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館服務均等化與資源共享(下冊)
- 萬群華 胡銀仿
- 3494字
- 2019-11-28 12:29:28
淺談高校圖書館的社會信息化服務
(湖南省株洲市圖書館,412000)
高校圖書館在為社會提供信息服務中具有自己獨特的優勢,高校圖書館通過研究、開展社會信息需求的調查和分析為社會發展提供有效的信息需求,為經濟建設作出貢獻。2002年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明確指出高校圖書館是“學校信息化和社會信息化的重要基地”,“有條件的高等學校圖書館應盡可能向社會讀者和社區讀者開放”。無疑將極大地推動普通高校圖書館的社會化,改變傳統的服務觀念,走出校園,走向社會,為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提供服務,將成為高校圖書館未來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高校圖書館開展社會化服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
高校圖書館在為社會提供信息服務方面具有自己獨特的優勢和便利。目前絕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計算機網絡中心,因此高校圖書館在信息提供上具有自身的優勢,在做好為本校師生信息服務的前提下,為企業經濟、科研和決策提供最新信息。既是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也是高校圖書館“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面向世界”的發展方向。
在我國,圖書館類型的劃分主要是以隸屬關系并結合圖書館的性質、職能和讀者對象等標準來劃分。雖然高校圖書館有自己的主要服務范圍和服務對象,但作為我國圖書館重要組成部分的高校圖書館,同樣具有圖書館的各種基本屬性和職能。因此,高校圖書館在做好為教學科研服務的同時,還應該面向全社會,為提高全民素質、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信息服務。高校圖書館應充分發揮這兩方面職能,傳播科學文化知識,為科研生產服務。
社會信息化趨勢的強化已成為當今世界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征,社會經濟增長方式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以消耗能源為特征的工業經濟形式已向更高級的、以知識為基礎的新型經濟形式轉變,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程度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經濟現代化和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另外,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文化消費比例也隨之增長,與此相關的文化信息也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需求內容。面對社會發展對信息的迫切需求以及各界的強烈呼吁,迫使圖書館服務職能必須延伸到社會化的范圍,樹立新型的圖書館社會化觀念,強化圖書館社會化意識,做好圖書館的社會化信息服務工作。
二、高校圖書館開展社會化服務的可行性
1.我國的信息市場初步形成
隨著我國社會信息化進程的加快,政府機關的科學決策、科研部門的科研選題、企業的技術創新和市場競爭以及人民精神文化消費比例的上升等等,都促使社會形成了一個廣闊的信息市場。盡管我國的信息市場還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卻也給高校圖書館的社會化服務帶來發展的機遇。同時,《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又為高校圖書館開展社會化服務在政策上提供了依據。在既有政策支持,又有市場需求的前提下,高校圖書館完全可以通過自己的勞動創造,將豐富的文獻資源由知識原料變為知識產品,按照用戶需求投放市場,促進地方經濟、科技、文化、教育的不斷發展。
1.信息資源優勢
與社會一般信息咨詢機構相比,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豐富,收藏的文獻數量大、系統性完整性、專業性強、品位高、涵蓋廣,能反映出當今科學發展的最高水平,具有資源的優勢。同時,高校每年都有新的科研成果產生,高校圖書館可以在第一時間向社會介紹科研成果,便于企業以最快的速度把它們轉化為生產力,提高企事業經濟效益。統計表明2000年公共系統圖書館文獻收藏總量為3.36億冊,科研系統為2億冊,而高校系統為4.68億冊,并擁有大量連續出版物等及時性的信息資源,學科門類涉及人類知識的各個方面。另據最新資料報道,全國高校圖書館藏書量已近6億冊。可以說,高校圖書館是一個數量浩瀚、學科齊全的文獻信息資源中心。但是從文獻信息資源利用情況來看,則不容樂觀,全國高校圖書館的文獻利用率不足30%,圖書使用率大約在0.3~0.5次,即年均每8本書中才能有一本使用一次,而俄羅斯年均為1.4~3次,美國、英國、德國等國家的高校圖書館文獻使用率則更高。影響文獻利用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面向社會開展服務是重要舉措之一。發達國家的高校圖書館已開展了這一工作,為社會服務量占高校圖書館服務量比例逐漸增大。例如,德國法蘭克福大學圖書館校內服務量占60%,社會服務量占40%。
3.人才技術優勢
高校圖書館在人員素質和技術水平方面較其他圖書館也具有明顯的優勢,工作人員80%以上具有大專以上學歷,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占總數的30%,其中不乏圖書館學、情報學、信息技術等學科的碩士和博士。具有豐富的人才優勢,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有較強的文獻信息處理能力。在現代化技術方面,擁有先進的信息服務設備和設施。目前大多數高校圖書館都采用了現代信息技術和設備,如ILAS系統、多媒體閱覽室、在線咨詢技術平臺等等。特別在對信息資源的收集、加工、整序等方面,擁有一支數量龐大、經驗豐富的專業隊伍,表現出的行業優勢是社會上任何一家信息服務公司都無法比擬的。
三、高校圖書館為企業提供信息服務的對策
高校圖書館為社會提供信息服務,要從實際出發、從探索起步,先易后難,逐步擴大開放力度。筆者認為,首先,高校圖書館可以從自己館藏資料的特色出發,面向有關機關、科研院所、廠礦企業和對口部門個人發放閱覽借書證,并可酌情收取少量的管理費和手續費。利用網絡開展手工借閱和網上借閱服務。其次,提供文獻服務。這是圖書館信息服務中最基本、最傳統的服務方式。在現有條件下,允許企業人員在館內閱覽,并提供復印服務等。第三,開放電子閱覽室,為社會提供廣泛的數字化信息服務。包括電子期刊、電子圖書、光盤或聯機數據庫、因特網、圖書館自建數據庫的瀏覽、下載、打印和電子郵件傳送等。使各機關企業充分共享電子資源。第四,提供代檢服務。針對那些不熟悉信息資源的檢索方法,或由于工作忙、路途遠的用戶,圖書館可為他們提供代檢服務。可通過電話、電子郵件等方式向圖書館提出要檢索的信息內容,圖書館檢索部門的工作人員根據用戶的需求進行檢索,然后把檢索到的資料通過傳真、電子郵件等方式傳遞給用戶。第五,舉辦專業培訓班。高校圖書館有圖書館學方面的專業人才,也有成熟的服務經驗和一整套運作規范的管理模式,可以為企業中的圖書資料管理人員進行理論傳授和業務輔導。使他們提高業務技能。開展社會化服務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正確對待經濟效益
面向社會服務收取一定的費用是正當的,也是合情合理的,但不能當作唯一的目的。社會化服務的根本目的在于更好地確立高校圖書館在社會上的地位,為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創造條件,不能過分追求眼前的經濟利益,而要充分考慮長遠的社會效應,正確處理好有償服務與無償服務、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之間的關系。社會化的根本目的仍是為讀者服務,為社會服務,提高圖書資料的利用率,推進社會的文明和進步,進而更好地確立高校圖書館在社會上的地位。
2.堅持逐步展開原則
高校圖書館面向社會開展信息服務,對社會的發展和實現其自身價值具有深遠意義。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國各高校圖書館發展并不平衡,多數高校館還不具備全方位開展社會化服務的條件。因此,各館應根據本館的具體情況,量力而行,將開放度控制在本館的承受力所充許的范圍之內,避免搞超前開放。對大多數高校館來說,開展社會化服務,仍屬于一個新課題。可以采用逐步拓寬服務領域的方式,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邁進,要防止一轟而上和一轟而下的簡單做法。
3.處理好學校服務與社會服務的關系
對外開展信息服務是高校圖書館職能的一種延伸,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為本校的教學、科研服務,都是高校圖書館職能的重要組成部分。決不可因開展了對外服務而淡化了對內服務。高校圖書館應該尊重社會讀者的權利,淡化本校讀者與社會讀者界限,平等地對待每一位讀者,在服務態度及服務質量上進一步優化正確處理好為學校服務與為社會服務的辯證關系,是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良性發展的重要條件。
四、結束語
高校圖書館為社會提供信息服務,是一個既有現實意義但又比較復雜的工作,有許多問題和情況需要研究和探索。但這一做法是有價值和現實意義的,高校圖書館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在做好為校內讀者提供服務的基礎上,及時準確提供社會需要信息服務,在促進地方高校圖書館事業和高校教育事業改革和發展的同時,為當地社會、經濟、文化教育事業的繁榮和發展發揮積極的作用,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馮會勤.試論高校圖書館的社會化問題[J].圖書館學刊,2002(1)
[2]孫佰玲.圖書館學、情報學基金資助論文的統計分析[J].圖書情報知識,2002(4)
[3]張虹.關于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的理論思考[J].湖北大學學報(哲社版),2004(4)
[4]張靜,黃春娟.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個性化服務模型的構建[J].情報雜志,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