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護理常規
- 雷翠云 辛玲芳
- 18761字
- 2019-11-26 18:30:28
第四章 病毒性皮膚病護理常規
第一節 病毒性皮膚病一般護理常規
(1)按皮膚病一般護理常規護理。
(2)飲食以清熱解毒、健脾利濕之品為宜,忌辛辣、魚腥等動風發物及肥甘厚味動火之物。
(3)衣著宜棉質、柔軟、寬松,以減少衣物對皮損的摩擦。
(4)如有水皰應待其干涸、結痂后自然脫落,不宜強行剝脫、撕破,以免引起感染,延緩皮損愈合的時間。
(5)病毒性皮膚病多由于抵抗力下降所致,患者應注意生活有規律,加強身體鍛煉,增強體質。
(6)保持心情愉快,情志暢達,勞逸結合,防止過度勞累而導致抵抗力下降。
第二節 單純皰疹護理常規
單純皰疹(herpes simplex)是由單純皰疹病毒感染所致的病毒性皮膚病。皮疹以群集性小水皰為特征。能引起多種部位感染,但以口周、鼻腔、生殖器等皮膚與黏膜交界處好發。本病有自限性,但可復發。
【中醫常見辨證分型】
1.肺胃蘊熱型
[證候]面部紅斑、水皰,尤以口角、唇緣、鼻側為多,灼熱刺癢。口干口苦,身熱心煩,小便黃赤,大便干結。舌紅,苔薄黃,脈浮數。
2.濕熱下注型
[證候]局部皮疹以水皰、糜爛為主,多見于外陰部,灼熱疼痛,常伴尿頻尿急,小溲黃赤,大便干結。舌紅,苔黃膩,脈弦數或滑數。
3.陰虛內熱型
[證候]多見于遷延數日或反復發作者,局部皮疹為簇集水皰,可有色素沉著,口干咽燥,午后潮熱。舌紅或絳,苔少或光,脈細數。
【病情評估】
(1)觀察精神、食欲、有無發熱等情況。
(2)皮疹好發于皮膚與黏膜交界的部位,注意皮疹的部位、顏色、分布形態、有無皮膚感染及瘙癢不適等。
(3)根據中醫辨證、舌脈象收集病證信息。
【一般護理】
(1)按病毒性皮膚病的一般護理常規護理。
(2)病情較重者宜臥床休息。
(3)保持局部清潔、干燥,有利于創面愈合。
(4)不要燙洗、搔抓患處,防止繼發細菌感染。
(5)如水皰未破,可外擦金霉素甘油;水皰破潰感染,可外擦抗生素軟膏。
【辨證施護】
1.肺胃蘊熱型
(1)局部水皰大,不宜挑破,可局部消毒后用注射器沿邊緣抽出皰液,但不除去皰皮,以防止繼發感染。
(2)病發于眼部者,遵醫囑給予抗病毒眼藥水滴眼,以防病毒性角膜炎。
(3)飲食宜清淡,多食水果蔬菜,少食煎烤油炸食品,禁煙酒、忌辛辣、魚腥動風發物。
(4)大便干結者可飲銀花露、多吃香蕉以潤腸通便,必要時用番瀉葉代茶飲;也可每日早晚順時針按摩腹部10~15分鐘,增進腸蠕動,促進排便。
(5)中藥湯劑宜溫服。
(6)做好情志護理,耐心安慰患者,使其心情平和。
2.濕熱下注型
(1)著寬松、柔軟的內衣,注意外陰清潔,勤換內衣褲,每日可用溫水或1∶8000的高錳酸鉀溶液清洗外陰。
(2)飲食宜清淡,多食新鮮水果、蔬菜,可多食綠豆湯、苡米粥,以健脾利濕。服藥期間忌葷腥、油膩、辛辣食物。
(3)注意休息,保持身體舒適,睡眠充足。
(4)生活起居要適應四時氣候變化,注意個人衛生。
(5)大便干結者可飲銀花露、多吃香蕉以潤腸通便,必要時用番瀉葉代茶飲或服用麻仁丸以瀉熱潤腸;也可每日早晚順時針按摩腹部10~15分鐘,增進腸蠕動,促進排便。
3.陰虛內熱型
(1)注意身體的鍛煉,生活起居應有規律。
(2)平素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避免情緒過度激動,做到心境坦然,精神舒坦,心氣調和,以促進機體的恢復。
(3)中藥湯劑宜溫服。
(4)經常反復發作者,需注意有無其他導致機體免疫力低下的原發病,并積極治療。
(5)口干咽燥者宜生津潤燥,可飲沙參麥冬湯。
【健康指導】
(1)合理膳食,飲食宜清淡。多食水果及蔬菜,禁煙酒及辛辣刺激食物。保持大便通暢,便秘者可用番瀉葉代茶飲。
(2)局部皮疹保持皮膚清潔,促進干燥結痂,預防繼發細菌感染。
(3)注意勞逸結合,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避免情緒緊張、勞累。
(4)積極鍛煉,增強體質,預防感冒。
(5)單純皰疹多發生于發熱后或月經期前后,需注意休息、勿勞累,生活起居順應四時變化,保持樂觀開朗的情緒。
第三節 帶狀皰疹護理常規
帶狀皰疹(herpes zoster)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沿周圍神經分布的群集皰疹和以神經痛為特征的病毒性皮膚病。多見于成人,典型癥狀發生前,常有輕度全身癥狀,如低熱、全身不適、食欲缺乏等。在即將出現皮疹的部位皮膚不適,局部疼痛,在出現全身或局部癥狀1~4日后,皮膚出現群集的小水皰或丘皰疹,皰液澄清或血皰,沿神經走向呈帶狀排列,基底繞以紅暈。皮疹一般不超過軀干中線。多見于肋間神經或三叉神經,亦可見于腰腹部,四肢及耳郭后。局部淋巴結常伴有疼痛。發于頭面部者,病情往往較重,疼痛明顯,可有難以忍受的劇痛或消退后遺疼痛。
【中醫常見辨證分型】
1.肝經郁熱型
[證候]證見皮損鮮紅,皰壁緊張,灼熱刺痛,口苦咽干,煩躁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黃。舌紅,苔黃,脈弦數。
2.脾虛濕蘊型
[證候]證見黃白水皰,易破裂,糜爛流水,疼痛尤甚,口干渴,腹脹,便溏。舌淡,苔白膩,脈沉緩或滑。
3.氣滯血瘀型
[證候]證見皰疹基底暗赤,皰液成為血水,疼痛劇烈難忍,亦有皮疹雖已消退,但局部仍感疼痛難忍,以致夜寐不安,精神萎靡,多見于老年人。舌質暗紫或有瘀斑,苔白,脈沉澀。
【病情評估】
(1)皮膚損傷情況,有無傳染病,注意全身情況及免疫功能狀況。
(2)疼痛、煩躁、焦慮程度。
(3)飲食、睡眠狀況。
(4)根據中醫辨證、舌脈象收集病證信息。
【一般護理】
(1)按病毒性皮膚病的一般護理常規護理。
(2)取健側臥位,避免搔抓及摩擦,保持創面清潔,以防止水皰破潰及繼發感染。
(3)皰疹發生于頭皮、腋下、外陰等有毛發部位時,應剪去局部毛發,便于局部用藥及治療。
(4)累及眼部時,可遵醫囑滴眼藥水,每2~3小時1次,晚間用1%的紅霉素眼膏涂眼。鼓勵患者多做眨眼運動,防止粘連。注意觀察視力情況及其他合并癥的發生。
(5)局部有感染者,可用1∶8000的高錳酸鉀溶液清洗。
(6)局部淋巴結腫大者,可伴發熱,應注意觀察體溫,脈搏的變化。
(7)免疫功能低下者,遵醫囑使用相關藥物,并注意觀察藥物反應。
(8)應與嬰幼兒或濕疹患兒隔離,以防后者發生水痘或皰疹性濕疹。
【辨證施護】
1.肝經郁熱型
(1)病室內通風良好,室溫宜偏涼。
(2)飲食宜清淡,多食西瓜、冬瓜、菠蘿及扁豆等清肝濕熱之食品。
(3)局部水皰不宜挑破,大的水皰可消毒后,用注射器從皰壁邊緣抽吸皰液,但不除去皰壁,以防繼發感染。
(4)保持大便通暢,防止便秘,遵醫囑可用清熱利濕的通腑合劑。
(5)若發于眼部,注意眼部的護理。
(6)服用龍膽瀉肝湯,中藥制劑宜涼服。服藥期間,注意病情變化,若出現胸悶、惡心、腰痛及便秘者宜停服草藥,多飲水。
(7)疼痛明顯者,遵醫囑給予止痛劑;或針刺外關、曲池、三陰交等穴。
(8)可配合刺絡拔罐、中藥離子噴霧等物理治療。
(9)調節好自己的情緒,保持樂觀、平和的心態,忌急躁、發怒。
2.脾虛濕蘊型
(1)保持室內干燥,溫度適宜,避免潮濕。
(2)飲食宜清淡而富有營養,大便稀溏的患者忌食生冷水果。
(3)滲液多時給予慶大霉素生理鹽水溶液進行局部濕敷,或1∶8000的高錳酸鉀溶液局部濕敷。
(4)保持患處清潔、干燥,勤換衣被,防止感染。
(5)不要過度疲勞,嚴重者須臥床休息。
(6)多吃粗纖維的食物,如青菜、紅薯等,也可每日順時針按摩腹部2~3次,每次10~15分鐘,以緩解腹脹感。
(7)疼痛明顯者,遵醫囑給予止痛劑;或針刺外關、曲池、三陰交等穴。
(8)可配合中藥離子噴霧、氦氖激光照射、紅光照射等物理治療。
3.氣滯血瘀型
(1)飲食宜清淡而富有營養。
(2)保持心情舒暢,精神愉快,配合治療。
(3)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睡眠。
(4)疼痛甚者,遵醫囑給予止痛劑;可配合進行紫外線照射、中藥蒸氣浴等物理治療。
(5)適當鍛煉,防止外感邪氣,并注意順應四時的變化,如冬季晨練適合在太陽出來后進行,夏季注意不要在太陽直射下進行鍛煉,運動后注意適當補充水分。
(6)消耗性疾病患者,如惡性腫瘤、系統性紅斑狼瘡等,需積極治療,并注意增強體質。
【健康指導】
(1)注意適當休息,必要時臥床休息。
(2)保持心情舒暢,情志穩定,避免急躁、生氣。
(3)飲食宜清淡,多食新鮮蔬菜。
(4)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加強戶外鍛煉。
(5)如局部遺留神經痛者,應及時就醫。
第四節 水痘護理常規
水痘(varicella)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出疹性傳染病,全年皆可發生,冬春多見。以6~9歲小兒多見,但臨床上有成人發病增多的趨勢。其臨床特征為發熱,皮膚粘膜相繼分批出現斑丘疹、水皰和結痂。且上述各期皮疹同時存在,預后一般良好,可獲終身免疫。
【中醫常見辨證分型】
1.風熱挾濕型
[證候]發熱輕微、鼻塞流涕、咳嗽、噴嚏。起病后1~2天出疹,疹色紅潤,皰液清亮,分布稀疏,此起彼伏,瘙癢輕微。色淡紅,苔薄白,脈浮數。
2.熱毒熾盛型
[證候]壯熱煩躁,口渴欲飲,面紅耳赤。疹色紅赤或紫暗,皰漿渾濁,分布稠密,瘙癢較劇。口舌生瘡,牙齦腫痛,大便干結,小便短赤。是水痘重癥。舌紅,苔黃厚而燥,脈洪數。
【病情評估】
(1)觀察體溫、精神及食欲情況。
(2)注意皮疹的部位、顏色、分布、形態的變化、有無皮膚感染及瘙癢不適。
(3)根據中醫辨證、舌脈象收集病證信息。
【一般護理】
(1)按病毒性皮膚病的一般護理常規護理。
(2)患者發熱期間應臥床休息,鼓勵多飲水,每日飲水量3000 ml。
(3)皮疹處感染時,可遵醫囑使用抗生素軟膏外擦,每日2次;皮疹處瘙癢時可遵醫囑使用復方爐甘石洗劑外擦。
(4)觀察皮疹分布的稀密、部位、形態、色澤等變化。
(5)進行呼吸道的隔離,勿與濕疹、抵抗力低下的患者同室,避免傳染。
【辨證施護】
1.風熱挾濕型
(1)發熱期間多飲水,進流質、半流質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辛辣、刺激、油膩之品。
(2)勤換內衣,出汗較多時,注意及時擦干汗漬,及時更換衣物,防止著涼。
(3)皮膚癢甚者可在皰疹未破潰處涂擦復方爐甘石洗劑;皰疹破潰處可涂擦抗生素軟膏。
(4)中藥湯劑宜溫服。
(5)發熱、鼻塞流涕、咳嗽、噴嚏者,宜辛涼解表,可給予銀翹散加減。
2.熱毒熾盛型
(1)高熱傷津者,臥床休息,注意監測體溫,可用蘆根煎水代茶飲,每日500~1000 ml。必要時遵醫囑給予物理降溫,如溫水擦浴、冰敷等,忌酒精擦浴,以免刺激皮膚。
(2)大便秘結者可給予蜂蜜、香蕉、果仁等潤腸通便之品,必要時可用番瀉葉代茶飲。
(3)根據醫囑給予1∶8000的高錳酸鉀浴,以防繼發感染。
(4)做好情志護理,對患者態度和藹,幫助其了解本病的相關知識,解除其恐懼感。
(5)皰漿渾濁,分布稠密,瘙癢較劇者,需清潔皮損后,涂抗生素軟膏保護,忌搔抓。
(6)中藥湯劑宜偏涼服。
【健康指導】
(1)慎起居,避風寒。患者居室應通風良好,注意保暖。
(2)出疹期飲食宜清淡,以營養豐富易消化的流質為宜,忌葷腥發物;恢復期給予雞蛋、牛奶、瘦肉等,注意補充水分。
(3)隔離患者,直至皮疹全部結痂脫落。
(4)水痘流行期間,易感者應少去公共場所,避免接觸水痘患者。
(5)患者應保持皮膚清潔,避免搔抓,以防止細菌感染。
(6)恢復后期可適當加強鍛煉,以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
(7)注意患者皮膚的清潔、干燥,衣被以柔軟、寬松為宜,使其舒適,便于活動和休息。
第五節 Kaposi水痘樣疹護理常規
Kaposi水痘樣疹(Kaposi's varicelliform eruption)因由Kaposi于1854年所描述而得名,其特點為在異位性皮炎或其某種皮膚損害的基礎上突然發生臍窩狀水皰性皮疹。主要由感染單純皰疹病毒、牛痘病毒及柯薩奇A16病毒所引起。多見于3歲以內的兒童,也可發生于成人。
【中醫常見辨證分型】
1.濕熱熱留型
[證候]皮疹以水皰為主,稍久則變為膿皰,皰破糜爛或呈壞死,伴有發熱,食欲減退,體倦乏力。舌質紅,苔薄黃,脈濡數。
2.正虛毒留型
[證候]皮疹以膿皰、壞死為主,嚴重時播散全身,膿水浸淫,體無完膚。舌質淡紅,苔少,脈細弱。
【病情評估】
(1)了解患者既往是否有濕疹、異位性皮炎或某種皮膚病病史。
(2)了解水皰的特點及伴隨的全身癥狀。
(3)根據中醫辨證、舌脈象收集病證信息。
【一般護理】
(1)按病毒性皮膚病的一般護理常規護理。
(2)積極治療濕疹、異位性皮炎等皮膚病。
(3)患者發熱期間應臥床休息,鼓勵多飲水。
(4)少數患者可并發腦炎、角膜炎、角膜潰瘍等,故需注意觀察患者的精神狀態、神志及視力變化。
(5)患者的衣物、用具需進行消毒處理,避免交叉感染。
【辨證施護】
1.濕熱熱留型
(1)進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飲水,保持大便的通暢,以利毒素的排除。
(2)皮損以溶液濕敷為主,如慶大霉素生理鹽水溶液、3%硼酸溶液等,需保持濕敷紗布的清潔、濕潤。
(3)勿搔抓皮疹,忌用熱水燙洗皮膚。
(4)發熱的患者需臥床休息,保持居室空氣流通;汗出后及時更換衣物,擦干汗液,防止受涼。
(5)膿皰、皰破糜爛者清潔皮損后,外用抗生素軟膏。
2.正虛毒留型
(1)皮疹泛發時,著寬松、透氣、柔軟的內衣,避免對皮膚的刺激。
(2)滲液較多伴膿皰或壞死時,用生理鹽水清洗皮損后,給予1∶8000的高錳酸鉀浴,再涂以抗生素軟膏,不可強行撕破皰壁。
(3)衣物、被服須進行曝曬消毒,使用的用具亦須進行消毒處理。
(4)飲食宜富有營養,利于消化和吸收為宜。
【健康指導】
(1)積極治療慢性皮膚病。
(2)患有單純皰疹的患者需與嬰幼兒、濕疹、異位性皮炎及膿皰瘡等患者隔離。
(3)生活規律,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第六節 傳染性軟疣護理常規
傳染性軟疣(molluscum contagiosum),是由傳染性軟疣病毒感染所致的表皮傳染性疾病,其特點為在皮膚上發生蠟樣光澤的小丘疹,頂端凹陷,能擠出乳酪狀軟疣小體。常為與他人共用搓澡巾后被傳染,也可通過性接觸而傳播。多見于兒童及青少年,潛伏期為14~50天,兒童好發于面部、軀干及四肢,成人皮損好發于下腹、恥骨部、生殖器及腹內側等部位。
【中醫常見辨證分型】
1.熱毒聚結型
[證候]皮疹初起,疣體數目多且大,或伴有潮紅微癢。口干,大便干結。舌紅,苔黃,脈弦數。
2.脾虛濕阻型
[證候]皮疹反復發作,疣體數目較少且顏色清淡或灰白。納差,大便溏爛。舌淡紅,苔薄白,脈細弱。
【病情評估】
(1)皮疹狀況、數量、有無繼發感染。
(2)有無焦慮、恐懼感。
(3)根據中醫辨證、舌脈象收集病證信息。
【一般護理】
(1)按病毒性皮膚病的一般護理常規護理。
(2)用2%活力碘消毒患處,用無菌鑷子擠出其內容物,再以2%活力碘涂擦腔內,治療后患處勿沾水。
(3)患者衣物應煮沸消毒或曝曬消毒。
【辨證施護】
1.熱毒聚結型
(1)密切觀察新出現的疣體并及時治療,防止自身接種。
(2)避免搔抓,以防病毒自身接種而致皮疹擴散。
(3)遵醫囑服用解毒消疣湯,方藥:大青葉15 g,板藍根15 g,連翹10 g,土茯苓20 g,香附12 g,郁金12 g,赤芍12 g,浙貝母10 g,紫草12 g,甘草5 g。中藥湯劑宜溫服。
(4)局部消毒后將疣體刮去,大的疣體刮除后創面滲血可用棉簽壓迫止血,疣多者可分批刮除。
2.脾虛濕阻型
(1)加強情志調護,指導患者避免焦慮,積極配合治療及護理。
(2)飲食清淡易消化,避免肥厚、油膩之品,多食蔬菜水果。
(3)遵醫囑服用健脾化濕、散結消疣的復方薏苡仁湯,方藥:薏苡仁30 g,白術12 g,北芪12 g,茯苓12 g,香附10 g,萆薢12 g,白花蛇舌草15 g,懷山藥12 g,甘草5 g。中藥湯劑宜溫服。
(4)可用液氮冷凍、電灼等物理療法。損害大有蒂者可用手術剪除。
(5)有些繼發感染的傳染性軟疣可涂擦抗生素軟膏。
【健康指導】
(1)注意個人衛生及公共衛生。到公共場所沐浴或游泳應帶塑料袋將衣物放在袋中,不要將衣物直接放在更衣箱中。使用自己的浴巾及搓澡用品,避免交叉感染。
(2)患者與家人衣物分開洗滌,并進行煮沸或曝曬消毒。
(3)不要用力揉搓皮膚,勿強行剝離痂皮。
(4)兒童患病時,因恐懼和疼痛,不能合作,應向家長告知堅持徹底治療的必要性。
(5)幼兒園兒童有發病者,應進行隔離護理。
(6)宣傳普及健康衛生常識,改掉不良的搓澡習慣。
第七節 扁平疣護理常規
扁平疣(verruca planae)又稱為青年扁平疣,中醫稱為“扁瘊”,是由乳頭瘤病毒引起的表皮贅生物,因其皮疹扁平而得名。主要侵犯青少年。大多突然出現米粒至綠豆大小扁平隆起的丘疹,表面光滑、質硬,呈淺褐色或正常皮色,圓形、橢圓形或多角形,多密集成條索狀排列,一般無自覺癥狀或偶有微癢感,好發于顏面、手背及前臂。病程慢性,可持續多年也可突然自行消退不留痕跡。
【中醫常見辨證分型】
1.風熱客表型
[證候]皮疹初發,粟粒至黃豆大小扁平隆起,色淡紅,散在分布伴瘙癢。舌紅,苔薄黃,脈浮數。
2.肝火旺盛型
[證候]面部泛發皮疹,色紅,伴口苦咽干,胸脅脹滿,煩躁不寐,眩暈頭痛,溲赤便秘。舌紅,苔黃,脈弦數。
3.肝虛血燥型
[證候]皮疹日久不消,數目較多,色淡褐或深褐,伴面色無華,爪甲不榮。舌淡紅,苔薄白,脈弦細。
【病情評估】
(1)評估皮疹分布情況。
(2)評估皮損的形態、顏色,是否有自覺癥狀。
(3)根據中醫辨證、舌脈象收集病證信息。
【一般護理】
(1)按病毒性皮膚病的一般護理常規護理。
(2)室內環境整潔,空氣新鮮,以利于休息和睡眠。
(3)外治除疣后,若局部出血、滲液,應進行包扎,不要與水接觸,外涂抗生素軟膏,以預防繼發性細菌感染。
(4)根據病情需要可選用角質剝脫劑在皮損表面涂擦,同時要注意觀察藥物的反應,保護正常皮膚黏膜。
【辨證施護】
1.風熱客表型
(1)遵醫囑使用疏風清熱、解毒消疹的中藥泡水代茶飲。
(2)適當多飲水,以促進體內毒素的排出。
(3)勿搔抓皮損,或過度搓擦皮損,避免同形反應的發生。
2.肝火旺盛型
(1)做好情志護理,多與患者交談,讓其了解疾病的發生原因,使其能保持平和心態,正確對待疾病。
(2)眩暈頭痛者,注意臥床休息,不做或少做旋轉、彎腰動作,同時注意生活起居有規律,保證充足的睡眠。
(3)用清肝瀉火、解毒消疹的中藥飲片泡水代茶飲,如菊花甘草湯、五味消毒飲等。
(4)飲食宜清淡,忌食辛辣發物,禁煙酒。溲赤便秘者多飲水,給予麻仁丸口服,腹部按摩,促進腸蠕動。
3.肝虛血燥型
(1)遵醫囑使用養血柔肝,活血散結的中藥泡水代茶飲。
(2)飲食宜有營養、清淡,忌生冷、甘肥,保持大便通暢。大便干結者可飲銀花露、多吃香蕉以潤腸通便,必要時用番瀉葉代茶飲,也可每日早晚順時針按摩腹部10~15分鐘,增進腸蠕動,促進排便。
(3)保持心情舒暢,避免焦慮,積極配合治療及護理。
(4)遵醫囑行穴位注射治療,取穴血海、風池、大骨空;方法:每次選1~2個穴位,采用10%川芎注射液或10%防風注射液,每穴注射1~1.5 ml,隔日1次,7次為1個療程。
【健康指導】
(1)患者應保持皮膚清潔,避免搔抓,以免因自身接種而致皮損泛發。
(2)扁平疣有自限性,可在1~2年內自行消退,鼓勵患者樹立信心。
(3)避免熬夜,以防過度疲勞,注意起居有節。
(4)飲食清淡易消化,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5)接觸皮損后應立即洗手,防止傳染。
(6)向患者講解疾病的治療與傳播途徑,鼓勵患者正確地對待疾病,增強自信心,積極配合治療。
(7)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用他人的臉盆、毛巾。
(8)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正確的治療方法,對一些可能造成永久性瘢痕的治療方法,不宜使用。
第八節 尋常疣護理常規
尋常疣(verruca vulgaris)祖國醫學中稱“千日瘡”,俗稱“瘊子”、“刺瘊”等。多見于青少年特征為初起為針尖大小的丘疹、逐漸擴大到豌豆或更大,呈圓形或多角形,表面粗糙,角化明顯,觸之堅硬,高出皮面,灰黃、污黃或污褐色,遇撞擊或摩擦后易于出血,偶見感染。數目不等,可單個也可多個,一般無自覺癥狀,或壓痛,好發于手指、手背、足緣等處。
【中醫常見辨證分型】
1.肝經郁熱型
[證候]皮疹初起,疣體較小,數目較少,大便干結,心煩脅痛,口干口苦。舌紅,苔薄黃,脈弦。
2.氣滯血瘀型
[證候]皮疹日久,疣體較大,數目較多,表面粗糙灰暗,質硬堅固,舌暗紅有瘀點或瘀斑,脈弦或澀。
【病情評估】
(1)觀察皮疹的部位、顏色。
(2)注意皮疹分布、形態的變化,有無皮膚感染及瘙癢不適。
(3)根據中醫辨證、舌脈象收集病證信息。
【一般護理】
(1)按病毒性皮膚病的一般護理常規護理。
(2)避免對皮損摩擦和撞擊,以防出血和繼發感染。
(3)局部治療后需保持局部的清潔干燥,避免繼發感染。
(4)注意觀察局部治療中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如疼痛、水腫、化膿、過敏反應及色素沉著等,發現異常情況及時遵醫囑對癥處理。
(5)足部皮損須穿寬松透氣鞋子,并經常更換襪子,保持足部干凈,避免感染。
【辨證施護】
1.肝經郁熱型
(1)生活規律,起居有節,增強機體的抵抗力。
(2)保持精神愉快、樂觀。
(3)飲食清淡,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多飲水。
(4)保持局部清潔、干燥。
(5)可用大黃30 g,紅花10 g,莪術30 g,板藍根20 g,紫草15 g,75%酒精500 ml浸泡1周后取藥液,外擦疣體,每天2~3次。
2.氣滯血瘀型
(1)生活起居有常,加強身體鍛煉,提高機體免疫力。
(2)多食潤澤肌膚之品,如新鮮水果、蔬菜等,忌食辛辣之品,禁煙酒。
(3)避免對局部皮膚的刺激,避免搔抓,防止因自體接種而導致數目增多。
(4)局部忌涂含激素的軟膏。
(5)可采取外洗、外擦、外敷、推刮、針灸等中醫治療方法。
(6)疣體數目多且大的,宜內外治相結合。對一些大的尋常疣可采用二氧化碳激光和冷凍治療,同時內服活血化瘀、軟堅散結的中藥湯劑鞏固療效,防止復發。
【健康指導】
(1)向患者講解疾病的治療與傳播途徑,鼓勵患者正確地對待疾病,增強自信心,積極配合治療。
(2)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急躁、憂慮的情緒,積極配合治療。
(3)尋常疣有自限性,可在1~2年內自行消退,鼓勵患者樹立信心。
(4)目前治療手段多種,如:中藥外洗、藥物點涂、冷凍療法、電灼療法、激光等,需在醫生的指導下正確應用,避免出現較深的創面,導致傷口的難以恢復,加重痛苦。
第九節 跖疣護理常規
跖疣(verruca plantaris)為發生于足底的尋常疣,外傷、摩擦可為其發病的誘因,足部多汗與跖疣的發生有一定關系。好發于足跟、跖骨頭或趾間受壓處,有時可在胼胝的基底上發生或兩者同時并存。單發或多發,有時在一個較大的跖疣四周,有散在性細小的針頭大的衛星疣。
【中醫常見辨證分型】
1.風熱客表型
[證候]發疹早期發展迅速,皮疹較少,散在分布,針頭至黃豆大小乳頭狀突起,表面粗糙,或伴輕癢。舌紅,苔薄黃,脈浮數。
2.氣滯血瘀型
[證候]足底受壓處皮疹肥厚,表面粗糙或有小黑點,壓痛明顯,伴足部皮膚干燥皸裂,病程緩慢。舌淡,苔紫紅,脈澀。
【病情評估】
(1)好發年齡及可能的發病原因。
(2)注意皮疹部位、顏色、分布、形態的變化、有無皮膚感染。
(3)根據中醫辨證、舌脈象收集病證信息。
【一般護理】
(1)按病毒性皮膚病的一般護理常規護理。
(2)避免對皮損摩擦和撞擊,以防出血和繼發感染。
(3)局部治療后需保持局部的干燥,足部需穿寬松透氣鞋子并經常更換襪子,保持足部干凈,避免感染。
【辨證施護】
1.風熱客表型
(1)可遵醫囑使用疏風清熱、解毒消疹的中藥泡水代茶飲。
(2)適當多飲水,以促進體內毒素的排出。
(3)本病具有自身傳播的特點,應避免搔抓,以防病毒自身接種而致皮疹擴散。
(4)可用大青葉30 g,板藍根30 g,三棱25 g,莪術30 g,烏梅30 g,煎水2000 ml,浸泡擦洗疣體30分鐘,每日1次。
(5)數目較少時,可采用冷凍、電灼、激光等物理療法。
2.氣滯血瘀型
(1)可遵醫囑服用活血化瘀,軟堅消疣的中藥湯劑。中藥湯劑宜溫服。
(2)飲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油膩、腥葷發物。
(3)宜穿柔軟、透氣的鞋,穿棉襪,保持足部的干燥。
(4)避免搔抓,以防病毒自身接種而致皮疹擴散。
(5)足部皮膚干燥皸裂者,每晚用溫水泡足,涂抹厚層潤膚霜或5%的水楊酸軟膏后穿棉襪,以利皮膚的滋潤,尤其是在干燥的冬季。
(6)局部治療可采用冷凍、手術挖除等方法。
【健康指導】
(1)穿寬松、透氣、柔軟的鞋子,減少鞋子對足部的摩擦。
(2)保持足部的清潔、干燥,避免不利因素的刺激。
(3)在醫生的指導下采取正確的治療方法,如:中藥外洗、藥物點涂、冷凍療法、電灼療法、激光等,避免出現較深的創面,導致傷口的難以恢復,加重痛苦。
(4)本病具有一定的傳染性,接觸患者皮損后立即洗手。
(5)避免搔抓,以防病毒自身接種而致皮疹擴散。
第十節 疣狀表皮發育不良護理常規
疣狀表皮發育不良(epidermodysplasia verruciformis),本癥由Lewandowsky和Lutz于1922年首先報道,其特點為全身發生泛發性扁平疣及尋常疣樣損害。多自幼年發病,也可初發于任何年齡,好發于面、頸、軀干及四肢。臨床根據皮損類型分為扁平型、花斑癬型和點狀瘢痕型。此外,常伴有掌跖角化、指甲改變、雀斑狀痣及智力發育遲緩,病程極慢,經年累月不退,約20%患者可發展成鱗狀細胞癌。
【中醫常見辨證分型】
1.肝經郁熱型
[證候]單個皮損為米粒到黃豆大的扁平疣狀丘疹,圓形或多角形,紫紅或褐色,數目較多,分布較廣泛。舌暗紅,苔黃,脈弦數。
2.瘀毒聚結型
[證候]皮損輕度凹陷,角化亦輕微,有時自覺痛癢,病程遷延不愈。舌暗紫,苔白膩,脈澀。
【病情評估】
(1)好發年齡及可能的發病原因。
(2)評估皮疹發生的部位、顏色、分布、形態等。
(3)組織病理學檢查的支持。
(4)根據中醫辨證、舌脈象收集病證信息。
【一般護理】
(1)按病毒性皮膚病的一般護理常規護理。
(2)可采取冷凍療法,治療后保持局部的清潔干燥,避免感染。
(3)密切觀察皮疹的變化,尤其是光照部位的損害,盡早發現惡變的情況。
(4)一旦發生惡變,盡早外科手術切除,術后密切觀察手術傷口的情況,發現異常及時告知醫生。
【辨證施護】
1.肝經郁熱型
(1)病室內涼爽、整潔,空氣流通。
(2)飲食清淡,多食西瓜、冬瓜、扁豆等清肝膽之火食品。忌食辛辣、肥甘厚味動火之物。
(3)保持心情舒暢,避免生氣、暴怒,注意適當休息。
(4)遵醫囑服用疏肝清熱、化瘀散結的中藥湯劑。中藥湯劑宜涼服。
2.瘀毒聚結型
(1)保持病室內溫濕度適宜,通風透氣。
(2)飲食清淡易消化,富于營養,禁煙酒,忌食辛辣油膩之品,多食新鮮蔬菜及水果。
(3)條暢患者情志,消除其焦慮、憂郁的情緒,積極配合治療。
(4)指導患者的生活起居,保證休息和睡眠,提高機體免疫功能。
(5)解除瘀毒聚結,可以橘葉泡水代茶飲。
(6)避免強烈的日曬,外出時使用遮陽的工具。
(7)皮疹處避免搔抓、摩擦、擠壓等不良刺激。
【健康指導】
(1)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避免電離輻射、紫外線的損傷,做好防護工作。
(2)飲食宜清淡,多食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3)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正確的治療方法,切忌盲目治療。
(4)經常隨訪觀察,以防癌變的發生,一旦發現異常,一定要到醫院進行及時的診斷治療。
第十一節 手足口病護理常規
手足口病(hang-foot and mouth disease)是以手、足及口腔發生水皰為特征的一種病毒性皮膚病。多見于5歲以下兒童,可散發與流行,多在夏秋季流行。
【中醫常見辨證分型】
1.溫毒襲膚型
[證候]低熱,納呆,口腔和手足水皰,部分迅速破潰。舌質紅,苔少,脈浮數。
2.濕熱蘊結型
[證候]指趾甲周及足跟側緣水皰,脘腹微脹,大便干結,小便色黃且濁。色質紅,苔薄黃微膩,脈濡數。
3.心脾積熱型
[證候]口腔硬腭水皰,周圍繞以紅暈,指趾端水皰或破潰,伴口干欲飲,小便短赤。舌尖紅,苔少或薄黃微干,脈細數。
4.陰虛內熱型
[證候]水皰大部分干涸,但有少許復發趨勢,干咳少痰,鼻燥口干。色質紅,少苔,脈虛細。
【病情評估】
(1)體溫、精神及食欲情況。
(2)注意皮疹部位,顏色的變化,有無皮膚感染。
(3)根據中醫辨證、舌脈象收集病證信息。
【一般護理】
(1)按病毒性皮膚病的一般護理常規護理。
(2)注意口腔衛生,做好腔口護理,防止繼發感染。
(3)對患者進行隔離,以免發生大流行。
(4)觀察皮疹的部位、顏色、形態等變化。
【辨證施護】
1.溫毒襲膚型
(1)飲食上給予易消化、柔軟的食物,如稀粥、面條等,發熱者可給予西瓜汁、蘋果汁、蜂蜜等,禁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飲水,可給予鮮蘆根15~30 g煎水,分數次飲用。
(2)口腔癥狀嚴重者可遵醫囑給予導赤散以清心瀉火解毒。
(3)手足水皰需注意保持干燥、清潔,穿透氣、寬松的鞋、襪。
(4)中藥湯劑應少量多次溫服。
2.濕熱蘊結型
(1)多食水果、蔬菜等粗纖維食物,保持大便通暢,必要時用番瀉葉代茶飲。同時每日可早晚順時針按摩腹部10~15分鐘,增進腸蠕動,促進排便。
(2)皮疹勿搔抓,著寬松棉質內衣。
(3)注意室溫應適宜,保持空氣流通。
(4)鞋襪宜寬大、透氣,避免對水皰的擠壓,必要時遵醫囑抽吸水皰,用3%的硼酸溶液或0.1%的利凡諾溶液作局部濕敷。
3.心脾積熱型
(1)飲食應柔軟、易消化,溫度偏涼,不宜進食過燙、過咸、過辣的食物。
(2)著寬松、棉質、透氣的鞋襪,保持創面的清潔、干燥。
(3)保持創面的清潔、干燥,破潰者可遵醫囑外用抗生素軟膏。
(4)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及早發現邪毒犯心等并發癥。
4.陰虛內熱型
(1)多飲水,可飲菊花茶幫助清熱,保證二便通暢,以利毒素的排出。
(2)不可強行剝脫皮疹,可用油劑軟膏軟化后使其自行脫落。
(3)著寬松、棉質、柔軟衣物。
(4)干咳少痰,鼻燥口干者可遵醫囑給予桑杏湯加減。
【健康指導】
(1)宣傳疾病的預防知識。
(2)患病期間,宜食清淡無刺激的流質,多飲溫開水,進食前后用生理鹽水或溫開水漱口,以減輕食物對口腔的刺激。
(3)注意保持皮膚清潔,皮膚皰疹處切勿搔抓,以防破潰感染。
(4)保持充足睡眠,防止過度疲勞降低機體抵抗力。
(5)慎起居,避風寒,恢復期適當增加活動量,以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
(6)患者的家人飲用板藍根沖劑,有助于預防本病。
第十二節 口蹄病護理常規
口蹄病(foot and mouth disease)又稱阿夫他熱,是一種侵犯牛、羊、豬等有蹄家畜的病毒性烈性傳染病,對家畜的危害很大,偶爾傳染于人。此病毒在牛舌或牛的其他組織中柯薩奇A組病毒感染所致。主要表現為初起倦怠、頭痛、發熱、口腔燒灼感,2~3天后在頰黏膜、舌唇及掌跖、指(趾)間等處發生水皰,破潰后形成疼痛的表淺性潰瘍,局部淋巴結腫大。
【中醫常見辨證分型】
1.溫毒襲膚型
[證候]低熱,倦怠,淋巴結腫大,口腔和手足水皰,皰液澄清。舌質紅,苔少,脈浮數。
2.濕熱蘊結型
[證候]指趾甲周及足跟側緣水皰,皰液渾濁,脘腹微脹,大便干結,小便色黃且濁。舌質紅,苔薄黃微膩,脈濡數。
3.心脾積熱型
[證候]口腔硬腭水皰,周圍繞以紅暈,指趾端水皰或破潰、疼痛,伴口干欲飲,小便短赤。舌尖紅,苔少或薄黃微干,脈細數。
4.陰虛內熱型
[證候]水皰大部分干涸,但有少許復發趨勢,干咳少痰,鼻燥口干。舌質紅,少苔,脈虛細。
【病情評估】
(1)體溫、精神及食欲情況。
(2)注意皮疹部位,顏色的變化,有無皮膚感染。
(3)根據中醫辨證、舌脈象收集病證信息。
【一般護理】
(1)按病毒性皮膚病的一般護理常規護理。
(2)患病期間,宜食清淡無刺激的流質,多飲開水,進食前后用生理鹽水或溫開水漱口,以減輕食物對口腔的刺激。
(3)注意保持皮膚清潔,皮膚皰疹處切勿搔抓,以防破潰感染。
(4)保持充足睡眠,防止過度疲勞降低機體抵抗力。
【辨證施護】
1.溫毒襲膚型
(1)飲食上給予易消化、柔軟的食物,如稀粥、面條等,禁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飲水,可給予鮮蘆根15~30 g煎水,分數次飲用。
(2)口腔癥狀嚴重者,可遵醫囑給予導赤散以清心瀉火解毒。
(3)大便干結者,可飲銀花露、多吃香蕉以潤腸通便,必要時用番瀉葉代茶飲,也可每日早晚順時針按摩腹部10~15分鐘,增進腸蠕動,促進排便。
(4)小水皰可自行吸收,大水皰需在無菌條件下抽吸,并根據外用藥使用原則進行對癥處理。
2.濕熱蘊結型
(1)多食水果、蔬菜等粗纖維食物,保持大便通暢。必要時用番瀉葉代茶飲。同時每日可早晚順時針按摩腹部10~15分鐘,增進腸蠕動,促進排便。
(2)皮疹勿搔抓,著寬松棉質內衣。
(3)注意室溫應適宜,保持空氣流通。
(4)皰液渾濁者須刺破水皰,清洗干凈后,用0.1%的利凡諾或慶大霉素生理鹽水溶液濕敷。
3.心脾積熱型
(1)飲食應柔軟、易消化,溫度偏涼,不宜進食過燙、過咸、過辣的食物。
(2)著寬松、棉質、透氣的鞋襪,保持創面的清潔、干燥。
(3)臥床休息,多飲水,保持口腔清潔。
(4)皮損破潰者,可遵醫囑外擦抗生素軟膏。
4.陰虛內熱型
(1)多飲水,可飲菊花茶幫助清熱,保證二便通暢,以利毒素的排出。
(2)著寬松、棉質、柔軟衣物。
(3)不可強行剝脫皮疹,可用油劑軟膏軟化,使其自行脫落。
【健康指導】
(1)宣傳疾病的預防知識。
(2)堅持進行疫苗接種,定期對所有家畜進行系統的疫苗注射,使家畜具有較好的保護力。
(3)嚴格執行防疫消毒制度,成立口蹄疫防治小組,負責疫病的防治工作;提高對本病危害性認識,自覺地遵守防疫消毒制度;養殖場門口要有消毒間、消毒池,進出牛場必須消毒;嚴禁非本場的車輛入內。豬肉及病畜產品嚴禁帶進牛場食用;每月定期對畜舍、牛欄、運動場進行嚴格消毒。
(4)病畜應宰殺后深埋,防止傳染于人。
第十三節 風疹護理常規
風疹(Rubella, German Measles)是由風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性發疹性皮膚病。此病毒僅能使人與猴致病,主要經飛沫傳染,進入人體后,開始在上呼吸道及頸淋巴結處生長繁殖,以后通過血液播散到身體其他部位。主要表現為發熱、頭痛、倦怠、咽痛,在軟腭、頰、懸雍垂等處出現暗紅色斑疹或瘀點(Forscheimer征)。皮疹為粉紅色斑或斑丘疹,初起于面部,而后蔓延至頸部、軀干、上肢,最后到下肢,可有微癢。
【中醫常見辨證分型】
1.邪襲肺衛型
[證候]發熱惡風,咳嗽流涕,食欲缺乏,精神倦怠,疹出細小,疹色淺紅,散布全身,伴輕度瘙癢,耳后、頸部、枕部淋巴結腫大。舌淡紅或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
2.邪熱熾盛型
[證候]壯熱口渴,心神不寧,神倦懶動,疹出稠密,融合成片,疹色鮮紅,大便干結,小便短赤,自覺瘙癢,耳后、頸部、枕部淋巴結腫大。舌紅,苔黃厚,脈細數。
【病情評估】
(1)注意皮疹的部位、顏色、分布、形態的變化、有無皮膚瘙癢等不適。
(2)體溫、精神及食欲情況。
(3)根據中醫辨證、舌脈象收集病證信息。
【一般護理】
(1)按病毒性皮膚病的一般護理常規護理。
(2)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注意體溫、脈搏、出疹的情況。
(3)患者發熱期間應臥床休息,鼓勵多飲水。若高熱者遵醫囑給予適當的物理或藥物降溫。
(4)做好腔口部位的護理。若并發咽炎,可用3%硼酸液漱口,防止細菌感染。
(5)飲食宜清淡、易消化,以富有營養的流質或半流質為宜。
(6)皮疹瘙癢處可用復方爐甘石洗劑外擦。
【辨證施護】
1.邪襲肺衛型
(1)一般邪毒較輕,只傷及肺衛,護理得當則可不藥而愈。
(2)風疹透發不暢,可用銀翹散或透疹涼解湯加減,有助于透疹;出疹期須重視補充水分,可用果汁、甘蔗汁加開水稀釋飲用。
(3)疹前期、出疹期飲食應清淡流質或半流質。恢復期加強飲食調養,給予瘦肉、牛奶、雞蛋、豬肝等。
(4)著寬松、棉質、柔軟的內衣,避免化纖對皮膚的刺激。
(5)皮疹瘙癢者,可指導患者看書、聽音樂等方式進行放松,分散注意力。
2.邪熱熾盛型
(1)多飲水,多食水果、蔬菜,保持大便的通暢,以利毒素的排除。
(2)大便干結者可飲銀花露、多吃香蕉以潤腸通便,必要時用番瀉葉代茶飲,也可每日早晚順時針按摩腹部10~15分鐘,增進腸蠕動,促進排便。
(3)臥床休息,不宜吹風。
(4)加強情志護理,幫助患者了解本病的性質,多安慰患者,消除恐懼心理。
(5)勿搔抓皮損,可外用止癢劑,如樟腦霜、爐甘石洗劑等,必要時遵醫囑給予抗組胺藥物口服。
【健康指導】
(1)風疹患者的居室應通風良好,空氣新鮮,患者的衣物應予煮沸、曝曬等法消毒。
(2)患者出疹發熱期間應臥床休息,避免風寒侵襲,宜多飲水,宜進食易消化食物,忌煎炸油膩、辛辣刺激食物。
(3)從1歲兒童到青年,除孕婦以外均可預防接種風疹減毒活疫苗。
(4)風疹流行期間,易感者不宜去公共場所,避免與風疹患者接觸。
(5)隔離患者,因本癥傳染期短,自皮疹出現后隔離5天即可。
(6)由于孕婦在妊娠早期感染風疹與胎兒先天畸形有密切關系,故預防孕婦感染本病甚為重要,妊娠3個月內的孕婦,勿接觸患者,若已接觸,最好做人工流產。
第十四節 病毒疹護理常規
病毒疹(virus eruption)由柯薩奇A4、A9、B1、B2和埃克2、4、5、7、9、11、16、18、19、25病毒感染使皮膚發疹,這類發疹性皮膚病,統稱為病毒疹。其特征有發熱、淡紅斑疹或斑丘疹,部分有瘀點、瘀斑,皮疹多自面部、頸部開始,呈向心性分布,部分患者皮疹呈離心性分布。可有口腔黏膜斑、局部淋巴結腫大等。
【中醫常見辨證分型】
1.風熱毒盛型
[證候]發病初期,高熱,皮疹鮮紅,皮溫高,伴口干口渴,流涕,結膜充血,大便干結,小便短赤。舌質紅,苔黃,脈數。
2.陰傷血熱型
[證候]全身出皮疹,色暗紅、低熱,伴口干、倦怠,大便干結。舌質紅,少苔,脈細數。
【病情評估】
(1)觀察皮疹發疹順序和皮疹的特點及伴隨癥狀。
(2)體溫、精神及食欲情況。
(3)根據中醫辨證、舌脈象收集病證信息。
【一般護理】
(1)按病毒性皮膚病的一般護理常規護理。
(2)發熱時多飲水,保持大便通暢,以利毒素的排除。
(3)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溫濕度適宜。
(4)口腔有皮疹者進食清淡、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
(5)加強身體的鍛煉,增強機體的抵抗力。
【辨證施護】
1.風熱毒盛型
(1)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營養。
(2)多飲水,保持大便通暢,以利毒素的排出。
(3)高熱患者臥床休息,出汗后及時更換衣物、被褥,防止受涼感冒加重病情。監測體溫變化,必要時遵醫囑使用物理降溫或藥物降溫。
(4)大便干結者可飲銀花露、多吃香蕉以潤腸通便,必要時用番瀉葉代茶飲,也可每日早晚順時針按摩腹部10~15分鐘,增進腸蠕動,促進排便。
2.陰傷血熱型
(1)多食水果蔬菜,加強飲食調養,給予瘦肉、牛奶、雞蛋、豬肝等,利于體力的恢復。
(2)病室溫濕度適宜,光線柔和,利于患者休養。
(3)大便干結者多食粗纖維食物,以促進腸蠕動,如紅薯、青菜等,必要時用番瀉葉代茶飲,也可每日早晚順時針按摩腹部10~15分鐘,增進腸蠕動,促進排便。
(4)合理使用外用藥,使患者舒適,皮膚嬌嫩的部位和皺褶部位不宜使用刺激性過強的外用藥。
【健康指導】
(1)多食新鮮水果蔬菜,多飲水,睡眠充足,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
(2)經常參加戶外活動,呼吸新鮮空氣,增強機體的抵抗力。
(3)做好呼吸道隔離,避免疾病的傳播。
第十五節 幼兒急疹護理常規
幼兒急疹(exanthema subitum),本癥又稱嬰兒玫瑰疹(rose ola infantum)或第六病,是一種常見的幼兒急性發熱性發疹性疾病。為6型人類皰疹病毒(HHV-6)感染所致,多發生于2歲以下的嬰幼兒,多見于冬春季節,偶爾有小流行。其特點為發熱3~5天后熱度突然下降,在熱退時出現玫瑰紅色的斑丘疹,首發于頸部及軀干,后逐步蔓延至手臂、下肢,而頰、肘、膝及以下部位多無皮疹。
【中醫常見辨證分型】
1.風熱毒盛型
[證候]發病初期,高熱、口干口渴,唇紅,大便干結,小便短赤。舌質紅,苔黃,脈數。
2.陰傷血熱型
[證候]高熱3~5天后突然退熱,全身出皮疹,色紅,口干,倦怠,大便干結。舌質紅,少苔,脈細數。
【病情評估】
(1)發病的年齡及皮疹發疹順序和皮疹的特點。
(2)體溫、精神及食欲情況。
(3)根據中醫辨證、舌脈象收集病證信息。
【一般護理】
(1)按病毒性皮膚病的一般護理常規護理。
(2)高熱時密切觀察病情及生命體征變化,防止發生驚厥,一旦出現并發癥,及時處理,以免延誤病情。
(3)保持床鋪的平整、干燥,如有潮濕及時更換。
(4)注意水分的補充和營養的補充。
【辨證施護】
1.風熱毒盛型
(1)多飲水,可用甘蔗、馬蹄、紅蘿卜煎水代茶飲。多食粗纖維食物及新鮮的水果,保持大便的通暢。
(2)著棉質、柔軟的內衣,汗濕后及時更換,避免受涼、感冒。
(3)給予高熱量、高維生素飲食。
(4)高熱時密切觀察病情及生命體征變化,防止發生驚厥,一旦出現并發癥,及時通知醫生進行處理。
2.陰傷血熱型
(1)保持病房溫濕度適宜,空氣流通、安靜,利于患者休息。
(2)及時更換衣物,防止受涼。
(3)注意生命體征的變化,發現異常及時告知醫生。
(4)出疹時注意保持皮膚清潔衛生。
(5)熱退疹出后,可以蘆根20 g,水煎后代茶飲。
【健康指導】
(1)多食新鮮水果蔬菜,多飲水,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
(2)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經常開窗通風。
(3)經常參加戶外活動,增強機體的抵抗力。
(4)氣候變化時,注意保暖,適當增減衣著。
第十六節 傳染性紅斑護理常規
傳染性紅斑(erythema infectioum)又稱第五種病,是一種輕度傳染性發疹性皮膚病,可能與腸病毒感染有關,但目前尚無實驗室依據。易感者多為4~15歲的兒童,春夏季多發。起疹較為突然,先在兩側面頰部出現對稱性水腫性大片鮮紅斑,境界清楚,外觀呈特征性“拍紅性面頰”性紅斑,逐步發展至四肢、軀干、臀部,對稱多環狀、花邊狀或網狀紅斑、斑丘疹,自覺瘙癢或燒灼感,7~10天后皮疹消退,不留痕跡。
【中醫常見辨證分型】
1.熱毒蘊結型
[證候]皮疹鮮紅、腫脹,境界清楚,自覺微癢或燒灼感,可有發熱,伴咽喉腫痛、口干,小便短赤,大便干結。舌紅,苔黃,脈數。
2.氣陰兩虛型
[證候]皮疹漸漸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跡,體溫正常,自覺微癢,倦怠,大便或稀溏。舌淡紅,苔白膩,脈細弱。
【病情評估】
(1)發病的季節、年齡和皮疹的特點、自覺癥狀。
(2)體溫、精神及食欲情況。
(3)根據中醫辨證、舌脈象收集病證信息。
【一般護理】
(1)按病毒性皮膚病的一般護理常規護理。
(2)多飲水,進食柔軟易消化的食物。
(3)對患者需進行隔離至皮損完全消退。尤其要遠離孕婦,防止發生流產、死胎等。
(4)遵醫囑給予安撫、止癢的外用藥。
【辨證施護】
1.熱毒蘊結型
(1)多飲水,多食粗纖維食物及新鮮的水果,保持大便的通暢,必要時用番瀉葉代茶飲,也可每日早晚順時針按摩腹部10~15分鐘,增進腸蠕動,促進排便。
(2)著棉質、柔軟的內衣,汗濕后及時更換,避免受涼、感冒。
(3)給予高熱量、高維生素飲食。
(4)遵醫囑給予退熱劑。
(5)瘙癢者可給予外用止癢劑,如樟腦霜、爐甘石洗劑等,必要時遵醫囑口服抗組胺藥物。燒灼感時忌搔抓,可采取局部冷敷的方法緩解。
2.氣陰兩虛型
(1)保持病房溫濕度適宜,空氣流通、安靜,利于患者休息。
(2)飲食宜新鮮、易消化而富有營養,大便稀溏者禁食生冷瓜果。
(3)經常參加戶外活動,呼吸新鮮空氣,增強機體的抵抗力。
【健康指導】
(1)患病期間應進行隔離至皮疹完全消退。
(2)養成良好的個人生活習慣,生活起居有常。
(3)積極鍛煉身體,增強機體的抵抗力。
第十七節 急性發熱性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征(川崎病)護理常規
急性發熱性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征(acute febrila mucocutaneous lymph node syndrome, MCLS)又稱川崎病(Kawasaki's Disease)是一種全身血管炎為主要病變的急性發熱性疾病,以伴有皮膚及黏膜的皮損和淋巴結的腫大為其顯著特征。好發于5歲以下嬰幼兒。其主要臨床表現為不明原因的發熱,體溫多在38~41 ℃,持續5天或更長,眼球結膜散在的血管充血;口唇潮紅、皸裂、結痂,手足彌漫性硬性非凹陷性水腫、潮紅、指趾尖端脫屑,恢復期出現甲橫溝,本病可伴有一系列血管異常,甚至心臟猝死。
【中醫常見辨證分型】
1.熱毒熾盛型
[證候]見于發病初期,高熱,口干咽痛、唇紅,皮疹密集鮮紅,大便干結,小便短赤。舌質紅,苔黃,脈滑數。
2.熱戀傷陰型
[證候]見于發病中期,發熱減輕,口干口渴喜涼飲,大便干結,小便短少。舌紅少津,少苔,脈細數。
3.氣陰兩虛型
[證候]見于發病后期,熱退,咽燥口干,手足大片膜狀脫屑,體倦乏力。舌淡紅,苔黃,脈細弱。
【病情評估】
(1)觀察精神、食欲、有無發熱等情況。
(2)皮疹好發的年齡,特征性皮疹,是否伴有心血管系統損害等。
(3)根據中醫辨證、舌脈象收集病證信息。
【一般護理】
(1)按病毒性皮膚病的一般護理常規護理。
(2)觀察患兒是否有肢端腫脹、淋巴結腫大、心電圖異常等情況的發生。
(3)多飲水,多食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暢。
(4)著寬松、棉質、柔軟的內衣。
【辨證施護】
1.熱毒熾盛型
(1)多飲水,多食粗纖維食物及新鮮的水果,保持大便通暢。必要時用番瀉葉代茶飲,也可每日早晚順時針按摩腹部10~15分鐘,增進腸蠕動,促進排便。
(2)高熱時及時給予降溫處理,及時更換內衣,防止受涼、感冒。
(3)著棉質、寬松、柔軟內衣,避免化纖對皮膚的刺激。忌搔抓皮膚,以免加重皮損。
(4)咽喉灼痛者,可外吹西瓜霜。眼球結膜充血,可遵醫囑使用眼藥水滴眼。
2.熱戀傷陰型
(1)多食新鮮的水果、蔬菜等粗纖維食物,以利毒素的排除。對飲水,必要時用番瀉葉代茶飲。
(2)房間定時通風換氣,保持房間的溫濕度適宜。
(3)內衣宜柔軟、透氣,忌用熱水燙洗、搔抓皮膚。
3.氣陰兩虛型
(1)大量脫屑時,應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以補充丟失的蛋白質。
(2)不可強行剝脫皮屑,以免撕脫不當,加重皮疹,可涂抹潤膚霜保護。
(3)居室的溫濕度適宜,環境安靜,以利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
【健康指導】
(1)多飲水,飲食清淡易消化。
(2)口唇干裂時涂潤唇膏,手足脫屑涂保護皮膚的潤膚霜,不可強行撕脫。
(3)如有瘙癢,不可用熱水燙洗,不可搔抓,避免加重皮疹。
第十八節 鮑溫樣丘疹病護理常規
鮑溫樣丘疹病(bowenoid papulosis)是一種發生于外生殖器或肛門周圍的多發性、色素性扁平丘疹,表面光亮或輕度角化,散在分布或群集排列成線狀或環形,少數可融合成斑塊。好發于年輕人,部分患者有尖銳濕疣及會陰部生殖器皰疹病史。本病與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有關,特別是HPV-16型感染密切相關,組織病理變化與鮑溫病相似,部分患者的損害可自行消退,但可復發。
【中醫常見辨證分型】
1.熱毒蘊結型
[證候]皮疹境界清楚,表面光亮,群集排列,自覺微癢或燒灼感。舌紅,苔黃,脈數。
2.氣陰兩虛型
[證候]病程趨于慢性,皮疹可自然消退,一般無自覺癥狀。舌質淡紅,苔黃膩,脈弦。
【病情評估】
(1)觀察精神、食欲、有無發熱等情況。
(2)皮疹好發的年齡,特征性皮疹,是否伴有心血管系統損害等。
(3)根據中醫辨證、舌脈象收集病證信息。
【一般護理】
(1)按病毒性皮膚病的一般護理常規護理。
(2)注意生活衛生,潔身自好。
(3)著寬松、柔軟、棉質內衣褲,減少不良刺激。
(4)可采用電灼、冷凍、手術切除等治療方法,治療后注意保持創面的清潔干燥。
【辨證施護】
1.熱毒蘊結型
(1)多飲水,多食粗纖維食物,保持大便通暢。
(2)勤換內褲,保持會陰部的清潔。
(3)不可搔抓和用熱水燙洗皮膚。
(4)居室清潔,空氣新鮮、安靜、涼爽,利于患者休養。
(5)采用電灼、冷凍、手術切除等治療后,注意保持創面的清潔干燥。
2.氣陰兩虛型
(1)著寬松、柔軟的棉質內褲,避免對會陰部的刺激。
(2)病室溫濕度適宜,光線柔和,利于患者休養。
(3)可食用枸杞20 g,苡米50 g,共煮粥,或苡米100 g加冰糖調味,以健脾利濕抗病毒。
(4)采用電灼、冷凍、手術切除等治療后,注意保持創面的清潔干燥。
【健康指導】
(1)飲食清淡,忌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誘發或加重瘙癢。
(2)保持局部的清潔、干燥,忌用熱水燙洗皮膚和搔抓。
(3)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正確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