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營安全注意事項
酷愛自然的玩家,走的是常人不走的野山野水,尋的是地地道道的野趣,當然住的也不是舒適的賓館飯店。對于這類玩家,必要的裝備和知識自然不可或缺。以下便是關于野外露營的一些精要。
選擇營地
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安全。在野外,很多意外都可能發生。在低海拔地區,危險性要小得多,但仍必須遵循營地選擇的基本原則。
(1)在搭帳篷之前,必須仔細勘察地勢,營地上方不要有滾石、滾木以及那些風化的巖石,一旦發現附近有巖石散落的跡象,絕對不可以再搭帳篷了,尤其是靠巖石壁越近的地方越要留意,盡量要避免在凹狀的地方扎營。萬一發現滾石,應立即大聲喊叫,通知同行伙伴。
(2)不要在泥石流多發地建營。許多石塊有被泥土包裹的痕跡,這是識別發生泥石流的主要標志。營地不要選在離泥石流通道太近的地方。
(3)雷雨天不要在山頂或空曠地上安營,以免遭到雷擊。
(4)雷雨天不要在河灘、河床、溪邊及川谷地帶建立營地,以防被突如其來的洪水沖走。
許多時候,營地都會選擇在山脊上或河的兩岸,以便于欣賞風景。較為理想的露營場所,不外乎河岸的臺地或寬大的河岸。沙地平坦又干燥,而溪谷邊有清澈的水流,也有可作為薪材的流木,氣候良好時,這里是很不錯的宿營地。但是,如果下起傾盆大雨,山谷里的水很可能會突然暴漲,使河岸沒入水中,沖走登山鞋、食品等,甚至連人一起被水流沖走。
(5)雨季在野外宿營前一定要關注宿營地當地及河流上游地區的氣候、水文情況,宿營時要注意在離水面幾米高的高地上搭帳篷,不要選擇雨水通道,要選排水良好的地方,還要選擇危險時可逃生的路徑。當一切都安頓好,還需時常注意水源流水量及渾濁情況以及流水聲。一旦感覺異常,就要趕快逃。深夜或疲憊時都是導致災難的主要原因,千萬不要粗心或觀察不仔細。
搭帳篷
(1)應盡量在堅硬、平坦的地上搭帳篷,不要在河岸和干涸的河床上扎營。
(2)帳篷的入口要背風,帳篷要遠離有滾石的山坡。
(3)為避免下雨時帳篷被淹,應在帳篷四周邊線正下方挖一條排水溝。
(4)帳篷四角要用大石頭壓住。
(5)帳篷內應保持空氣流通,在帳篷內做飯要防止著火。
(6)晚間臨睡前要檢查是否熄滅了所有火苗,帳篷是否固定結實了。
(7)為防止蟲子進入,可在帳篷周圍撒一圈煤油。
(8)帳篷門最好朝南或東南面能夠看到清晨的陽光,營地盡量不要在棱脊或山頂上。
(9)營地至少要有凹槽地,帳篷不要搭于溪旁,如此晚上不會太冷。
(10)營地選于沙地、草地或巖屑地等排水佳的營地。
近水
營地要選擇離水源近的地方,這樣既能保證做飯飲用的水,又能提供洗漱用水,如果遠離水源則會給營地帶來很多不便,甚至是危險的。但在深山密林中,近靠水源會遇到野生動物,要格外小心注意。
背風
風會迅速帶走人體的熱量,給人制造寒冷,甚至引發疾病,同時大風會卷走帳篷,至少會攪得人員無法休息,點燃篝火就更困難了,做飯取暖也難以保證,所以營地一定要避風。最好是在小山丘的背風處、林間或林邊空地、山洞、山脊的側面和巖石下面等等。
防獸
建營地時要仔細觀察營地周圍是否有野獸的足跡、糞便和巢穴,不要建在多蛇、多鼠地帶,以防傷人或損壞裝備設施。要有驅蚊、蟲、蝎藥品和防護措施。在營地周圍遍撒些草木灰,會非常有效地防止蛇、蝎、毒蟲的侵擾。
日照
營地要盡可能選在日照時間較長的地方,這樣會使營地比較溫暖、干燥、清潔,便于晾曬衣服、物品和裝備。
平整
營地的地面要平整,不要存有樹根草根和尖石碎物,也不要有凹凸或斜坡,這樣會損壞裝備或刺傷人員,同時也會影響人員的休息質量。
最后請大家注意:在野外要保護自然環境,不傷害野生動物,不亂砍濫伐,不破壞自然植被,不污染水源,撤營時必須將燃火徹底熄滅,垃圾廢物要盡可能帶出,丟放在指定的地方,特殊情況無法帶走時可將垃圾挖坑掩埋。
無炊具如何煮食
在遇險條件下,最好每天能吃一頓熱食。熟食具有調理腸胃、消毒殺菌、營養易吸收的特點。但在許多情況下,求生者往往沒有做食物的炊具,所以,不得不改變一下做飯的習慣。下面的方法簡便、有效,不妨一試。
1.炭火烤食 植物的塊根、魚、鳥、淡水貽貝和其他許多食物可以直接在炭火上烤。在烤之前,可先裹上一層黏土或包上一層樹葉,用這種方法絕不會燒壞食物。
采用此方法既不用拔毛、去內臟,也不用刮魚類的鱗,到食物完全熟透后,只要剝去包在外面的泥巴、毛、鱗即可。
2.篝火烤食 把野獸、小魚、鳥、植物根莖小塊穿在濕木棍或小樹枝上,直接放在篝火上烤制。
3.熱石蒸食 這是古老的“蛤蚌烘蒸法”,效果不錯。方法是把帶貝殼的食物直接放在燒熱的石塊上或石塊中間烤(某些肉料要用樹葉或草包起來),再在上面蓋一層沙子或泥土。等食物熟透后,扒開泥土,蛤蚌、牡蠣等物便張開了嘴,即可食用。
4.土坑烤食 先在泥地上挖一個30~40厘米深的坑,將肉塊、鳥蛋、塊根及貝類食物放在坑底,在坑內放上綠色植物的葉子、青草或能保持食物清潔的布。然后在小坑上蓋一層2厘米厚的沙子或泥土,把火堆設在上面。但是不可把肉塊放在樹葉堆里燒,這樣會產生煙熏味。
5.瓦罐煮食 用泥土做一個土制瓦罐煮食物,內部襯一層箔,然后往里放干凈水和要煮的食物,再加入燒熱的石塊,直到水開了,用大綠葉蓋上至少1小時,直到食物完全煮熟。
外界環境的因素會影響睡覺的舒適度
遠離不良環境:帳篷搭建于舒適的位置可以增加溫度。營地不要選擇于溪底,因為此處是冷空氣聚集處,且不要扎營于山脊棱線,選擇背風面或森林處或是運用露宿袋或挖雪洞的方式。
睡袋的蓬松度:新的睡袋因在睡袋套內受到擠壓太久,初期的蓬松度與隔熱效果會稍差,最好是搭好帳篷就攤開睡袋讓它蓬松,當然時間愈久愈好。
睡墊的材質:每種睡墊的隔熱系數均不同,它可以隔絕睡袋底層釋出的熱能。不同的季節用不同的睡墊,如雪期最好選用夠長且實心的睡墊或是自動充氣的睡墊,然后將背包、主繩或其他物品置于腳下。
完整防水性:任何潮濕的睡袋都會讓人受不了。若沒有防水的睡袋套可用大型的垃圾袋取代。惡劣天氣,帳內會聚集水滴,所以帳篷的窗戶須微開細縫讓帳篷通風。當雨過天晴就須取出并晾曬睡袋,若是雪期則直接攤在帳篷內。
穿足夠衣物:記得一個有經驗的高山向導曾說,如果你睡覺沒穿上攜帶的全部衣服,代表你帶的衣服太多。最好還戴上一頂帽子,因為身體的熱能有一半是從頭部消散的。
飽食:睡前不要空腹,吃些高熱量食物,同時保證充足的水分,是相當重要的。當你感到疲累、睡覺時被渴醒或你想喝水時,就要多喝水。每天的排尿4~5次,尿液最好呈透明色,若是黃色代表身體依然呈脫水狀態。
暖身:睡袋不會維持與制造熱能,不要到營地就馬上鉆到睡袋內。太累與太冷的身體是無法保暖的,保證足夠的晚餐與熱飲,然后在月光下漫步一陣,以不流汗為標準將身體暖和后入睡才舒服。不論使用何種睡袋在潮濕的環境下依然會不舒服且保暖性差,不妨使用一個GORE-TEX的睡袋外套,它能將身體的水蒸氣向外散發掉,即使帳篷內凝聚少許水滴或住于雪洞依然舒適,但塑膠制品不會透氣反而會造成睡袋潮濕。一般睡袋的頭部會較臟,睡袋最好用手洗,使用中性的清潔劑或專用的羽毛清潔劑。清洗過程不能有清潔劑殘留于睡袋,須清洗干凈,擰干后須晾曬數日才能收,尤其是羽毛睡袋,須不停地拍打,不能讓它聚成塊狀?;顒咏Y束,睡袋須馬上吊著風干。不要長期置于睡袋套內,會把羽毛或纖維擠壓變形,最好置于一個大型袋內或衣柜內。盡量不要干洗羽毛睡袋,這會將羽毛的天然油脂洗掉,除非送專門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