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活血通脈湯(王新舜方)

【藥物組成】 葛根、赤芍、川芎各9g,黨參、丹參、黃芪各16g,決明子28g,石菖蒲4.5g,降香3g。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劑,每日分2次服。

【功效主治】 活血通脈,益氣化瘀。用于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等,能較快地緩解癥狀,尤其對老年人及心肌炎后遺癥患者,屬氣虛血瘀者用之皆效。如胸痹心痛,形寒喜暖,神疲汗出,舌淡有瘀點、苔薄白,脈細弱或結代。

【方解方義】 活血通脈湯中重用黨參、黃芪養心益氣為君,以培補中氣、宗氣,輔以丹參、山楂、赤芍通脈活血為臣,葛根、川芎升發清陽,降香、決明子止痛降濁,升降相因,加入菖蒲一味引藥入心經,兼有化痰開竅之力。其中川芎為血中之氣藥,既可祛瘀活血,又可通滯行氣;黃芪為補氣虛之要藥,與黨參配伍,則補氣升陽之效增強;山楂導滯消食,且有化痰降脂之力。諸藥相配,共奏養心益氣、通脈活血、祛瘀化痰止痛之功。此方一藥多效,選藥精當,以調氣和血為法,“調和”與“通陽”為特點,充分體現了顏老治療冠心病的學術觀點。

【加減應用】 如有陽微陰弦,胸痛劇烈,氣短乏力,形寒肢冷汗出,面色蒼白,舌淡脈微。須重用益心湯中黃芪量至30~60g,改黨參為人參16g(燉),降香為9~11g,以加強行氣止痛之功,并重用附子溫通心陽、祛寒解凝,臨床用量為15~18g,且先煎。

【病例詳解】 孫某,女,58歲,2005年11月13日來醫院就診。患者胸悶3個月余。有冠心病病史10年,曾行冠狀動脈球囊擴張術加支架置入術。現診見:胸悶,無力,腹脹,納差,惡心,噯氣,口干,大便秘結,舌淡暗有瘀斑、苔薄白,脈細緩。查體:心率56次/分,律齊,心尖部可聞及收縮期雜音。血壓90/130mmHg。西醫診斷:冠心病;冠狀動脈球囊擴張術加支架置入術后。中醫診斷:胸痹,證屬氣虛血瘀。治以活血益氣法,方以活血通脈湯加減。處方:黃芪、決明子各28g,麥冬、黨參、生地黃、葛根各16g,川芎、當歸、降香、蒼術各9g,砂仁(后下)、甘草各6g,水蛭4g。8劑,每天1劑,水煎服。11月18日二診,服藥后胸悶減輕,精神稍好轉,腹脹減,仍覺食欲差;噯氣,惡心,疲倦,舌淡,苔白膩,脈細。治則化痰醒脾。處方:五爪龍28g,藿香、佩蘭、白芍、葛根、蒼術各16g,川芎、降香各9g,紫蘇梗11g,砂仁(后下)、木香(后下)、甘草各6g,膽南星11g。7劑,每天1劑,水煎服。藥后諸癥均除。

【專家按語】 此病例患者年老體弱,氣血不足,臟腑失養,故出現臟氣虛衰,瘀血內阻之病證。病機為心氣不足,瘀阻心脈。故治以活血益氣法。方以黨參、黃芪補中益氣以助心氣,氣行則血活,善調氣機是中醫用藥特色;葛根升清陽;川芎行氣活血;降香、決明子降濁氣;水蛭、當歸活血通脈,水蛭具破瘀血、散積聚、通經脈、利水道之功,散瘀之力尤強,故用于通心脈之瘀痹;患者尚有口干、便結、脈細等陰液不足之征,加生地黃、麥冬滋陰養液,配砂仁理氣醒脾,蒼術化濁,以制滋潤藥而不膩。二診辨證以氣虛痰瘀為主,故去麥冬、生地黃、水蛭等滋陰及破血之品,加藿香、佩蘭芳香醒脾,膽南星化痰清熱。諸藥合用,奏益氣化痰、通絡活血之功,故收效頗佳。

【藥方引自】 《心血管病中西醫診治速查》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黔西| 象山县| 镇巴县| 茂名市| 平乡县| 华容县| 洛隆县| 渭源县| 清徐县| 青河县| 乌鲁木齐县| 克东县| 山阴县| 吉安市| 林口县| 义乌市| 微博| 屯门区| 平邑县| 淮安市| 五台县| 赫章县| 博白县| 东山县| 沧源| 博罗县| 莆田市| 万山特区| 南皮县| 喜德县| 普陀区| 方城县| 宁河县| 赫章县| 红河县| 乌鲁木齐市| 许昌县| 合阳县| 长子县| 阳城县| 临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