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出將第八

【題解】

本篇包括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關(guān)于古代命將出征的禮制。《六韜·龍韜·立將》中說:“武王問太公曰:‘立將之道奈何?’太公曰:‘凡國有難,君避正殿,召將而詔之曰:‘社稷安危,一在將軍。今某國不臣,愿將軍帥師應(yīng)之。’將既受命,乃命太史卜,齋三日,之太廟,鉆靈龜,卜吉日,以授斧鉞,君入廟門,西面而立,將入廟門,北面而立。君親操鉞,持首,授將其柄,曰:‘從此上至天者,將軍制之。’復(fù)操斧持柄,授將其刃曰:‘從此下至淵者,將軍制之……。’‘將已受命,拜而報君曰:‘臣聞國不可從外治,軍不可從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應(yīng)敵。臣既受命,專斧鉞之威,臣不敢生還。愿君亦垂一言之命于臣。君不許臣,臣不敢將。’君許之,乃辭而行。”將這段話與本文相比較,不難看出,本篇所講內(nèi)容基本與《六韜》相同。

第二部分是講大將的操守,涉及大將的品格、言行、能力、素質(zhì)等方面,也包括治軍、作戰(zhàn)等方面的能力。按照這樣的標準,可堪委任的大將一定要具備如下條件:忠于君主、愛護士卒、儀容莊重、情操高潔、虛懷若谷、深謀遠慮、英勇善戰(zhàn)。這個標準未免太高了一些,對照古往今來的大將,似乎沒有什么人能達標。孫子心目中優(yōu)秀的將領(lǐng)要具備“智信仁勇嚴”五德(《孫子兵法·計篇》),要有“進不求名,退不避罪,惟人是保,而利合于主”的氣節(jié)和擔(dān)當(dāng)(《孫子兵法·地形篇》)。許洞的標準顯然比孫子還要高,他要的是完人。之所以出現(xiàn)這種情況,從根本上講,還是因為大將位高權(quán)重,又有便宜行事的權(quán)力,對大將的任命關(guān)系到戰(zhàn)爭的勝負、王朝的興亡。如果將領(lǐng)沒能力,會覆軍殺將,失地喪國;如果將領(lǐng)有能力而不忠誠,則會功高震主,危及王權(quán)。后一點在封建皇權(quán)專制不斷加強的背景下,顯得越來越重要。因此,對大將的標準設(shè)定自然也就越來越高,對將領(lǐng)“忠”節(jié)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王者既審定大臣之可否以將之,于是居正殿,召之曰:“今某地不臣,愿煩將軍應(yīng)之,社稷安危,亦在將軍。”乃使大史氏擇吉日〔1〕,授之斧鉞〔2〕。王入大廟〔3〕,西面而立,王操鉞,持其首,授之柄,曰:“從是以上至天者,將軍制之。”復(fù)操其柄,授之以刃,曰:“從是以下至地者,將軍制之。”將既受命,拜而報曰:“臣聞國不可以從外理,軍不可以從中御,二心不可以共濟,疑心不可以應(yīng)敵。臣既受命,專斧鉞之威,臣不敢生還。”乃辭而行,鑿兇門而出〔4〕


【注釋】

〔1〕大史氏:即太史氏。

〔2〕授之斧鉞:古代大將出征,君主授以斧鉞,表示授以兵權(quán)。

〔3〕大廟:即太廟,帝王的祖廟。每遇國家大事,皇帝親自祭祀。

〔4〕鑿兇門:古代將軍出征時,鑿一北向門而出,猶如辦喪事一樣,以示必死的決心。語出《淮南子·兵略訓(xùn)》。

【譯文】

君王慎重選定了大將人選后,在正殿召見大將,宣告說:“現(xiàn)在某個地方有叛亂,煩勞將軍前去處理,國家的安危,就全靠將軍了。”然后讓太史氏選擇吉日,授予將軍斧鉞。君王進入太廟,面朝西站立,拿起鉞,持著鉞頭,將鉞柄授予將軍,說:“從這以上至天的部分,由將軍管制。”再持起鉞柄,將鉞頭授予將軍,說:“從這以下至于地的部分,由將軍管制。”將領(lǐng)受命以后,拜謝說:“臣聽說國家不能從外部治理,軍隊不能從朝廷統(tǒng)御,有二心就不能成功,有疑心就不能應(yīng)敵。臣既然領(lǐng)受了命令,專有斧鉞的威權(quán),不敢敗而生還。”于是辭別君王,鑿?fù)ā皟撮T”而出。


是以將之行也,不問妻子,示其忠于國;君之命將,不敢輕其禮,示其崇于用。將之于外也,君命有所不受,唯逐便利國家是務(wù)。其于己也潔,其于人也至。是故將拒諫則英雄散,策不從則謀者去,善惡等則賢愚混,賞罰亂則綱紀散。多喜則不威,多怒則人心離,多言則機泄,多好則智惑,寬則眾懈,暴則眾怨。將專權(quán)則下歸咎,將自善則下無功,將納讒則正人離,將好賂則士卒盜,將內(nèi)顧則士卒淫〔1〕。貶聲揮色〔2〕,所以自潔;避嫌遠疑,所以自持;沉機遠慮,所以不失;委時順變〔3〕,所以逮功〔4〕;恕物篤行〔5〕,所以歸愛〔6〕;昵善斥讒,所以來遠;先度后作,所以應(yīng)卒〔7〕;先信后言,所以伏下;信賞必罰,所以正人;明今鑒古,所以照眾;卑色貴人,所以保終;去私循公,所以存國。其神欲正,其形欲端,動欲如風(fēng),止欲如山,斗欲如雷電,機欲如鬼神,思欲如照影,令欲如雪霜。茍有此者,可以當(dāng)國之大命矣。


【注釋】

〔1〕內(nèi)顧:向內(nèi)看,指顧念家室。

〔2〕貶聲揮色:遠離聲色。貶,減少。揮,驅(qū)趕。

〔3〕委時順變:順應(yīng)時勢,隨機應(yīng)變。委,隨順,順從。

〔4〕逮功:成功。逮,及,趕上。

〔5〕恕物篤行:仁愛待物,行為淳厚。恕物,推己及人,仁愛待物。恕,指儒家的恕道。《論語·衛(wèi)靈公》:“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篤行,行為淳厚,純正踏實。

〔6〕歸愛:使眾人愛戴。

〔7〕卒:同“猝”,突然。此指突發(fā)情況。

【譯文】

因此,大將出征,不過問妻子兒女,以示忠心為國;君主任命將領(lǐng),不敢輕慢禮節(jié),以示尊重將領(lǐng)。大將出征在外,對君王的有些命令可以不接受,只追求如何對國家有利。他要自奉廉潔,對他人則要關(guān)懷備至。所以說,如果大將拒絕下屬的建議就會使英雄散去,如果不聽從謀士的建策就會使謀士離開,如果善惡不分就會使賢人與愚人混同,賞罰不明就會使綱紀散亂。多喜則無威嚴,多怒則人心背離,多言則容易泄密,多嗜好則心智迷失,過于寬松則部隊松懈,過于嚴酷則眾人怨恨。大將專權(quán),下屬就會推卸責(zé)任;大將自以為是,下屬就得不到功勞;大將喜聽讒言,正人君子就會遠離;大將好收賄賂,士卒就會偷盜;大將顧戀妻妾,士卒就會淫亂。大將遠離聲色,是為了潔身自好;躲避嫌疑,是為了保全自己;深謀遠慮,是為了杜絕失誤;順時而變,是為了成就功業(yè);仁愛待物,行為淳厚,是為了贏得愛戴;親近好人,排斥讒言,是為了讓遠方的人歸附;先考慮成熟再行動,是為了應(yīng)對突發(fā)情況;先確立威信再發(fā)布命令,是為了使部下順服;信賞必罰,是為了端正人的行為;明鑒古今,是為了明察眾生;謙遜有禮,是為了保全自己;克己奉公,是為了保全國家。大將應(yīng)該精神端正,形態(tài)莊重,行動如風(fēng),靜止如山,戰(zhàn)斗如雷電,機智如鬼神,思考問題像水中照影一樣清晰,下達命令像霜雪一樣肅殺。如果能夠做到以上這些,就能擔(dān)當(dāng)國家的大任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罗县| 神木县| 克东县| 汝阳县| 芒康县| 清水河县| 六枝特区| 德钦县| 张掖市| 微博| 镇康县| 哈巴河县| 建昌县| 青冈县| 固镇县| 分宜县| 绥芬河市| 兴隆县| 商都县| 鸡东县| 吕梁市| 苗栗县| 应城市| 正蓝旗| 盐源县| 舞钢市| 东海县| 临夏市| 许昌县| 东辽县| 望城县| 长乐市| 台东市| 石门县| 饶阳县| 安丘市| 治多县| 运城市| 信宜市| 伽师县| 正蓝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