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邊緣障礙的九大特征

以下是《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所使用的描述邊緣型人格障礙的九大標準的簡要描述:

1.對被拋棄有強烈恐懼,這種恐懼既包含真實情況下被拋棄,也包括想象中的被拋棄

2.有不堪回首的感情史,往往包括極端的行為與態度

3.缺乏自我

4.包含兩種表現及以上的沖動行為和自毀行為(如物質濫用、自殘、飲食紊亂)

5.自殺傾向大

6.情緒變化及易怒煩躁過于強烈、頻繁

7.持續的空虛感

8.強烈的、不可控制的怒氣

9.持續的疏離感

標準1:對被拋棄的恐懼

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害怕被拋棄,但邊緣人格對此的恐懼程度遠大于正常人。并且,大多數人只會在存在真正威脅時做出反應,而邊緣型人格障礙者不僅對真實的威脅做出回應,還會對想象中的威脅做出回應。糟糕的是,他們的想象力非常豐富。

就好像疑病患者(Hypochondria)疑病患者基于自身感覺或征象,做出不切實際的病態解釋,致使整個身心因此產生疑慮、煩惱和恐懼。疑病患者對自身健康的過分關心,持有難以消除的成見。總會因為咳嗽幾下擔心自己患了黑死病,邊緣型人格障礙者對一切拋棄的苗頭都過分敏感。一旦發作起來,極端的恐懼表現很難平復下來。因為其根源在內部,而非外部。

《從拋棄到治愈》(The Journey from Abandonment to Healing)一書的作者蘇珊·安德森(Susan Anderson)說:

“拋棄是愛本身的遺失,是聯結的斷裂……有時它是過往的失去所遺留的傷痛。有時它是恐懼。有時它就像一個無形的障礙,阻礙我們建立新的聯結、實現自己的潛能S. Anderson, The Journey from Abandonment to Healing (New York: Berkley Publishing Group, 2000), 1.。”

作家卡里·紀伯倫(Kahlil Gibran)卡里·紀伯倫(1883-1931),黎巴嫩作家,被稱為“藝術天才”“黎巴嫩文壇驕子”,是阿拉伯文學的主要奠基人,20世紀阿拉伯新文學道路的開拓者之一。也許會說:“拋棄不一定是實實在在的體現,比如走出一道門、狠狠地摔電話。拋棄也許是情感上的距離感,或者是‘親密’中填不滿的真空。”

哪怕我們無法和生命中重要的人在一些大事上達成一致意見,或者我們與他們有不同的行事方式,但大多數人的心理健康狀況也足以應付這種情況。可對邊緣型人格障礙者來說,發生這樣的意見不合時——哪怕只是小事情的意見不合,他們會非常難以接受,就像虔誠的父母得知自己的孩子決定轉變信仰一樣。對邊緣型人格障礙者來說,拋棄不僅僅是拋棄而已,而是貶低其最珍視的信仰。

曾是邊緣型人格障礙者的A.J.馬哈利(A.J.Mahari)解釋道:

“任何事都可能導致感情上的疏離。良好的親密關系中,人應該學會容忍距離感(以及親密感)。邊緣型人格障礙者則很難做到,因為他們將距離感視作拋棄。這使其在愛的人、想要親近的人面前,急切地保護自己。這樣更加疏遠了邊緣型人格障礙者的伴侶,使邊緣人格者愈發感到被拋棄A. J. Mahari, “Relationships: The Borderline Dance—‘I Hate You, Don’t Leave Me,’” available at www.borderlinepersonality.ca/borderrelationshipshatedontl eave dance.htm.。”

一位邊緣型人格障礙女性回憶道:

“在一次爭辯中,我的男朋友想開車離開。我站在他身后,想阻止他走。他擺脫我坐到了車上,我沖著車后面打了一拳,然后跑到車門前,想強行打開,他伸手把車門鎖上了。他的車開始沿著街道開走,我飛快地跑起來想追上他,求他停下來。”

標準2:不穩定關系——在過于理想化與徹底貶低之間搖擺

因為不穩定關系是本書的一個重點,所以我們來看看此特征的后半部分:邊緣型人格障礙者將他人過于理想化或徹底貶低。這樣的思維過程,叫作“分裂”(splitting),潛在危害很大,影響了邊緣型人格障礙者看待世界、看待自己、看待親密關系的方式。同理,這樣的思維是關系中許多問題的潛在原因。

大多數人會將對某人的正面感受和負面感受相結合,找到一個中間點。然而,邊緣型人格障礙者無法調和這兩個方面。他們將他人拔到一個不可思議的標準上,然后又在失望中將其貶低。他們認為他人要不就對自己衷心支持,要不就是存心找茬,所以只要一瞬間就能改變看法,而沒有想過人的感受是不同的。

雷切爾·賴蘭(Rachel Reiland)在《帶我出去》(Get Me Out of Here)一書中敘述了自己從邊緣型人格障礙中恢復正常的過程,她在與心理醫生帕吉特(Padget)相處時就運用了這樣的“分裂”式思維。當醫生表現出同情時,她甚至想象自己成為他的女兒。當他稍顯疏遠時,歸屬感便被徹底破壞了。有一次她威脅說,要誣陷他非禮、懲罰他。帕吉特醫生換回親切模式,便馬上被原諒了——直到下一次同樣的事情發生。

一位邊緣型人格障礙者說:

“深陷于邊緣障礙中的時候,‘分裂’式思維就像是完完全全的現實轉換——你記得自己之前的感受完全相反,但就是無法理解究竟為什么。就跟喝醉了似的,做了蠢事之后,第二天早上醒來時說:‘我到底在想什么?’”

標準3與標準7:不穩定的自我形象自我形象指一個人對自己所做的定位和判斷。與空虛感

在青春期,我們的核心價值觀和信仰還未完全形成。隨著我們逐漸成熟,大多數人會形成穩定、真實的自我形象。但邊緣型人格障礙者卻無法如此。扮演丈夫或者母親這樣的角色,能幫助填補一些空虛。但當這些角色受到威脅,比如自己的孩子開始獨立,比如配偶威脅要離婚,角色這層外殼便破裂了。所以有的邊緣型人格障礙者會采取極端手段來保持現狀:比如指控另一半虐待孩子,以保住自己的監護權。

邊緣型人格障礙者對自身有一個核心信念:自己是沒有價值的。一位邊緣型人格障礙女性說道:“我的生活就是不斷地努力做到‘還不錯’這樣的程度。我總認為沒人愿意待在我身邊,沒人關心我。我認為,只有做到完美,人們才有可能喜歡我。如果有人喜歡我,我會想他們在我身上看到了什么東西,而我自己卻忽視了。當喜歡我的人與其他朋友一起的時候,我會很受傷,假裝自己不在意。接著這一切還會反復發生。”

標準4:沖動

在一次采訪中,《揭秘邊緣型人格障礙》一書的作者、醫學博士羅伯特·弗雷德爾解釋道:

“邊緣型人格障礙者會對小事情做出強烈反應。接著很突然地,感性便占據了上風,大腦掌控沖動的部分無法調節情感的強度。焦慮與抑郁引起沖動。焦慮程度合理、有良好沖動控制能力的人會說:‘我能做到的。我會好起來的。’但邊緣型人格障礙者缺乏這樣的克制Robert O. Friedel, interview with the author, August 2007.。”

沖動與邊緣型人格障礙的其他特征密切相關。當邊緣型人格障礙者沮喪時,他們便無法忍受,無法仔細思考問題——尤其是青少年。這樣的沮喪會立即演變為一場危機,比如使用致幻藥物,或者跑去與網上剛認識的人見面,搞不好最終導致不得不報警收尾。

標準5:自殘與自殺

米歇爾(Michelle)正處于青春期,她討厭自己的外表。她把自己的腿打得青一塊紫一塊。瑪吉(Maggie)往自己的手臂上倒開水,這樣才能轉移注意力,避免精神的痛苦。羅德(Rod)撓自己的腦袋撓到出血結痂。

自殘有程度之分。有的只是揪自己的皮膚,有的會用剃刀在自己身上劃口,深到需要縫針。其他自殘方法有諸如燒傷、烙傷、扯傷疤、穿孔。自殘成為一種強迫性行為,因為它在某種程度上有一些作用。壓力越來越大的時候,便會通過傷害自己來緩解。

自殘不是想死。自殘的人只是想轉移情感上的痛苦,想懲罰自己、麻木自己、緩解壓力,想保持控制、表達憤怒、訴說痛苦。劃傷好像會釋放安多酚,安多酚是一種大腦中的化學物質,能使人感覺良好。

布萊斯·阿吉雷(Blaise Aguirre)是一位醫學博士,他任職于美國馬薩諸塞州貝爾蒙的青少年辯證行為療法中心(Adolescent Dialectical Behavioral Therapy Center),是該中心的醫療總監。割傷自己的青少年通常認為自己比同齡人更敏感,比他人感知失去更迅速,也比他人需要更長時間回復到正常狀態。當他們的父母看見他們的傷時,他們會編些謊話,比如“是狗咬的”。阿吉雷醫生說,以下這些也許就是自殘的跡象:

● 總穿長袖衣服

● 洗澡時間過長

● 類似打架的壓力事件過后,會自我孤立

● 物質濫用加重

● 藏有尖銳物品,如剃刀、大頭針、刀,以及一些急救工具,如消毒液、繃帶等B. A. Aguirre,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in Adolescents: A Complete Guide to Understanding and Coping When Your Adolescent Has BPD (Beverly, MA: Fair Winds Press, 2007), 53.

自殺是另一回事,對有的人來說,死亡就像一個逃離的幻想。自殘的人與這些企圖自殺的人一樣,他們并不是想死,而是無助急切地想要結束痛苦。

一位邊緣型人格障礙女性說:

“我的絕望感讓我想毀滅自己。我總是越來越瘋狂。如果我濫用藥物,吃了二百顆藥,然后不滿人們對此的反應,那么下次我會吃四百顆。我過去有一種難以抑制的、不理智的需求,我需要懲罰自己、毀滅自己。這就是我人生唯一的目的。空虛和寂寞很難忍受Kathleen, interview, The Infinite Mind with Dr. Fred Goodwin, WNYC AM 820, November 21, 1999.。”

標準6:情緒不穩定

情緒不穩定有以下三點:

● 對事情的感受過于強烈,遠超過事情本身的嚴重程度

● 比起沒有邊緣障礙的人,強烈的情緒起伏過快

● 一旦引發強烈情緒,邊緣型人格障礙者需要很長時間恢復正常情緒。

一位邊緣型人格障礙女性回憶道:

“如果在回家的路上,我必須去超市買點東西,我會覺得很氣憤,因為超市總是擠滿人。如果回到家,女兒問我是不是心情不好,我會更生氣,對她說話毫不客氣,她也會還嘴。接下來的六十分鐘左右,我都會怒火中燒,直到我喜歡的電視節目開始。看個五分鐘,我的心情就好起來了,這時我就很難理解為什么女兒還在生氣。我會想,難道她不知道爭吵已經結束了嗎?”

標準8:極端憤怒

比起普通的憤怒,邊緣型人格障礙者的憤怒更嚇人、更令人驚詫。只需要一點點可以感知的變化,這種憤怒就會爆發。以下是一位非邊緣型人格障礙者清晰地描述其伴侶的憤怒。

“她生氣時,就好像在聚集什么邪惡的能量。她的眼睛會變得毫無生氣,變得空洞。她不會在乎我是誰,或者她自己是如何傷害我的。沒有任何商量的余地,不可以講理、理論。她無法理解更加理智的爭論。

她會語速加快,開始加倍指責和貶低他人,變得居高臨下、不理智、偏執。她的聲音會變得尖銳急促,就像對著我開火一樣。她走來走去的,說一些恐嚇威脅的話,慢慢靠近我,使我越來越害怕。

盡管我竭盡全力希望讓她冷靜下來,但她生氣時便不再是我認識的那個人,怎么都無濟于事。不管我感覺多么煎熬,好像這種憤怒必須要自發地完全發泄出來,她才能慢慢平靜。”

邊緣型人格障礙者之所以憤怒如此強烈,有一部分是因為,語言無法讓他人理解其感情之激烈與深厚。打個比方說就是,好像你去到了一個完全語言不通的國家,突然間你胸口疼痛、呼吸困難,這時你看見一個警官,便大聲求救:“我心臟病發作了!快叫救護車!”

然后警官詫異地看看你,說道:“Quijibo oompa loompa snoo-snoo?"這是一種你完全難以理解的語言。此時你會感到恐慌,在沮喪和狂亂中,你會提高分貝,揮舞動作,“我搞不好就快死了!”

大體上,非邊緣型人格障礙者與邊緣型人格障礙者,有時就好像說的是不同的語言。邊緣型人格障礙者的極端憤怒,成了抒發即時需求的一種途徑——好似一種求救呼叫。另一種解釋是:依賴性導致憤怒。邊緣型人格障礙者感到,別人有能力定義他們是什么樣的人。對邊緣型人格障礙者來說,更難的是,他人可以給予愛,也可以在一瞬間收回這樣的愛。所以說,別人小小的動作,就能使邊緣型人格障礙者感覺良好或者完全失控。

標準9:分離(dissociation)

所謂分離,就是使人感到好像在自己身體之外觀察自己,熟悉的物體會顯得陌生。你是否有這樣的經歷:無意識中反復地閱讀同一段話,或者在開車的時候,發現自己在一英里前一英里約為1609.344米。就該右轉了。這在心理學上就叫作“分離”。更加關注精神世界以外的現實世界,可以幫助減少這種現象,方法比如,在大腦中描述自己觀察到的物體:我的冰茶放在這,在一個藍色的玻璃面上,里面有三個冰塊。

愛麗絲(Alice)是一位邊緣型人格障礙者,她解釋說道:

“邊緣型人格障礙者許多時間都處于一種神志不清的狀態,頭腦一片混亂,現實世界就像離得很遠。有時我完全不記得發生了什么,在一種大腦空白的狀況下度過。有時,甚至在工作中,我都完全沉浸在情緒中,心思并不在工作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肥城市| 宜君县| 定兴县| 辽阳市| 靖州| 襄樊市| 长兴县| 铜梁县| 金坛市| 清镇市| 双辽市| 岳阳市| 正蓝旗| 莱州市| 甘肃省| 大邑县| 青铜峡市| 永修县| 县级市| 霍城县| 虞城县| 南江县| 视频| 满城县| 新安县| 绥江县| 同仁县| 伽师县| 施秉县| 千阳县| 永福县| 水城县| 钟祥市| 满城县| 巴林右旗| 靖远县| 达州市| 莱州市| 德令哈市| 南丰县| 延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