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終為始,用戶第一
在印度尼西亞,面對著海嘯與地震,華為員工沖上去搶修通信設備。
在日本,面對著大地震、海嘯和核泄漏,華為員工穿著西裝,打著領帶正常上班。客戶評價說:華為是一家值得信賴的公司。
在智利發生8.9級大地震時,客戶因為地震而中斷了業務,緊急向代表處求助,希望派工程師協助他們恢復災后通信。華為員工毅然前往,協助客戶恢復通信。設備安全運行后,他們又沖向了地震核心區……
華為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為客戶服務,而這也是世界上所有優秀企業的共識。為了活下去,必須緊盯客戶,滿足客戶需求。30年來,華為堅持“以客戶為中心”“以奮斗者為本”的經營哲學,克服重重苦難,努力長成了一棵參天大樹。如果沒有客戶,華為將一事無成。
以終為始,強調凡事先想清楚目標,再通過不斷調整,努力將其實現。在華為,就是要永遠以客戶需求為始點,以滿足客戶需求為終點,用盡力量服務好客戶。以客戶為中心,是華為做事的目標,也是華為堅定的文化信仰。30年日復一日地堅守,華為做到了知行合一。
能夠影響或者決定未來發展的從來不是高層管理者,也不是內部員工,而是用戶。公司的業務方向、產品研發、市場營銷,以及人員配置、流程設計等等,所有的一切都是以客戶為中心。達到一個方面并不夠,只有整體聯動,才是真正做到以客戶為中心。
那么,華為的用戶究竟是誰?在2B業務時代,華為的客戶是大大小小的運營商。華為終端2011年之前的口號叫作“伙伴、定制、價值,為客戶定制更好的手機定制服務”。那時候,運營商客戶需要成本低、價格低的手機產品作為禮品回饋C端消費者,因此華為才生產了大量低端手機。
這種做法的直接結果是,手機出貨量雖然增長了,品牌卻絲毫沒有建立起來,甚至讓消費者以為華為是一個生產低檔產品的品牌。不得不承認,華為在滿足B端客戶需求的同時,犧牲了消費者市場需求,這實在算不上是最佳選擇。
2011年年底,華為在“三亞會議”上提出“華為終端產業競爭力的起點和終點,都是源自最終消費者”,由此果斷決定不再做運營商定制服務,轉而進軍消費者品牌業務。從這一刻開始,華為保持了30年的客戶結構第一次發生了變化。
一個在企業客戶經營上出類拔萃的公司,能否把個人消費者照顧好?很多人并不看好。事實也證明,B端市場和C端市場存在天壤之別,曾經在B端市場的成功經驗,完全無法復制應用在C端。
變的是方法,不變的是“以客戶為中心”的核心精神。只是在新的環境中,“客戶”一詞被“用戶”“消費者”所替代。當個人消費者成為華為服務的客戶,華為下一步該怎么做?
終端在往后走的每一步,都在反復自問:“是否做到以最終消費者需求為出發點?”“我們的產品是否能真正引起消費者情感上的共鳴?還有多少改進空間?”“組織結構是否需要調整?”“人員配置是否合理?”……所有問題的出發點和終點都是用戶。永遠不能忘記以終為始,不能忘記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