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詞故事(中華經(jīng)典故事)
- 馬麗寧 司垚
- 1416字
- 2019-01-03 14:19:11
晏殊、王琪對句《浣溪沙》
晏殊是北宋前期的詞作家,年少時被譽為“神童”。有一回晏殊途經(jīng)揚州,住在大明寺內(nèi),見寺內(nèi)的墻上有許多題詩,很感興趣,便叫侍從將墻上的題詩念給他聽,但不準侍從念出題詩人的名字和身份,等他自己體會了詩意后再說。
直到侍從讀了一首詩:
水調(diào)隋宮曲,當年亦九成。
哀音已亡國,廢沼尚留名。
儀鳳終陳跡,鳴蛙只沸聲。
凄涼不可問,落日下蕪城。
晏殊聽到這里直叫好,連忙問侍從:“這是哪位寫的?”
侍從回答說:“寫詩的人是江都縣尉王琪。”
晏殊喜上眉頭,連忙讓侍從去請王琪。王琪來到后,依禮拜見了晏殊。晏殊請王琪吃飯,席間兩人十分投緣,聊得很開心。
王琪博古通今,才氣過人,晏殊十分欣喜。飯后,兩人一塊兒到后花園去散步。正是晚春時節(jié),滿地都是落花。微風吹過,花瓣隨風起舞,好看極了。晏殊看了,一下子觸動了自己的心事,忍不住向王琪請教:“王先生,有個句子,我想了好幾年,也沒琢磨出個好的下句,今還請王先生指教?!?/p>
王琪連忙問:“請大人說說是個什么句子?”
晏殊于是念了一句:“無可奈何花落去。”
這是晏殊在花園飲酒時,看到滿地落花,留戀春景又無法挽留,一時感傷作的一句詞,只是好幾年苦思冥想,他也沒有想出下一句來。見王琪確實才學過人,便謙虛地請教起來。
王琪聽了,想了一下就說:“‘似曾相識燕歸來’,大人覺得可好?”
這一句的意思是說,天氣轉(zhuǎn)暖,燕子又從南方飛回來了,這些燕子好像去年曾見過面。
晏殊一聽,拍手叫好,連聲說:“妙,妙,王先生這下句實在太妙了!”
王琪的下句對得確實好,跟上句一樣,說的都是春天的景色。“燕歸來”對“花落去”,又工整又巧妙。用“似曾相識”對“無可奈何”也恰到好處,而且音調(diào)正好,平仄相對,念起來和諧好聽,晏殊非常喜歡。
晏殊當即叫來侍從,取來文房四寶,將這副聯(lián)語用在了新作《浣溪沙》里。
王琪拍手叫絕,直贊道:“這首詞鮮明生動,精煉渾成,定能萬口流傳。”
后來,晏殊愛慕王琪詩才,請他當自己的幕僚,王琪敬佩晏殊謙和惜才,于是欣然應允。
【誦讀】
浣溪沙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①。
這首詞借眼前景物抒發(fā)了春天將逝去的感傷,給人一種哲理性的啟迪。
【注釋】
①香徑:落花滿徑,留有芬芳,所以說香徑。
【博聞館】
“宰相詞人”甲天下
晏殊,字同叔,江西臨川人,北宋前期婉約派詞人之一。晏殊從小聰明好學,五歲能作詩,有“神童”之稱。十四歲時與來自全國各地的千名考生同時入殿參加考試,從容應試,才華橫溢,受到宋真宗的嘉賞,賜同進士出身。北宋仁宗時,他升官做了集賢殿學士,在此期間,他極重視書院的發(fā)展,大力扶持應天府書院,邀請范仲淹到書院講學,培養(yǎng)了大批人才。應天府書院,又稱“?。╯uī)陽書院”,與白鹿洞、石鼓、岳麓合稱宋初四大書院。這是自五代以來,學校屢遭禁廢后,由晏殊開創(chuàng)大辦教育之先河;到慶歷三年,他官居宰相,又與范仲淹一起,倡導教學改革,這就是有名的“慶歷興學”。

應天府書院,位于河南商丘。
晏殊雖多年身居要位,卻平易近人。他唯賢是舉,范仲淹、王安石等均出自他的門下;韓琦、富弼、歐陽修等經(jīng)他栽培、引薦,都得到重用。韓琦連任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三朝宰相;富弼是晏殊的女婿,但晏殊舉賢不避親,后來富弼也官拜宰相。
晏殊在文學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貢獻。他能詩善詞,而以詞的成就最為突出,他的詞語言清麗,聲調(diào)和諧,寫景重其精神,善于賦予自然物以生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有“宰相詞人”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