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慢跑
  • 劉楚雄
  • 2626字
  • 2019-01-10 18:55:37

跑步英雄

如希羅多德在歷史中塑造馬拉松的希臘長跑英雄一樣,中國也有廣為人知的跑步英雄。

在元代,曾出現過奔跑距離比西方“馬拉松” 要長一倍的中國古代馬拉松——“貴由赤”長跑賽。

在我國古代神話典籍《山海經》中,記載著一個關于長跑的美麗的傳說。在北方大荒之中的一座高山上住著一位名叫夸父的巨人。他看到駕著萬丈光芒金車的太陽,每天從東山上隆隆馳出,瞬間跨過了千山萬水,消失在西方的云霧中,于是下決心要與太陽賽跑。他邁開雙腿,大踏步地向太陽追去。高山、河流、險阻都在夸父的腳下向后飛去。眼看火紅的太陽就在前邊,勝利已經在望。但這時的夸父,由于長時間地與炎炎烈日角逐,已被烤炙得口渴難耐。他低下頭來,痛飲江河之水。豈料,他一口氣喝干了黃河與渭水,仍然解不了渴,只好去北方的大澤喝水。但由于過度的干渴,這位巨人轟然一聲倒下了。他的手杖化作一片桃林,以累累的果實給趕路的人納涼解渴。

如希羅多德在歷史中塑造馬拉松的希臘長跑英雄一樣,中國也有廣為人知的跑步英雄。這些傳說的隱喻似乎昭示著人類從未屈服于命運,而是用跑步來承擔起這一勞而無功的苦役,接受了命運的挑戰。人類的長跑能力在挑戰命運過程中的作用,給予想象提供了基礎。循著夸父的足跡,我們可以看到各個不同朝代對跑步的態度。

在傳世的西周時代的《令鼎》銘文中,留下了這樣一段記載:一次周成王率領他的臣下和奴隸去田場春種,在農事完畢返回王宮的路上,成王命手下的侍從在疾馳的馬車后奔跑跟隨,結果侍從自始至終緊跟在奔馳的馬車后面直到王宮,他因此得到了10戶奴隸的賞賜。

春秋戰國時期,由于戰爭中車戰改成大兵團作戰,步兵的移動主要靠走跑來完成,因而長跑訓練成為軍事訓練的重要內容。處于東南地區的吳國,本來是一個力量薄弱的小國,后來孫武被聘為吳王闔閭的軍師,他常向吳王建議,加強對士兵長跑能力的訓練。闔閭采納了他的建議,要求士兵全副武裝,操弓挾兵,持戈盾,負干糧,一日強行軍三百里,以提高兵士的耐力。這種長跑訓練,在吳楚之戰中充分顯示了它的威力。當時,吳國選拔了3000名長跑能力最好的士兵組成先鋒隊,日夜兼程向楚國首都——郢(今湖北江陵境內)進發。由于運動速度快,乘楚軍不備,吳軍“五戰五勝”,很快占領了楚國的首都。

戰國時的軍制是征兵制。為了提高軍隊的作戰素質,各諸侯國均十分重視士卒的長跑訓練。吳起是戰國時的軍事家,他在魏國帶兵時,身體力行,帶領士兵進行長跑訓練。招募兵士時,亦以武裝長跑作為選拔標準。被征選的人,穿上胸、腹、腿三塊甲,頭戴面胄,手提戈兵,背上弓矢,腰懸短劍,帶上3天的干糧,“日中而趨百里”。合格的人,被錄取常備兵,并免除其本戶的徭役和田宅的租稅。如此獎勵措施,當然會吸引農民爭相入伍,這樣一來,長跑練習得以廣泛開展。當時的兵書《六韜》之中,還記載了能夠跑步追逐飛奔的“武車之士” 的情況。這些“武車之士” 不但善跑,而且在追逐飛奔的戰車之后能夠跳躍登車。

到了漢代,這類武士更為多見。在考古發現的漢代畫像石、畫像磚及墓葬壁畫的車騎出行圖中,我們常常見到一類出現于車騎行列中“伍伯” 圖像,這些“伍伯” 的形象多在奔馳的馬前作奔跑之狀。四川德陽縣曾出土一塊《伍伯》畫像磚,圖上四人,頭上著幘,身著短衣,手荷長矛,均著飛奔狀。右方二人手持管子口邊吹奏,左方二人各執棨戟,左手各執一物。這些被稱為“伍伯” 的長跑健兒,并不僅僅是只隨王侯而行,在關鍵性的戰役中或傳遞信息時,他們也是要發揮“馬拉松” 作用的。這些長跑好手訓練有素,技藝非凡,可以說是當時盛行長跑活動的具體體現。

秦漢以后,軍事戰爭以步騎的混合兵種作戰為主。長途追擊由騎兵擔任,步兵則主要是短距離的突擊,所以在跑的訓練上就偏重于短跑訓練了。

《北史·楊大眼傳》記載,北魏孝文帝要南侵,命人“典選征官”。楊大眼前去應征,征兵主帥不知他的能力,不想收錄。楊大眼便請求測試短跑,他用三丈長繩系在自己的頭上,跑起來之后“繩直如矢,馬馳不及”。主帥大驚,立即任命他為先鋒官。后來楊大眼戰功顯赫,被封為輔國將軍。

隋代,有一位名叫麥鐵杖的人。他以漁獵為生,能“日行五百里”。據《隋書》所記,他后來在楊素的軍中充任一名小校,專事刺探敵情。有一次,楊素從前線策馬回京,麥鐵杖作為隨員跨步緊隨,從未被拉下過,使楊素贊嘆不已。

大量的疾跑人才出現在軍事訓練中,另一方面,古代的郵遞業務也練就了無數個“善跑” 能手。

宋代,由于城市之間商業貿易及文化往來有了巨大的發展,經濟、政治、軍事上的信息傳遞也愈加頻繁。據《夢溪筆談·官政》記載,宋朝驛站傳遞有步遞、馬遞和急腳遞三種,其中急腳遞日行四百里。

金代,急腳遞是一種長途負重接力跑,每十里至十五里為一站,傳遞者都是健碩之人,帶文書、防身武器和雨具,而且腰懸響鈴。這些擔任急腳遞的傳遞者,都是來自軍中的善跑能手,可以說是最早的職業長跑家了。他們所采用的長跑接力方法,既避免了人們的疲勞過度,又保證了傳遞的迅捷,對后世我國一些群眾性的體育活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在元代,曾出現過奔跑距離比西方“馬拉松” 要長一倍的中國古代馬拉松——“貴由赤”長跑賽。“貴由赤”是蒙古語,意為快行者,是元代禁衛軍開創的每年定期舉行的超級馬拉松比賽。據《山居新語》記述,這種長跑在元大都(今北京)和元上都(今蒙古境內)分別舉行。元大都的“貴由赤” 起點為河西務(今河北武清縣境內),終點為大都皇宮;元上都的“貴由赤”起點為泥河兒(今河北宣化境內),終點為上都宮中。二者距離均為180華里。比賽從清晨開始,參賽者一律被長繩攔在起跑線后。號令一下,長繩放開,眾好手蜂擁而出,一路風塵。大約6個小時比賽結束。第一名賞白銀一錠,第二名賞綢緞衣服四套,第三名為三套,其余跑完全程者各一套。這是何等壯觀的中國古代超長馬拉松比賽啊!從距離上看,180華里約為現代馬拉松的2倍;從時間上看,開辦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比現代馬拉松的創辦早600多年;從組織形式上來看,幾乎完全符合現代體育的各項要求。應該說,“貴由赤” 長跑賽在古代體育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長跑項目的開展。

明代軍事家們仍然重視對士兵的跑跳等基本技能的鍛煉。著名抗倭將領戚繼光強調以跑步來練足力。為了提高戰士的長跑能力,要求綁沙包,加強腿部力量,并且注意跑步中的呼吸。他在《練兵實紀》中還特別指出,戰士練跑,應以跑一里不氣喘為好,強調了在跑的過程中,要掌握有節奏的呼吸。反映了對跑這一活動的要領、方式和方法的全面認識,已達到一定的水平。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中市| 黔东| 富平县| 凤庆县| 伊通| 桃源县| 岳普湖县| 上饶市| 天津市| 大新县| 门头沟区| 明水县| 屏山县| 运城市| 光山县| 英德市| 凤山县| 旺苍县| 浏阳市| 南康市| 新建县| 嘉善县| 海宁市| 祁门县| 桑日县| 托克逊县| 澄江县| 云阳县| 宜昌市| 同江市| 旬阳县| 娄底市| 东至县| 礼泉县| 定边县| 汪清县| 岑溪市| 汽车| 桃江县| 华阴市| 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