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目前已經陸續出版的中華水文化書系主要由三套叢書構成,即《水文化教育讀本叢書》《圖說中華水文化叢書》和《中華水文化專題叢書》。《中華水文化專題叢書》在最初策劃階段,曾準備稱為“中華水文化理論叢書”。但是,考慮到水文化作為一門學科,其理論研究的深度比較有限,所取得的理論研究成果也不是特別豐富,在十分有限的時間內,能否將一些零散的研究上升到理論層次并編撰出版一套理論叢書,這不管是對于叢書編委會來說,還是對于每一本書的具體編撰人員來說,都是一個很大的疑問。后來,經叢書編委會專家反復斟酌并開會討論,決定將該套叢書的名稱改為“中華水文化專題叢書”。這樣,一則可以淡化該套叢書的理論特色,二則可以為該套叢書的編撰提供較為合理可行的學術空間。

《水與哲學思想》即是該套叢書中的一本,力求從邏輯思維和哲學表達的方式出發,重點闡述、研究和分析中國古代以水為特質、以水為對象、以水為媒介的自然哲學思想與人文哲學思想。

本書開篇以緒論的形式,辯別了哲學與哲學思想的不同,介紹了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基本特點,簡要論述了中外關于水的哲學思想的傳承久遠性和內容豐富性。

第一章通過對神話傳說、河圖洛書、水為萬物之本源、水幾于道、太一生水、易經之水和陰陽五行等六個方面內容的介紹和分析,印證了中國古代哲學思想中以水為源的自然觀,體現了中國古代先賢哲人對自然世界和人類世界起源、發展及變化的認識與理解,其中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將水作為不可或缺的重要起源因素,具有樸素唯物主義的色彩和傾向。

第二章通過清與濁、剛與柔、動與靜、利與害這四對與水直接相關的矛盾范疇的闡述,重點說明從辯證的角度思考和認識水,是中國傳統文化思想中十分重要的一個方面。以水為象的辯證觀,作為一種世界觀和方法論,既是明顯地從水中來,其觀念論點系觀水、思水之所得,同時又廣泛而深刻地回到水中去,即將辯證思想又運用于治水、用水等活動中。

第三章通過對治國理政之水、軍事戰略之水、民事日用之水、農業生產之水及工事應用之水等方面的闡述分析,綜合體現了中國古代哲學思想中以水為樞的治事觀,即水的作用不僅關系到國之要事,同時也關系到百姓生產生活的許多方面,是世俗社會治事的樞紐之所在。

第四章以“以水為鑒的歷史觀”為題,重點介紹了中國古代先賢以水為意象、以水為隱喻以及以水為鏡鑒的歷史觀,表達了古代先賢關于歷史發展變化的時空易逝、運動不息、濟民愛民、誠信向善、君民關系如舟水等哲學思想和理念,并分別對儒家、道家、佛家以及科學與文藝中的水歷史進行了一些介紹。

第五章主要是對中國古代以水比德的價值觀進行分析和論述,分別就上善若水、每臨大水必觀焉、盈科而后進、源清則流清、中而正、淡泊明志、海納百川等價值主張的來歷、其所包含的哲學思想以及相關歷史故事進行了歸納和分析,說明流傳至今的很多價值觀念與自然之水緊密相關。

第六章分六節闡述了中國古代以水為樂的審美哲學及藝術觀念,智者樂水一節主要是介紹儒家的審美思想和審美主張,相忘于江湖一節主要是介紹道家的審美思想和審美主張,黃河之水天上來一節重點論述中國古代經典詩歌——唐詩中關于水的審美意象和審美意蘊,畫船聽雨眠一節著重分析中國古代經典詞曲——宋詞中關于水的審美意境和審美情感,高山流水曲一節主要是介紹中國古典音樂中關于水的曲目精華,清明上河圖一節主要是介紹中國古典繪畫中關于水題材的名家名畫。

六章內容涵蓋了哲學領域中的多個論題,如關于世界的起源與發展、關于事物的對立與統一、關于世俗事務之治理以及不同表現形式的歷史發展觀、社會價值觀和審美藝術觀等。

本書能夠完成編撰出版任務,要感謝南昌工程學院張朝霞等老師在撰稿方面所給予的大力支持(其所帶領的團隊完成了本書第三章到第六章內容的撰寫與修改),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朱海風書記在審稿方面所給予的精心幫助,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李亮、周媛、劉佳宜等同事在組稿、編輯和出版方面所付出的辛勤勞動。李宗新、董文虎、沈衛星、童懷、廖路明、王家新、袁建軍、侯全亮、靳懷堾、湯鑫華、胡昌支、陳東明、周金輝、王厚軍、湯英牛、洪大用、劉精明、王以亮等許多良師益友對本書的寫作出版亦十分關心和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謝!

由于作者水平和出版時間都十分有限,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敬請各界讀者批評指正!

李中鋒

2015年9月于北京玉淵潭畔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浦东新区| 乐至县| 田阳县| 溆浦县| 卢龙县| 汝城县| 桃园县| 临夏市| 达拉特旗| 余干县| 唐河县| 茌平县| 清丰县| 石狮市| 泽普县| 雅安市| 瓦房店市| 海林市| 合阳县| 阳山县| 平邑县| 太仆寺旗| 平安县| 泗水县| 肃南| 易门县| 龙泉市| 右玉县| 贵溪市| 武汉市| 西昌市| 普陀区| 安化县| 弥勒县| 阿拉善右旗| 嘉义市| 高雄市| 克什克腾旗| 通城县| 江孜县| 台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