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易經》強調節制欲望的現實意義
- 劉君祖完全破解易經密碼(第1輯)
- 劉君祖
- 545字
- 2018-11-28 16:06:13
對于欲望,不管是儒、釋、道,沒有任何一種修行法門是鼓勵縱欲的。但欲望不可能消滅,所以要恰到好處地節制。否則,像資本主義、自由經濟、自由市場,都是鼓吹自由,希望政府各方面干涉越少越好,為什么會導致金融危機,出現這么大的紕漏呢?正如《易經》的第十九卦臨卦所說的“八月之兇”(這一次的金融危機在2008年陰歷八月發生),自由過度失控,大好變大壞,“元亨利貞”變成“八月之兇”,“八月之兇”可能是自然生態破壞之后的反撲,也可能是濫用自由、毫無節制造成的金融災難。
可是毫無節制到后來還是得節制,對不對?還是得出手解決問題。這些現象的出現是非常具刺激性、顛覆性的,在《易經》中卻早已經有了答案。道家固然崇尚自由,像莊子向往大鵬鳥掙脫一切羈絆,可是你千萬不要忘了,在老莊的智慧中,更強調節制欲望,要清心寡欲。自由和欲望要配套,節制欲望、清心寡欲和崇尚自由是不可分的,所以不會出問題。現在資本主義世界種種金融衍生商品的包裝,不但不要求你節制欲望,反而刺激、引誘、擴張個人的欲望。要你消費,要你盲目投資,連七、八十歲已經退休的人,還花言巧語勸你把積蓄拿出來生財。可見,道家的節欲多么重要。很多人只看到掙脫束縛、自由的一面,忘了另一面平衡的做法,必須從節制欲望開始,不然一定出事。這也就是臨卦“至于八月有兇”的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