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章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

【王弼注】轂所以能統三十輻者,無也。以其無能受物之故,故能以實統眾也。

北方最講究的代步工具,是騾馱小車,家有騾馱小車,如今之有包車人家。騾馱小車,輪子很大,約一人高,但也只有十幾條輻,也沒有三十輻,至于這里說三十輻,是否有別的寓意則不敢確言。至于牛車根本無輻,僅中間有一圓木頭,亦可轉。

“當其無有車之用”,因為中間有轂之無,因為有虛的、空的轂,安上車軸,它才能轉,才能有車之用,否則不能轉。也就是說,“無”才有用,此章講無之用。

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王弼注】木、埴、壁所以成三者,而皆以無為用也,言無者,有之所以為利,皆賴無以為用也。

“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埏”,嚴批本作“挻”,當為誤植。

“埏埴”就是用黏土做成之陶器。因為中間是空的,所以才有器之用。

“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鑿窗子也是當其無,才有室之用。因為中間都是空的。

“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此話同學若悟得通,則不論何事皆不會吃虧。

世界上的事不是一個“有”,一個“無”就完了。有“有”才有利,“有”有了“無”才有用。“有”之所以有利,就是有“無”之利,有“無”的“用”之利。

為什么有“有”才有“無”之利呢?因為“有”有了“無”,才有“無”的“用”之利。所以,有了“有”,得了那個利之后,要從“有”中找出“無”,從“有”中間鑿成“無”,才能為其用,才能有用。若沒有“有”,“無”從哪里來?那“有”才是“利”,那“無”才是“用”。利、用兩字的區別,也就在這里。

舉個例子來說,要有了木頭,才能做輻、做轂、做軸,才有車之用;要沒有木頭,哪里來的輻,哪里來的轂,哪里來的軸?哪里有車之用呢?換句話說,若沒有“有”,那無從哪里來呢?所以有“有”才是利,有“無”才是用。所以說:“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因此,我們常說“我要利用你”,“利用”二字,可說啥都包括在內了,既利用其有,復利用其無。中國老祖宗留下來的話,實有深意蘊焉。

【嚴復批】此章言玄之用,以無為用。近人頗尚中央集權之政策,讀老子知惟以虛受物,以無為用者,乃能中央集權也。

我們認為這個批極有道理。反過來說,集權所以垮了,就因為不能“無”。

樓觀臺

樓觀臺,位于西安市周至縣的終南山,是我國著名的道教勝跡。《終南山說經臺歷代真仙碑記》稱“樓觀為天下道林張本之地”,認為是道教最早的宮觀。

相傳公元前十一世紀周康王時代,西周大夫函谷關令尹喜在此結草為樓,夜觀天象,稱為草樓觀。一日見紫氣東來,預感將有真人從此經過。尹喜便守候在函谷關。后來果然老子西游入秦,尹喜便迎請老子于草樓觀著《道德經》五千言,并在草樓觀樓南高崗筑臺授經,故又稱說經臺。

蘇轍曾有詩記此事:“老聃厭世入流沙,飄蕩如云不可遮。弟子憐師將去國,關門望氣載還家。高臺尚有傳經處,斷壁空留駕犢車。一授遺書無復老,不知何苦服胡麻。”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海县| 清苑县| 肇源县| 北辰区| 黎城县| 佳木斯市| 虹口区| 赤城县| 大庆市| 家居| 遂溪县| 湘西| 集贤县| 贵定县| 太仓市| 贵港市| 仁怀市| 余姚市| 泽普县| 蒲城县| 瑞安市| 铅山县| 塘沽区| 栾城县| 元朗区| 霍山县| 宣恩县| 兴化市| 胶南市| 漠河县| 靖宇县| 凤山县| 鹤壁市| 古交市| 虞城县| 娱乐| 闽清县| 同仁县| 连云港市| 信阳市| 浪卡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