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2 鄱陽湖的濕地植物

濕地植物是湖泊生態系統重要組成部分,是初級生產力的主要來源,對維護濕地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郎惠卿,1999),而湖泊水文過程對濕地植物類型的分布和生長狀態都具有顯著影響(劉厚田,1996),其水位變化是制約淺水濕地上、下限高程的決定因素,也決定淺水植物群落分布的范圍(呂憲國,2004)。鄱陽湖濕地天然植被主要分布于9~15m高程的洲灘,從岸邊向湖心隨高程的變化呈帶狀分布,形成濕生、挺水、浮葉、沉水4個植被帶(鄱陽湖研究,1988)。發育著茂盛的以苔草群落(Carex cinerascens community)、南荻群落(Miscanthus sacchariflor community)為主的濕地植被,這是濕地物質生產、養分循環、降解污染物、承載生物多樣性的基礎(葛剛等,2010)。

江西南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鄱陽湖南部,地處贛江北支、中支和南支匯入鄱陽湖開放水域沖積形成的贛江三角洲前緣,北緯28° 52'21”~29° 06'46”,東經116° 10'24”~116° 23'50”,是贛江三大支流的河口與鄱陽湖大水體之間的水陸過渡地帶。保護區總面積為3.33萬ha,是江西省面積最大的濕地類型保護區。南磯山濕地植物群落總體上沿距湖岸的遠近以及高程和水位梯度呈現出明顯的環帶狀分布或弧狀分布格局,湖岸附近淹水時間最短的區域,高程約18~19m,常常是圩堤或河道兩側的高灘地,該區域年連續水淹時間一般不超過35d。植物群落以野古草群落(Arundinella hirta community)和狗牙根群落(Cynodon dactylon community)為主。

表2.1 鄱陽湖典型濕地植物群落優勢種及伴生種(王曉龍等,2010) Table.2.1 The Dominant species typical hygrophilous vegetation and companion species typical hygrophilous vegetation in Poyang Lake

離湖岸較近的臺狀突起地或圩堤附近水淹時間也比較短,高程大約在16~18m,該區域多分布蘆葦群落(Phragmites communis community)和南荻群落(Miscanthus sacchariflor community)。離湖岸稍遠的湖州灘地,淹水時間稍長,淹沒與出露交替頻率較高,高程約為14~16m,該區域土壤肥沃、光熱充裕,濕生草本植物繁茂,該區域多以苔草群落(Carex cinerascens community)為主。苔草群落是保護區灘地中面積最大,分布最廣的植物群落類型。

離湖心水體較近的湖灘區域海拔較低,約為13m左右,一年中露出水面時間很短,多為泥灘和沼澤,偶爾分布有較少的苔草群落(Carex cinerascens community)、虉草群落(Phalaris arundinacea community)和剛毛荸薺群落(E.vallecuIosa community),其中虉草群落(Phalaris arundinacea community)是該區域的優勢群落,虉草長勢旺盛,地下橫走根莖發達,是該地段的建群種。虉草群落(Phalaris arundinacea community)顯現于春季,2月~3月開始萌發生長,4月~5月群落發育完整。離湖心較近高程在12m以下的區域,基本上常年處于淹水狀態,該區域多分布沉水植物或浮葉植物及挺水植物。其中的剛毛荸薺群落和苦草群落是該區域的優勢群落,該群落只在白沙湖有少量的分布。

圖2.3 鄱陽湖南磯山濕地植物群落空間分布隨水位變化剖面示意圖(張全軍等,2013) Fig 2.3 Spatial profile of plant communities in Nanji wetlands of Poyang Lake

灰化苔草(C.cinerascens),莎草科苔草屬,多年生草本,地下莖營養繁殖,具根狀莖,秤三棱柱形,葉線性,寬1~3mm,喜潮濕,多生長于山坡、沼澤、林下濕地或湖邊,典型的無性系植物,常密集生長。苔草屬植物是草地生態系統的重要建群種,也是濕地及苔草生態系統的主要植被成分和生產者,是種子植物中的一個大屬。

灰化苔草一般在2月初開始發芽生長,地上生物量逐漸積累。鄱陽湖濕地2~3月份溫度相對較高,隨著溫度的逐漸升高,光照逐漸增強,灰化苔草的光合作用能力不斷增強,地上生物量急劇增加,3月中旬至4月下旬是灰化苔草營養生長的高峰期,生物量也在逐漸的增大,4月初灰化苔草生物量達到最大值1031.31g·cm2。隨著生長期的延長,植物生長逐漸緩慢,枯落物量開始增加,5月初開始植物生物量開始呈現負增長。此外,由于5月底開始,鄱陽湖出現豐水季節,導致植物生長受阻,生物量逐漸下降。這主要是由于灰化苔草群落為單優勢種群落,地上生物量的季節動態由苔草的生長節律決定。

表2.2 濕地植物種類及生長特征 Table 2.2 The kinds and growth characteristic of Wetland Plant

在生長期內,地下生物量的總體變化趨勢是逐漸增加的,但增長的幅度相對較小,4月下旬苔草根增加值達最大,為5501g·m2,5月底洪水淹沒灰化苔草,直至6月初苔草被全被淹沒,灰化苔草地下生物量有所下降,但總體下降相對較少。

圖2.3 灰化苔草生物量隨季節的變化(于旭光,2010) Fig.2.3 The seasonal dynamics changing of biomass of C. cinerascens

虉草(P.arundinacea)屬于禾本科虉草族虉草屬。為多年生草本,有根狀莖。稈通常單生或叢生,莖稈通常1.5~2m高,有6~8節,莖稈每節有一葉著生其上。葉鞘無毛,下部者長于而上部者短于節間;葉舌薄膜質,長2~3mm;葉片扁平,幼嫩時微粗糙,長6~30cm,寬1~1.8cm。花期莖部頂端生一圓錐花序,花序緊密狹窄,長8~15cm,分枝向上舉,小穗著生于花序分支之上,通常綠色或略帶紅色;小穗長4~5mm,無毛或有微毛;穎沿脊上粗糙,上部有極狹的翼;孕花外稃寬披針形,長3~4mm,上部有柔毛;內稃舟形,背具1脊,脊兩側疏生柔毛;花藥長2~2.5mm;不孕外桴2枚,退化為線形,具柔毛,花期的前后,虉草的圓錐花序緊閉,僅在花期傳粉時打開。花果期6~8月。

鄱陽湖虉草2月中旬的生長初期由于受到溫度的限制,虉草的生長較為緩慢,其中株高的生長速率小于0.26cm·day-1。2月下旬以后隨著溫度逐漸升高,蘸草的生長速度開始加快,直到5月上旬一直保持一個高速的生長狀態,期間平均生長速率株高達到約2cm·day-1。4月中上旬虉草開始抽穗,5月初虉草花期結束時莖的生長明顯變緩,當穗子生長停止以后,植株的高度也就基本不再增加。虉草的葉長和葉寬變化規律比較一致,葉長和葉寬的最大值都出現在3月末4月初,約為21.7cm,最寬約為1.25cm。葉面積從1月末到2月末會有一個下降的趨勢,這可能是此時氣溫下降的結果,氣溫的下降抑制了新葉的生長。隨后隨氣溫的升高葉面積逐漸增加。4月下旬以后,新生葉的葉面積又開始減小,部分葉片枯萎衰亡。

1月末,虉草單株根、葉生物量的減少應該主要也是低溫條件造成的。之后隨著分蘗叢生長為鵾草單株,溫度的上升,根、葉的單株生物量開始增加,到衰亡期時又再次下降。虉草的單株生物量平均最高可達13.49g鮮重,各部分鮮重均在4月到5月見出現拐點,說明此時虉草的生殖生長對各部分生物量有明顯影響。

圖2.4 虉草生物量隨季節的變化(章泉,2012) Fig.2.4 The seasonal dynamics changing of biomass of P. arundinacea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革吉县| 景宁| 阆中市| 伊金霍洛旗| 湖州市| 白沙| 大丰市| 重庆市| 上高县| 常宁市| 万州区| 内江市| 通渭县| 界首市| 陆河县| 昌宁县| 犍为县| 五华县| 德江县| 措勤县| 兰考县| 孟州市| 手游| 葵青区| 宁晋县| 大理市| 北海市| 济阳县| 平遥县| 定结县| 偃师市| 武清区| 朝阳县| 昌平区| 綦江县| 砀山县| 萨嘎县| 台中县| 呼伦贝尔市| 黄陵县| 竹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