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館服務均等化與資源共享(下冊)
- 萬群華 胡銀仿
- 4694字
- 2019-11-28 12:29:28
淺析西部地區鄉鎮圖書館的需求狀況
(四川省自貢市圖書館,643000)
中國是個農業大國,在農村文化建設中,鄉鎮圖書館有著直接的影響力和廣泛的作用。鄉鎮圖書館作為當地農村的知識和信息中心,以服務育人為目的參與農村文化建設,能起到把圖書館靜態知識和信息轉變為現實生產力的作用。但是在圖書館服務中有關鄉鎮圖書館的定位體現得并不明顯,面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歷史任務,面對廣大農民,圖書館應該為農村提供什么樣的文化大餐,已經成為圖書館工作人員思考的問題。
一、農村文化需求現狀
零點研究咨詢集團最新發布的《2006年中國居民生活質量報告》顯示,“業余娛樂生活”首次成為影響農民生活滿意度的首要因素,影響力甚至超過個人經濟狀況因素。然而,農村居民對“業余娛樂生活”的滿意度評價卻很低。農民關心自己的業余娛樂生活起碼包含兩層意思:一是農民有了業余娛樂生活的需求,正是有了需求,所以關心。二是這種需求還沒有得到滿足。因為不能滿足,所以滿意度較低。
目前,農民文化生活仍然“貧窮”,生活質量不高,“白日聽雞叫,夜晚聽狗叫”還是鄉村的主旋律。農村普遍存在看書難、看戲難、看電影難。目前農村主要文化生活方式是白天外出務工、務農,晚上以看電視為主,相當一部分人主要娛樂方式是打撲克或打麻將。由于與先進文化接觸少,現代文明知識嚴重缺乏,大多數農民精神文明領域出現“斷層”,致使封建迷信、黑色文化死灰復燃,少數農民養成了不思進取、好吃懶做的思想。同農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形成鮮明對照的是,農村公共文化設施落后。囿于地方財政的限制,各地普遍存在著對農村文化建設投入較少的問題。在廣大農村,鄉鎮圖書館更是匱乏,很多地方根本沒有,有的也不能滿足需求。
筆者對自貢地區的五區兩縣的圖書館(室)做了一個初步調查,發現鄉鎮圖書館的現狀不容樂觀。

從上表可以看出,自貢市轄96個鄉鎮,1459個行政村,只有3個公共圖書館,藏書量僅34萬冊;各村鎮有不到50個圖書室,每個圖書室的藏書平均不超過300冊。盡管“十一五”期間,各縣(區)對文化事業經費的投入有所增加,但僅占當地財政支出的0.85%左右,有的縣只有0.6%左右,且增資部分大多為人頭工資。由于各地方、村鎮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資金缺乏,投入不足,圖書館(室)少,無專職管理人員,并且80%的村鎮沒有圖書室。一些農村地區,即使有圖書室,這些圖書室的硬件建設也相當落后,圖書品種稀少、復本多,內容陳舊、質量低劣。一是大多數圖書要么陳舊不堪,要么破爛不全,沒幾本新書;二是過期的雜志多,內容單一或過時的圖書多,尤其是一些不適合農民閱讀的理論書籍,成捆成堆地放著,讓農民不愛看;三是真正為農民著想,適合農民提高文化素養、更新科技知識的圖書太少。并且難以滿足廣大農民科技致富、豐富精神生活的愿望,這樣的圖書室最終也難以得到良性發展。
二、農村信息需求現狀
筆者對自貢地區農村信息需求也做了一個調查,我們從調查中發現,圖書館為鄉鎮圖書館提供的信息與農民的需要相差太遠,不是過時就是實用性差。其實,無論是貧困農戶還是富裕農戶,看書的動機主要娛樂和消遣,其次,是農村政策類,再次是科技致富類、市場信息類的信息?,F將除娛樂類書刊外,農民真正需要的信息種類歸類如下:
政策、法律、法規等方面的信息。近幾年來,隨著民營企業的崛起、農民文化素質的提高和民主與法制建設在農村的長足發展,農民迫切需要了解黨中央、國務院對農村工作的各項方針、政策及有關的法律法規。
科技致富信息。隨著農村產業結構的大幅度調整,農村的經濟發展和生產經營趨于活躍。由傳統型農業逐漸向“三高”新型農業轉移,由此引起了廣大農民對知識和科技的重視。重心偏移后的農民“科技興農、知識致富”的理念已經形成。他們對科學養殖、種植等類書籍需求量大增,尤其是優質糧食種植,對蝦、甲魚等各類特種水產養殖知識的圖書。另外,種植反季節蔬菜、西洋蔬菜,落葉果樹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及管理方法,水果、蔬菜保鮮、貯藏、加工技術,特色農業手冊,水稻拋秧栽培技術,農機的使用及維修,家用電器使用及維修,最新出版的化肥、農藥使用手冊,適合農村家庭規模化種植、飼養的手冊,與農業、農村相關的氣象知識等。
農村科普讀物以及農副產品深加工、貯藏類圖書。加工是農民增值增收的有效途徑,現階段農民普遍缺乏這方面的知識,致使農副產品加工業始終停留在較為粗放、原始的水平上。目前農民需要淺顯易懂,內容翔實、具體,操作性強的技術服務,特別需要經濟效益好的農副產品的加工、貯藏、保鮮等新技術、新圖書資料。目前越來越多的農村家庭擁有了VCD機,因此,有關農業技術的科普讀物,最好以書配光盤的形式提供。
中小學生課外讀物。在“減負”的聲浪中,農村中小學生課業壓力相應減少,這給學生們課外閱讀書籍、娛樂欣賞創造了很大空間。他們可以自由地選擇適合自己的教輔材料和有趣味、多層次知識面的讀物。另一方面,農民的文化知識渴求不斷提高,像農民文化識字課本、農村各類普及實用技術培訓的教輔及掛圖,深受農民的歡迎。
適合農村的優生優育優教書刊。隨著農民群眾文化層次和知識面的逐步提高,生育下一代的觀念也發生了根本變化。在農村,獨生子女愈來愈多,胎教、幼教等少兒讀物,以及適合農村幼兒閱讀的各種畫冊、卡片等,深受年輕農民的喜愛。
市場信息類。包括農村信貸知識手冊,有關農業、農村經濟政策問答咨詢等。
實用醫藥保健書。在生活條件不斷改善的同時,農民也開始注意身體的保健,注意了解一般常見病、多發病的防治?!豆谛牟》乐?60問》、《肝炎防治200問》、《糖尿病知識100問答》、《生活與健康》等書深得農民的喜愛。
三、建議
1.應加強和當地政府的聯系與合作
鄉鎮圖書館的興辦,除了主觀因素外,還必須有客觀的條件。農民逐漸富裕,農村總體文化素質的提高,是鄉鎮圖書館產生的內在因素,而圖書館與政府的聯合、尋求政府的幫助和一定程度的扶持,則是鄉鎮圖書館得以興建的外部條件,在我國特定的國情下,這是不可或缺的。政府要大力提倡加強農村文化建設,就應從政策上鼓勵鄉鎮圖書館的興辦。可通過政府、民營企業、農民自辦及社會集資多渠道獲取經費;條件好的地區還可爭取地方政府建立鄉鎮圖書館基金。
2.應重視農村服務的研究
鄉鎮圖書館存在的價值,在于為農村解決所面臨的各種問題提供幫助。農村讀者需要什么樣的信息,什么時候需要,希望以什么形式獲得,都具有很大的隨機性和偶然性。圖書館應針對農民的需要,研究一種能夠突破時空限制且能及時滿足農村讀者不同需求的信息服務模式,從而使信息資源能在適當的地點、適當的時間、以適當的方式和內容傳輸給適當的農村讀者。我們要以農民的利益作為圖書館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認真研究新形勢下農村圖書事業的發展規律,搞好鄉鎮圖書館建設發展的近、中、遠期規劃,將農村信息資源分類開發。隨著農民分層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因而只有根據不同主業不同文化層的農民讀者提供書刊、信息,才能滿足更多農村讀者的需要。應根據不同類型農戶的需要及農民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提供他們需要的各種書刊、信息。分近、中、遠期開發農用資源數據庫,如農民技能培訓資源、農村種養殖業信息、農村工藝品加工信息等。堅持貼近農民實際、貼近農民生活、貼近農民讀者,大力推進農村圖書工作的理論研究和創新,增強圖書館在農村的思想教育和知識傳播的時效性,擴大圖書館在農村的教育和傳播的覆蓋面,使圖書館和鄉鎮圖書館的館藏、設備、空間得以充分利用,最大限度地發揮圖書館館藏資源的效益。
3.應重視鄉鎮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學習和培訓
圖書館要在農村建立圖書室,單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可能做到的。因此,圖書館應與街道、農村文化站聯合,因地制宜建立圖書室,在業務上給予強有力的支持。圖書館應定期對基層圖書管理人員在進行專業培訓,要在圖書編目、藏書建設、文獻查閱、信息交流、參考咨詢、計算機查詢平臺等業務上給予輔導;圖書館應定期對圖書室的圖書進行統一調換、調撥、交換文獻,才能使圖書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圖書館的人員還應定期下街道、鄉村開展圖書業務指導,既能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這樣就能直接接收反饋信息,更好地為讀者服務。因此,圖書館對于鄉鎮圖書館,應以培訓、服務為主,具有條件的,還應予以物質上的幫助。
4.以人為本,創新讀書、教育活動方式
筆者所在的自貢市圖書館,自2002年以來,利用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長期堅持將農村實用技術科技信息片、少兒動畫片、科教片以及市圖書館編印的《農村科技致富信息》送到農村和農村學校,通過組織農民群眾和農村青少年讀書看報、看電影、舉辦講座等學習娛樂活動,有效地蕩滌了舊習俗,傳播了文明新風。實踐證明,這種做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鄉鎮圖書館還應有靈活的管理方式,與其他文化體育設施一起形成村鎮活動中心;圖書室的開放時間應以農村讀者的要求制訂,比如農閑開放,節假日開放等;還可采用“義工”管理圖書等來最廣泛地吸引農村讀者的參與;條件好的圖書館可以將流動圖書車辦成流動課堂,在送書的同時,由專業技術人員把農業實用技術傳授給農民。
5.立足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服務農村
圖書館可以利用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與組織部門“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文明辦“萬縣千鄉宣傳文化工程”、教育系統“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廣電系統“村村通工程”、農業系統“新農村建設”等重點工程的合作。在鄉鎮圖書館發展基層服務網絡,建設數字文化資源共享基層點,為農民群眾提供現代化信息服務。真正做到資源共享。
6.應重視鄉鎮圖書館形象的塑造和宣傳
圖書館一直以來作為一個為社會大眾服務的公益機構,在國民中有著良好的形象。以其知識性,被譽為“人類知識的寶庫”;以其文化性,被譽為“人類的精神家園”。被人們視為成長、發展的良師益友,在社會上享有良好的聲譽。鄉鎮圖書館既是農村中最基層的圖書館,又是傳播科學、文化、教育知識的重要陣地。它豐富的藏書,是農村文化建設的一個知識寶庫,通過書刊、信息的流通,一方面可以逐步培養一大批喜歡讀書的讀者群,進而在農村營造出良好的讀書氛圍,發揮社會教育、情報服務和文化娛樂的職能,開發讀者智力,不斷提高農村文明程度和農民整體素質;另一方面又為農民致富奔小康拓展了一條信息流通渠道,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良好的文化條件。因此,圖書館在為農村文化服務中除了一如既往地承擔傳播知識、文化的職責外,還應加強自身的形象塑造和宣傳。只有這樣,才能使鄉鎮圖書館真正成為農村群眾知識的大課堂、思想的加油站、精神的棲居園、孕育和催發文化創造的發祥地,成為增進農民身心健康,調適社會關系的文化港灣。圖書館的鄉鎮圖書館形象才可以以其一直以來良好的聲譽,以其知識性、文化性、服務性,以其豐富的、高質量的信息資源及優質服務,成為農村群眾可以信賴的知心朋友。
四、結論
鄉鎮圖書館在提高農民文化素質、更新農民傳統觀念、幫助農民脫貧致富、促進農村經濟騰飛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作為公益性文化事業,作為農村的主體文化,鄉鎮圖書館只有健康協調蓬勃的發展,才能實現廣大農村社會整體文化的全面發展,也才能實現黨提出的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戰略目標,完成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隨著國家的富裕,農村鄉鎮財力的增強,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21世紀是我國農村圖書事業大發展的世紀,鄉鎮圖書館將真正成為廣大農民自由獲取知識信息的最佳場所,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文化建設必將出現新的高潮。
參考文獻
[1]李長春.大力加強農村文化建設.2007.1
[2]徐剛.新農村建設不能忽視農民的文化需求.聯合早報網,2007.2
[3]李公順.淺談鄉村圖書館(室)的設置對建設新農村的作用.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