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飲食寶典
- 陸恒等
- 2993字
- 2019-11-28 12:33:09
(四)影響發育食物
一些不適宜孩子飲的飲料,如鮮果汁、軟飲料(如汽水、可口可樂等)、咖啡因等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哪些孩子不宜吃、不宜多吃和不宜常吃食品也可能是影響孩子生長發育的食物。
①不宜吃食品
專家告誡,下列的食品,純屬“兒童不宜”吃食品。
(1)泡泡糖:泡泡糖中的增塑劑代謝物苯酚對人體有害,故孩子最好不吃。
(2)爆米花:米在未變為米花前平均含鉛量僅為0.02毫克,經高溫加工成爆米花后含鉛量增高500倍以上。鉛進入人體會損傷神經、消化系統和造血功能。使生長發育遲緩等。
(3)烤羊肉串:羊肉串在熏烤過程中會產生2- 苯胺等強致癌物,容易蓄積而引發癌癥。
(4)巧克力:巧克力中含有使神經興奮的類似咖啡因的化學物質,常吃或多吃易上癮,使中樞神經處于異常興奮狀態,肌肉抽搐,影響食欲。巧克力中還含有草酸易與食物中的鈣結合,使鈣不能被人體吸收,造成缺鈣和生長緩慢等。
(5)保健品:只要在日常飲食中注意滿足孩子所需要的熱量和各種營養素,就能夠保證孩子身體和智力發育的需要。而另外再給孩子增加滋補保健品,有害無益。有些保健品還含有性激素,如果長期大量攝入外源性性激素,可能造成孩子身材矮小。常吃補品的孩子個子長不高,有的還過早出現肥胖、性早熟等,影響孩子的正常發育。
(6)花生:某些嬰幼兒食用花生后會產生嚴重的過敏反應。因此,嬰幼兒不宜食用花生油或花生蛋白質的食品等。
(7)彩色食品:許多色彩鮮艷的食品,對孩子的健康有害。因為含有具有一定毒性的人工色素,經常吃彩色食品,會導致慢性中毒。
(8)飲茶:兒童尤其是3歲以內的孩子不要飲茶。因為茶葉中含的大量鞣酸,會干擾人體對食物中的蛋白質、礦物質以及鈣、鋅、鐵等的吸收,從而影響孩子的正常發育。
(9)腌制品:10歲以內的孩子不要吃咸魚、咸肉、咸菜等。有研究顯示, 10歲以前開始吃腌制品的孩子,成年后,患癌癥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3倍,特別是咽癌的發病危險性高。
②不宜多吃食品
(1)冷飲:孩子多吃冷飲對健康有害,還會影響對食物中的營養素消化吸收,導致消化功能紊亂等。甚至會發生蛋白質營養素缺乏,影響生長發育。
(2)熱狗:美國的一項研究指出,兒童多吃“熱狗”患白血病的危險比一般人高8倍。建議年輕的父母不要常帶孩子去吃“熱狗”。
(3)炸雞:兒科專家發現,孩子的性早熟日益增加,可能與多吃炸雞有關。因為雞是用含有激素的飼料喂養的。
③不宜常吃食品
(1)果凍:孩子常吃果凍會影響其機體對脂肪、蛋白質、鐵、鋅等的吸收和利用,影響孩子生長發育。
(2)香腸:營養專家認為,孩子經常過多地食用香腸對健康很不利,因香腸中含有致癌物,很可能促發胃癌等消化道癌癥的發生。但是,美國專家指出,在吃香腸的同時,適當多吃一些豆芽、青椒、菠菜、花菜、莧菜、蒜苗、苦瓜、黃瓜、四季豆等新鮮蔬菜,或者在吃香腸后吃點橘子、鮮棗、番茄、獼猴桃等新鮮水果,就能消除致癌物對人體的危害。由于硝酸鹽、亞硝酸鹽可引起幼兒腸原性青紫癥,所以,不要給孩子常吃多吃香腸,也不要給孩子吃不新鮮的蔬菜。
(3)精湯:在肉湯、雞湯、魚湯等精湯中只溶解了一部分氨基酸,而95%的營養成分仍留在“肉渣”中。孩子生長發育需要攝入足夠的蛋白質。如果只給孩子喂精湯,就會使孩子生長發育緩慢,食欲低下,營養缺乏等。
(4)洋快餐:營養學家告誡,給孩子常吃洋快餐對健康不利。洋快餐是高熱量、高脂肪、高蛋白質等“三高”膳食結構,易引發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心悸等。
(5)加工食品:含有一定的添加劑、防腐劑等,給孩子常吃對健康不利,甚至可能引起慢性中毒。還會影響孩子的正常生理功能和生化功能,干擾新陳代謝等,又會導致孩子的骨骼和牙齒發育異常。經常吃會出現腹脹,食欲下降,造成營養不良和發育遲緩等等。
由于在種植和養殖過程中,為了催熟或加快成長,添加了生長激素或性激素,如果讓孩子食用含有這些激素食品,就可能導致孩子性早熟(即女孩在8歲前出現月經來潮,乳房開始發育;男孩在9歲前出現長胡須、喉結變大等),影響孩子正常發育。
④影響智力發育食物
有些食物不僅影響身體發育,還影響智力發育,常見的一些影響智力發育食物有以下諸類:
(1)含鉛食品:含鉛食品主要有爆米花、皮蛋(松花蛋)、罐裝食品和飲料等。由于鉛是腦細胞的一大“殺手”,也是兒童智力的“殺手”。當血鉛濃度達到5~15微克/100毫升時,就會影響兒童智力發育。而孩子的神經系統正處在快速發育完善階段,是長腦子的時候,這個時候對鉛具有特殊的易感性,輕微的鉛負荷就能引起神經生理損害,長期血鉛升高可能引起思維改變,造成智力上的缺陷,還可以使中樞神經系統乙酰膽堿釋放減少(乙酰膽堿是與學習、記憶關系最為密切的神經遞質)。研究發現,兒童的消化道對鉛的吸收比成人高5倍,而兒童的各種器官又處于發育階段,所以,同樣的血鉛濃度對兒童健康的影響和危害就大于成年人。
(2)含鋁食品:含鋁較多的食品主要有油條、粉絲、涼粉、油餅等。人體每天攝入鋁如果超過每千克體重1毫克,就會造成鋁攝入過多,從而影響腦細胞功能。父母們要盡量少給孩子吃含鋁高的食品。也不要用鋁質炊具、餐具給孩子烹飪或盛食品,以防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
(3)含過氧化脂質食品:含過氧化脂質較多的食品,主要有部分煎炸類食品,如熏魚、烤鴨、烤鵝等等。由于過氧化脂質在人的胃腸內會破壞食物中的維生素,阻礙和干擾人體吸收蛋白質和氨基酸,從而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尤其是影響智力發育。
(4)含鹽、糖精、味精較多的食品:兒童對食鹽的生理需要為每天4克以內。糖精僅有甜味沒有任何營養價值,應嚴格控制用量。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鈉,成人每天用量不要超過4克,兒童要少食最好不食。孕婦和周歲以下的嬰兒應禁食。
(5)酸性食品:食物的酸性或堿性是由食物中的所含元素決定的,含有磷、氯、硫的食物稱為酸性食物,如大米、面粉、魚、肉、雞蛋、花生、白糖、啤酒等;含有鈉、鈣、鎂的食物屬于堿性食物,如蔬菜、水果、豆制品、海帶、牛奶、茶葉、咖啡等。在堿性食物中,以海帶所含的堿性最大,水果和豆制品次之。在正常情況下,人的血液呈弱堿性,如果長期偏食酸性食品,就會使血液變成中性或弱酸性,導致人體疲勞,久之,影響大腦神經功能,造成記憶力減退,思維能力下降,甚至導致神經衰弱。英國學者研究發現,大腦中的pH值越高,即堿性越強,很可能智商就越高。因此,在孩子的飲食上一定要注意酸堿食物合理搭配,不讓偏食,以滿足孩子機體正常發育的需要。
此外,還有一些飲食不當,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和大腦發育。例如:節食會使智力下降,故對肥胖兒童不可采用單純節食減肥方法;缺碘是導致智力缺陷的頭號誘因,一個人每天需要0.0001克碘,一生中約需2克碘;少年兒童缺鋅會影響正常發育;嬰兒缺鐵會影響學習能力,而大腦中的鐵含量與意識、記憶力、意志力和理解能力都有關,所以,從嬰兒期開始就必須注意孩子的營養平衡,嬰兒缺鐵常與片面的營養有關;美國的一項研究發現,不食用碳水化合物等高能量食品達一周的女性,會出現記憶與認知能力受損。這是因為腦細胞需要葡萄糖作為能量,但腦細胞無法貯存葡萄糖,需要通過血液持續供應。則碳水化合物食品攝入不足,可能造成腦細胞所需要的葡萄糖供應減少,進而對學習、記憶和思考力造成損害。也有專家提醒,不吃主食等于“慢性自殺”,而主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占55%~60%,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主食(米、面、雜糧、薯類等),是每天不可或缺的食品之一。
(付鶯 吳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