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腦血管疾病藥方大全
- 趙國東主編
- 1212字
- 2019-11-26 18:35:17
溫經散寒湯(周壽云方)

【藥物組成】 赤芍16g,瓜蔞9g,川芎16g,丹參18g,郁金16g,延胡索18g,生山楂18g,廣地龍16g,桂枝9g,細辛4g,蓽茇9g,黃芪18g,淫羊藿18g,生水蛭粉4g。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分服。
【功效主治】 本方是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基本方,用于痰瘀交結、正氣虧虛、本虛標實之證。見胸悶不適,時發心前區疼痛,或放射至左肩、左臂,伴疲乏無力,氣短懶言,心慌自汗,唇紺舌黯,脈細澀或結代等。本病患者一般病情多纏綿難愈,反復發作,時輕時重,可長期服用本方。
【方解方義】 溫經散寒湯中以黃芪益氣生肌,恢復心肌細胞活力;淫羊藿助陽補腎,上煦心陽以通血脈,祛瘀滯,為治本之藥。赤芍、川芎、丹參、郁金、延胡索、山楂、廣地龍活血祛瘀,止痛通脈;瓜蔞一味,散結豁痰,理氣寬胸;桂枝、細辛、蓽茇辛香通脈溫經,宣陽通痹,能止頑痛,以治其標。現代藥理學研究已證實,上述藥物多數具有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改善心肌血供、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等作用。
【加減應用】 若病情嚴重,屬氣虛陽脫,心陽不振,腎陽衰微,證見四肢厥冷,面色蒼白,冷汗淋漓,舌質胖淡或黯紫,脈微欲絕者,宜急用四逆湯以回陽救逆,或急服人參粉、獨參湯,或在原方內加紅參9g,五味子9g,制附子16g,干姜9g,肉桂6g;若本病急性發作,劇痛難忍,瘀血痰濁閉塞心竅者,急用蘇合香丸開竅醒神,待劇痛緩解后再施原方。若證屬陰虛陽亢,或血壓偏高,見煩熱、口干、心悸、頭暈、耳鳴者,可減去溫經散寒之桂枝、細辛、蓽茇和溫腎助陽之淫羊藿,而加生地黃18g,黃連9g,茺蔚子16g,首烏藤18g;若血壓偏低,見氣短、虛弱無力、脈沉細、舌質淡嫩等陰虛氣脫之象者,則減去桂枝、細辛、蓽茇加生脈散。
【病例詳解】 齊某,女,60歲,農民。曾于1993年9月因胸悶、心痛氣憋、心悸、心慌不安住院治療。西醫診斷為冠心病,心絞疼。心電圖示室性期前收縮,二聯律。超聲心動圖示:24小時期前收縮2700多次。幾年來,先后經多家醫院住院治療,用藥無數,均未見明顯好轉。1997年6月13日來醫院就診,癥見胸部窒悶、疼痛,憋氣,心中難受,心悸怔忡,有恐懼感,脘痞納呆,神疲體倦,面色晦黯,舌黯淡,苔白膩,脈結代,期前收縮頻發(為二聯律)。中醫診斷:胸痹、怔忡。證屬脾腎陽虛,心神不寧,寒滯血瘀。施以補脾益腎,通脈溫經,養心安神之法。藥用溫經散寒湯加減。處方:黨參18g,炒白術9g,黃芪18g,淫羊藿18g,五味子9g,當歸9g,廣地龍18g,苦參18g,桂枝9g,生地黃18g,首烏藤18g,制附子9g,炙甘草6g,水煎服。
第二診(6月20日):用藥1周后,患者自覺胸部窒悶疼痛減輕,期前收縮次數明顯減少,食量增加。上方又服15劑,胸痛未作,期前收縮每日6次左右。經過1個月的治療,患者諸癥狀消失,情緒穩定,患者自述幾年來病情從未出現這樣的好轉。而后連續服藥半年多,期前收縮基本穩定在每日1或2次。現在患者病情穩定,體力恢復,精神樂觀,已恢復正常工作和生活。
【藥方引自】 《當代名老中醫典型醫案集·內科分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