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導讀
本篇共二十八章,多數是格言式的短章,談論較多的是仁義的功利性價值。孟子指出,不管是個人的榮辱安危,還是國家的興廢存亡,都取決于是否行仁義之道。因此,對個人而言,道德修養的關鍵在于“反求諸己”,即通過自我反省和修養,獲得信任,最后達到治民的目標。第十二章所提出的“誠”,是孟子思想中一個重要的概念,它表面的含義是待人誠實無偽,由此出發,就可以“悅親”、“信于友”、“獲于上”、“治民...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本篇導讀
本篇共二十八章,多數是格言式的短章,談論較多的是仁義的功利性價值。孟子指出,不管是個人的榮辱安危,還是國家的興廢存亡,都取決于是否行仁義之道。因此,對個人而言,道德修養的關鍵在于“反求諸己”,即通過自我反省和修養,獲得信任,最后達到治民的目標。第十二章所提出的“誠”,是孟子思想中一個重要的概念,它表面的含義是待人誠實無偽,由此出發,就可以“悅親”、“信于友”、“獲于上”、“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