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做一個終身學習者
- 勵志必讀書:完善自我,把握機遇
- (美)奧里森·馬登
- 1406字
- 2022-03-30 15:50:19
在對天資的說法有所了解后,我們明白了其反復強調的一個極殘酷的自然法則:“他的東西就是他的,對于屬于他的東西我們不能去剝奪。”這條法則在科學家那兒被稱為是“適者生存法則”。所謂的適者,說的是那些對自身的優勢懂得利用,并在不斷努力使其得到強化,然后他們以此來適應有利或不利的周圍環境,最終得以生存。
植物生長所需的養分會得到土壤、陽光和空氣的慷慨供給,然而對這些養分,植物的自身還需要加以吸取,之后才會由它的花朵、果實、葉子等部位將其轉化成纖維或其他物質,若是植物不能對這些養分加以吸收并轉化利用的話,那么供給將會被停止。也就是說,植物生長所需的養分由土壤來提供,但是土壤不會提供它機體直接組成材料,于是植物自身的轉化合成就尤其必需了。植物若是想快速生長,除了要有更廣闊的土壤提供養分外,它自身的主動轉化合成能力不可缺少。
在其他地方,這條法則也同樣適用。我們每個人都受到了大自然的慷慨饋贈,我們都具備無窮的資源,對這筆資源我們可以自由發揮。然而若是大自然的饋贈不能被我們轉化和利用的話,她的供給就會中斷,最終將導致的結果是,我們自身變得更加弱小和低能。
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運動著的,所不同的是運動的方式而已。像是向上或向下,前進或是倒退。在我們對自身能源進行充分利用的前提下,我們才能保持運動,才能生命不止。
若是我們不能對自己的大腦和肌肉加以利用的話,那么終有一天它們會被大自然收回。就像是某項技能長期不被使用,就會退化一樣,在我們不去鍛煉自己的力量的情況下,它的消失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一個離開校門數年的大學生,若是想在人前夸耀他所受的教育,他會驚訝于他唯一可以炫耀的竟只是他取得的文憑。這是因為,在大學里學到的知識因為長期不被使用,而漸漸被遺忘,最終它被大自然收回了。
若是你具備的才能和力量長久得不到使用的話,它們便會消失。你可能會這樣認為:自己學過知識,會永遠像剛學時那樣記憶猶新,何況還有考試來加深對所學知識的記憶。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在你對這些知識停止使用時,它們就會被慢慢遺忘,而最終的失去是必然的結果。若是你能對其中的一部分利用的話,則這部分會被保存下來并會記憶深刻,而對其他部分的記憶則是完全模糊的。
在大學畢業10年后,很多大學生會發現,大學四年的所學幾乎都被遺忘了,存留下來的是少得可憐的有限部分。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是,他們沒有對所學加以利用。若是他們仍舊意識不到這點,那么退步將繼續。而對此,大學生們還常常自慰道:“我受過大學的教育,某方面一定是出眾的,我一定會有一番大的作為。”然而對你所學的知識,一紙文憑并不能起到保存作用,不斷地利用所學知識才是保存它們的正確辦法。
所有的事物,若是得不到你的利用的話,都將會慢慢消失。你只能在使用它和失去它之間作選擇,運用是保存力量的秘訣所在。不能對能力加以利用,就只能看著能力消失,不能對力量加以運用,也只能慢慢地失去力量。
我們的手中握著完善自我的工具,而對這些工具加以使用就是我們該做的事。若是斧頭生了銹,那么在使用它時,就要花費更多的力氣。若是你擁有有限的機會,那么就需要你付出更多的精力和努力。最初,你的進步可能會很緩慢,然而若是能堅持下去,你的最終結局就是勝利。
心智塑造有這樣一條原則:“直線是不斷延伸的,而感知是不斷深入的。”在辛勤地付出后,我們就一定會有所收獲,盡管那個收獲的時刻無法預料。同樣地,“沒有付出就不會有收獲”這也是亙古不變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