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類型和互混的檢驗
糧食籽粒的類型是指根據同種糧食籽粒的粒色、形狀等而劃分的不同類別,是構成糧食工藝品質的重要因素之一。互混是指某主體糧食中混有同種異類糧食的現象。
類型和互混的檢驗方法主要是依據糧食籽粒的粒形、粒質、粒色等進行外形特征檢驗;依據糧食的軟硬質進行剖粒檢驗;依據糧食籽粒著色后其顏色的不同變化采用染色檢驗。其操作方法如下:
(1)外形特征檢驗。主要是根據其粒形、粒質、粒色等外形特征進行檢驗鑒別。
①秈、粳、糯互混:取凈稻谷10克,經脫殼后不加挑選地取出200粒(小碎除外)按質量標準分類的規定,揀出混有異類的糧粒數,按式(4-1)計算互混百分率。

式中:m——異類糧粒數;
200——試樣粒數。
雙試驗結果允許差不超過1%,求其平均數,即為檢驗結果,檢驗結果取整數。
②異色粒互混:在檢驗不完善粒的同時,按質量標準的規定揀出混有的異色粒,稱量,按式(4-2)計算異色粒百分率。

式中:m1——異色粒質量,克;
m2——試樣質量,克。
雙試驗結果允許差不超過1.0%,求其平均數,即為檢驗結果,檢驗結果取小數點后一位。
③小麥粒色鑒別:分取小麥100粒,感官鑒別小麥粒色,種皮深紅色或紅褐色的麥粒達90粒及以上者為紅麥;種皮白色、乳白色或黃白色的麥粒達90粒及以上者為白麥;均不足90粒者為混合小麥(即花麥)。
(2)剖粒檢驗。主要鑒別糧食的軟、硬質。
①分取完善粒試樣100粒,先從外觀鑒別軟、硬質。外觀鑒別不清時,可將糧粒中部切斷,觀察斷面。玻璃狀透明者為硬質部分,根據硬質部分所占比例,按質量標準規定確定是否硬質粒,然后以硬質粒的粒數計算軟硬質含量。小麥硬質粒的硬質部分必須占本粒1/2以上。
②用透視箱鑒別糧食軟、硬質。在長方形小木箱內一側安裝一只乳白燈泡,燈泡下安裝一塊活動的長方形鏡子(反射鏡),距箱上邊2厘米處插入一塊與箱底尺寸相同的毛玻璃,再從完善粒中不加挑選地取出100粒試樣放在毛玻璃上,接通電源,調節反射鏡,使光線反射到毛玻璃上的試樣,籽粒呈透明部分的為硬質部分。
(3)染色檢驗。主要鑒別糯性與非糯性。其原理是根據淀粉性質不同,遇碘后會有不同的顏色反應。非糯性與糯性稻谷互混不易鑒別時,將糙米去掉米皮后,不加挑選地取出200粒(小碎除外),用清水洗后,再用0.1克/100毫升碘-碘化鉀溶液(或0.1克/100毫升碘酒)浸泡1分鐘左右,然后洗凈,觀察米粒著色情況。糯性米粒呈棕紅色,非糯性米粒呈藍色。按糯性與非糯性粒數計算互混百分率。
雙試驗允許差不超過1%,求其平均數,即為檢驗結果。檢驗結果取整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