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情商人士的12項核心能力
- 孟朝暉
- 1158字
- 2019-01-10 17:58:34
二、本書的寫作目的,及各章內容
情商概念正在世界范圍內得到廣泛傳播,國內外對其研究的熱潮方興未艾。情商教育的提出之所以能夠對人們的觀念產生震動,在于它揭示了傳統人才發展日益關注的一些問題,如自我認知、情緒管理、人際交往和協作創新等方面。在發展上述能力的過程中,恰恰是情商而非智商因素在起著日益重要的作用,而高情商并非與生俱來,關鍵在于后天培養。目前,相關領域主要的專業研究包括:
●美國耶魯大學第23任校長彼得·薩洛維(Peter Salovey)和新罕布什爾大學的約翰·梅耶(John Mayer)教授在1990年第一次提出“情緒智力”的概念,將情緒智力納入智力的家族并堅持科學量化的道路,研究采用的是能力模型取向。能力模型反映了直接與標準智力定義相關的、人的實際心理能力。梅-薩模型受到一個世紀以前智商研究模式的影響,屬于傳統的智力研究。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丹尼爾·戈爾曼(Daniel Goleman)認為情緒智力是人格因素和非人格因素的混合物,其情商模型側重于工作和組織領導力的表現,融合了情商理論和近幾十年個體競爭力的模型研究。戈爾曼將情緒智力定義為:包括自我意識、自我調整、社交意識和社交協作等4個維度的個體綜合素質。他認為情緒智力在幫助個體取得成功上起的作用比智力的作用大,并且情緒智力可以通過經驗和訓練得到明顯的提高。
●以色列心理學家魯文·巴昂(Reuven Bar-On)提出的情商模型以其幸福研究為基礎,給情緒智力列出了一組人格特點菜單,如同情、動機、堅持性、溫情和社會技能等。巴昂將情緒智力定義為:影響個體有效應付環境需要和壓力的一系列情緒、人格和人際能力的總和。巴昂的情緒智力由個體內在成分、人際成分、適應性成分、壓力管理成分、一般心境成分5大主成分構成。其中,個體內部成分包含情緒自我覺察、自信、自我尊重、自我實現和自立5種相關能力;人際成分包含移情、社會責任感和人際關系3種相關能力;適應性成分包含現實檢驗、問題解決和靈活性3種相關能力;壓力管理成分包含壓力承受和沖動控制2種相關能力;一般心境成分包含幸福感和樂觀主義2種相關成分。同時,巴昂也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個情商問卷量表EQ-i模型。
借鑒上述學者的專業研究,我們希望《高情商人士的12項核心能力》能夠聯結現實,化繁為簡。本書試圖幫助您將情商領域的理論研究轉化為個體應用的實踐指導。這是一本培養情商的自助圖書,希望這本自助手冊能夠成為一把便捷鑰匙,幫助您啟動發展個體情商的實踐旅程。
本書的主要內容介如下:
“促進個體實踐,將12項核心能力轉化為36個關鍵行為”是本書探討的重點。我們將36個關鍵行為特別設計成36個應用模塊,每個應用模塊包括案例說明、行動指導、實用工具、自測分析和思考練習。如果您在閱讀過程中能夠運用36個實用工具完成每部分內容所對應的思考練習,學習成效將會倍增。
您可以掃描如下二維碼,下載相關實用工具的電子圖表。

微信公眾號:培養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