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辨將第六

【題解】

通過觀察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現象來推斷事物人情之理,是中國古代源遠流長的文化傳統。《周易》就是將這種觀察抽象到哲學高度的產物,所謂“古者包犧(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周易·系辭下》)。在各個具體的領域中,這種觀察則衍生出各種各樣的“相術”,如根據人的相貌推測吉兇禍福的相面術,根據馬的骨相推斷其腳力的相馬術,根據日月星辰的位置變化預測人事的占星術,等等。

中國古代兵學中的“相術”十分發達。《漢書·藝文志》所列兵學四大流派之中,“兵陰陽”就包含了“占鳥”“占風”“占星”“占夢”等內容。《虎鈐經》后十卷主要講的也是這類內容。客觀地講,“相術”多無科學依據,走到陰陽占卜的地步,就更是牽強附會,故弄玄虛。但是,由表及里的觀察方法也蘊含著一些寶貴的經驗,比如,對敵情的觀察,產生了豐富的“相敵”之法;對人的觀察形成了“相人”之術,等等。這些都是中國古代兵學的重要內容,不能一概以封建迷信視之。《辨將》就是這樣一種“相人”之術。

如何判斷一個將領是否忠誠、能干呢?許洞提出了四個觀察的角度—相貌、言語、舉動、行事:“貌也者,神之聚也;言語也者,神之發也;舉動也者,神之用也;行事也者,神之本也。察其神,則盡其為人之道也大矣。”事實上,不唯選將如此,這四個方面也是中國古代品鑒人物的通用方法。《大戴禮記》中即說:“昔堯取人以狀,舜取人以色,禹取人以言,湯取人以聲,文王取人以度。”(《少間》)直到今天,我們要認識一個人,也常常說要“聽其言,觀其行”。由此可見,許洞所講“辨將”之法,幾乎是古今通論。

許洞詳細列舉了相貌、言語、舉動、行事的各種情況,并一一加以判別。其中大部分內容很有參考價值。如講人的言語:“方言頻四顧者,其辭妄也;言人之短而視不定者,誣罔人也。”論及行事:“利害章章而不能析之者,無識人也;臨事而懼者,懦弱人也。”如此等等,都是合情合理的經驗之談。但是,該篇也有唯心的成分,主要體現在相貌一點上。如許洞認為,“目反仰視者”“目睛多白而有赤焰、瞻視不端者”,都是“常蘊不臣之心”的人,如此說來,患有斜視等眼疾的人豈不都是亂臣賊子?這顯然是不對的。至于講到“燕頷虎頤者”“龜背虎臆者”如何如何,也都是無稽之談。好在這些內容在本篇中只占一小部分,并不影響它的整體價值。


國家行師授律〔1〕,生殺之柄〔2〕,大將所主。將者,國之腹心〔3〕,三軍之司命也〔4〕,可不慎于選乎?茍欲命將,預以精誠辨其可否者有四:一曰貌,二曰言語,三曰舉動,四曰行事。


【注釋】

〔1〕授律:發布命令。律,法令,規則。

〔2〕柄:權柄。

〔3〕腹心:比喻居于核心地位的重要人物。

〔4〕司命:掌握命運。司,執掌。

【譯文】

國家興兵作戰,生殺大權由大將主掌。將領是國君的心腹,也是三軍命運的執掌者,怎能不慎重選擇呢?如果要任命將領,先要看他是否精誠,辨別的方法有四:一是容貌,二是言語,三是舉動,四是行事。


其一曰貌。凡眉上雙骨橫起而隆巘者〔1〕,語言而不純者,目反仰視者〔2〕,方坐內多虛驚者,行而瞠乎必照后者〔3〕,目睛多白而有赤焰、瞻視不端者,此六者,人有其一,斯人常蘊不臣之心,不可使之也。豐下銳上,神氣安詳者,重德而善安眾人也;目黑多白少、點睛深而神氣與形相副者,機度沉厚、不可以詐動人也;目睛熒朗、五岳相照、燕頷虎頤者〔4〕,心機疾速、勇而有斷人也;龜背虎臆者〔5〕,點睛深而朗徹,瞻視詳諦者,為事沉毅而有謀、不可以威利誘者也;眉目軒起、瞻視灼爍而神骨聳峭者〔6〕,雄壯有智慮人也。是五者,人有其一,可使之也。至若神氣重濁、骨相不正、頭薄面淺、頸大腹細、目睛昏瞢、點睛近上、視顧不正〔7〕,此皆志氣淺劣、智識庸鄙人也。


【注釋】

〔1〕隆巘(yǎn):像山一樣隆起。巘,山頂,山峰。

〔2〕目反:翻白眼。

〔3〕瞠(chēng)乎:瞪眼直視。

〔4〕五岳:指人的五官。燕頷(hàn)虎頤:又做“燕頷虎須”,形容人相貌威武。頷,下巴。頤,面頰,腮。

〔5〕龜背虎臆:像龜一樣隆起的背,像虎一樣結實的胸,古代一般以為仙風道骨之象。臆,胸。

〔6〕“瞻視詳諦者”幾句:底本作“瞻視詳諦而神骨聳峭者”,據周叔弢校本增。詳諦,周詳仔細。諦,詳細,仔細。神骨,精神和骨相,此指骨相及其表現出來的精神狀態。

〔7〕瞢(méng):目不明。

【譯文】

其一說容貌。凡是雙眉的眉骨高高隆起的,言語夾雜不清的,翻白眼望天的,坐著的時候多虛驚的,走路的時候一定要瞪眼向后看的,眼白多而有紅血絲、視線不端正的,這六種情況中,只要占一種,這個人一定常懷不臣之心,不能任用。臉部下圓上尖、神態安詳,是德行高而善于安撫眾人的人;眼睛黑多白少、瞳孔深、神氣與形態相符,是深沉厚重,不用用欺詐來動搖的人;目光炯炯、五官協調、相貌威武,是心思敏捷、勇敢而能決斷的人;龜背虎胸,瞳孔深而明朗,觀察事物周詳仔細,是做事沉毅有謀、不會被威逼利誘所迫的人;眉目高遠、目光灼爍而神骨高聳的,是雄壯而有智謀的人。這五種情況,只要占有一種,這樣的人就是可以任用的。至于那些神氣重濁、骨相不正、頭面平淺、頸粗腰細、眼神昏暗、瞳孔靠上、視線不正的,都是些志氣淺陋、見識平庸的人。


其二曰言語。人有言肆而目駭視者,心懷異圖也〔1〕;言枝蔓而不徑者,心有隱也;矜大人言善唯恐不至者,黨人也〔2〕;言錯綜而無歸者,心躁競也〔3〕;方言而他視者,心不誠也;言卑而色下者,心有所屈也;方言頻四顧者,其辭妄也;言人之短而視不定者,誣罔人也〔4〕;言多以私事為憂者,顧妻子之人也;言大而理不精者,其學虛也;色悅而徐徐順人意者,佞媚人也〔5〕;矜己善而斥人不善者,崛強人也;言欲發而卻縮者,含蓄人也;言無公私必及利者,貪人也;色卑而言多諂者,志下劣人也;事曲而言直,氣悖而言順,色鄙而言大〔6〕,事不詳而強能,理矯而強正,此皆奸詐人也。是十有六者,人有其一,不可使也。言大而意精至者,有識度人也;言希而出必中者,志節人也;言動而必及國家者,忠孝人也;言奮而不迂者〔7〕,壯直人也;辭寡而意懇者,公正人也;言多及軍吏之私者,善拊恤人也;言及陣敵喜動色者,好勇人也;言及細微而能剖析是非者,有智人也;言迂闊而卒近于理者,識深見遠人也;言少而事詳者,大度人也;語氣和而神色相稱者,善納眾人也;言徐徐而事備者,性緩而有德人也;言速而事當,性急而不暴,有識人也。是十三者,人有其一,皆可使之也。


【注釋】

〔1〕異圖:謀叛的意圖。

〔2〕黨人:朋黨,指因私利勾結在一起的人。

〔3〕躁競:急于進取而爭競。

〔4〕誣罔(wǎng):誣陷誹謗。罔,蒙蔽。

〔5〕佞(nìng)媚:諂媚。佞,用花言巧語諂媚人。

〔6〕色:底本無,據周叔弢校本增。

〔7〕奮:奮激。

【譯文】

其二說言語。言語放肆而目光畏避,是想謀反的人;言語枝蔓而繞來繞去,是有隱瞞的人;極力逢迎上級,是朋黨之徒;言語混亂而無要旨,是急躁爭競之人;言談間看著別處,是心不誠;說話低聲下氣,是心里有所畏懼;說話時頻頻左右張望,是在說假話;說人短處而目光游移不定,是在誣陷誹謗;言談中總是憂慮私事,是顧戀妻子兒女的人;夸夸其談卻道理不精,是學問虛浮的人;和顏悅色地順著別人心意說話,是諂媚的人;夸耀自己攻擊別人,是性情倔強的人;想發言卻畏縮而止,是含蓄的人;無論公事私事都要談到利益,是貪婪的人;神色謙卑而多諂媚,是志氣低劣的人;把錯事說成對的人,心里氣憤但言辭恭順的人,神態粗鄙而好說大話的人,不了解情況卻逞能的人,沒有道理卻強詞奪理的人,這些都是奸詐的人。以上十六種情況,只要占有一種,這樣的人就不可任用。講大道理而能精辟,是有見識有氣度的人;很少發言,發言必一語中的,是有志向有節操的人;一言一行,都出于國家利益,是忠誠孝順之人;言辭奮激而不迂曲,是豪壯直爽之人;少言寡語但情真意切,是正直公道之人;言談之間多涉及官兵的私事,是善于撫恤部屬的人;談到沖鋒陷陣就眉飛色舞,是好逞武勇之人;談到細微小事也能剖析是非,是有智慧的人;言論貌似迂闊卻近于道理,是見識深遠的人;言語少卻明察事情,是大度的人;語氣溫和,神色親切,是善于接納眾人的人;說話慢條斯理而做事周到,是性情和緩而有道德的人;快言快語,辦事妥當,性急而不暴躁,是有見識的人。以上十三種情況,只要占有一種,這樣的人就是可以任用的。


其三曰舉動。行有狼顧者〔1〕;行與坐忽如驚恐者〔2〕;非時言語而手足紛拿者〔3〕;方食而不覺棄匙箸者;方坐而首偏,口目輒斜動者;行而唯恐有人逐者;欲坐而頻四顧如有所駭者;方言勃氣上騰神色自得者〔4〕;待下多卑恭而不實者;睹事覺已如不知而目它視者。是十者,有其一,此皆心不誠實,多蓄異圖人也,不可使之也。行欲如大輅〔5〕,足動而身不搖也;坐欲如山岳,形神俱定也;臥欲如覆舟,神氣安詳也。此皆智度沉深、大節崇德人也。是三者,人有其一,可使之也。


【注釋】

〔1〕狼顧:狼行走時常轉過頭看,以防襲擊。比喻人有所畏懼。

〔2〕忽如:忽然。

〔3〕紛拿:混亂,錯雜。

〔4〕勃氣:盛氣。

〔5〕大輅(lù):又作“大路”,古代天子所乘禮車,高大穩重,此處形容走路穩健。

【譯文】

其三說舉動。走路會警惕地回頭看;走著或坐著會忽然驚恐;講話不分時機而且手腳亂動;吃飯時無意識地扔掉湯匙和筷子;坐著的時候偏著頭、口歪眼斜;走路唯恐有人在追趕;欲就坐卻頻頻四處張望,仿佛很害怕;說著說著就氣焰上涌、洋洋自得;對待下屬虛情假意、故作謙恭;明明看見了卻裝作沒看見,故意看別處。以上十種情況,只要占一種,這樣的人就是不誠實的人,往往心懷不軌,不能加以任用。走路像大輅一樣,足動而身不搖;坐著像山岳一樣,形神俱定;躺著像傾覆的船一樣,神氣安詳。這些都是有智慧、有氣度、有大節、德行高的人。以上三種情況,只要占有一種,這樣的人就可以任用。


其四曰行事。有人行事先己后人者,好私人也;事繁多而用事不當者,無智人也;作事不急于用者,無益人也;作事有首無尾者,偽人也;先急而后慢者,卒眾庸人也;事不求詳而輒為者,粗疏人也;巧妙而無裨急用者,浮艷人也〔1〕;所措舍魯鈍而不適用者,愚人也;利害章章而不能析之者〔2〕,無識人也;臨事而懼者,懦弱人也;進退不決者,無斷人也;記一而忘二者,神昧人也;事虛而構架廣大,以善為惡、以惡為善者,奸人也;善候人之顏色,隨所欲而言者,佞人也。是十四者,人有其一,不可使之也。有事簡而用當者;有喜怒之事不露于色者;臨大事而神氣自若者,此謂神有余人也。有微而不棄,大而不煩者;兇事不懼,美事不喜者;事有眾惑而獨斷之者;事有眾危而獨安之者;事有難動而獨動之者;事有難安而能安之者,此謂志有余人也。是十者〔3〕,人有其一,皆可使之也。


【注釋】

〔1〕浮艷:華而不實。

〔2〕章章:顯著,明晰。

〔3〕十:以上所說“神有余”“志有余”的情況共計九種。此言十,當有訛誤。諸本皆如此,姑且存疑。

【譯文】

其四說行事。做事先己后人,是自私的人;對繁雜的事務處置不當,是不明智的人;做事不分輕重緩急,是沒用的人;做事有首無尾,是虛偽的人;做事先急后慢,是平庸的人;事情沒弄清楚就做,是粗疏的人;做事巧妙但無補急用,是華而不實的人;做事魯鈍而不適用,是愚笨的人;利害分明卻不能辨析,是沒有見識的人;臨事而懼,是懦弱的人;不能決策進退,是沒有決斷的人;丟三忘四,是神志糊涂的人;不做實事卻拉開大架勢,以善為惡,以惡為善,是奸詐的人;善于察言觀色,逢迎拍馬,是諂媚的人。以上十四種情況,只要占有一種,這樣的人就不可任用。做事簡潔得當;喜怒不行于色;臨大事而神氣自若,是神有余的人。不放棄小事,不厭煩大事;不因危事而懼怕,不因美事而沾沾自喜;眾人皆迷惑,唯獨他能決斷;眾人都覺得危險,唯獨他能轉危為安;事情不好推動,唯獨他能推動;事情不好解決,唯獨他能解決,是志有余的人。以上十種情況,只要占有一種,這樣的人就可以任用。


是以知貌也者,神之聚也;言語也者,神之發也;舉動也者,神之用也;行事也者,神之本也。察其神,則盡其為人之道也大矣。況國之命將,可不審于此乎?


【譯文】

總而言之,相貌,是人精神的凝聚;言語,是人精神的表達;舉動,是人精神的運用;行事,是人精神的體現。如果能考察一個人的精神,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判斷這個人的為人之道。更何況是國家任用將領這樣的大事,怎么能不認真對待呢?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两当县| 乐东| 延寿县| 嫩江县| 申扎县| 若尔盖县| 磐石市| 海安县| 汶上县| 米脂县| 屏东县| 香河县| 乌拉特中旗| 册亨县| 柳江县| 苍山县| 永顺县| 新宁县| 南昌县| 呼和浩特市| 贺兰县| 河源市| 泰和县| 科尔| 双流县| 都昌县| 丰原市| 民权县| 嫩江县| 卢氏县| 基隆市| 塔河县| 南涧| 郸城县| 泸溪县| 天全县| 南开区| 通榆县| 苍南县| 永州市| 田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