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股骨頭壞死的分期

臨床分期(ARCO分期):以X片、CT、MRI影像學形態為主要依據。

0期 活檢結果符合壞死,其余檢查正常。臨床可無明顯癥狀。

1期 骨掃描或/和磁共振陽性(圖3)。

A 磁共振股骨頭病變范圍小于15%。

B 磁共振股骨頭病變范圍15%~30%。

C 磁共振股骨頭病變范圍大于30%。

圖3 股骨頭壞死ARCO1期MRI及X線表現

臨床表現分析:可有下肢酸軟乏力、畏寒和髖關節隱隱作痛,可伴臀部、腹股溝及膝關節無規律性疼痛,有時則無明顯癥狀,關節活動基本正常;足跟叩擊實驗(+), “4”字試驗(+); X片、CT表現為外形正常,不能以此準確診斷;MRI可見股骨頭邊緣有帶狀彎曲低密度影,能夠發現較多關節積液。

2期 股骨頭斑片狀密度不均、硬化與囊腫形成,X片與CT沒有塌陷表現,磁共振與骨掃描陽性,髖臼無變化(圖4)。

圖4 股骨頭壞死ARCO2期CT及X線表現

A 磁共振股骨頭病變范圍小于15%。

B 磁共振股骨頭病變范圍15%~30%。

C 磁共振股骨頭病變范圍大于30%。

臨床表現分析:髖關節疼痛,可伴膝關節、腹股溝、大腿內側、腰骶部及臀部后、外側疼痛,行走活動受限,呈痛性跛行;足跟叩擊實驗(+), “4”字試驗(+),托馬斯征(+); X片沒有塌陷表現,可有水滴征和低密度征(為骨小梁減少,骨密度降低), CT有囊性區和骨硬化區;MRI可見股骨頭有局限性不規則、不均勻低密度區,股骨頭外形正常,周圍有關節積液。

3期 正側位照片上出現新月征(圖5)。

圖5 股骨頭壞死ARCO3期CT及X線表現

A 新月征長度小于15%關節面長度或塌陷小于2毫米。

B 新月征長度占關節面長度15%~30%或塌陷2~4毫米。

C 新月征長度大于30%關節面長度或塌陷大于4毫米。

臨床表現分析:持續性、進行性髖關節疼痛癥狀,可伴腰骶部、大腿及膝關節疼痛,患肢縮短,跛行,髖關節外展、屈曲受限;“4”字試驗(+),托馬斯征(+),下肢短縮實驗(Allis征)(+),患肢短縮≤2厘米;X片表現為股骨頭扁平,塌陷≤0.5厘米,有新月征但無關節間隙變窄,CT有囊性區和骨硬化區;MRI可見股骨頭有大片不規則、不均勻低信號區,股骨頭變扁,塌陷,能夠發現關節積液。

4期 關節面塌陷變扁、關節間隙狹窄、髖臼出現壞死變化、囊性變、囊腫和骨刺(圖6)。

圖6 股骨頭壞死ARCO4期及X線表現

臨床表現分析:為持續性髖關節劇痛癥狀,出現骨性關節炎癥狀,可伴腰部、臀部及膝關節疼痛,腿短,跛行嚴重,嚴重肌肉萎縮,下蹲、外展、屈曲等功能活動嚴重障礙,“4”字試驗(+),托馬斯征(+),下肢短縮實驗(Allis征)(+),患肢短縮>2厘米;X片表現為股骨頭塌陷>0.5厘米,髖關節間隙狹窄或完全消失,髖臼邊緣骨贅, CT示股骨頭出現硬化、空洞、碎裂等破壞形態,MRI可明顯見股骨頭有大片不規則、不均勻低密度影,股骨頭塌陷明顯,髖關節間隙變窄,少量關節積液。

股骨頭壞死后就開始修復,不穩定期為第0~1.5年,較穩定期為第1.5~3年,也就是說,3年之后,大部分病人的股骨頭已經修復穩定,影像學上檢查股骨頭形成穩定力學結構,就可以滿足輕度負重行走,進行簡單的生活與工作。若3年之后癥狀仍然嚴重,影像學上檢查股骨頭仍未形成穩定結構,那么再想獲得穩定的結構,顯得十分困難。是否穩定可因病人的體質、病因的不同出現較大差異,如激素型壞死的病人要延長0.5年左右。

主站蜘蛛池模板: 哈巴河县| 宜昌市| 文安县| 五台县| 九江市| 会昌县| 道孚县| 楚雄市| 特克斯县| 高青县| 嘉禾县| 沙田区| 尼木县| 巴林左旗| 贵溪市| 突泉县| 丰台区| 商水县| 浮梁县| 嘉兴市| 建德市| 四子王旗| 涿州市| 宁陕县| 富川| 府谷县| 峨边| 垦利县| 平泉县| 米林县| 江达县| 青州市| 石首市| 新疆| 文水县| 柯坪县| 嘉鱼县| 左权县| 旺苍县| 彰化县| 枝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