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磨刀霍霍
- 太平洋戰爭Ⅲ:不宣而戰
- 青梅煮酒
- 6440字
- 2018-11-02 16:24:22
在“Z計劃”報批的同時,聯合艦隊針對珍珠港作戰的各項準備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之中。山本知道,軍令部以及諸多反對者提出的質疑都不無道理,這些問題必須在開戰前予以解決。突出的三大問題是:海上補給、淺水魚雷和如何提高投彈的命中率。
8月19日,停泊在佐伯灣的“長門”號甲板上,一前一后站著兩個個子不高的日本軍官,目光深邃,若有所思。
“海上加油問題解決得怎么樣啦?”問話的是山本。
“從目前情況來看,成功的希望很大,前景非常樂觀。”回答的是源田實。
“必須選擇一處與珍珠港類似的地形進行強化訓練。”
“是的,長官。我已經為您選好了一個地方,鹿兒島。那里的地形與珍珠港驚人相似,同樣是空間狹窄、建筑擁擠、煙囪林立,水深也是12米左右。我還為您挑選了一個杰出的訓練教官。此人是我的同班同學,叫淵田美津雄。他有3000個小時以上的飛行經驗,是我們海軍航空兵中的絕頂高手。關鍵是他具有堅強的品質,能夠勝任艱苦的訓練和今后戰爭中的空中指揮。他以前是‘赤城’號的飛行隊長,現任第三航空戰隊航空參謀。”
“淵田?”這個名字讓山本怦然心動。他立即想到了一年前啟發他靈感的那次軍事演習,當時航空參謀佐佐木就提過這個名字。山本馬上告訴源田:“你立即通知軍令部,調他過來,越快越好。”
就這樣,20世紀最大的騙子之一,淵田美津雄走上了前臺——他以當事人身份精心編造中途島海戰的“生死五分鐘”,欺騙了世人半個世紀之久,屆時詳敘。留著兩撇小胡子的淵田是希特勒的鐵桿粉絲,那小胡子就是根據偶像的肖像精心打造的。淵田和源田是“海兵”的同班同學,兩人從那時起就是摯友,還一起倡導航空兵制勝理論。從這一時刻起,淵田和源田就開始默契配合,一靜一動,相得益彰,在太平洋上掀起陣陣血雨腥風。如果為兩人找一對類似搭檔,老酒認為,非九一八事變中的石原莞爾和板垣征四郎莫屬。
淵田美津雄很快接到了上級的調令。調令不奇怪,關鍵是新職務有點詭異。一年前,淵田就是“赤城”號航母的飛行隊長,之前剛剛調任第三航空戰隊任參謀不久,怎么這么快又調回原職呢?實際上,這一調動意味著降職,淵田心里直嘀咕,最近似乎也沒犯什么錯誤啊?
有點郁悶的淵田就去找了第三航空戰隊司令官,日本海軍中的猛將——人稱“逢敵必戰”的角田覺治海軍少將。
角田也是一頭霧水。按照海軍的晉升規定,淵田一個月后就該晉升中佐了。此時淵田已經39歲,已過了飛行員的黃金年齡。上了年紀,不管經驗如何豐富,長時間空中飛行,體力肯定吃不消。雖然按規定少佐和中佐都可以擔任航母的飛行隊長,但實際上中佐飛行隊長之前尚無先例。
角田撓著頭皮告訴淵田:“也許弄錯了,可能是調你去當飛行長吧?先不管他,你去看看再說。現在看來,與美國開戰已不可避免,此時調你去,說不定另有深意。我馬上安排給你開個歡送會。”
與此同時,在第一航空艦隊司令部,幾大核心人物在進行著對攻擊方式的討論。
源田:“對珍珠港的攻擊不能只靠魚雷,魚雷攻擊不是哪個飛行員都干得了的。要精里挑精,還要訓練有素才行,水平不夠的這時候再訓練已經來不及了。另外,萬一美軍布設了防雷柵,魚雷機就無用武之地了,所以水平轟炸必須同時實施。”
南云:“只憑借精確度較高的俯沖轟炸不行嗎?”
源田:“戰列艦裝甲很厚,靠俯沖轟炸是炸不動的,充其量只能破壞艙面設備。要給戰列艦造成致命打擊,除了魚雷攻擊之外,必須同時實施水平轟炸。”
草鹿:“不過,對航空母艦俯沖轟炸還是可行的吧?”
源田:“對。航空母艦構造脆弱,進行俯沖轟炸就足夠了,俯沖轟炸機隊可以作為攻擊航空母艦的主力。”
當時在第一航空艦隊里,能擔負珍珠港作戰任務的水平轟炸機和魚雷機是同型機,都是九七式艦載攻擊機。從攻擊效果來看,當然是魚雷攻擊最好。從美國雜志的照片上看,太平洋艦隊在珍珠港兩艘軍艦并排停靠碼頭上的可能性很大。如果是這樣,對于停靠在外側的軍艦,魚雷攻擊就不在話下,但對停在內側的軍艦,魚雷就無能為力了。因此,必須同時實施水平轟炸,問題在于如何提高水平轟炸的命中率。
當時日本海軍采用的對艦水平轟炸方法,一般是以九機編隊為一個攻擊單位。這種轟炸方法不是由單機輪流投彈,這樣很可能導致命中率為零,而是九架飛機同時投彈,爭取其中至少有一顆炸彈命中。源田說:“為了提高命中率,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增加攻擊單位,這就意味著需要增加很多飛機。”
草鹿:“這個問題短時間很難解決,暫時先擱下。總之飛行隊長要趕緊按照這個計劃組織訓練。”
源田:“我們還要跟技術部門聯系,請他們再詳細研究一下淺水魚雷攻擊、提高炸彈貫穿力和切割防雷柵等問題。”
南云:“總之時間不多了,要抓緊干。”
9月初,“赤城”號飛行隊長淵田美津雄正式出任聯合訓練總教官,負責“赤城”“加賀”“蒼龍”“飛龍”4艘航母所有飛機的訓練。此后,淵田指揮400多名魚雷機、轟炸機、戰斗機飛行員開始了戰前緊張的魔鬼訓練。
各機種分不同地點進行訓練。魚雷機隊的訓練地在鹿兒島,水平轟炸機隊在八代海岸的出水基地,俯沖轟炸機隊在鹿屋附近的笠野原和日向灘的富高基地,全部戰斗機隊在佐伯灣的佐伯基地。雖然任務異常繁重,但是淵田毫無怨言。他有一種預感,未來不久可能要發生什么大事情。
“從島的半山腰穿過去,進入峽谷,飛行高度50米,各機相距150米,再飛到鹿兒島市上空,高度降到40米,接近海面時高度20米,保持高度,對準目標發射魚雷。對,是模擬魚雷。”淵田對著一幫飛行員高喊著,這樣的飛行高度連一些經驗豐富的老飛行員都覺著兩腿發抖。
一架接一架的魚雷機從山谷中沖出,幾乎是擦著屋頂沖向海面。強大的沖擊氣流把附近居民的晾衣竿都吹倒了。
“海軍這幫混蛋,搞的什么鬼玩意?”被嚇壞了的鹿兒島居民紛紛罵道。這段時間,由于這幫瘟神肆無忌憚地在低空飛來飛去,他們養的老母雞都不下蛋了。鹿兒島的市民把航空兵的訓練叫作“海鷲雜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包括淵田在內,這些參加訓練的飛行員根本不明白究竟為什么要搞這種極端危險的魔術游戲。
答案很簡單,珍珠港的水深只有12米左右,這就要求魚雷機發射魚雷時的高度越低越好。按照通常的發射高度,魚雷會統統沉入海底。
第四天,淵田將魚雷機飛行員全部集中在一起,準備親自做一次示范。只見他駕駛魚雷機在抵近海灘時高度降到了僅10米左右,幾乎是貼著海面發出魚雷。之后飛機迅速抬頭拔高,海面上紅頭白身的訓練魚雷準確命中目標。
掌聲四起!飛行員被教練的嫻熟技術折服。隨后的訓練盡管也有飛機不慎墜入大海,但魚雷的命中率在不斷提高。
對于戰列艦這樣皮糙肉厚的大家伙,魚雷才是最鋒利的攻擊武器,容易遭受攻擊的側舷是戰列艦的死穴,因此作戰使用的淺水魚雷就成為亟待解決的首要難題。山本把淺水魚雷的技術問題交給了福留繁。其實在塔蘭托戰役的刺激下,日本海軍早于1941年春就開始對下沉深度為12米的淺水魚雷進行了研究。福留繁將任務交給了橫須賀基地的海軍魚雷專家愛甲文雄海軍中佐。
接到研制淺水魚雷的命令后,愛甲文雄立即開始組織技術人員夜以繼日地進行攻關。英國人曾經在塔蘭托港內用淺水魚雷重創意大利海軍,當時他們的方法是在魚雷上裝置“木鰭”。日本人通過駐羅馬和倫敦的使館搞到了一些技術細節資料,立即交給愛甲文雄進行類似試驗。
到了9月,裝有特殊穩定尾鰭的淺水魚雷終于改制成功。愛甲用飛機平衡器做成木翅安裝在魚雷上,大大減輕了魚雷的下沉。為了驗證新方法是否可行,愛甲決定在鹿兒島進行現場試驗。淵田按照技術水平上、中、下三個層次各挑選一名飛行員,讓他們駕駛攜載改裝魚雷的轟炸機,依次在預先水深20米處豎好標志的鹿兒島港內發射魚雷。試驗結果發現,發射的3條魚雷,有2條達到了預期目的——入水后不超過12米,只有技術最差的那個飛行員把魚雷射入了海底。可以說,如果飛行員技術進一步提高,經過改裝的魚雷80%都適宜在珍珠港的淺水中使用。
淵田興奮地擁抱了愛甲文雄:“您給魚雷裝上了翅膀。”之后他開始激勵隨他訓練的飛行員:“今天我們試驗的成功率是三分之二,照這樣干,我們是絕對有把握成功的。”
現在的問題是,要在進擊前趕制出符合作戰要求的那些木翅。盡管對是否實施珍珠港作戰還持有異議,但軍令部還是立即將這種魚雷的改造作為特急項目,向長崎三菱兵工廠訂貨制造。這樣,在出發前,第一航空艦隊收到了40條這樣的改制魚雷。數量少了點,但總比沒有強。后來的事實證明,如果日本能夠有80條或者更多的淺水魚雷,對美軍艦隊造成的打擊將更加致命。
與此同時,水平轟炸機的訓練在出水基地的靶場進行。每架飛機都接受了至少50次的訓練。海灘上,阿部平次郎大尉用石灰畫出了一艘戰艦的模型,那是美軍“加利福尼亞”號戰列艦的輪廓,阿部命令所有飛機向這艘影子戰艦投放練習彈。
水平轟炸機使用的是800公斤的穿甲炸彈,是用戰列艦的406毫米炮彈臨時改制的。彈上裝有直尾翅,這樣就會垂直落下,一旦命中目標,多么堅固的甲板都承受不起。對美國戰列艦的裝甲,也進行了周密詳細的調查分析。研究的結果是,如果要使這種炸彈穿透美國戰列艦的裝甲,投彈高度最低限度是3000米。降低投彈高度就可以提高命中率,所以決定把原來計劃的4000米投彈高度改為3000米。雖然這樣做會增加飛機被高射炮火擊中的危險,但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降低高度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飛行員在訓練中不斷試驗投彈高度和精度,經過數周的刻苦訓練,轟炸的效果非常可觀。最后達到了在3000米高度投彈落地誤差不超過30米,命中率高達80%以上。高空水平轟炸能達到這樣的精度,無疑已經符合了實戰要求。
由于水平轟炸機的數量無法在短時間內得到補充,即使能補充,也沒有那么多高水平的飛行員,因此將原來的九機編隊改為五機編隊。這樣,50架轟炸機就能編成10個攻擊單位。按照80%的命中率,至少可以保證10個攻擊單位有8個命中目標。對艦船的水平轟炸能達到這樣的命中率,也算是很高的了。
由江草隆繁少佐指揮的俯沖轟炸機訓練在笠野原和富高空軍基地進行。由于要實施俯沖,每架飛機只能攜帶一顆250公斤炸彈。為了確保轟炸效果,軍令部軍械課特地從德國布洛姆·福斯公司購買了50毫米的艦用裝甲板,模擬美國戰列艦上使用的伯利恒鋼鐵公司的裝甲板,以檢驗轟炸效果。通過訓練得到的結果是,俯沖轟炸機在4000米的高度開始俯沖,400米的高度投彈,可以獲得最佳命中率。在順風的條件下,還可以采取加大俯沖角度的辦法來提高命中率。最后,綜合命中率超過了80%,這也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為了確保魚雷機、轟炸機能夠盡可能地自由投彈,就必須保證安全,因此取得戰場制空權至關重要。由板谷茂少佐率領的戰斗機飛行員訓練,在日本最南端九州的佐伯空軍基地進行。他們使用的就是赫赫有名的零式戰斗機,簡稱“零戰”。這是當時全球最出色的戰斗機。戰斗機的訓練目標相對簡單,就是想盡辦法把美軍的飛機打下來就OK了。
在強化訓練的同時,還確定了第一波攻擊不同機種的具體攻擊目標。魚雷攻擊機的目標是停靠在外側的戰列艦,水平轟炸機的目標是停泊在內側的戰列艦。在遭到魚雷機和水平轟炸機的打擊后,戰列艦和航空母艦等大型戰艦即使沒有沉沒也已經傾倒,沒有裝甲保護的水下部分也就是肚皮就會露出水面,這樣,第二波的水平轟炸機以及俯沖轟炸機就可以將其徹底送入海底。
訓練場上厲兵秣馬,訓練場外也有好消息傳來。9月25日,“瑞鶴”號航空母艦竣工服役,與8月竣工的“翔鶴”號航母一起編組為由原忠一指揮的第五航空戰隊,同時編入第一航空艦隊。參加珍珠港作戰的攻擊力量大大加強。
盡管第五航空戰隊的飛行員技術水平也不低,但他們大多是從陸基航空隊新近調入,因此還在忙于進行航母起飛和著艦的強化訓練。同第一、第二航空戰隊的老鳥相比,這些人不過是新兵蛋子。技術上存在的差距不是短時間訓練就能解決的。
基于這一情況,機動部隊迅速對攻擊任務做出調整。需要特殊訓練的對艦攻擊,由水平相對較高的第一、第二航空戰隊的飛行隊承擔。至于攻擊難度較小的敵陸上機場,就留給第五航空戰隊新編的各飛行隊了。
與此同時,參戰艦艇的專項強化訓練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水面艦艇需要攻克的難關,主要是為適應北航線的氣候特點,進行在惡劣氣候下的海上加油訓練。技術人員對加油設備進行了改進,還對加油方法進行了分析研究,幫助艦艇部隊不斷提高海上加油的效率。一個關鍵的問題是,北線嚴寒的氣候會導致加油管變脆,一拉很容易斷裂。這一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南云已經開始準備在艦上加裝油桶了。
10月9日吃午飯的時候,草鹿龍之介忽然靈機一動:“都是媽媽抱著孩子給孩子喂奶,孩子能不能抱著媽媽來吃奶呢?”也就是說,現在都是用加油艦拉著戰艦加油,能不能讓大型航母、戰列艦拉著油船補給呢?當時大家飯也不吃了,放下飯碗就進行現場試驗,效果果真良好。海上加油的問題也算有了著落。
南云還是不能放心。他下令將參戰艦只上所有能放置物品的地方,包括通道都堆滿裝滿燃油的油桶。為了節省每一滴燃油,規定航行途中嚴格的用油制度。照明燈數減少了,淡水不得浪費,艦員不得洗澡,暖氣也停止開放。這樣,萬一風浪太大不能進行海上加油,各艦可以在攻擊之后保持返航一半航程的續航力,能夠到達東經160°一線,至少可以脫離敵機的攻擊范圍。另外還規定,空油桶不能隨便扔入海中,以免被敵人的飛機或潛艇發現,都必須砸扁集中堆放起來。
反對歸反對,干起事來一點都不含糊,南云甚至做好了孤注一擲的最壞打算。萬一風浪天氣連續不斷,確實無法進行海上加油時,南云準備讓必須加油的警戒部隊,也就是1艘輕巡洋艦和8艘驅逐艦中途提前返航,其余部隊在缺乏護航的情況下,裸身繼續沖向珍珠港!
10月16日,就在第三次近衛文麿內閣總辭的差不多時間,源田和淵田雙雙晉升為海軍中佐。
除了空中襲擊和水面艦艇部隊之外,參與珍珠港作戰的還有一支特殊部隊,使用的武器是特種微型潛艇。這支部隊在原田覺海軍大佐的帶領下,早在7月就提出了“用普通潛艇運載特種潛艇,悄悄潛入敵艦隊停泊的港口,對敵艦發起突然攻擊”的思路。9月初,原田帶著巖佐大尉一起前往旗艦“長門”號,懇請山本批準使用特種潛艇進攻珍珠港。
這種特種潛艇在攻擊之后沒有任何返航的可能,純粹屬于有去無回的自殺式攻擊。對于巖佐等人擬訂的死亡攻擊計劃,山本雖然深為感動,仍斷然拒絕了他們的請求。
失望的特種潛艇部隊并沒有灰心,他們回去后立即對原來的自殺性攻擊計劃進行了修改補充:潛艇攻擊結束后,在預定營救地點與潛水母艇會合,只營救艦艇士兵,放棄特種潛艇。他們再次要求山本采納這一計劃。山本為其報國熱情深深感動,終于默許。其實山本同意這一計劃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他最信任的黑島對這種戰法倍加推崇。在進行圖上作戰演習時,山本便以對艦艇士兵的營救工作必須做到萬無一失為條件,正式予以批準。事實上,用特種潛艇進攻夏威夷的計劃是出于一些青年軍官以身殉國的熱情制訂出來的,并不具可操作性。事后表明,特種潛艇攻擊是整個珍珠港作戰中日軍為數不多的敗筆之一。
以上各部隊的訓練都在極其秘密的情況下進行,除極個別高級軍官,所有參訓人員只知道訓練要求,根本不知道訓練的最終目的。
聯合艦隊就這樣在神不知鬼不覺中秣馬厲兵,瘋狂地進行著緊張而秘密的實戰訓練。數月近乎殘酷的強化演習取得了明顯的成果。但山本似乎仍不滿意。
有一次,淵田就在鹿兒島和其他地點所取得的良好訓練成績,躊躇滿志地對聯合艦隊航空參謀佐佐木說:“這回司令長官對我們總該滿意了吧?”
“我向長官匯報時也以為他會滿意。但從長官的口氣與臉色來看,他并不滿意,他好像還嫌攻擊時間的間隔過長,他說應該設法縮短間隔時間。”
聽了佐佐木的話,淵田很是失落。滿心希望能得到山本司令官的褒獎,沒想到碰了一鼻子灰。
11月1日,山本在“長門”號上親自接見了淵田。淵田感覺到,殫精竭慮的山本面容略顯憔悴,看上去蒼老了許多,只有那雙眼睛依然炯炯有神。
“珍珠港之戰關乎帝國的生死存亡,聯合艦隊必須做好百分之百的準備,而絕不是百分之九十九。”山本意味深長地嘆了口氣,繼續對淵田說,“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希望你能理解我的一片苦心。”
“請長官放心,我等一定盡百分之一百二十的努力!”淵田被山本的神情和話語深深感動,說話的聲音都有點顫抖,先前的些許怨氣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