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健康飲食寶典
  • 陸恒等
  • 14246字
  • 2019-11-28 12:33:08

(五)食物傷身

食物為人體提供所需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等各種營養素。一般地說,食物不會傷害人體,只有飲食不合理、烹制不當、加工儲存污染、過多食用、不因制宜攝食、壞的飲食習慣以及貪吃不應吃的食物等等,才會損害人體健康。

①食物傷身速度

英國《每日郵報》2011年曾報道,食物在人體內起效的時間不同,傷害人體的速度也不一樣。

(1)糖果:2分鐘。口腔里的細菌在2分鐘內會把糖分解成酸性物質,腐蝕牙齒表面的琺瑯質,1小時后,口腔環境恢復正常。糖還會立即升高血糖水平,接著血糖下降,使人產生疲勞、饑餓和煩躁感。糖果損傷免疫力的影響可持續5小時。

(2)酒精:6分鐘。酒精在6分鐘內就能傷及大腦,但適度飲酒可使損傷逆轉,而酗酒者的大腦損傷則是永久性的。

(3)鹽:30分鐘。吃一頓太咸的食物在半小時內就能使動脈“硬化”,降低其對全身的輸血能力,從而損傷心臟和心血管系統。

(4)咖啡因:30分鐘。它會刺激神經細胞釋放腎上腺素,升高心率、血壓,增加肌肉的血流量,減少皮膚和器官組織的供血。

(5)飽和脂肪:45分鐘。富含飽和脂肪的食物在一小時內就會增加血凝幾率,將“好”膽固醇轉化為“壞”膽固醇,提高中風和心臟病風險。富含多不飽和脂肪酸、ω-3脂肪酸的食物則會抵消這種傷害。

②慎吃雞鴨魚頭

雞頭、鴨頭、鵝頭、魚頭好吃,又有營養,已是餐桌上的時尚佳肴。殊不知,這些禽頭、魚頭,多數有毒,應該慎食,最好少吃。

我國民諺:“十年雞頭賽砒霜”,雞越老,雞頭的毒害就越大。因為雞在啄食中會吃進有害的重金屬,如鉛等。這些重金屬主要儲存于腦組織中,雞齡越大,儲存量越多,毒性越強。因此,雞頭不宜多吃、常吃,鴨頭、鵝頭等也不宜多吃、常吃。

魚頭中含有較多的EPA和DHA等不飽和脂肪酸,能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水平,降血脂,清理和軟化血管、健腦、延緩衰老,預防動脈硬化、心血管疾病等。但因水源污染,使有害物質侵入魚體,魚頭也就變成了有毒食品。科學實驗證實,魚頭是各種殘留的農藥和有毒化學物質的富集區,其農藥殘留量高于魚肉的5~10倍。所以,魚頭也要少吃,不要常吃,要改掉喜歡吃“頭”的嗜好。

③有些果蔬少吃

有些果蔬可能會傷害人體健康,應該少吃或不吃。例如:

(1)反季果蔬應慎吃:所謂反季節果蔬,就是人為地制造小環境、小氣候條件,營造一定的溫度、濕度、土壤條件種植水果蔬菜。如果是嚴格按照無公害食品規定栽培的反季節水果蔬菜,足期生長,其品質和正常季節沒有太大的區別,應該是比較安全,而是可以吃的。如果是在利益的驅使下,超標使用膨大素、催紅素、防腐劑,過度使用化肥、農藥(特別是劇毒農藥)和生長激素等的水果蔬菜。這些催熟的水果蔬菜,不僅損失了香甜風味,而且,對兒童的生長發育非常有害。過量食用后對人體神經系統造成損害,影響腎臟功能,引起貧血、脫皮,甚至白血病等。因此,不能常食催熟的反季節水果蔬菜。對那些外觀非常漂亮,吃起來有生味,口味很淡的反季節水果,最好不吃。

(2)不能隨便吃的果蔬;韭菜有壯陽作用,兒童不可過量食用;南瓜有升壓、止喘作用,高血壓病人要少吃;山藥有補氣作用,失眠的人最好少吃;茄子、扁豆、豇豆、荷蘭豆、毛豆等有行氣作用,腹瀉的人不能吃;菜花、百合有滋陰作用,水腫患者不能吃;薺菜、空心菜、黃花菜有止血作用,血栓患者要少吃;莧菜、卷心菜有補血作用,血液黏稠的人不能吃;芹菜、大白菜、小白菜、油菜、生菜、茭白、冬瓜有利尿作用,糖尿病、高血壓、口干舌燥的人不能多吃;香菜有發汗作用,汗多的人不能多吃;冬筍有化痰作用,癌癥患者不宜多吃,蘑菇、黑木耳、銀耳有瀉下作用,腹瀉患者要少吃;絲瓜、蕨菜、蘆薈有活血作用,癌癥患者要少吃;黃瓜有清熱作用,不宜長期多吃;太甜的水果(如葡萄、哈密瓜等)含糖分較高,肥胖、糖尿病患者不能吃,健康人也要盡量少吃。

(3)不能帶皮吃的果蔬:土豆皮中含有“配糖生物堿”,在體內積累到一定量后會引起中毒,應把削皮的土豆浸入水中,以防再生皮;柿子成熟后鞣酸集于皮中,會與食物中蛋白質結合生成柿石,易引發多種疾病;紅薯皮含堿多,食用多可引起胃腸不適。呈褐色和黑褐色的紅薯皮,所產生的“番薯酮”和“番薯酮醇”可損害肝臟,引起中毒,甚至死亡;荸薺皮中聚集著有害有毒的生物排泄物和化學物質,還含有寄生蟲,吃了可能致病;銀杏皮中含有有毒的“白果酸”和“氫化白果酸”,能損害中樞神經系統,引起中毒。熟的銀杏肉也不宜多吃。這些果蔬的皮都含有有害物質,對人體健康會造成傷害,不適合帶皮吃。

(4)果蔬食用不當有害:杏仁含有扁桃甙,若吃大量,會使人中毒,而吃幾棵杏仁則無大礙。不要空腹吃杏子,也不要在吃了肉類和淀粉食物后吃杏子。否則可能引起腸胃功能紊亂。吃了杏子后再喝涼水很容易拉肚子。新鮮杏子對患有胃潰瘍和胃炎的人是有害的。糖尿病人也不要食用鮮杏或杏干;患有胃腸和胰腺疾病的人禁飲橙汁。橙子和橙汁最好在吃過東西后20~30分鐘食用,否則易引起腸胃功能紊亂。過度飲用橙汁易傷肝;西瓜和其他甜瓜一樣,應當與其他食品分開吃、空腹吃,或在食用其他食品一兩個小時后吃。西瓜最好不要與面粉類食品一道吃,以免在腸中產生大量氣體。糖尿病人和易脹氣的人禁吃西瓜;老茄子含有茄堿,不能吃,只能吃嫩茄子。吃茄子后若出現惡心、嘔吐、腹瀉、腸絞痛、意識模糊、抽搐等,應立即搶救,灌牛奶、喝雞蛋清。油炸茄子不易被腸胃消化,茄子最好炒、煮或蒸著吃;胃寒體弱的人不適宜吃香蕉。不宜空腹吃香蕉,特別是駕駛員不宜空腹吃。在吃香蕉的同時喝水,可使各種不適癥狀加重;剛摘下的葡萄最好不吃,否則會在小腸中產生大量氣體。因此,在摘下兩天后食用。患有腸胃、腎和膀胱疾病的人應慎食葡萄。食用葡萄后用淡鹽水漱口;番茄在飯后吃不要在飯前吃,以防產生燒心、腹痛等不適;胡蘿卜汁不要飲酒后飲用,或飲胡蘿卜汁后又飲酒,以免在肝臟中產生毒素,引起肝病;香菇富含麥角甾醇,不要過度浸泡或過度清洗,以免損失營養成分,豆芽一定要燒熟吃,以免食后引起惡心、嘔吐、腹瀉、頭痛等;在炒苦瓜之前,應先把苦瓜放在沸水中焯一下,待去除草酸后再炒;韭菜最好不當下酒菜,以免傷腸胃,健康人吃韭菜飲酒一定要把握量,韭菜每次食用量50~100克,飲酒量不要超過25克為宜。

營養專家提醒,除牙不好的人外,水果最好不要榨汁喝,直接食用更營養。因為喝水果汁會減少人對水果中富含的纖維素的攝取。而纖維素具有預防和減少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刺激腸胃蠕動,促進排便等功效。直接食用水果容易產生飽腹感,不易過多攝入熱量和糖分。

另外,有些水果吃得太多,可能引起一些“水果病”。例如,芒果、菠蘿有些人吃了會嘴皮發麻、紅腫和皮疹等過敏癥狀;柿子吃多了會發生結石,老年人吃多了容易造成腸道梗阻;蘋果或番石榴吃多了容易形成便秘;荔枝吃得太多,容易出現低血糖。患有慢性扁桃體炎、咽喉炎、容易過敏和糖尿病患者都不宜多吃鮮荔枝;榴蓮含有豐富的植物蛋白,吃多了難消化,所以消化不良者不宜多吃,最好不吃。適當吃水果對人體有益,可以預防一些疾病,但不能把水果當飯吃,因水果含糖和熱量不低,而蛋白質、脂肪和鈣、鐵、鋅等微量元素等含量甚微,如果長期以水果當正餐吃,會引起蛋白質和鐵等的攝入不足,引起貧血、免疫功能降低等。

荸薺性寒適用于發熱煩渴、便秘、痰熱咳嗽、肝陽上亢(如高血壓)等病癥。適量食用荸薺確有防治便秘的作用,適宜實熱、陰虛或氣滯所引起的便秘,而對氣虛、血虛及陽虛所引起的便秘則不適宜。而且每天進食荸薺的量也不宜偏多,不宜長期食用。脾胃虛寒及血虛者不宜食用。健康人也不宜長期食用。糖尿病患者也應慎食。

黃豆及豆制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其他營養成分,適量吃有益于健康,但多吃或餐餐都吃,則易傷身,可誘發痛風加重腎臟負擔。患有嘌呤代謝紊亂的痛風病人和血尿酸濃度增高的患者,不要多吃。痛風發作期間應該完全禁食豆類,即使在痛風緩解期,食用豆類也不要超過每周一次。腎臟排泄能力下降的老年人,要控制食用量,一周吃兩次就足夠了。糖尿病、腎病患者出現尿素氮潴留時,不宜食用豆類。患有急、慢性淺表性胃炎的患者要忌食豆制品。

消化不良、老年人、腎臟排泄廢物的能力下降者,動脈硬化或碘缺乏者,不宜長期過量食用豆腐。

④應該慎食食物

有一些食物應該慎吃或禁食,對某些人來說須慎食或禁食的食物則更多些。否則,將損傷身體。

(1)慎食肉類:紅肉(豬、牛、羊肉)吃多了會折壽,美國的研究發現,每天吃紅肉1/4磅(相當于1.8兩)與每周只吃5盎司(相當于2.8兩)的人相比,因心臟病導致死亡的風險,男性增加27%,女性增加50%,因癌癥導致死亡的風險,男性增加22%,女性增加20%。只吃肉還會引發壞血病、牙周病、口臭和便秘等。而紅肉配紅酒,既享受美味,又有益健康。有的專家認為,紅肉中的瘦肉、肥肉,不必過分禁忌,但求食用適量。膳食指南推薦,人均每天攝入的畜肉(紅肉)和禽肉(白肉)的量為50~75克(1~1.5兩相當于四塊紅燒肉)。

美味燒烤食物會加速人體老化,尤其是香味濃烈的燒烤食物不要吃。因為天然食物的味道是清香的,不一定濃烈,此可能使用了非法添加劑。食物最好蒸、煮或燉,不要燒烤或煎炸。

(2)吃魚別過量:魚富含蛋白質,含脂肪較低。但營養學家建議,吃魚以清蒸為主,也不要過量。體內火旺的人,更要少吃魚。日本的研究指出,大量運動之后千萬別吃魚,否則會更疲勞。因為魚肉是酸性食物,運動后吃魚肉會使血液酸化,所以,加重疲勞感。運動后宜吃牛奶、蔬菜、水果和海產品。晚餐不宜吃蝦皮,以免引發尿路結石。因為人體排鈣高峰一般在食后4~5小時,如果晚餐飲食中含鈣過多,或者吃晚飯過晚,或在睡前吃蝦皮,當鈣高峰到來時,人在睡覺,尿液全部潴留在尿路中,不能排出體外,尿路中的尿液的鈣含量就不斷增加,不斷沉積下來,久之就形成尿結石。

(3)不長期吃素:素食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可調節代謝功能,加強皮膚營養,降低膽固醇和飽和脂肪的攝入量,減少肥胖癥、高脂血癥和冠心病等的發生。故吃素已成為現代人的時尚。但是,人長期吃素食,會造成營養不平衡,免疫力下降,增加患膽石癥的危險,吃素食患腦萎縮的概率是吃肉的人的6倍。長期吃素還會導致性功能或生殖功能失調,性功能減退,易貧血,損傷骨骼。有些長期吃全素食(不吃魚、肉、蝦、蛋、牛奶等)的人還出現了血脂異常。可見,長期吃素易致病,不利健康。因此,有的專家提出,注重素食,但不要吃全素食。如不吃肉類食品,可吃乳類、蛋類,并從豆類、谷類、堅果、種子(如芝麻、瓜子等)、蔬菜和水果等中獲取所需營養素,并達到互補性,如八寶粥、紅豆飯、包子、餃子及各種各樣的混合菜肴等,并適當補充些菌菇類和海帶等,使營養攝取全面、平衡,有利于身體健康。

有的專家提出,辨體質科學吃素,比如體質干燥型的人不宜吃健脾化濕、排泄水分的素食。如豆類、豆制品、蓮子、芡實、蓮藕、冬瓜、雍菜、大豆芽、紫菜、腰果、辣椒、白果等;而體質潮濕型的人不宜多吃滋潤性素食;血虛體質的人不宜吃菜心、西芹、四季豆、綠豆、綠豆芽等素食。將谷類同豆類一起食用以補蛋白質;適當多吃粗糧、豆制品、堅果和紅糖等以補鋅鐵;經常食用海帶、紫菜、海藻等海產品以補充維生素。凡是身體比較瘦弱,抵抗力差的人;所有成長發育期的孩子;計劃要懷孕的女性;月經期間的女性;更年期的女性;患消化道潰瘍病并處在活動期的人,及患胃腸道炎癥的人;肝硬化、食道或胃底靜脈曲張患者;腎功能衰竭、部分腎結石患者;嚴重貧血的人等9類人不宜吃素。還有專家認為,戒肉不如選肉,素食不如擇食。對于既想滿足吃肉的快感,又想保護身體健康的人就是有選擇地吃肉。肉的最健康的烹飪方法是燉,長時間(約4小時)燉肉可減少30%~50%的膽固醇;多吃禽肉不吃畜肉,因禽肉脂肪少,營養價值比畜肉高得多;多吃骨頭,少吃肉。亦有專家建議,素食者要學會吃替代食品。如用深綠色蔬菜加黃豆替代維生素B12,避免其缺乏;用大豆蛋白代替豬肉;用五谷雜糧代替含鐵量豐富的動物血。用植物脂肪代替動物脂肪等。

(4)油炸食品慎食:長期吃高脂飲食有害健康,美國的一項研究顯示,連續10天攝入高脂食物可以造成短時失憶和運動困難,這或許說明高脂飲食可能會使人變笨變懶。常吃高脂肪易患脂肪肝和肥胖。如美國的一項研究結果指出,對健康生活最不利的食品是油炸薯條。每天攝入28克的炸薯條就會造成人的體重在4年內增加7.6千克,故吃炸薯條最易使人發胖。其他油炸食品,還有炸饅頭片、炸麻花、炸油餅等等,這些油炸食品在油炸時,不僅其中的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被破壞,而且含脂肪量高、熱量高,還含有一定的致癌物丙烯酰胺。在所有的油炸食品中,越脆越薄的丙烯酰胺含量越高,比如薯片的丙烯酰胺含量比薯條高10倍,對人體危害也就越大,更容易引發肥胖、高血壓等疾病。因此,患有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及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人應少吃或不吃油炸食品。

有些非油炸食品為了保持口感的酥脆,加入了高飽和的油脂,其中含有大量的棕櫚酸或硬脂酸。有些還加入了人造奶油、人造黃油、植物起酥油等氫化植物油,其中含有反式脂肪酸。專家指出,常吃含反式脂肪酸食品,是讓人“慢性自殺”。因此,這些油炸食品脂肪含量通常在15%以上,甚至30%以上,有的則含反式脂肪酸多,如糕點中所含比例達60.2%,餅干類更高達86.98%,所以,非油炸食品也未必真健康,應注意區別,對人體可能有傷害的應少吃或不吃。

為了減肥的需要,配合現代人的保健熱潮,國外推出了低脂快餐極低熱量飲食(即每天只吃小于1200千卡熱量的食物)。專家指出,極低熱量飲食會對心臟、肺臟、腸胃道、肝臟、腎臟、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等造成傷害,因此,心臟病人、膽囊病人、腎臟病人、有酒癮的病人、糖尿病人等都不宜吃極低熱量飲食。低脂快餐人們也不宜常吃。

(5)不宜常吃的家常菜:有些家常菜的搭配未必營養,故專家提醒不宜常吃。例如:酸辣黃瓜拌涼粉。因黃瓜中的維生素C分解酶,會破壞辣椒中的維生素C,降低其營養價值;小蔥皮蛋拌豆腐。豆腐與蔥一起,豆腐中的鈣會與蔥中草酸結合成草酸鈣,不被人體吸收,易發生缺鈣、小腿抽筋、軟骨癥、骨折等;黃豆燉豬蹄。黃豆中的醛糖酸殘基可與豬蹄中的礦物質合成螯合物,干擾或降低人體對這些營養素的吸收;青椒牛肝。因青椒中的維生素C,很容易被牛肝中的銅離子氧化,而失去生理活性;胡蘿卜白蘿卜燉牛腦。胡蘿卜含的抗壞血酸酶,會破壞白蘿卜的維生素C,使兩種蘿卜的營養價值都大為降低;酸菜臭豆腐。酸菜中的維生素C已喪失殆盡,還含有致癌物。臭豆腐中可能含肉毒素,兩者搭配更有害于人體;酸菜魚,雖是人們喜歡的一道菜肴,但因酸菜中維生素C含量很少,酸菜中還含有較多的草酸和鈣,由于酸度高食用后易被腸道吸收,在經腎臟排泄時,極易在泌尿系統形成結石。酸菜還含有較多的亞硝酸鹽,易形成致癌物亞硝胺。這些家常菜都不宜常吃。

(6)令人擔心的食品:美國《時代》周刊曾刊文建議,一些超市出售的食品應敬而遠之。例如:含糖運動飲料,對馬拉松運動員或許有好處,但對做普通運動的孩子則弊大于利,最好喝水而不是飲料;含糖谷類食品,麥片等谷類早餐,是由葡萄糖和半硬化豆油組成的。鈉含量較高、纖維含量較低的谷類早餐比甜食強不了多少;高脂快餐。對尋求快速補充營養的人來說,應該盡量避免食用速凍晚餐和即食午餐。一般認為火雞的脂肪含量少,容易消化,但速凍晚餐中的火雞肉是脂肪含量較高的垃圾食品;超甜牛奶。對各種各樣的新式甜牛奶應格外謹慎。喝牛奶應選擇脫脂牛奶,或是改喝水和健康果汁;不健康的“健康”零食。從薯片到果脯,聽起來很健康,有的甚至被宣傳成“有機”食品,但實際上,只是更好吃而不是更健康。像香蕉片這樣的“水果”類食品可能富含脂肪,所含糖分也比用來制造它們的水果多得多。

銀耳湯是一種高級營養補品,但煮熟后放的時間較久,尤其隔夜,會使營養成分減少,并產生亞硝酸鹽等有害成分,所以隔夜銀耳湯最好不要食用;自來水燒開3~5分鐘,亞硝酸鹽和氯化物等有害物的含量最低,最適合飲用。而反復多次煮沸時間過長或超過24小時的開水,亞硝酸鹽含量是剛燒開時的1.3倍,因此,要少喝隔夜開水;雞蛋沒有完全熟透,未熟的雞蛋隔夜食用,會有害健康。但如果已經煮熟透,而且以低溫(一般冷藏的溫度)密封保存得當,一般可以保存48小時。

美國MSH的新聞網曾報道了一些食物存在危險因素,在烹用前一定要妥善處理。它們是:豆芽,不能用沖洗法清除其有害菌,唯一的辦法就是用火煮或炒熟它們;雞蛋要完全煮熟后再吃,吃生的或是半生不熟的會讓人生病;絞好的牛肉餡比整塊牛肉更不安全。讓牛肉餡熟透需要160℃高溫。熟透的肉餡里面呈褐色而不是粉色;包裝過的蔬菜反倒更容易受污染,應選擇整棵的新鮮蔬菜。最有效的辦法是加熱殺菌;選食用冷凍魚做的壽司。生魚在零下31℃的溫度下冷凍至少15分鐘時可殺死寄生蟲(絳蟲)。吃時蘸醬汁或者青芥可起到一些殺菌作用;切過雞肉后要立即洗干凈刀、菜板、灶臺和雙手,避免雞肉中的細菌傳播到其他食品上;沙拉醬應密封放在冰箱里冷藏,不可吃過了保質期的沙拉醬;要選購新鮮完整的哈密瓜,在吃前仔細清洗瓜皮,以降低污染幾率。切開的哈密瓜須放在冰箱內;孕婦、兒童、老人和免疫力較差的人不要食用未經高溫殺菌的軟奶酪,購買前要看清包裝上的說明;沙拉幾乎都是生的,安全隱患最多,要保持恰當的溫度,該冷的得冷,該熱的要夠火候,衛生條件必須合格。

市場上的“加工食品”主要有土豆片、方便餐、雞塊和廉價的比薩餅等。由于最便宜、加工程度最高的食品往往富含淀粉、脂肪和糖,能量高,缺乏營養成分。因此,常吃“加工食品”就不如常吃水果、蔬菜和未經加工的谷類對健康有益。英國的埃瑪·貝利說,從根本上說,保護健康的最佳方式就是避免吃太多的加工食品。用真正的面團、番茄和奶酪做成的比薩餅是健康食品,但是用改性淀粉、糖漿、硬化油脂、調味劑、奶酪代用品和假番茄做成的廉價比薩餅則不是健康食品。人們應花更多的錢買那些含有真正配料的產品,少買一點科學創造出來的產品。

我國的傳統美食,亦有利有弊,有些人不宜常吃多吃。例如:腐乳可幫助消化,促進食欲,防治惡性貧血,促進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產生,幫助中老年人預防骨質疏松。素食者常吃可以補充營養。但腐乳經腌制后鹽和嘌呤含量較高,而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痛風和腎臟疾病的人宜少吃或不吃;湯圓以糯米粉為食材,黏性高,不易消化,餡里又含大量油脂,加重胃腸負擔,對于腸胃功能不佳者、老人、兒童應特別注意。若早餐不能滿足營養需要。體重超重、血脂異常、高血壓、糖尿病等的中老年患者,都不宜過量攝取含油脂及糖分多的湯圓;豬肉、香腸與新鮮肉類相比營養沒有太大差異,但含脂肪量和鹽都較高,長期大量進食會誘發血壓升高,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等。還含較多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苯并芘等,長期大量食用,可能會致突變、致畸、致癌等;臭豆腐含有大量的維生素B12,常吃能預防老年癡呆,但臭豆腐在制作過程中,容易造成微生物污染,食用后可致中毒。因此,不要自制臭豆腐,購買的不要久放,要即買即食,一旦過期或變質,就不可食用,面筋是由面粉加水揉成面團后漂洗而成,主要成分是素膠蛋白質和素谷蛋白質。含熱量很高,所含油脂主要是高級脂肪酸甘油酯,它在高溫下水解產生有毒的丙烯醛。因此,多吃面筋,會對健康造成危害。吃面筋還會使胃的蠕動減弱,容易造成腸胃消化不良;許多人愛吃辣椒,辣食雖美味,但要適可而止。研究證明,辣椒會使消化液分泌過多,引起腸胃黏膜充血、水腫、腸胃蠕動增加,食用過多辣椒還會令人心跳加快,循環血量增加,對心血管疾病患者極為不利。因此,慢性胃腸病、皮炎、結核、慢性支氣管炎、高血壓等患者、瘦人等都不宜大量食用辣椒。腎炎患者不宜食用辣椒,否則,可能產生腎功能衰竭。

餓時,不能吃的食品有:牛奶、豆漿,空腹飲用,會使其中的蛋白質“被迫”轉化為熱能消耗掉,起不到營養滋補作用,應與點心、面餅等食品同食,或餐后2小時或睡前喝均可;酸奶,空腹飲用會使其保健作用減弱。也應在飯后2小時或睡前飲用;白酒,空腹飲會刺激胃黏膜,久之易引起胃炎、胃潰瘍等。空腹飲酒還易出現頭暈、心悸、出冷汗和饑餓感,嚴重者會發生低血糖暈迷;茶,空腹飲稀釋胃酸,降低消化功能,還易使人心慌、頭暈、頭痛、乏力、站立不穩,甚至肌肉顫動等;糖,空腹大量食用,短時間內不能分泌足夠的胰島素來維持血糖的正常值,使血糖驟然升高,導致眼疾,還會破壞機體內的酸堿平衡和各種微生物平衡,對健康不利。但當人們處于低血糖時,空腹吃糖則是一種有效的急救手段;柿子、番茄、黑棗,含有較多的果膠、單寧酸,與胃酸發生化學反應,生成難以溶解的凝膠塊,易形成胃結石;山楂、橘子,含有大量的有機酸、果酸、山楂酸、枸櫞酸等,空腹食用使胃酸猛增,對胃黏膜造成不良刺激,使胃脹、噯氣、吐酸水,還會增加饑餓感,加重胃痛;白薯,含有單寧酸和膠質,會刺激胃壁分泌更多的胃酸,引起燒心等;大蒜,空腹食用會強烈刺激胃黏膜、腸壁,引起胃腸痙攣、絞痛;冷飲,空腹時暴飲,會刺激胃腸發生攣縮,誘發腸胃疾病。在女性月經期間還會使月經發生紊亂。

有些敗“性”食物不可貪吃。例如:久食芥藍,可抑制性激素分泌;竹筍含有大量草酸,常食竹筍影響人體對鈣、鋅的吸收與利用,而缺鈣可使性欲下降,性機能減退;芹菜有抑制精子生長的作用,常食會使精子數量下降,出現陽痿;常食蓮心可使男子性欲低下;常食冬瓜可降欲火;常食菱角可平息男女欲火。

有些美食有毒,常吃多吃有害。比如甲魚體內有大量寄生蟲,人工飼養用性激素催長,使生長期從7年縮短到7個月,不可常吃多吃。肝炎病人應禁食,否則會使病情惡化,誘發肝暈迷,甚至死亡;鵝肝,口感芳香醇厚,是高貴珍饈,如果吃了得肝病的鵝的肝,將會對人體健康極大不利;河豚肉的鮮美已成為中國美食界的“貂蟬”,但1克河豚毒素能毒死500人,吃河豚很危險,仍有不少人嘗試。螃蟹味美但不宜多吃,一頓最好不要超過一個,健康人一次也不要超過兩三只。多吃可引起腹脹等消化不良癥狀。死蟹不能吃,也不能生吃。患傷風感冒時不能吃,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脂肪肝、肥胖癥或腎功能不全者,或過敏體質者,最好少吃或不吃。吃螃蟹的同時不要飲冷飲。不要與柿子、梨、花生仁、茄子、香瓜、冰和茶水同食。生蠔(牡蠣)美在其鮮,因其養殖環境和海洋遭受污染,食用有較大危險。

(7)甜食過量有害:世界衛生組織調查顯示,長期高糖飲食者的平均壽命,比正常飲食者短10~20年。長期高糖飲食會降低機體免疫力,易引起感冒、齲齒、骨質疏松、高血脂、動脈硬化、肥胖癥,導致營養缺乏等。一些甜味素攝入過量則有害健康。比如蔗糖素(三氯蔗糖),甜度為蔗糖的600倍,含熱量很少。實驗表明,常吃蔗糖素可使腸道內的有益菌大大減少,會影響腸道對藥物的吸收;阿斯巴甜,比蔗糖甜200倍,因其中含有苯丙胺酸,有導致智能不足的危險。孕婦最好不要食用,由于阿斯巴甜是現有6000多種甜食和甜飲料的主要成分,因此,人們在吃甜食和甜飲料時應多加注意;木糖醇的甜度與蔗糖相當,熱量只有蔗糖的60%。但糖尿病患者不能吃太多木糖醇,否則可能導致血糖升高。因木糖醇在腸道內吸收率不到20%,容易在腸壁積累,所以多吃易造成腹瀉。果糖是一種單糖,存在于所有帶甜味的水果和果實中,現被廣泛添加于食品中。果糖在人體內只能被肝細胞所吸收,分解為丙醣。而丙醣是一種有害的化學物質,會合成脂肪酸,導致肥胖,令人體中甘油三酯含量上升,增加患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科學家發現,過量攝入果糖有害無益。雖然,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攝入的果糖比例不會高于60%。但是,嗜好甜食、大量飲用果汁者,除導致記憶力下降外,還會誘發多種疾病,如2型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等。

(8)能量飲料有害:很多科學家對“紅牛”、“搖滾明星”和“怪獸”等含有大量咖啡因的飲料感到擔心。一些敏感體質的人可能因飲用這些飲料而對他們的血壓、心率和大腦功能帶來危險或致命的影響。能量飲料中大量的糖可能妨礙水分的吸收并導致脫水。

目前,市場上的飲料水種類頗多,有些人圖方便,或認為安全衛生,或有醫療功效,而代替飲用水長期大量飲用。其實,飲料不可替代飲用水,長期大量飲用有害健康。例如:純凈水,只可作為商用飲料或特殊人群偶然飲用,不宜長期飲用。對患有心血管病、糖尿病的老人、兒童、孕婦更不能長期飲用。長期飲用純凈水,會降低免疫力,使體內的鈣等有益營養物質流失增加;礦泉水中含有硼、硫、氡等,這些元素對一些疾病有一定的醫療作用。最好不要長期固定飲用一種品牌的礦泉水;電解水,是通過電解的作用,把水分解成陽離子水和陰離子水。在國外,陽離子水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才能飲用,而陰離子水則用于消毒等。所以,離子水不能作為正常人群飲用水;飲料中含有不少添加劑,人體為代謝這些添加劑需要消耗更多的水。所以,多喝飲料反而容易造成體內細胞脫水。每天多喝一罐碳酸飲料可將兒童肥胖的風險提高60%。非蘇打飲料和運動飲料對于牙齒琺瑯質的損害程度大大超過可樂,其危害分別是后者的3倍和11倍。其中,高能飲料和瓶裝檸檬茶對牙齒的危害最大。罐裝或瓶裝的冰茶對琺瑯質的損害是普通茶飲料或咖啡的30倍。茶飲料雖含有茶葉的一些有效成分,但它根本替代不了茶葉。長期喝可樂會造成身體血鉀過低,出現身體輕度虛弱、便秘直至癱瘓等。所有的患者在停止喝可樂并補充鉀制劑后都得到康復。研究人員確信,可樂中的糖和咖啡因是低鉀血癥的誘因。另外,冷茶是藥,不是普通的茶,應小心慎用。專家告誡,飲料每天至多只能喝500毫升(一瓶),即使是毫無添加劑的純天然果蔬飲料,因所含糖分高,日攝入飲料過多也會導致營養失調。

專家指出,邊吃飯邊喝水危害大,飯后不宜多喝水,也不宜立即飲茶。研究表明,最好在飯前1小時分幾次喝水,十多分鐘喝一次。空腹喝下的水在胃內停留幾分鐘,很快進入小腸,被吸收到血液中,一小時左右就可以補充給全身的組織細胞。專家認為,飯前喝點水,餐中喝少量的湯,可使消化液與食物混合,對消化吸收有良好的作用,是有益的,但邊吃邊喝,或用水用湯送飯,會影響消化液的分泌,而且水也會沖淡胃液酸度,導致消化不良。飯后最好不喝水飲茶,最好在飯后1小時再喝水飲茶。

此外,在宴席上最忌只吃菜不吃飯。因為空腹大量進食魚、肉等高蛋白質食物,則蛋白質分解后,會產生大量含氮廢物,增加肝臟和腎臟的負擔,促進大腸中腐敗菌增殖,影響腸道微生態平衡,增加患大腸癌的風險,增加糖尿病、痛風、心血管疾病等的發病風險,還加速鈣元素的流失,促進骨質疏松的發生。如果在餐桌主食選擇一小碗雜糧粥、一點蕎麥粉、少量山藥芋頭等,就能夠減輕以上的危害,避免油膩食物傷胃,起到保護身體健康的作用。

⑤因人而異選食

因人而異地選吃食物,這是人們在飲食注意中必須高度重視的問題。如果不因人而異選食,就會使飲食傷身。

(1)不宜吃辣椒者:因辣椒素可使循環血量劇增,心跳加快,心動過速,短期內大量食用,可致急性心力衰竭,心臟猝死。所以,有心腦血管病、高血壓的人,不宜吃辣椒;因辣椒素的刺激,會引起腹痛、腹瀉等。所以,患有慢性胃炎、胃潰瘍、食管炎的人不宜吃辣椒;辣椒素可引起胃酸分泌增加、膽囊收縮、膽道口括約肌痙攣,造成膽汁排出困難,誘發膽囊炎、膽絞痛及胰腺炎,因此,患慢性膽囊炎、膽石癥、慢性胰腺炎的人不宜吃辣椒;辣椒素可使痔靜脈充血水腫,加重痔瘡,甚至形成肛門膿腫,則患有痔瘡的人不宜吃辣椒;辣椒素能損害腎實質細胞,引起腎功能改變,甚至腎功能衰竭,所以腎病患者不宜吃辣椒;產婦、孕婦都不宜吃辣椒,否則可出現口舌生瘡大便干燥,也可因哺乳嬰兒使其患病;一些皮膚病和皮炎病人吃辣椒后會加重病情,故不宜食用;正在服用中藥治療的病人,應禁食辣椒,否則會影響中藥的療效。體味重的人(尤其是女性)應少食或不食辣椒、蔥、蒜、韭菜等辛辣食物,以免加重異味。

(2)不宜吃花生者:花生含大量脂肪,熱量高,高脂血癥患者不宜食用,否則會加重病情,導致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病的發生,危及生命;花生里含的脂肪需要膽汁去消化。膽囊切除后,儲存膽汁的功能喪失。沒有膽汁來幫助消化,會引起消化不良;花生含大量脂肪,胃潰瘍、腸炎、胃炎、痢疾等脾胃功能不良者,食用后,會加重病情;花生含有一種促凝血因子、跌打損傷、血脈瘀滯者食用花生后,可能會使血瘀不散,加重腫痛癥狀;由于高脂飲食會減少尿酸排出,加重病情,所以痛風急性發作期應禁食花生;糖尿病人需要控制每天攝入的總能量,每天使用炒菜油不能超過3湯匙(30克),而18粒花生就相當于一勺油(10克),能產生90千卡的熱量,所以糖尿病人應少吃或不吃花生。

(3)不宜喝雞湯者:患有急性腎炎、急慢性腎功能不全或尿毒癥患者,不宜喝雞湯,否則會引起高氮質血癥,加重病情;雞湯中的脂肪被吸收后,會促使膽固醇升高,故高血脂者不宜喝雞湯;高血壓患者喝雞湯,除引起動脈硬化外,還會使血壓升高;膽囊炎和膽石癥經常發作者,喝雞湯后會刺激膽囊收縮,易引起發作;因雞湯有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所以患有胃潰瘍、胃酸過多或胃出血者,不宜喝雞湯。

(4)不宜吃螃蟹者:螃蟹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蛋白質的含量比豬肉、魚肉都要高好幾倍,維生素B2、鈣、磷、鐵和維生素A的含量都較高。但非人人皆宜。患有某些疾病的人應少食或禁食螃蟹。例如:肝炎病人因胃黏膜水腫、膽汁分泌失調、消化功能降低,而蟹肉含蛋白質很高,不易消化吸收,易造成消化不良、腹脹、嘔吐等,所以,肝炎患者不宜吃螃蟹。螃蟹含膽固醇較高,心血管病人忌吃螃蟹;螃蟹所含的高蛋白質不易消化吸收,吃后易使感冒難愈,則有傷風感冒、發熱的人不宜吃螃蟹;螃蟹性寒,吃后容易引起腹痛、腹瀉或消化不良等,因此,脾胃虛寒者應不吃或少吃螃蟹;人吃螃蟹后,特異蟹蛋白通過腸壁進入肌體會發生過敏反應,所以,過敏體質的人,患有皮炎、濕疹、癬癥等病人,應忌吃或慎吃螃蟹;患有膽囊炎、膽石癥等膽道疾病的人不宜吃螃蟹;螃蟹有活血祛瘀功效,對孕婦不利,故孕婦宜少吃或不吃螃蟹,此外,痛風、糖尿病、慢性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病人不宜吃螃蟹。消化功能弱的老人、小孩,吃螃蟹應以品嘗為主,不宜多吃。吃蟹時,用姜醋作調料,以助消化和殺菌。蒸蟹時,放一些紫蘇葉以解魚蟹毒。吃蟹后如果感到腸胃不適,可用紫蘇15克,生姜5片煎服,趁熱飲,有暖胃、止痛、止瀉等功效。

(5)慎吃蛋白粉者:正常人如果飲食結構合理,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適當,就沒有必要額外補充蛋白質粉。兒童、孕婦等需要補充蛋白質的人,一定要注意其用量,按蛋白質推薦攝入量服用。服用蛋白質粉,不要在空腹時服;糖和鹽等調味品都不能加太多;不要與酸性飲料(如蘋果汁等)一起吃;如果服用的是乳清蛋白質粉,則不可過度加熱,只能溶(拌)于40℃以下的水、粥中食用或作為冷飲品食用。凡是肝暈迷、肝硬化晚期患者應慎吃蛋白質粉,以免增加肝臟負擔,加重病情;腎臟病患者要嚴格限制蛋白質攝入量,并且以含9種必須氨基酸的蛋白質為主,每天攝入蛋白質量限制在20~40克;痛風患者禁食以大豆蛋白為主要成分的蛋白質粉,以防尿酸增高,加重病情;3歲以下的嬰幼兒不宜吃蛋白質粉,否則,不利于消化吸收,引起嘔吐、腹瀉或過敏。

此外,美食并非人人能吃。由于約有50%以上的人對各類食物有不同程度的不耐受。食物不耐受的癥狀很多,如口臭、放屁、腹瀉、黑眼圈、座瘡、頭痛、鼻炎、關節痛、高血壓、尿急等。因此,美食并非人人能吃。食物不耐受和食物過敏有很大差別。食物過敏一吃即發作,一般吃過敏食物2小時內就出現癥狀,食物不耐受是一個緩慢過程,致病食物多為人們常吃的食物,較難發現確切病因,有時在吃了24小時后才會出現反應,主要為全身各系統的慢性反應。當一些癥狀反復治療無效,可做食物不耐受檢測。食物不耐受一般不需要藥物治療,調整飲食,禁食或少食不耐受食物來消除反應。乳糖不耐受,會出現腹瀉、腹痛等胃腸反應。能引起偏頭痛的食物有奶酪、巧克力、柑橘類水果、冰激凌、咖啡因、白酒和啤酒等。如果食物不耐受患者經過一段時間的飲食調整,想重新食用禁食的食品,則專家建議,可先從嘗試不耐受食物中的簡單制品開始。如忌食奶制品,可先將活性酸奶作為嘗試。如果喝酸奶5天以上沒有相關癥狀出現,再嘗試喝牛奶。

微量元素并非人人需補,如何補應視情況而定。例如,缺鐵,可多食黑木耳、海藻類、動物肝臟、黃花菜、血豆腐、蘑菇、油菜、腐竹、酵母、芝麻、蜆子等;缺鋅,可多食魚、牡蠣、瘦豬肉、牛肉、羊肉、動物肝腎、蛋類、可可、奶制品、干奶酪、花生、芝麻、大豆制品、核桃、糙米、粗面粉等;缺鎂,可多食海帶、紫菜、芝麻、大豆、糙米、玉米、小麥、菠菜、芥菜、黃花菜、黑棗、香蕉、菠蘿等;缺碘,可多吃海帶、紫菜、海魚、海蝦等;缺鈣,可多吃蝦米、蝦皮、鱉、魚、海藻、海帶、菠菜、骨頭湯、大豆、核桃、花生等。微量元素雖很重要,但一般人并不需要刻意補充。只要平時的飲食做到粗細糧結合和葷素搭配,不偏食,不挑食,就能基本滿足人體對各種元素的需求。

我國的人們雖然吃的植物油很多,但因種類比較單一造成體內亞麻酸和亞油酸的比例嚴重失衡。中國人攝入比例為1∶20,只有保持1(亞麻酸)∶4(亞油酸)的比例才對健康有益,可見,中國人的亞麻酸嚴重缺乏。人體內亞麻酸和亞油酸的比例失衡,是造成心血管病、癌癥、糖尿病、近視等許多慢性疾病高發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國的研究發現,亞麻酸有利于預防心血管病、痛經、癌癥、骨質疏松、風濕性關節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和潰瘍性結腸炎等8種疾病。補充亞麻酸對青少年的大腦和視力發育也有非常好的作用。由于花生油、豆油等植物油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主要為亞油酸,亞麻酸的含量極少甚至沒有。因此,為糾正亞麻酸和亞油酸的嚴重失衡,在日常食油中可用含亞麻酸成分較高的橄欖油、山茶油、葡萄籽油等代替其他植物油,也可通過飲食補充亞麻酸。亞麻酸只存在于多脂的海魚、魚油、亞麻籽、核桃、大豆和綠葉蔬菜(如菠菜等)中。由于亞麻酸極不穩定,很容易被氧化,所以烹飪這些食物時要盡量避免高溫。另外,菜子油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在90%以上,豆油中的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在80%以上,而植物油中含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對降低血小板凝聚、減少血栓的發生起到重要作用,則合理使用植物油還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病的發生。但吃油也要因人而異,對“三高”人群來說,要盡量選擇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油,如葵花子油、玉米油、山茶油等。而對大多數人而言,吃脂肪酸配比科學的調和油為宜。

⑥過分注意飲食傷身

人們過分注意飲食,對身體造成了一些傷害的例子也不鮮見。其主要原因,就是自己所制定的食譜不科學,飲食結構有很多誤區,所掌握的飲食營養知識,不全面欠正確,從網上或一些科普資料中所獲得飲食營養知識,有的本身就是錯誤的,有的不全面,有的選擇的飲食并不適合自己,這樣,越注意飲食越會傷害身體。比如老年人在飲食方面應該注意的問題,許多老年人并不知曉,專家指出,老年人的食欲降低,進食量減少,所以在食品制作時要更加精心,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調配。老年人要吃多種食物,而每種食物的量不宜多,每餐只吃七八成飽;老年人應經常適量食用豆腐及豆制品;多選用含多不飽和脂肪酸和單不飽和脂肪酸的橄欖油、茶油等,常吃含亞麻酸較多的食物;菜品要清淡,不過于油膩,做到葷素合理搭配,忌口味重,食鹽每天控制在6克以內;養成自覺喝水的習慣,不要等口渴才喝水,可喝一些淡茶水或白開水;老年人的飯菜應以軟爛為宜,多采用蒸、煮、燉、燴等的烹調方法;少食或不食生、冷、硬的食品,以免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引發胃腸道疾病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涿州市| 乌什县| 鄯善县| 阿克| 白城市| 正宁县| 承德市| 明光市| 治县。| 芦溪县| 大余县| 吴川市| 小金县| 班玛县| 宽甸| 临西县| 彰武县| 二连浩特市| 隆昌县| 雷州市| 启东市| 赤峰市| 涿鹿县| 台江县| 大田县| 阿拉善盟| 新竹县| 保康县| 东丰县| SHOW| 楚雄市| 洪泽县| 汝城县| 平泉县| 沅陵县| 澎湖县| 稷山县| 墨竹工卡县| 上饶市| 明光市| 正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