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飲食寶典
- 陸恒等
- 6566字
- 2019-11-28 12:33:05
(二)主食的烹制方法
我國人民的主食,南方以大米為主,北方以面食為主,還吃一些粗糧雜糧,主要有玉米、小米、高粱等。
①大米烹制法
我國的大米種類頗多,主要有秈米、粳米和糯米等。我國有六大營養價值高的米,例如:云南紫米,米質細膩,所含的紫色素能溶于水,熬成的粥晶瑩、透亮,食用能起補血益氣作用,是一種天然的滋補佳品。常熟血糯米,產于江蘇常熟市,營養價值極高,民間常把血糯米用作產婦、體弱多病者的營養保健品;陜西黑米,產于陜西渭水河畔,有滋陰補腎、健胃暖肝、養血明目等功效,其蛋白質含量比一般大米高6.8%;東蘭墨米,墨米中身價最高的一種,又稱墨糯米,產于廣西東蘭縣一帶,米粒紫黑。用此米釀出的酒,有行氣、健胃、補血、提神、強身等功效;湖北珍米,產于湖北蘄春縣,色味俱佳,營養豐富,溫中益氣,養胃和脾;八寶香米,產于云南省廣南縣八寶鄉,香味濃厚、味甜、油重、顆粒粗大、形色美、滑感強、成熟等優點,所以冠以“八寶”的稱呼。
(1)正確淘米:中國糧食行業協會的專家提供了如下的正確淘米方法。
①淘米用冷水,不要用熱水和流水淘米;
②適當控制淘洗遍數,以能淘去泥沙雜屑為度;
③淘米不能用力去搓;
④淘米前不要把米放在水中浸泡,以防止米粒表層可溶性營養大量隨水流失。
(2)蒸比煮好:做米飯可用煮或蒸法。煮時因為水有溶解作用,所以米湯中存在較多的維生素B1、維生素C和礦物質等營養物質。由于煮飯時間長,隨著水溫升高和水分的蒸發,溶于水中的營養物質會部分溢出,從而導致米飯中營養物質的流失。而蒸米飯可以保護營養物質不被破壞。用帶蓋的碗加水上鍋蒸,可以保證碗內水蒸汽只在碗內周圍“盤旋”,無法帶走碗內米中的營養。這種蒸飯方法是一種能保護營養的正確做飯方法?;蛘甙衙字蟮桨胧?,再撈出隔水蒸熟,然后把米湯喝掉,這樣米湯加熱時間不長,使營養保存更多,也是一種保證營養的做飯方法。
(3)科學做飯:一般來說,蒸飯比煮飯保存營養多,如果在做飯時,再加點食物就可以使米飯變香,更有營養。
①開水煮飯。在用生冷自來水煮飯過程中,維生素B1的損失量與燒煮時間、燒煮溫度成正比(即燒煮時間越長、燒煮溫度越高,損失也就越大),一般情況下,大約損失30%。所以,不要用冷水煮飯,而要用開水煮飯,就是在蒸飯或煮飯時,應該先將水燒開。這樣可以縮短蒸煮時間,保護米中的維生素。由于淀粉顆粒不溶于冷水,只有水溫在60℃以上,淀粉才會吸收水分膨脹、破裂、變成糊狀。用開水煮飯時,溫度約為100℃,能使米飯很快熟透,縮短煮飯時間,防止米中的維生素被破壞。水開時,可使水中的氯氣揮發,能避免破壞大米中的最重的營養成分——維生素B1,若直接用冷自來水煮飯,水中的氯會大量破壞米中的維生素B1,容易使人發生維生素B1缺乏,神經系統受到影響,產生疲勞、食欲不振、四肢乏力、肌肉酸痛、腳氣病、浮腫、心律紊亂,頑固性失眠等。
②加茶水法:根據米的多少取0.5~3克茶葉用500~1000毫升開水浸泡4~5分鐘,然后用潔凈紗布濾去茶葉備用(隔夜茶水不宜用);再將米放入鍋中,洗凈,然后把茶水倒入飯鍋中,使之高出米面3厘米左右,蒸或煮熟后即可食用。用茶水蒸飯,可使米飯色、香、營養俱佳,有去膩、潔口、消食和提供維生素等好處。常吃茶水煮的米飯,可防治疾病。因為茶多酚是茶葉中的主要物質,約占水浸出物的70%~80%。茶多酚可以增強微血管的韌性,防止微血管壁破裂而出血。還能降低血膽固醇,抑制動脈粥樣硬化。所以,中老年人常吃茶水米飯,可軟化血管,降低血脂,防治心血管疾病;茶水煮飯能有效地防止亞硝胺的形成,故達到防治消化道腫瘤的目的;茶水中的單寧酸,能遏制過氧化脂質的生成,所以,能有效地預防中風;茶葉所含氟化物,是牙本質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如能不斷地有少量氟浸入牙組織,便能增強牙齒的堅韌性和抗酸能力,防止齲齒發生。
③加醋蒸飯。在蒸米飯時,按1.5千克米加23毫升醋的比例放點食醋,蒸出的米飯不僅無酸味,而且可使米飯香味更濃,易于存放和防餿。
④加油蒸飯。陳米蒸飯不如新米好吃。若將陳米放入清水中浸泡1~2小時,撈出瀝干,再放入鍋中加適量熱水,添一湯匙植物油,用旺火煮開,用筷子攪拌,再用文火燜半小時,或用高壓鍋燜8分鐘,則煮熟的米飯像新米一樣好吃。
⑤加鹽蒸飯。這種方法僅限于剩米飯重蒸時使用。吃剩的米飯,重新蒸以后總有一股異味,不如新蒸的好吃。如果在蒸剩飯時,放入少量食鹽水,即能去除米飯異味。
⑥加檸檬汁。在煮飯水里加幾滴檸檬汁,可使飯粒柔軟。要煮一鍋蓬松的米飯,則可在鍋里撒一點鹽。
⑦ 夾生飯補救。如果全部夾生,可用筷子在飯內扎些直通鍋底的小孔,加適量溫水重燜;如為局部夾生,就在夾生處扎眼,加點熱水再燜一下;表面夾生,可將表層翻到中間加水再燜。在飯中加兩三勺米酒抖勻再蒸,也可消除夾生。
⑧加豆煮飯。有人說黃豆是“肉”,綠豆是“糧”。大豆類包括黃豆、黑豆和青豆。它們含有16%左右的脂肪,35%以上的蛋白質,幾乎沒有淀粉。淀粉類豆子包括綠豆、蕓豆、豌豆、蠶豆等,它們含淀粉50%~60%。一般將它們稱為“雜糧”。淀粉類豆子含蛋白質是大米的3倍,B族維生素是大米的4倍以上,膳食纖維和鉀的含量是大米的6~10倍。而且消化速度緩慢,非?!绊旓枴?,適合減肥者和糖尿病人食用。米飯加豆等于吃肉,就是將米飯和豆子一起烹調才能發揮最佳功效。比如打豆漿時加些米、煮粥時加些豆子,或者蒸米飯煮粥時加入豆漿。不但香味更濃郁,也營養最豐富。也可以在餐中同時吃“米飯和豆”。比如吃饅頭時配點豆腐干,喝豆漿時再吃個包子。
⑨加菜蒸飯。在米飯中摻雜一些蔬菜,它的營養價值就會提高許多倍。例如:黑木耳飯。先將大米煮爛再加入黑木耳煮成飯或粥。黑木耳含鐵豐富,富含賴氨酸和亮氨酸,能降低血黏度,對心腦血管疾病有明顯的預防作用;芋頭飯。芋頭易于消化,適合患有胃腸道疾病、結核病患者以及老人、兒童食用。便秘或夏天身上發生紅腫時,吃點芋頭飯能起到通便、解毒的作用。芋頭含淀粉較多,多吃容易脹氣;南瓜飯。南瓜含有胡蘿卜素,居瓜中之首,所含果膠能提高米飯的黏度,使糖類吸收緩慢。所含的甘露醇有通便作用,可以減少糞便中毒素對人體的危害,防止結腸癌發生。
⑩正確炒飯。做炒飯最講究米飯要粒粒分開,筋道有嚼勁,每一粒米飯都要均勻地與菜混在一起,因此,在炒飯前應先用微波爐加熱一下再炒。如果是剛做好的新鮮米飯,可以盛在碗里,直接用微波爐的小火加熱一分鐘。如果是頭天吃剩下的米飯,要先在碗里灑一點水,然后再放進微波爐加熱。因為微波爐是從食物的中心開始加熱,易使中間的水分揮發出去,所以,可使飯團的米粒很容易分開,但在加熱米飯時不要蓋蓋。炒飯不要用菜鍋里剩余的油炒,因為炒菜后,鍋內的剩余油中還有味精、食鹽、醬油等,它們由于鍋熱而發生焦化,易生成致癌物質。因此,用炒菜余油炒飯則對人體健康有害。
(4)熬粥講究:糙米粥雖是大米熬制的,但口感和氣味都比白粥好。因為糙米含有胚芽、較多的維生素和纖維素等,常吃糙米粥能降低脂肪和膽固醇。糙米中含鋅量高,能夠改善皮膚粗糙。在做糙米粥前,應先把糙米浸泡30分鐘左右,再像正常的米粥一樣煮。糙米粥能刺激胃液分泌,有助于消化和營養的吸收。由于粥能引起血糖突然升高,粥越爛,升高血糖越快,因此,糖尿病患者不宜直接喝粥,而以米飯、饅頭等干糧為主食。喝粥,最好少喝白粥。為減少對血糖的影響,可搭配牛奶、青菜、豆漿等。也可搭配麥片一起煮粥,或者用小米、黑米、玉米等煮粥。如果腎臟里有0.5厘米以下的結石,在煮粥時放些面堿(小蘇打),既可避免形成腎結石,也可“中和”掉小結石。老年人喝粥最好在粥里加點干果,如將粳米、紫米、薏米按照3∶1∶1的比例混合,加入葡萄干10克、桂圓肉10克、枸杞子10克一同煮粥,適宜脾胃虛弱、頭暈乏力、腰膝酸軟、四肢逆冷、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腸功能紊亂、冠心病、腦供血不足、氣血虛弱者食用;將小米、糯米、紅豆按照3∶1∶2的比例混合,加入生杏仁10克、干大棗20克、松子30克、葵花子30克一同熬粥。適宜心脾兩虛、自汗盜汗、氣短胸悶、頭暈目眩、大便秘結、失眠不寐、老人骨質疏松者食用;將高粱米、燕麥、黑米、黃米按照相同的比例混合,加入蓮子15克、南瓜子30克、黑芝麻30克、花生米30克一起熬粥。適宜腎氣不足、心腎兩虛、尿頻尿急、腰膝酸軟、大便溏稀,小便清長者食用。
②雜糧烹制法
雜糧主要包括紅豆、綠豆、豌豆、蠶豆、蕓豆和玉米、蕎麥、莜麥、燕麥等。雖然,喝粥養胃,但大米粥的升糖指數較高,因此,常建議人們喝雜糧粥。當雜糧與大米一起熬粥時,往往是大米快煮到糊狀,雜糧才能熟透、開花。所以熬雜糧粥,應該根據雜糧的種類不同,先用涼水浸泡2~5小時,熬粥時再和大米或小米等糧食一同下鍋。先用大火將水煮開,再用小火煮15~30分鐘,等雜糧剛剛“開花”即可食用。
鮮豌豆可以作菜,將豌豆、胡蘿卜和玉米一起炒著吃,有緩解眼睛干澀的食療作用,是整天對著電腦的上班族的護眼大餐。在米飯快煮熟時加入豌豆,攪勻后繼續烹煮。煮好后再加入洋蔥絲、熟瘦肉丁,再燜一會兒即可。熬豆粥前,將豆和米分別洗凈,在鍋內放少量水燒開,放入豆子煮五六分鐘,倒入一點涼水,使浮在水面的豆子沉到鍋里,再用小火煮五六分鐘,豆子就能吃透水漲發起來。這時往鍋里加足水,大火煮,待豆要開花時將米放進去,改用中火燒爛。但煮豆粥時別放堿,以免破壞營養,因為,煮白粥、豆粥、菜粥時若加堿,都可使其中的B族維生素損失率高達98%,礦物質也不易被人體吸收。
很多人常將燕麥片煮著吃或者用牛奶泡著吃。其實,對于想要控制血糖和體重的人來說,將燕麥炒著吃效果會更好。因為燕麥中淀粉只有與水碰到一起,產生糊化作用,才能被腸胃吸收利用。而炒著吃燕麥,人體不會消化吸收太多。那些消化不了的淀粉,穿過小腸到大腸,經過大腸細菌的酵解形成短鏈脂肪酸,既可以改善腸道菌群,抑制有害菌的生長,又能控制血脂和防治便秘。炒燕麥一定要選顆粒比較大的純燕麥片,不能用速溶的燕麥片。
玉米有開胃、健脾、除濕、利尿等作用。玉米還含有大量的黃體素、玉米黃質,可抗眼睛衰老。有研究指出,煮玉米時間越長,抗衰老的作用越好。玉米含有的纖維素,可以刺激胃腸蠕動,防止便秘,促進膽固醇代謝加速腸內毒素的排出。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如亞油酸)可清除血液中有害的膽固醇,防止動脈硬化。玉米中含有的大量維生素、胡蘿卜素等,有益于抑制致癌物。專家提醒,煮爛、嚼爛有助消化。但腹瀉者、胃寒脹滿者、胃腸功能不良者,一次不可多吃,并盡量吃新鮮玉米。
做豆漿時最好放一把糯米,因為糯米和黃豆的營養可以互補,也可以小米代替糯米。加了糯米的豆漿口感更潤滑,也少了黃豆的澀味。由于每100克豆漿含蛋白質1.8克,在加熱過程中若火力或攪拌不均勻會糊鍋底,產生焦煳味,豆漿煳了含致癌物雜環胺類,使人體細胞發生癌變和畸變。因此,豆漿應細火慢熬,有焦煳味的豆漿,最好不要食用。
③面食烹制法
(1)選對面粉:做主食要選對面粉。例如:
①低筋粉。它的蛋白質含量約為8%,筋度最低,彈性最弱,適合做蛋糕、餅干、蛋撻等松散、酥脆、沒有韌性的點心。如果沒有低筋粉,可用中筋粉80%與玉米淀粉20%配制后來代替。
②中筋粉。它的蛋白質含量11%左右,為普通面粉。常見的中筋粉有標準面粉、全麥面粉、雪花面粉、富強面粉等。筋度中等,延展性和彈性各有強弱。常用于蒸饅頭、烙餅、抻面片等。
③餃子粉。它的筋度比中筋粉高,比高筋粉低,做成餃子后皮比較筋道,耐煮,不易破。
④高筋粉。它的蛋白質含量在13%左右,筋度高,延展性和彈性都較強,適宜做面包、面條、包子和口感好的饅頭等。
⑤自發粉。它含有發酵粉,適合制作發酵類食品,不加任何發酵原料就可直接發酵。自發粉不宜制作水餃、面條。
(2)饅頭做法:和面時既可用牛奶代替白水,或者直接在面里添加奶粉,同時加入發酵原料讓其發酵,這樣做的饅頭既增加了營養,還會增加饅頭的彈性和韌性;牛奶中的大量B族維生素和氨基酸,為酵母提供了充足的營養;用牛奶或奶粉來制作饅頭,能補充大量鈣質,延緩牛奶的吸收速度,避免了“乳糖不耐受”的麻煩,使不能喝牛奶的人也能得到牛奶的營養。做面包、包子、餃子和面條等,亦可加奶和面。做饅頭和面時,在面粉中加啤酒(跟水1∶1),使蒸出的饅頭格外松軟。或在發面時,放一點鹽水調和,可以縮短發酵時間,蒸出來的饅頭也更加松軟可口。冷天用發酵粉發面,加一些白糖,亦可縮短發酵時間。還可在和面時加豆漿,亦可收到好的效果。
酵母饅頭是用純酵母發酵而成的,菌種比較純。因沒有乳酸菌,不會產生酸,所以不需要用堿中和,用酵母做饅頭更容易成功。老面饅頭是用自然環境中的酵母菌發酵而成的。除了占優勢地位的酵母菌外,還有其他雜菌,如乳酸菌,使面團發酵時產生酸味,需要用堿來中和。如果加堿適度,不會影響營養,還能讓面團更蓬松。若堿加多了,就會造成面團中維生素B1的損失。若堿加少了則蒸出來的饅頭有酸味、發硬。如果自然發酵的菌種組合很理想,加堿適度,則蒸出來的饅頭有豐富香氣,是純種酵母菌所不能達到的。所以現代人都青睞老面饅頭。無論是乳酸菌還是酵母菌,都是有利于人體健康的微生物。它們都能讓面粉中的鈣、鎂、鐵、鋅等礦物質和各種維生素的利用率都明顯上升。
自發粉中都加入了化學膨發劑(即小蘇打),沒有酵母發酵的幫助營養物質吸收和產生自然香氣的作用,只有快速發面,做到什么時候想吃饅頭就馬上有膨脹的面團可以用。小蘇打沒有安全性問題。
(3)面包做法:在面包的配方中,通常都要放1%左右的鹽,以增加面包的筋力和口感,調節發酵速度,為了面包香甜柔軟,所以大部分面包還加入糖和脂肪等。按同樣多的面粉做成饅頭所含的能量要明顯低于面包。從烹調方法來說,饅頭只用100℃就蒸熟,不會產生任何有害物質,包括維生素C在內的營養素損失也很少。面包烤制溫度在200℃左右,會造成蛋白質中賴氨酸的損失和維生素的分解。
剛出爐的面包不能吃。因為處于高溫狀態,面包的酵母未完全消失,這時吃會將致癌物食入。還由于任何發酵的食物馬上吃對身體有害,很容易得胃病,但美國普度大學食品工程專家認為這個說法沒有科學依據。還有人認為,剛烤完的面包太燙不易咀嚼,把高溫食物吃進胃里會使胃壁血管擴張、消化腺分泌活動增強,延長了消化吸收過程,影響身體健康。對這種說法也存在著分歧。有人認為,剛出爐的面包,至少要放2小時才能吃。最好不吃大而松軟的面包。面包不宜放在冰箱中,否則變硬的速度加快,短時間存放,應將面包放在正常室溫下。
(4)包子蒸法:蒸包子須按以下七步:
①酵母用溫水化開再和面粉揉到一起,面團要餳發充分,一般面團膨脹到原來的2.5~3倍大小就差不多了。
②包子皮不要搟得太薄,否則經再次餳發也收不到松軟而有彈性的效果。
③盡量使包子餡料無水分或水分少,洗好的蔬菜要控干水分,燙的蔬菜要擠干水分,以免水分太多浸濕包子皮。
④包子包好后,要經過再次充分餳發才能入鍋蒸。餳發的時間長短根據室溫而定,溫度高時需15~20分鐘,低時需30~40分鐘。
⑤蒸包子時先用大火蒸,待面粉的香味飄出后改用小火。
⑥蒸的時間長短根據包子的大小和餡料情況掌握。素餡的時間相對短些,葷料多時間長些。小包子時間短點;大包子時間要長點。
⑦?;鸷螅灰R上開鍋,以免出現回縮,一定要等上5分鐘再開鍋。
(5)搟餃子皮:搟餃子皮、面條時,用玉米面或淀粉作薄面,比白面防粘連的效果好。搟餃子皮撒點干玉米面,餃子煮熟后,面湯清澈。撒些玉米面還可使餃子皮的口感更有勁道,下鍋后不易粘連,撒些淀粉,防粘連的效果也好?!吧w鍋蓋煮餡,敞鍋蓋煮皮”,應先煮皮再煮餡,等餃子皮熟了,再蓋鍋蓋煮餡,這樣煮出的餃子,皮不易破,湯色清,餃子既不粘,又好吃。水燒開后放適量鹽,待鹽溶解后,把餃子下到鍋里,再蓋上鍋蓋,不用翻動,不用點涼水,直到煮熟,餃子不粘皮、不粘鍋;煮餃子水燒開前,先放入一些大蔥尖,水開后再放餃子,煮出的餃子也不易破,不粘連;和面時加1個雞蛋,餃子也不粘鍋。
(6)鹽水煮面條:搟面條時撒點玉米面或淀粉,搟出的面條口感勁道,下鍋后不易粘連。煮面條時,待水燒開后,每500毫升水加食鹽15克,再下面條,即便煮的時間長些也不會黏糊。煮掛面不要用大火,而要用小火,否則,易煮成爛糊面。煮掛面時不應當等水沸騰了再下掛面,而應在鍋底有小氣泡往上冒時下掛面,然后攪動幾下,蓋好蓋,等鍋內水開了再適量添些涼水,等水沸了即熟。這樣煮面條速度快,面條柔軟而湯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