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藥方大全
- 趙國東主編
- 1281字
- 2019-06-21 13:21:18
◆潤燥滋陰湯(張德喜方)
【藥物組成】 膽南星6g,黃芪28g,茯苓16g,蒼術13g,枳殼13g,陳皮13g,瓜蔞16g,葛根28g,甘草6g。
【用法用量】 每日1劑,水煎服,每日分2次服。28日為1個療程。

葛根
【功效主治】 祛痰化瘀,潤燥滋陰。
【方解方義】 潤燥滋陰湯方中黃芪性味甘溫,益氣升陽、健脾利水,膽南星苦涼而降,利濕化痰而無傷陰之弊。二者合用溫涼并用,升降相宜,痰濕并除,為主藥。茯苓、蒼術助君藥升陽健脾、除濕化痰,枳殼、陳皮理氣降濁,四藥共為臣藥。瓜蔞清熱袪痰、寬胸利膈、除胸腹脹滿,葛根升清陽、生津止渴,并制方中化痰除濕諸藥傷陰之弊為佐藥。甘草生津益氣調和諸藥為使藥。全方升降并用、補瀉同施、強勁化痰除濕而不傷正,治療肥胖型糖尿病恰到好處。
中醫在治療糖尿病的常用方劑中,消渴丸應用非常廣泛。但消渴丸其功在滋養陰腎、生津益氣,不切合某些肥胖型糖尿病痰濕內阻之病情,故而作者另設芪星湯。臨床治病,常中有變,不能拘泥古方。
【加減應用】 大便燥結者枳殼改枳實加生大黃(后下);小便頻數不暢、夜尿多者加金櫻子、大棗皮、菝葜、車前子;四肢困重、頭暈目眩甚者則加白術、白僵蠶、澤瀉。腹脹滿、不思飲食甚者加懷山藥、雞內金、萊菔子、大腹皮;口渴、煩熱甚者加知母、蘆根、黃連、烏梅。
【病例詳解】 張某,女,48歲,工人。2006年8月15日來醫院就診。患者自訴因口干在社區醫院檢查,空腹血糖8.9mmol/L;餐后2小時血糖15.0mmol/L,尿糖(+++),曾服二甲雙胍治療,0.6g/次,3次/日,服藥2周,血糖控制不理想。患者喜肥甘厚味,形體肥胖,近3個多月四肢乏力,頭身困重,腹脹,口渴不欲飲,小便渾濁,大便3日一行,舌體胖大,舌紅,苔黃膩,脈濡數。空腹血糖8.9mmol/L,餐后2小時血糖13.6mmol/L。中醫辨證屬濕盛困脾,濕濁內蘊。治宜除陳健脾,滋陰潤燥,升清化濁。
第二診:服上藥后,疲倦乏力、頭身困重、腹脹、口渴不欲飲明顯減輕,大便日一行,舌苔薄黃,脈弦細。空腹血糖6.9mmol/L,餐后2小時血糖8.6mmol/L。濕濁大去,用藥應變,上方去蒼術,10劑,繼續服用鞏固療效。
第三診:服上藥后,疲倦乏力、頭身困重消失,小便正常。查血糖6.9mmol/L,尿糖(+)。濕性纏綿難愈,非朝夕之功,上方加生山藥13g,隔日服。
【專家按語】 糖尿病科研所歷經5年專題統計發現,體型肥胖者約占糖尿病患者總數的26%。這類患者的癥狀特點往往多飲并不十分明顯,而是口微渴,只需多次少飲;并不多食善饑,而是胸腹脹滿食后為甚;并不多尿,不少病人排尿不暢,甚或雙下肢浮腫;患病后體重并不減輕,而是更加肥胖臃腫;舌象并非質紅、苔少乏津,面是舌淡或邊有齒印、苔白潤;大多數患者有頭暈、短氣、胸悶、四肢困重、口黏或有甜味等。諸如此類,與以往消渴病常見的臨床表現不同。這些顯然是不能用陰虛燥熱和氣虛血瘀的病理可解釋的。究其醫理,完全是清陽不升、濁陰不降,痰濕內阻之故。清陽不升則頭暈、四肢困重,濁陰不降則腹脹、排尿不暢、形體胞胖。升降失調,水濕津液運化失常,聚而成痰濕。痰濕困于脾胃則食后腹脹、乏力、口黏口渴不欲多飲或有甜味,阻于胸膈則胸悶短氣,舌淡苔白潤為痰濕內阻之明征。
【藥方引自】 張德喜,等.潤燥滋陰湯治療肥胖型糖尿病32例臨床觀察.中國中醫藥科技,2007,14(3):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