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與文學藝術(中華水文化專題叢書)
- 朱海風 史月梅 張艷斌
- 1095字
- 2021-04-30 11:58:57
前言
自古以來,文學與藝術一直都是人類精神力量的源泉,也是衡量和評價一個國家與民族是否先進、文明的重要標志之一。人們之所以需要文學藝術,不僅只是為了賞心悅目和娛樂消遣,還是表達情感的一種內在需求。因此,能夠對人類生活有所裨益是文學與藝術創作的目的。水作為人類生活最重要的物質來源,它無可爭議地成為了文學藝術創作的主要素材之一。
鑒于學界對“水意象”、水哲學的研究用力頗勤、成果也較豐富,本書堅持從源頭對水與文學藝術關系的進行爬梳,力求能夠將自然之水、德化之水、文學藝術之水等概念厘定清楚,因此第一章“人水結緣:水與文學、藝術的關系”,從“人水情緣對文學藝術創作的深遠影響”“水文化與文學藝術創作相生相長”兩個方面對水與文學藝術的關系進行宏觀照;第二章“恩怨肇始:水情水事在上古神話中的記憶”,通過解讀現存古代文化典籍中對上古洪水神話的記載,嘗試還原上古時期暴發的世界性大洪水的真相,以及從中折射出來的文化內涵和生命精神;第三章“字源水法:水與漢字起源及書法藝術”,選取與水關系密切的漢字,從漢字的形體、結構以及字義,多角度、全方位地研究水與文字的關系,通過挖掘漢字解讀人水關系的演繹,挖掘其水文化內涵;第四章“水入詩海:水在詩詞歌賦中的獨特呈現”,主要對水詩歌孕育、產生、形成、發展、繁盛的歷史考察,重點解讀古人在詩歌中是怎么描寫水和為什么要寫水兩個核心問題;第五章“水潤華章:水在散文中的淺吟高唱”,以山水游記、寫景散文為載體,重點選取典型時代典型詩人的典型著作,探究散文在古代的發展軌跡,重點解讀古代散文中所蘊含的水文化內涵;第六章“揮毫寫水:水在繪畫中的百變風情”,與山相比,水比較難畫,因此專門畫水的畫家不多,另外中國古代山水畫具有“畫意不畫形”的詩性特質,故畫中之水的文化意蘊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筆者便轉換思路,從唐宋時期的題山水畫詩切入,以期展現出山水畫創作高峰時期的真實風貌,從中找出水與繪畫在藝術上的共通之處;第七章“雙水為魂:水與其他藝術形式的相生相長”,以水是如何通過音樂和戲曲來表現的為重點,兼及水對音樂、戲曲所起的氣氛烘托作用;第八章“水美文美:水在美學視閾下的價值體現”,把水與文學藝術之間關系的發生、發展、交融的全過程置于美學視閾下,宏觀地分析不同時期的人們是如何看待水的,水又呈現出什么樣的面貌,以及發生這些變化的原因是什么,以期全面深入地揭示出水與人、水與文學藝術的本質關系。最后在結語部分總結、歸納本書在論述中所得出的一些主要結論,從文藝思想史的角度簡略評述本書研究的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
希望此書能夠取得理論上的突破,為水文化研究略盡一點綿薄之力。
作者
2014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