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鄱陽湖濕地植物對重金屬的轉運機制研究
- 劉春英
- 713字
- 2019-01-03 12:19:03
第2章 鄱陽湖的概況
2.1 鄱陽湖濕地資源
鄱陽湖位于長江中下游、江西省北部,地理坐標:東經115° 49′~116° 46′,北緯28° 24′~29° 46′,南北長170km,最大寬度為70km。鄱陽湖處于我國東部季風區的中亞熱帶,為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夏季盛行偏南風,炎熱多雨;冬季盛行偏北風,氣溫低而降雨少;多年平均氣溫17.6℃,最冷1月份平均氣溫5.1℃,最熱7月份平均氣溫29.5℃;年均降雨量1450~1550mm,多集中在4~6月份。
鄱陽湖濕地是我國濕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受長江和五河(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河五河)來水影響,經湖口注入長江,是一個過水型吞吐湖泊。具有高水是湖,低水是河的自然地理景觀,呈現豐水期和枯水期周期性交替的獨特水文節律。在高水位的洪水季節,濕地處于典型的湖相水文狀態,隨著鄱陽湖水位的降低,不同高程的洲灘相繼顯露,濕地植被發育,灘地和沼澤廣布,呈現出河、湖、灘交錯的濕地景觀。按地面高程由高至低可分為草灘、泥灘、積水洼地三個組成部分。由于鄱陽湖是吞吐型、季節性的淺水湖泊,每年4~9月為豐水期,水面大于4000km2,10月~次年3月為枯水期,水面小于1000km2,這種節律性的水文變化特征(圖2.1)深刻地影響著鄱陽湖濕地植物的空間分布狀態,形成了大面積水陸交錯的草洲。年內草洲面積基本隨水位的升高而減少,隨水位的降低而增加,表現出明顯的“水落灘出、水進潮退”現象。從各月份出露草洲分布圖(圖2.2)可知,草洲主要分布于鄱陽湖西岸,特別是枯水季節在贛江、修水和撫河的入湖尾閭及三角洲地區;鄱陽湖東岸出露草洲豐水季節只有零星分布,枯水季節成片的出露草洲出現于東南方向。

圖2.1 不同水位條件下的鄱陽湖出露草洲面積(張方方等,2011) Fig 2.1 Monthly average water level and grassland area

圖2.2 不同季節出露草洲空間分布圖(張方方等,2011) Fig 2.2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emersed grassland around Poyang Lake in different Sens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