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學(xué)而篇》(1.9)
白話試譯
曾子說:“謹慎地處理父母的臨終之事,念情思恩虔誠祭祀,這樣社會風(fēng)氣就回歸淳厚了。”
講評
“厚”是厚德載物的“厚”,敦厚的“厚”。“厚”非常重要,做人、做事都不能太薄,人生底蘊要足夠厚實,不能太虛。我們說某個人很厚道,很值得信賴,就是如此。“民德歸厚”,就是民心回歸淳樸。那么,怎樣才能讓一般老百姓的德都“厚”起來呢?這就需要潛移默化的功夫了,曾子說要從“孝順”開始,即“慎終追遠”。前面有若說“君子務(wù)本”,孝順的“本立而道生”,這也是他們的共同主張,從狹義到廣義,還是孝為德之本。
“慎終”有專門的意思,真心為慎,給父母送終要很審慎,不能馬虎。子女既然孝順,父母親過世當(dāng)然是大事,要全心全意去辦理,而且要辦得很圓滿,不能有遺憾。“追遠”就是每一年的祭祖,不能忘本。所有的喪葬、祭祀儀式,都是在提醒人們注意生命的淵源問題,目的是培養(yǎng)人的“慎終追遠”的情懷和操守,即有恩有義。“慎終追遠”就是追本溯源,要清楚自己從哪里來,也就是俗話說的“吃果子,拜樹頭;吃米飯,敬鋤頭”,一個人要時刻牢記,自己不是從石頭縫里蹦出來的,是有源頭的。
“慎終追遠”,對父母的喪事審慎對待,對祭祀要放在心上,這樣一來,民風(fēng)自然而然就變得淳樸起來了,也就是“歸厚”。如果再擴大,在沒有血緣關(guān)系的領(lǐng)域里,也要懂得“慎終追遠,民德歸厚”,這樣潛移默化熏陶出來的人就不大一樣了。如果在這方面疏于教化就很可怕,連跟他關(guān)系這么親近的人,都不能盡心,那他對社會上的陌生人不就會動不動爭奪搶殺,什么都敢胡來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