西,當然它也可以使你在職場上取得良好的成績。
從現在開始,重視每一秒鐘
時間,猶如人們生命中的匆匆過客,往往在我們不知不覺中,便悄然而去,不留下一絲痕跡。
時間是最平凡的,也是最珍貴的。金錢買不到它,地位留不住它。你如果想挽留住時間,就需要你把握時間、珍惜時間。
魯迅先生說過:“時間,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時,可是一天的時間給勤勞的人帶來智慧與力量,給懶散的人只留下一片悔恨。”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它不會多給誰一分,也不會少給誰一秒,一天只有24小時,這是無法改變的。合理地利用時間就是珍惜時間,不讓時間一分一秒地白白浪費掉。
自古以來,大凡取得成就的人,沒有一位是不珍惜時間的。大發明家愛迪生,12歲當報童,由于他孜孜不倦地學習,從16歲發明電話自動撥號機起,一生中竟有1000多項發明,平均3天就有一項發明。這正是他抓住了分分秒秒的時間進行研究結出的累累碩果。
德國著名的文學家歌德一生勤奮寫作,作品極為豐富,有劇本、詩歌、小說、游記,留下的作品共有140多部,其中世界文學瑰寶—詩劇《浮士德》,長達12111行。歌德為什么能取得如此驚人的成績?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一生非常珍惜時間,把時間看作是自己的最大財產。他在一首詩中這樣寫道:“我的產業多么美,多么廣,多么寬!時間是我的財產,我的田地是時間。”歌德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一生視時間為生命,從不浪費一分一秒,直到1832年2月20日,這位將近84歲的老人在臨死前還在專心致志地寫作。
這些事例都生動地說明了:一個人要想在有生之年有所作為,就必須愛惜時間。
對任何人來說,對待時間的態度就是對待人生的態度。珍惜時間就是珍惜生命,經營時間就是經營生命。
莎士比亞說:“放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會放棄他。”歌德說:“善于利用時間的人,永遠找得到充實的時間。”比爾·蓋茨說:“我們都擁有足夠的時間,只是要好好善加利用。一個人如果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時間,就會被時間俘虜,成為時間的弱者,最終一事無成。”
你可能沒有比爾·蓋茨那般富有,但你的時間和他一樣多,關鍵就看你能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時間,準時去做事。
其實,許多成功的人,最成功之處就是合理、有效地運用時間,哪怕是一丁點兒零碎時間都不會被白白浪費掉。
時間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最公正的,無論富有還是貧窮,無論高雅還是庸俗,人人在時間面前都是平等的。然而也正是因為這樣,很多人在有效的時間內碌碌無為,而有的人卻能在同等的時間內成就了一番事業。
影響時間管理的幾個要素
管理時間的秘訣就是做最有生產力的事,也就是精益生產中經常提到的,俗稱“真正能創造價值的事情”。所謂時間管理的理念并不是要把所有的事情做完,而是更有效地運用時間。時間管理不但幫助你決定該做什么,而且幫助你分辨出不該做什么。時間管理不是完全地掌控,而是降低變動性,最重要的功能是通過事先的規劃,為工作做一種提醒與指引。
1.設立明確的目標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時間管理的目的是讓你在最短時間內實現更多你想要實現的目標。把年度4~10個目標寫出來,找出一個核心目標,并依次排列重要性,然后依照你的目標設定一些詳細的計劃,隨后的關鍵就是依照計劃進行。
2.列出清單,分解目標
把今年要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列出來,并進行目標切割,一級一級地細化。把年度目標細化成季度目標,季度目標細化成每月目標,每月目標細化成每周目標,然后再列出相關的行動。每天晚上把第二天要做的事情列出來。
比如說:我計劃今年讀10本書,那么每個季度至少讀3本書,這樣每月差不多就要讀一本書。細化到每天,可能每天只需要讀一兩個章節。只要每天都堅持按照計劃進行,這個目標實現起來就不那么困難了。
3.二八原則
二八原則,即用你80%的時間來做20%最重要的事情。因此,你一定要清楚哪些事情對你來說是重要的事情。
每天的事務中有緊急的事情和重要的事情,然而到底應該先做哪些事情呢?
當然,第一個要做的一定是緊急又重要的事情,通常這些事都是一些突發事件和一些迫不及待要解決的問題。當你每天都在處理這些事情時,表示你的時間管理并不理想。
成功者往往花最多時間在做最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這些事就是所謂的高生產力的事情。然而一般人都是花最多時間做緊急但不重要的事。
4.用每一分鐘做最有效率的事情
你必須思考一下,要做好一份工作,到底哪幾件事情對你是最有效率的,接下來,分配時間把它做好。
比如,作為一個銷售人員,在拜訪客戶前可能需要做了解客戶、準備資料、準備行程、聯系客戶這一系列的工作。這時候就要優先排序并且分配好時機,提前做好準備。不要匆匆忙忙到了客戶那里,發現資料沒準備齊全而耽誤時間。這個例子強調的是計劃和條理。
5.充分授權
列出你目前工作中所有可以授權別人去做的事情,把它們寫下來,然后找人幫你去做。比如,你是一個銷售人員,在一個重要的行業研討會前夕,你需要做很多準備工作。如準備會議材料、通知客戶會議時間等,這些事情完全可以授權讓助理或行政去做,而你就可以把寶貴的時間用在研討會的內容準備上了。
6.同一類事情一次做完
假如你是在思考,就用一段時間專心思考;如果要打電話,最好把電話累積到某一時間內一次打完;如果要處理文檔,就用一段時間連續處理。當你重復做一件事情時,你會熟能生巧,效率一定會很高。
7.時間大于金錢
一定要跟頂尖人士學習,用你的金錢去換取別人成功的經驗。有個成功人士跟我說,如果我遇到了困難,我從來不浪費時間去網絡上找解決方法。我會利用午休或喝杯咖啡的時間向一個比我更有經驗的人請教,可能一頓飯的時間就能解決我所有的困擾。不用擔心別人會吝惜自己的經驗,指導別人也是對他能力的一種提升。
時間管理就是用技巧、技術和工具幫助人們完成工作,實現目標。時間管理并不是要把所有的事情做完,而是更有效地運用時間。時間管理的目的除了要決定你該做什么事情之外,還要決定什么事情不應該做。時間管理不是完全地掌控,而是降低變動性。時間管理最重要的功能是做好事先的規劃,并把它當作是一種提醒與指引。
時間管理的關鍵是效率
對于每一位職場人來說,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時間管理是關鍵。下面給大家介紹10個實用的時間管理技巧,希望可以幫助大家高效工作,快樂享受生活。
1.理清工作任務,列出待辦清單
你是不是常常感覺工作任務繁重,腦子里一團糟,不知先干哪件,不知路在何方?如果真的如此,你需要停下手頭的活兒,好好理一理工作思路了。現在,請準備一張白紙和一支筆,你的煩惱馬上迎刃而解。
首先,在白紙上列下你能想到的所有你要完成的工作任務,并標注好截止時間。
其次,在每一個工作任務后面寫下你預計完成此任務需要的時間。
最后,把所有工作任務整理成一份待辦清單。
2.運用四象限法則將待辦清單分類執行
四象限法則是著名管理學家科維提出的一個時間管理理論,該理論把工作任務按照重要和緊急兩個不同的程度進行劃分,基本上可分為四個“象限”:既緊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緊急、緊急但不重要、既不緊急也不重要。該理論的一個重要觀念就是,有重點地把主要的精力和時間集中放在處理那些重要但不緊急的工作上,這樣可以做到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
通過四象限法則,將待辦清單里的任務一一分類,優先處理既重要又緊急的任務,如重大項目的談判;重點處理重要但不緊急的任務,合理地計劃和安排時間,按部就班地完成;在緊急但不重要的任務中學會抽身;對既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任務直接說“不”。利用四象限法則指導自己的日常工作,才能掌握自己時間的主動權。
3.將大任務分解成具體可執行的小任務
當你接手一項大任務時,常常感覺壓力山大,不知從何做起。其實,只要把大任務分解成為具體的可執行的小任務,壓力就會瞬間減小。根據自己以往的工作經驗,預算完成需要的時間,盡力完成每一個小任務,最后你會發現,不經意間,這些小任務已經帶你走向成功的終點了。
4.擺脫外界干擾,專注工作
開始工作時調整好自己的工作狀態,保持平和的心情,給自己倒一杯水,退出聊天工具,手機調成靜音,關閉瀏覽器,讓自己置身于一個清心寡欲的環境中,想象整個空間都是你的,沒有人能夠打擾到你,而你要做的就是專注完成你的任務。
5.番茄工作法讓你在工作中勞逸結合
在1992年弗朗西斯科·西里洛創立番茄工作法前,番茄還只是番茄而已。番茄工作法是一種十分簡單易行的時間管理方法。操作步驟很簡單:選擇一個待完成的任務,設置25分鐘的番茄時段,專注工作,中途不允許做任何與該任務無關的事情,直到番茄鬧鐘響起,然后給自己5分鐘的休息時間,休息時間一過,開始完成下一個番茄時段。
以這樣的方法開展工作,可以讓你勞逸結合,所以在吃掉一個“番茄”后,在工位上做一下5分鐘的放松運動吧!
6.優先完成簡單小任務
雖說工作時需要先做最重要的任務,但是如果實際情況是有任務可以在2分鐘內完成,那么不要猶豫,先完成它。當你完成它之后,你可以立刻從待辦清單里劃掉它,這樣心里也會少一些負擔,何樂而不為呢?
7.相似任務集中處理
很多任務都有相似性,如果可以將其巧妙地捆綁在一起完成,那么執行起來就如行云流水、無比順暢。
8.不要太執著于完美
對自己嚴格要求固然是好的,但是太過追求完美反而會影響你的工作效率,浪費你的工作時間。
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總會有一些小問題,如果你過分關注這些小瑕疵,你就會身不由己地陷入自責和悔過中。不要一直想“如果……就好了”,因為當你重復這句話時,時間也在不經意間溜走了。
所以,適當放下完美主義,你就會離成功更進一步。
9.給自己一個獎勵
幼兒園的小紅花、學校的獎狀,這些都是小時候夢寐以求的獎勵,而這種獎勵政策可以運用到工作中嗎?
想象一下,當你完成一個小任務,獎勵自己一塊蛋糕;當你完成一個大任務,獎勵自己一次旅行。這樣你是不是更有動力去完成自己的任務了?
10.無條件相信自己
相信自己可以完成任務,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在前進的路上,對自己保持信心,不遺余力地付出,你定會收獲成功的碩果!
很多人的個人時間管理做得不好,因為他不夠忙。時間管理好的人,第一個現象就是忙,整個人開始忙碌起來,不是瞎忙,而是很有效率地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