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十一月
- 愛的教育
- (意大利)埃·德·阿米琪斯
- 16479字
- 2018-11-01 11:01:28
清掃煙筒的孩子
一日,星期二
昨天晚上,我到靠近我們學校的女子學校去,把《帕多瓦的愛國少年》送給姐姐西爾維婭的老師看——她也想看一看這個故事。這所女子學校有七百個女生。我到的時候,她們已經開始放學了。今天和明天是萬圣節和萬靈節,是學校放假的日子,她們個個歡欣雀躍,顯得格外高興。
這一次,我遇到一件令我終生難忘的事情。學校對面的街頭上站著個清掃煙筒的人。他的一只手臂靠在墻上,額頭緊貼手臂,渾身全是煙灰。他個子瘦小,肩背挎包,帶著刮刀,一會兒號啕大哭,一會兒低聲抽泣。
三年級有三個女生走上前去問他:
“你哭什么?”他并不答話,只是一個勁兒地痛哭。
“到底怎么回事?你為什么要哭?請告訴我們!”女生又問。他松開手臂。噫,原來是個小孩子!一張幼嫩的臉蛋上透著天真的稚氣。他哭著對她們說,他給幾家人清掃煙筒掙了三十個銅幣,但不知什么時候丟掉了,是從一個衣袋的裂口漏掉的。他邊說邊指著裂口給她們看。沒有錢,他是不敢回去見主人的。
“我空手回去主人是要打我的。”他哭訴著說,又用手臂遮起臉,到了絕望的地步。
女孩們神情嚴肅地望著他。這時候,又有幾個大女孩圍攏過來,她們之中有窮苦的女孩也有富裕的女孩。一個帽子上飾著藍羽毛的女孩從衣袋里掏出兩枚銅幣對他說:
“你別著急,我給你兩個銅幣,我們搞個小小的募捐就湊夠了!”
“我也有兩個銅幣。不用擔心,我們一定能給你湊夠三十個!”另一個穿紅衣服的女孩說。
她們又喊另外一些女孩的名字:
“阿瑪麗婭,路易吉婭,阿尼娜,每人拿出一個銅幣。”
“誰還有銅幣?”有人問。
“喏,我還有幾個銅幣。”有人回答。許多女孩的錢本來是要買花和作業本的,這次就派上用場了。一些小的女孩也主動拿出零花錢。帽子上飾著藍羽毛的大女孩把所有的錢都收集在一起,大聲數著:
“八個,十個,十五個。”啊,還是不夠,于是,有一個像老師模樣的大女孩走過來,拿出半個里拉,大家向她表示熱烈歡迎和道謝。現在只差五個銅幣了。
“五年級的學生來了。”一個女孩說。一會兒工夫,五年級的學生到了,接著,錢幣冰雹似的傾瀉下來,人群依然潮水般地向這邊涌來。這個可憐的清掃煙筒的孩子站在穿著五光十色服裝的女孩中間,被飾著羽毛、緞帶、鬈發披肩的多彩多姿的人群簇擁著……眼前這熱鬧的場面真是好看極了。
三十個銅幣早已綽綽有余,可錢幣還是源源不斷地拋過來。那些沒有帶錢的小女孩也想送點什么,便擠過大女孩,把朵朵鮮花送給他。這時候,誰也沒有想到女看門人突然沖著她們來了。她大聲說:
“校長快來了。”
“你別著急,我給你兩個銅幣,我們搞個小小的募捐就湊夠了!”
女孩們驚慌失措,麻雀似的四散而逃。唯有清掃煙筒的小男孩站在街頭中間,高高興興地擦干眼淚,手里攥著滿滿一把錢。他上衣的紐孔中、衣袋里和帽子上插得滿是鮮花,連他的腳邊也散落著鮮花。
萬靈節
二日,星期三
今天是祭祀所有死者的日子——萬靈節。這一天,所有的人,當然也包括所有像你這樣的孩子,都應當向所有死者寄托哀思。特別要悼念那些為你們,為所有少年兒童而死去的人。我的恩利科啊,這一切你都知道嗎?為你們死去的人已經很多很多,還有很多人正在繼續死去。你想過沒有,每天不知道有多少做父親的因勞累過度而撒手人寰!又有多少做母親的為支撐家庭、養活自己的孩子,平時省吃儉用,受盡苦難而英年早逝!你知道,有多少男人因目睹自己的孩子一貧如洗而陷入絕境、捅了自己一刀嗎?又有多少女人因失去自己的嬌兒或投河自殺,或痛苦致死,或發瘋嗎?恩利科,這一天,你要哀悼這些死去的人!你還要想一想那些女老師。她們由于熱愛自己的學生,對他們牽腸掛肚,嘔心瀝血而過早地離開人間!你想一想那些醫生。他們為了挽救孩子們的幼小生命,勇敢地面對被傳染的死亡挑戰;面對船只失事、火災、饑荒和突發事件等諸多的天災人禍的死亡威脅,又有多少人把最后一塊面包,最后一座安全島,最后一條能從熊熊烈焰中逃難的繩索留給少年兒童,為保護無辜、天真的孩子們的生命而甘愿犧牲。恩利科,這樣的死人是數也數不清的啊!每座公墓都埋葬著數以百計的神圣靈魂!假若他們能從墳墓中獲得片刻的第二次生命,他們肯定呼喚那些孩子的名字。為了這些孩子,他們獻出了青春年華的歡聲笑語,獻出了老人的安寧,獻出了愛情、友誼、聰明才智和生命。二十來歲的未婚妻,黃金時代的男青年,八十歲的老人和豆蔻年華的年輕人——這些為孩子們而獻身的勇敢烈士和默默無聞的英雄——有著偉大和高尚的品德,即使我們必須把全世界所有的鮮花都拿來,敬獻到他們的陵墓前,都還是不夠的。
孩子們啊,人們就是這樣親如兄弟,骨肉般地愛著你們喲。我的恩利科啊,今天你應該懷著感激之情來哀悼那些所有故去的人。只有這樣,你才會更善良、更深情地對待所有愛你的人和為你辛勤勞動的人。親愛的恩利科啊——我的萬幸的孩子,萬靈節這一天,還沒有一個叫你悲傷而痛哭流涕的人!
你的母親
我的朋友卡羅納
四日,星期五
只有兩天的假期過去了,可我覺得有很長時間沒跟卡羅納見面了。跟他相識越久,我就越喜歡他,其他人也不例外。只有幾個蠻橫無理的孩子才不跟卡羅納打交道,因為他不理睬他們橫行霸道那一套。每當某個大孩子動手毆打某個小孩子時,這個小孩子只要喊一聲“卡羅納”,大孩子就不敢再打了。
卡羅納的爸爸是火車司機。他病了兩年,上學晚了些時間。他是班里個子最高力氣最大的孩子。他一只手能舉起一張課桌,嘴里老嚼著什么東西,人品誠實可靠。別人向他索要鉛筆、橡皮、紙、削鉛筆刀之類的用具,他都樂于借給或贈送。上課時,他從不跟別人隨便說話,從不放聲大笑,紋絲不動地坐在位子上。狹窄的座位對于像他這樣一個膀闊腰圓、大頭大腦的孩子實在難以承受。我留神看他時,他總是瞇縫著眼睛對我微笑,似乎在問我:“喂,恩利科,我們是朋友嗎?”
卡羅納的身材粗壯高大,可上衣和褲子都太短,袖口太瘦,小小的帽子幾乎扣不住剃光的大腦袋,鞋子大而粗糙,領帶擰扭得像一條繩子,見到他這般裝束,不管誰都會忍不住開懷大笑。親愛的卡羅納,誰看你一眼,都會喜歡你的。班里最小的同學都愿成為你的鄰座。
卡羅納的數學最好。他總是拎著用一根紅皮帶捆成的一摞厚厚的書去上學。他有一把柄上鑲著珍珠貝母的刀子,是他去年在操場上撿到的。有一天,這把小刀割破了他的手指,深得連骨頭都露了出來。可同學們誰也沒發現這件事,他在家里也不吱一聲,生怕父母擔驚受怕。不管別人跟他開什么玩笑,他都讓人家說個痛快,從不見怪。他表示同意某件事情時,假若有人說:“這不是真的!”那這個人可要倒霉了。這時候,他的雙眼會射出惱怒的光芒,用足以砸開課桌的拳頭痛打你一頓。
星期六上午,二年級一個學生用來買作業本的錢不知什么時候被人掏走了。他站在街頭放聲大哭,卡羅納把自己的零花錢給了他。
卡羅納母親的命名日[1]即將來臨。三天以來,他正寫一封長達八頁、描繪著精致花邊的信,準備送給母親。他母親經常到學校來接他,跟卡羅納一樣,她身材高大,富有同情心。課堂上,老師總是端詳著卡羅納的一舉一動。從他跟前走過時,老師常常用手拍拍他的脖頸,仿佛在撫摸一頭溫順的小牛。當我緊握他那成人般的大手時,心里總是樂滋滋的。我肯定卡羅納會冒著生命危險去搭救他的任何一個同伴。還會為保護別人而獻身,這一點從他那炯炯有神的目光里便可一清二楚,盡管他常常大聲呵斥某些人,但誰都能感到,那訓斥聲分明是發自內心的友善之言。
注釋
[1]歐洲人習慣以圣徒的名字取名,該圣徒的誕辰即為此人的命名日。
燒炭工和紳士
七日,星期一
我敢打保票,昨天上午卡爾羅·諾比斯對倍梯說的那句話,卡羅納是絕對不會說的。諾比斯的父親是當地的有錢紳士,因此諾比斯便趾高氣揚,目中無人。他父親身材魁梧,蓄著濃密的黑胡子,表情十分嚴肅,幾乎每天陪兒子上學,接兒子下學。昨天上午,諾比斯跟班里最小的一個孩子、燒炭工的兒子倍梯吵架。諾比斯自知理虧,無法辯解,就沖著倍梯氣急敗壞地罵道:
“你父親是個乞丐!”倍梯委屈得要命,頓時面紅耳赤,默不作聲,熱淚奪眶而出,回到家里,便一五一十地告訴了父親。
午飯過后,全身黑乎乎、個子矮小的燒炭工領著孩子來到學校,向老師抱怨。大家不吱一聲,只是靜悄悄地、全神貫注地聽著。跟往常一樣,諾比斯的父親正在門口給兒子脫外衣,他聽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便走進教室,問是怎么回事。
“是這位工人先生在抱怨您兒子。您兒子對他兒子說:‘你父親是個乞丐!’”老師回答。諾比斯的父親聽后,皺皺眉頭,羞愧得有點兒臉紅,于是詢問兒子:
“你說那句話了嗎?”諾比斯站在教室中間,當著倍梯的面,低著頭不說話。父親緊緊抓著兒子的胳臂,把他拉到倍梯的面前說:“快說聲對不起。”燒炭工以和事佬的口吻連聲說:
“算了吧,算了吧。”可紳士不理睬他,依然諄諄勸告兒子說:
“照我的話這樣說:‘我說了愚昧無知的話,侮辱了你的父親,請你原諒。如果我的父親能緊握你父親的手,那將是非常榮幸!’”燒炭工做了個果斷的手勢,好像在說:“不必了。”紳士不聽他的話,一定要兒子照他說的辦。他的兒子頭也不抬,輕聲細氣而斷斷續續地說:
“我說了——愚昧無知的話,侮辱了——你的——父親。請——你原諒。如果我父親——能緊握你——父親的手,那——那將是非常——榮幸。”
紳士向燒炭工伸過手去,燒炭工用力緊握著。然后,燒炭工捅了兒子一把,兒子心領神會,撲到諾比斯懷里,倆人緊緊擁抱。
“喂,請您幫個忙,讓他倆坐在一起好嗎?”紳士對老師說。于是,老師把倍梯安排到諾比斯旁邊坐下。待他倆坐好后,諾比斯的父親打個招呼告辭了。
燒炭工若有所思地站了片刻,全神貫注地凝視著靠近坐著的兩個孩子,然后來到課桌前,帶著愛憐和歉意的表情端詳著諾比斯,仿佛想說些什么,可什么也沒說出來。他伸手想慈愛地跟他親熱一下,似乎又沒有這個膽量,只是用他那粗大的手指輕輕地碰了一下諾比斯的額頭。他走到教室門口,回頭瞥了諾比斯一眼,才慢慢走開了。
“孩子們,你們要牢牢記住今天的事情。”老師語重心長地說,“這是本學年最精彩的一課!”
我弟弟的女老師
十日,星期四
燒炭工的兒子曾是德爾卡迪老師的學生。今天,德爾卡迪老師來到我家看望生病的弟弟,并給我們講了許多令人可笑的事情。兩年前,倍梯的母親帶了整整一圍裙木炭來到老師家,感謝老師為她兒子發了獎品。老師堅持不收禮,而可憐的女人又不情愿將木炭拿回去。不管女人如何苦苦哀求,老師總是婉言謝絕,最后女人不得不把木炭拿回家去。據說,女人還為這件事哭了鼻子!
老師還告訴我們,一位心地善良的女人送給老師一束沉甸甸的鮮花,打開一看,原來里面放著一摞一摞的銅幣。老師繪聲繪色地講起這件事,我們聽得都入迷了。弟弟以前不肯吃藥,今天居然痛痛快快地吃了!
對那些一年級的學生,老師不知要付出多少精力,需要多大的毅力!這些孩子像老人一樣,牙齒殘缺不全,有的音節發不出來,有的咳嗽個不停,有的鼻子流血,有的將鞋子掉在凳子下面,有的被筆尖扎破了手而疼得叫喚,有的因為買錯了作業本而哭叫。一個班有五十個這樣什么都不懂的孩子,他們的手軟綿綿的,老師要教會他們寫字實在不容易。他們的衣袋里裝著甘草根、紐扣、瓶子木塞、碎石塊等小玩意兒。老師搜查時,他們便把這些東西藏到鞋子里。他們上課不注意聽講,一只蒼蠅飛進教室,他們大喊大叫,把課堂弄得烏煙瘴氣。夏天,他們把雜草和甲蟲帶進學校,蟲子在教室里飛來飛去,有的掉進墨水瓶里,作業本上都沾滿了墨汁。
老師好像學生們的媽媽。老師幫助他們穿衣服,給他們包扎手指的傷口,為他們撿起掉在地上的帽子,囑咐他們別拿錯了大衣。誰穿錯了衣服,他們就大喊大叫,亂作一團。多么操勞的老師啊!有些孩子的父母還來到學校大發怨言,質問老師:
“老師,我孩子怎么丟了鋼筆?”
“老師,我孩子怎么什么也沒學到?”
“我的孩子知道的那么多,為什么沒有表揚他?”
“老師,您為什么不拔掉課桌上的釘子,把我孩子皮埃羅的褲子都劃破了!”
我弟弟的老師也有對學生發火的時候。她實在忍受不住,想要動手打人時,硬是咬著手指,強壓下怒火;她有時失去了耐心,遏制不住怒氣責備了某個孩子,過后她就非常后悔,于是,便去親昵地撫摸被她剛剛訓斥過的孩子;她把一個頑童趕出教室,但她的心里卻十分傷心,還悄悄地流了眼淚;有的父母為了懲罰孩子不給飯吃,老師發現了就對家長大發脾氣。
德爾卡迪老師洋溢著生氣和活力,是一位容易動感情的年輕女子。她身材苗條,穿戴漂亮整齊,皮膚棕色,做起事來像彈起的彈簧那樣敏捷,講起話來溫柔親切。
“孩子們都很喜歡您,是嗎?”母親問老師。
“可以這樣說。”老師回答,“但以后呢?學年一結束,就不是那回事了。這時候,大部分學生都冷眼相看我了。特別是換了男老師教他們時,他們還會因為我教過他們而羞愧呢。兩年中,我是那樣地關心愛護他們,日夜為他們操勞,等到跟他們分手時,我心里就難過。我時常琢磨著:那個孩子肯定會永遠愛我。但我錯了。假期一過,他來學校時,我跟他相遇,主動跑過去連聲叫他:‘我的孩子!我的孩子!’他呢?連忙轉過身子走開了。”老師講到這里,心里一酸,哽咽得說不出話來。
過了片刻,老師抬起淚汪汪的眼睛,親吻著弟弟,滿懷深情地問:
“小不點兒,你會這樣嗎?將來有一天你碰見我,不會倏地一下轉身跑掉吧?這不會是真的吧?你不會背離為你操碎了心的老師吧?”
我的母親
十日,星期四
在你弟弟的老師面前,你對你母親很不尊重。恩利科,你知道不知道,類似的事情還從未發生過。你那些失禮的言行鋼針般地刺痛著我的心。前幾年你生病時的情景,至今仍歷歷在目,令我終生難忘。你母親整夜整夜地守在你的床前,屏息靜聽你的呼吸。她以為馬上就要失去你而怕得渾身發抖,因過度悲傷而痛不欲生。我真怕她會發瘋!今天回想起這些往事,我仍然為你當時的狀況有些后怕。恩利科啊,是你傷了你母親的心。為減輕你一小時的痛苦,你母親可以犧牲一年的歡樂。為了你,她可以沿街乞討。為了挽救你的生命,她可以獻出自己的生命。恩利科,你要聽我的勸告。你可以想一想,你整個一生中,可能會經歷許多可怕的天災人禍,但最痛心的莫過于有一天失去你的母親。恩利科,你必須把我的話銘記心頭,永世不忘。等你成了身強力壯的大人,經歷了人生的無數次艱苦磨煉以后,你會千百次地苦苦哀求母親的寬恕,尤其渴望能再次聽到哪怕是她的片刻的聲音,像一個失去保護、失去舒適生活的不幸孩子想要重新投入母親的懷抱那樣而哭泣嗚咽。只有到了那個時候,你才會回憶起那些種種讓人傷心的往事當初是怎樣刺激著你母親的心靈,并懷著深深的內疚而愿意付出所有的一切向她贖罪。真是不幸的人啊!如果你現在給你母親帶來痛苦和悲傷,你這一輩子休想過得安穩快樂。
將來有一天,你即使求她寬恕,對她懷有極大的敬意,也是無濟于事。到那時你將追悔莫及,你的良心將得不到片刻的安寧,你母親那生來溫柔善良的形象將給你的內心投下永遠悲傷和斥責的陰影,使你的靈魂深受折磨。
我的恩利科啊,你要牢牢記住這一點:人世間最神圣的愛莫過于母愛。不管誰踐踏了這種愛,他必然落個可悲的下場。一個殺人犯,只要他還敬重他的母親,說明他還有起碼的仁義道德。縱然是光彩照人的人物,但如果他使母親傷心落淚,他就是分文不值的人!
從今以后,對于生你養你的母親,請你不要從自己的口中說出一句蠻橫無理的話。你如果萬一說出一句不恭敬的話,請你不是由于懼怕我,而是在靈魂的感召下,畢恭畢敬地跪在你母親的腳下,求她親吻你的額頭,期望得到她的寬恕,拭去你那忘恩負義的污點!
我的孩子,我愛你!你是我生命中最珍貴的希望,可我寧愿失去你,也不愿意看到你對母親忘恩負義。你走吧,走開一會兒也好。你別再來跟我親熱,我現在不能真心誠意地愛撫你!
你的父親
我的同學科列帝
十三日,星期日
我父親原諒了我,可我心里還是有點兒難過。我母親叫我跟看門人那又高又壯的兒子去林蔭大道上散散步。途中,當我經過停在一家鋪子前的一輛馬車時,聽到有人喊我的名字。我回頭一看,原來是我的同窗好友科列帝。他穿著巧克力色的毛衣,頭戴貓皮帽子,肩上扛著一捆很重的木柴。盡管累得汗流浹背,可還是樂呵呵的。站在馬車上的男子遞給科列帝一捆木柴,他接過來,運到父親開的柴鋪里去,然后,又急急忙忙地把木柴堆放好。
“科列帝,你在干什么?”我問。
“你沒看見嗎?”他一邊伸手去接木柴,一邊回答說,“我正在復習功課呢。”
我忍不住笑了。科列帝說的是真的,不是開玩笑。他接過一捆木柴,一邊跑一邊念:“這叫動詞的語態變化……動詞根據數和人稱的變化而變化……”
他把木柴放下來,又一邊堆一邊念:“動詞……動詞根據動作產生的不同時態而變化……”
他跑回來,拿起一捆木柴邊走邊念:“動詞……動詞根據動作發生的不同語式而變化……”
這是我們明天的語法課。“有什么辦法呢?”他對我說,“要知道,我是在利用業余時間溫習功課呢。我父親跟一個伙計做買賣去了,我母親又生病,這不,輪到我來卸車了,于是,就利用這個機會復習復習語法。這課的語法很難記,怎么記也記不住,真是白費工夫!”然后他對馬車上的男子說:“我爸爸說,他晚上七點回來付給您錢。”
馬車走了。科列帝對我說:“進鋪子玩一會兒吧!”我走進去,看見房間很大,滿是一捆捆柴,一堆堆柴垛,旁邊有一桿秤。
科列帝又開始干活了。他說:“我敢打賭,今天是我最忙的一天。我必須爭分奪秒地溫習功課,做練習。往往正做著練習,馬車就來了。今天上午,我已到威尼斯廣場的木柴市場跑了兩趟。我的腿累得都沒感覺了,手也腫了。要是有繪畫課,我就倒霉了。”說完,科列帝拿起掃帚清掃磚地上的干葉和細枝。
“科列帝,你在哪兒做功課?”我問他。
“當然不在這兒。你跟我來看一看。”科列帝回答。接著,他把我領進鋪子后面一間既當伙房又當餐廳的小屋子。墻角擺著一張桌子,上面放著書、作業本和未完成的作業。
“喏,我就在這里做功課。”他說,“對啦,第二道題好像還沒做完。皮能做皮鞋、皮帶,還能做皮箱。”科列帝提起筆,用他那漂亮的字體在作業本上熟練地寫起來。
“有人嗎?”鋪子里有人叫了一聲。原來是個女人來買柴。“有人,來了。”科列帝應聲回答。他拔腿跑出去,稱了柴,收了錢,跑到墻角,在一本流水賬簿上記了賬又返回來繼續做功課,并對我說:“看一看這回能不能做完復合句的練習。”他在作業本上寫起來:旅行包,士兵的背包。
“哎喲,不好,咖啡都溢出來了!”他情不自禁地大喊一聲,飛快地跑到爐子跟前,從爐子上拿下咖啡壺。
“這是我給媽媽準備的咖啡。”他說,“我必須學會煮咖啡。等一會兒,我們倆一塊兒把咖啡送給她,這樣,她就可以見到你了。我想,看到你,她一定會高興的。媽媽在床上已經躺七天了……對啦,還有動詞的語態變化。不知怎么搞的,我常常被咖啡壺燙疼了手。士兵的背包后面還要寫些什么呢?似乎還應該加點什么,可一時又找不到合適的詞句。走吧,你跟我去看一看我媽媽。”
科列帝開了門,我們走進一間小臥室,里面的一張大床上躺著科列帝的媽媽,她的頭上包著一塊白毛巾。
“媽媽,喏,這是煮好的咖啡。”科列帝遞給媽媽一杯咖啡說,“這位是我的同學。”
“咦,多體面的少爺呀。”女人對我說,“您是來看我的,對嗎?”接著,科列帝給母親整理一下枕頭和被褥,捅旺爐火,趕走抽屜柜上的貓。
“媽媽,還需要點別的什么嗎?”科列帝收起咖啡杯問媽媽,“兩小勺咳嗽糖漿您喝了嗎?要是喝完了,我可以再到藥鋪去一次,反正木柴早已卸完了。我會照您說的那樣,四點鐘把肉鍋放到爐子上;賣黃油的女人來了,我把八塊銅幣還給她。一切都會好的,您別操心了。”
“好孩子,謝謝你!”媽媽說,“可憐的孩子,沒事了,你去吧!你想得真周到。”
科列帝的母親一定要我拿一塊糖果吃。然后,科列帝給我看他父親的一張照片。他父親身穿戎裝,佩戴著一八六六年在溫伯爾托親王麾下榮膺的勛章。他的臉型跟兒子的一樣,目光炯炯有神,臉上掛著愉快的微笑。
我們回到伙房,科列帝說:
“喲嗬,我又想出一個句子。”他說完,便在作業本上這樣寫著:皮革還能做馬的挽具。科列帝繼續說:
“晚上我再做剩下的練習。看起來,今天要睡得很晚很晚,明天起不來了。你真幸福。你有時間做功課,又有時間去散步開心。”他說完,又急急忙忙地跑進柴鋪,把一塊塊木頭放在支架上鋸起來。他氣喘吁吁地說:
“這也是一種體操訓練,當然,不是那種雙臂向前伸展的體操動作。我想父親回到家以前能把木頭全部都鋸好,這樣他準會高興的。糟糕的是剛鋸過木頭,再馬上寫字——正如老師說的那樣——字母就像一條爬行的蛇,彎彎曲曲的,可我有什么法子呢?我會把用胳膊干活兒的事如實地告訴老師的。重要的是媽媽能夠盡快痊愈。媽媽今天好多了,謝天謝地。明天凌晨雞一打鳴,我必須趕快起床溫習語法。哦,馬車到了,我得趕快干活去了!”
滿載木柴的馬車停在鋪子前。科列帝跑出去跟車夫咕噥了幾句,馬上返回來對我說:
“對不起,今天不能再陪你了,明天再見。你來我家真是太好了。高高興興地散步去吧,祝你幸福。”
科列帝緊緊握了握我的手,趕忙卸木頭去了。他在馬車和鋪子之間穿梭來往,貓皮帽子下面的臉像怒放的玫瑰一樣漂亮。他精神煥發,動作靈活敏捷的樣子,不管誰見到他,都會感到無比快樂。
“你真幸福。”他對我說。哦,不,不,科列帝啊,真正幸福的不是我,而是你。因為你學習多,干活多。你對父母親更有用,你比我好,比我更善良、更能干一百倍,我的同窗好友科列帝啊!
校長
十八日,星期五
科列帝今天上午特別高興,因為他三年級的老師柯阿提先生來參加監考的工作了。柯阿提老師身材魁梧,一頭鬈發長而濃密,蓄著黑油油的大胡子,一雙褐色的大眼睛圓溜溜的,說起話來嗓門像炮聲一樣響亮。他時常嚇唬孩子們,聲稱要把他們撕得粉碎,掐住脖子將他們扭送到警察局,要么做出各種猙獰可怕的面孔來。實際上他并不懲罰任何人,大胡子下面藏著微笑。
學校共有六位男老師,其中就包括柯阿提老師和一個代課老師。這個代課老師沒有胡須,個子矮小,看起來像個初出茅廬的小伙子。五年級一個老師的腿腳有毛病,走起路來一瘸一拐的,一條大圍巾把脖子裹得嚴嚴實實,他常常感到渾身疼痛。他當鄉村教師時,學校非常潮濕,墻壁常常滲水,結果他就患了風濕痛。五年級的另一位老師已經上了歲數,頭發全白了,據說以前他還當過盲人的教師。還有一位戴眼鏡的老師,他衣著考究,兩撇金黃色的八字胡異常醒目。另外,他曾學過法律,并取得結業證書,至今雖然職業是教師,但是仍享有“小律師”的聲譽;他還曾寫過一本教人如何寫信的書。體育老師是位具有典型軍人風度的人,曾在加里波第(意大利民族英雄)部下作過戰,至今脖子上還留有米拉措戰役被馬刀砍傷的疤痕。
最后說說我們的校長。他個子高大,禿頂,戴著一副金絲邊眼鏡,花白的胡子飄拂在胸前,穿一身黑衣服,紐扣一直扣到下巴頦,對學生和藹可親。學生們因無理取鬧而被叫到校長辦公室時,校長從不發火訓斥他們,而是拉著他們的手,耐心地給他們講明道理,告訴他們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諄諄囑咐他們要知錯改錯,保證做個好孩子。他說話的態度可敬可親,聲音悅耳柔和。學生們從校長辦公室出來,一個個的眼睛都哭紅了。說實話,他們比受到懲罰還窘迫不安。校長為我們操碎了心!他每天早晨總是第一個到校,期望每個學生能按時來上學。他耐心地聽取家長們的意見,放學后別的老師回家了,他還獨自在學校周圍踱來踱去,看一看有沒有學生被馬車撞倒了,瞧一瞧有沒有在街頭拿大頂玩耍的,有沒有書包里裝滿石子和沙子的。每當某個角落出現他那穿著黑色衣服的高大身影時,孩子們便停止玩筆尖和彈球的游戲,一窩蜂似的四散而逃。這時候,校長總是從遠處舉起食指,帶著慈愛而憂郁的表情嚇唬他們一下。聽母親說,自從他那當志愿兵的兒子犧牲后,人們再也聽不到他的笑聲了。他把兒子的照片擺在辦公室的小桌上,以便經常瞧上一眼。自從發生了這個不幸事件后,校長真的想離開學校了。他已向市政府打了離職休養報告,可一直放在辦公桌上,盤算著哪一天交上去合適。但他跟學生們難舍難分,報告始終沒有送上去。聽說,前幾天他又下了離開的決心。有一次我父親在校長辦公室勸他說:
“校長先生,您離開太可惜了。”這時候,一個男子領著孩子來到校長辦公室,說他家因搬到學校附近需要給孩子轉學注冊。見到這個孩子,校長露出吃驚的神情,端詳了他好一會兒。他看看擺在桌子上的照片,回頭又望望那個孩子,然后把他拉到兩膝中間,叫他抬起頭來。原來,眼前的這個孩子長得特別像他那去世的兒子。
校長說:
“好吧。”說完,便給孩子注冊。送走那男子和他的兒子,校長陷入深思。
“校長先生,您離開太可惜了。”父親又重復說。這時候,校長拿起他的離職休養報告,將它撕成兩半,喃喃自語道:
“我留下不走了!”
士兵
二十二日,星期二
校長的兒子是當志愿兵時戰死的。兒子死后,校長常常在我們放學后獨自去大街看過往的士兵。昨天,一個步兵團路過這里,五十個孩子跟在車隊后面,邊唱邊跳,有的用尺子在背包和書包上敲打著,這是按照軍樂的節奏在打拍子呢。我們三三兩兩在街頭全神貫注地觀看熱鬧的場面。卡羅納穿著緊身衣服,津津有味地嚼著一大塊面包;沃提尼衣著依然整齊,漂亮而干凈;鐵匠的兒子波列科西仍然穿著父親的上衣;還有那位卡拉布里亞的孩子、小泥瓦匠、長著紅頭發的科羅西、厚臉皮的弗朗蒂、炮兵上尉的兒子羅伯弟——那位從馬車底下救了一名兒童,而現在拄著拐杖走路的孩子。弗朗蒂朝一個瘸腿走路的士兵發出哧哧的笑聲。一只大手冷不防地放在他的肩上,他猛然回頭一看,原來是校長。校長對他說:
“留神點兒。要知道,嘲笑一名在隊伍中間說話和行動都不自由的士兵就像侮辱一個被捆住手腳的人,是卑鄙無恥的。”弗朗蒂一下子溜掉了。士兵每行四人,以四行作為一個縱隊穿過大街。他們汗水淋淋,滿身灰塵,扛在肩上的槍在陽光下閃閃發亮。校長對我們說:
“孩子們,你們必須熱愛這些士兵。他們是你們的保衛者,要是明天有外國軍隊膽敢侵犯我國,即使赴湯蹈火,肝腦涂地,他們也在所不惜。他們也是孩子,比你們大不了幾歲。他們也要到學校學習文化,跟你們一樣,他們也有窮富之分。他們來自意大利各個角落,從他們的面容便可以看得出來。你們看呀,西西里人過來了,撒丁人過來了,那不勒斯人過來了,倫巴第人過來了。這是一個老團隊,他們參加過一八四八年的戰爭。當然,那個時候的士兵今天已不復存在,但旗幟還依然存在。在你們出生前的二十年中,不知有多少人為這面旗幟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過來了!”卡羅納大聲喊道。果然,一面面旗幟在士兵頭頂上空迎風飄揚。校長說:
“孩子們,我請你們做一件事:三色旗過來時,你們把手舉在前額,敬一個學生禮。”
一位軍官打著殘破不堪、完全掉了色的國旗從我們面前經過,旗桿上掛著無數勛章。我們全都把手舉在前額,向國旗敬禮。那位軍官一邊向我們微笑,一邊向我們舉手還禮。
“好哇,孩子們!”我們背后有人說。
我們回頭一看,原來是一位退役的老軍官。他衣服的紐孔上佩掛著紀念克里米亞戰役的藍色綬帶。他又說:
“好孩子,你們干得真漂亮!”
樂隊走到大街的盡頭拐了彎,后面被一大群孩子簇擁著,快樂的歡呼聲伴隨著軍號聲像是在高唱一支軍歌。老軍官凝視我們片刻,又念叨說:
“你們真是好孩子。小時候尊重國旗,長大成人后就知道如何捍衛國旗。”
納利的保護人
二十三日,星期三
可憐的駝背——納利昨天也看了軍隊的操練。從他臉上的表情看,好像他心里這樣想:“我永遠當不成兵了。”他善良,學習用功,但身材瘦小,臉色蒼白,連呼吸都感到困難。他常常套一件發亮而肥大的黑色粗布罩衣。他的母親穿著黑色的衣服,是一位苗條的金發女人。母親很疼愛他,怕他出校門時被亂哄哄的學生擠倒在地,常常放學時來接他。因為納利背有點兒駝,很多孩子嘲笑他,用書包抽打他的后背。但他逆來順受,從不反抗,也不對母親說。他不想讓媽媽知道他是同學的笑柄,惹媽媽生氣,給她帶來痛苦。別人取笑他,他要么保持沉默,要么趴在課桌上傷心落淚。
一天上午,卡羅納猛然站起來說:
“誰敢動納利一根毫毛,我就狠狠揍誰一頓,打得他人仰馬翻,狼狽不堪。”
弗朗蒂不理這一套。卡羅納一巴掌打過去,弗朗蒂果然被打得人仰馬翻,狼狽而逃。打這以后,沒人再敢碰一下納利了。老師安排卡羅納跟納利同桌,這樣,他倆靠得更近了,自然成了要好的朋友。納利很愛卡羅納。納利每次走進教室,都要先看一看卡羅納來了沒有。放學時,納利總是說:“卡羅納再見!”卡羅納當然也以禮相待。納利的鋼筆不小心掉在地上,或者書本掉在課桌底下,卡羅納會馬上彎下身子替他撿起來,免得納利費力勞神,然后替他將物品裝進書包,有時還幫他穿上大衣。正因為這樣,納利跟卡羅納情同手足,他總是深情地望著卡羅納。老師表揚卡羅納,納利就像表揚自己一樣高興。現在需要說明的是,納利終于把一切都如實地告訴了母親。告訴母親有的同學如何嘲笑他,使他蒙受了許多侮辱,卡羅納如何保護他,對他表達了手足之情。今天上午果然有這樣一件事:下課前半小時,老師叫我把課程表送給校長。在校長辦公室,我看見一位穿著黑色衣服的金發女人走進來——她就是納利的母親。她問校長:
“校長先生,我兒子的班里有個叫卡羅納的孩子嗎?”
“有。”校長回答。
“勞駕,您把他叫出來一會兒,好嗎?我有句話要跟他說。”校長叫來學校的工友,打發他到教室去。不大一會兒,光著大腦袋、露出驚奇神色的卡羅納在校長辦公室門口出現了。女人見到卡羅納,跑著迎上去,把手臂搭在他的肩上,吻著他的前額,滿懷深情地說:
“卡羅納,就是你!你是我兒子的好朋友,又是他的保護人。親愛的,你是好樣的,對嗎?”她急忙去摸衣袋,打開錢包,可什么也沒找到,便從脖頸上摘下一串飾著小十字架的項鏈,掛在卡羅納領帶下面的脖子上,并對他說:
“孩子,戴上吧,作為我的紀念品。親愛的孩子,作為納利母親的紀念品。我衷心地謝謝你,并為你祝福。”
班級第一名
二十五日,星期五
卡羅納討人喜歡,德羅西令人佩服。德羅西曾多次得過頭等獎,今年又是第一名,誰也比不上他。大家不得不承認,他所有的科目都遠遠超過了別人。他算術第一,語法第一,作文和圖畫還是第一。不管任何事情,他一看就明白,有著驚人的記憶力,他不費什么力氣就能事事成功。學習對他來說,就像做游戲那樣簡單容易。老師昨天對他說:
“卡羅納,就是你!你是我兒子的好朋友,又是他的保護人。親愛的,你是好樣的,對嗎?”
“上帝賜予你無與倫比的天資,你可要好好珍惜啊。”另外,德羅西個子高大,長得也很漂亮,一頭金燦燦的鬈發異常醒目。他動作敏捷,只要用手輕輕按一下課桌,便能麻利地跳過去。而且他還學會了擊劍。他剛十二歲,是個商人的兒子,穿著鍍金紐扣的深藍色服裝,性情活潑開朗,對人很有禮貌。考試的時候,他樂于幫助能夠幫助的任何一個人,誰也不敢對他粗暴無禮,或者說他一句壞話。諾比斯和弗朗蒂往往帶著蔑視的表情斜視著他,沃提尼對他懷有嫉妒之心,可德羅西本人并未察覺。他舉止文雅,每當他在教室里轉來轉去收作業本時,同學們總是沖他笑一笑,或者拉一下他的手和胳膊。他為卡拉布里亞小男孩畫了一張小小的卡拉布里亞地區的地圖,他送給同學畫報和圖片以及家里給他的所有東西,好像一位出手大方的闊老板,總是面帶笑容;他為人大方,對誰都一視同仁。
任何人都不能不羨慕他,不能不感到自己確實事事不如他。哎呀,我像沃提尼一樣也嫉妒他了。有時候我在家里絞盡腦汁地做作業,想到此時此刻德羅西沒費什么勁兒早已做完了,心里覺得酸溜溜的不是滋味,甚至產生了有意跟他作對的念頭。
可我一回到學校,看到他是那樣的英俊,那樣的笑容滿面,那樣的興高采烈,聽到他對老師的問題對答如流,看到他對別人彬彬有禮,大家都喜歡他,我的煩惱和嫉妒頓時統統拋到九霄云外去了,并且對自己的想法羞愧萬分。后來,我總想跟他親近,跟他一起做功課,就這樣我們成了朋友。他跟我形影不離,他的聲音鼓起了我的勇氣,激發了我刻苦學習的欲望,我感到特別快樂和由衷地高興。
老師將明天要講的每月故事《倫巴第的小哨兵》交給德羅西抄寫。我看到他今天上午抄寫時,似乎被故事中的英雄行為所打動。他臉色通紅,眼睛淚汪汪的,嘴唇微微顫動。我癡癡地望著他,心里想著他是多么英俊啊。多么高尚啊。我真想坦誠地敞開自己的心扉,向他傾訴一番:
“德羅西啊,你樣樣比我好。跟我比,你就像個大人。我打心眼里尊重你,佩服你!”
倫巴第的小哨兵(每月故事)
二十六日,星期六
這個故事發生在一八五九年,也就是在解放倫巴第戰爭期間,法國人和意大利人在索爾菲里諾和圣馬爾提諾戰役打敗奧地利人的之后幾天。
六月的一個朝霞似錦的早晨,薩盧佐的一支騎兵小隊沿著偏僻的鄉間小道向敵人挺進,觀察著戰場上的每個動靜。這支騎兵小隊由一位軍官和一位軍士率領,他們注視著前方,隨時準備透過樹叢搜索敵軍前哨的可疑目標。他們來到一間白蠟樹掩映的鄉村小屋前,看見一個十二歲的男孩正在用小刀削一根樹枝。窗口掛著一面寬大的國旗。屋里沒有人,農民由于害怕奧地利人就把國旗掛在窗口逃走了。男孩一看見騎兵,便停止削樹枝,摘掉頭上的帽子來回擺動。這是一個長得很漂亮的孩子,臉上掛著堅毅的神情,一雙大大的藍眼睛泛著光彩,一頭金燦燦的長發異常醒目。他沒有穿外衣,襯衣敞開著,袒露著胸脯。
“你在這里干什么?”軍官勒住馬問,“你為什么不跟家里人一塊逃走?”
“我沒有家。”男孩回答,“我是個棄兒,靠給人家打零工過活。為了看打仗,就留在這里了。”
“你見過奧地利人路過這里嗎?”
“沒有。最近三天都沒見過。”
軍官思索片刻,從馬上跳下來,命令士兵原地繼續觀察前方敵人的動靜,自己走進小屋,上了屋頂。屋子不高,從屋頂上只能看到原野的一小塊地方。
“要爬到樹頂才能看見。”軍官自言自語道,從屋頂上爬下來。
場院前面有一棵鉆天白蠟樹,樹梢在藍天下隨風擺動。軍官尋思片刻,先看看樹木,又望望士兵,猛然轉身問男孩:
“小家伙,你的眼睛好用嗎?”
“我的眼睛?”男孩回答,“我能看見一英里遠的麻雀!”
“你能爬到樹頂嗎?”
“樹頂?我?用不了半分鐘就能爬上去!”
“爬上去,你要把看到的一切都統統告訴我,如前面有沒有奧地利人,有沒有彌漫的硝煙,有沒有一閃一亮的槍支或馬匹,等等。”
“完全可以!”
“你給我干事,想要什么報酬嗎?”
“報酬?”孩子微笑著回答,“我什么都不要。我心甘情愿干這種事。但我絕不給德國人干。為我們自己干事,我樂于去干。要知道,我是倫巴第人!”
“太好啦,那就上去吧!”
“等一等,我先脫掉鞋再上。”男孩脫了鞋,緊緊褲腰帶,把帽子扔到草地上,抱著樹干開始往上爬。
“喂,千萬留神。”軍官打了個停止爬的手勢大聲說,一種擔憂突然涌上他的心頭。男孩轉過身,帶著捉摸不定的神情,用他那天藍色的美麗大眼睛凝視著軍官。
“沒什么事,上去吧。”軍官說。男孩像貓一樣敏捷地向上爬。
“注意觀察前方的動靜。”軍官大聲命令士兵。不大一會兒,男孩就上了樹頂。他抱著樹干,兩腿被濃密的樹葉覆蓋著,上半身露在外面。陽光照在他那金燦燦的頭發上,金子般地閃著光。男孩在樹頂顯得很小很小,軍官剛好能看到他。
“一直往遠處看!”軍官大聲喊道。孩子為了看得遠些,看得清楚些,便放開抱著樹干的右手,放到前額,注視著前方。
“你都看見什么啦?”軍官問。男孩把手卷成喇叭筒的形狀,對著嘴巴,俯視著地面,對軍官說:
“有兩個騎兵站在土路上。”
“離這里有多遠?”
“半英里。”
“有來回走動的人嗎?”
“沒有。”
“還看見什么啦?”軍官沉默了一會兒,又說,“再看看右邊。”
男孩朝右邊看過去,過了一會兒說:
“樹林的墓地附近有一些發亮閃光的東西,可能是刺刀吧。”
“有人嗎?”
“沒有,大概藏在麥地里。”
這時候,一顆子彈嗖嗖地響著從高空呼嘯而過,落在房子后面不遠的地方。
“小家伙,下來!”軍官大聲喊道,“他們已經發現了你,好啦,好啦,下來吧!”
“我不怕。”孩子回答。
“下來!”軍官又催促說,“左邊你看到什么啦?”
“左邊?”
“對,左邊。”
孩子伸頭向左邊看去,這時候,又一個更凄厲、更近的響聲刺溜刺溜地劃破天空,呼嘯而來,男孩像從酣睡中驚醒過來。
“好險喲!”男孩大吃一驚,“他們果真發現了我。”事實上,子彈正從他身邊飛過。
“下來!”軍官用果斷而生氣的口吻沖著他大喝。
“我就下來。”男孩回答,“沒關系,有樹擋著我呢。怕什么?你不是想知道左邊有什么嗎?”
“對。”軍官回答,“但你得馬上下來!”
“左邊……”男孩把身子伸向左邊,大聲說,“左邊有座小教堂,那里好像有……”
話沒說完,又一聲可怕的嗖嗖聲劃破天空。這時候,男孩開始往下墜落,抱一會兒樹干,抓一會兒樹枝,接著,便張著雙臂倒栽蔥似的掉了下來。
“糟糕。”軍官大聲喊著跑上去。
男孩背部著地,兩臂攤開,紋絲不動地仰臥在那里,一股殷紅色的鮮血從左邊的胸部汩汩地流出來。軍士和兩個士兵從馬上跳下來,軍官彎下身子,解開男孩的襯衣一看,原來是一顆子彈打穿了他的左肺。
“沒救了。”軍官嘆息道。
“不,還有一口氣呢。”軍士說。
“唉,真是個不幸的孩子。好樣的孩子。”軍官絕望地喊道,“醒一醒!醒一醒!”軍官邊喊邊用手帕按住傷口。男孩睜開圓圓的眼睛,微微轉動了一下腦袋,然后就斷了氣。軍官臉色發白,凝視了一會兒孩子,然后,抱起孩子,把他安放在草地上。軍官站起來,又凝神望了望孩子。軍士和兩個士兵也一動不動地站在那里,目不轉睛地望著孩子。其余的士兵觀察著敵方的動靜。
“不幸的孩子。”軍官悲痛地連聲說,“可憐的孩子。好樣的孩子。”軍官走近房子,從窗口拿下國旗蓋在孩子身上,只露出個小臉蛋。軍士把孩子的鞋、帽子、小木棍和小刀都收起來放在他身旁。他們又肅立片刻,然后軍官轉身對軍士說:
“好險喲!”男孩大吃一驚,“他們果真發現了我。”事實上,子彈正從他身邊飛過。
“我們得叫救護車隊來,把他就地安葬。他是作為士兵獻出生命的,所以我們要以軍人的儀式來安葬他。”說完,軍官向男孩送去一個飛吻,并對戰士們喊道:
“上馬!”大家縱身跨上馬,騎兵小隊集合起來,浩浩蕩蕩上路了。
幾個鐘頭以后,孩子接受了軍禮。黃昏時分,一支意大利先頭部隊向敵人奔襲過來。一整營狙擊兵沿著今天早晨騎兵小隊走過的同一條小路成兩個縱隊疾步挺進。幾天前,這支部隊曾在圣馬爾提諾浴血奮戰。部隊離開營地前,全體戰士獲悉了孩子犧牲的消息。一條小河沿著鄉間小道從農舍前潺潺流過。走在部隊前面的軍官看到白蠟樹下國旗覆蓋著的孩子遺體,紛紛舉起軍刀向他致敬。還有一位軍官來到花草繁茂的河邊,采下兩枝鮮花放在他身上。所有的狙擊兵也都采了鮮花撒在小小的遺體上。不到幾分鐘,孩子便掩映在花叢中了。
所有路過的軍官和士兵都向他致意:
“勇敢的孩子。倫巴第的小英雄!”
“永別了,孩子!”
“金發的孩子,安息吧!”
“萬歲!光榮屬于你!孩子,永別了!”
有一位軍官向他擲去了自己的榮譽獎章,另一位軍官走過去親吻他的前額,鮮花雨點般撒在孩子的光腳丫上、血浸的胸部上和金燦燦的頭發上。國旗覆蓋的小英雄酣睡在綠油油的草地上,蒼白的臉蛋露出微笑,仿佛在靜聽人們的致敬,并在為他所獻身的倫巴第滿心歡喜。
窮人
二十九日,星期二
像倫巴第的少年那樣為自己的祖國獻身確實是一種偉大的美德。恩利科,我的孩子,你不該忽視那些點點滴滴卻反映出高尚品德的小事。今天上午從學校回家的路上,你走在我前面。當時,你正好從一位窮苦女人面前經過。這女人抱著她那發育不良、臉色蒼白的孩子,伸手向你乞討。你看了她一眼,卻什么也沒給她。然而,你的衣袋里當時是有錢的。我的孩子,你聽我說,面對向你乞求幫助的窮苦人,你絕不能視若無睹,更不能對一位為孩子乞討的母親無動于衷。你想過沒有,那孩子正在忍饑挨餓,那不幸的女人正被痛苦折磨著。如果有一天,母親對你說:“我的恩利科啊,今天我沒有面包給你吃了。”聽了這話,你完全可以想象到母親那種因為絕望而哽咽的情景!
每當我給某個乞丐幾個錢的時候,他總是對我說:“愿上帝保佑您的家人長命百歲!”你不可能體會到這句話給我心里帶來的甜蜜滋味,也不會理解我對那窮人的感謝之情。我仿佛感到,他的美好祝愿真能保證我們相當長一個時間的身體健康呢。我高高興興地回到家后,還暗自思量著:“噫嘻,那窮人報答我的比我給予他的還多。”好啦,但愿我有時能聽到你理應得到的那種同樣美好的祝愿。你要時時從你的小小錢包中拿出一些錢來放到一個無依無靠的老人手里,放到一位沒有面包的母親的手里,放到一個失去母親的孩子手里。窮人往往更愿意得到孩子的施舍,因為從小孩那里得到東西,不會使自己有丟臉的感覺。小孩需要一切東西,這跟窮人的要求有點相似。你可以看到,學校附近總有乞討的窮人。一個大人的恩賜不過是一種仁慈的行為,而孩子的恩賜是仁慈愛撫的完美結合,你懂嗎?這就好比從你手中一起落下來的既是一枚銅板又是一朵花的道理一樣。你想過沒有,你什么都不缺,而那些窮人卻一無所有。你總是想著自己如何快樂,而那些窮人只求得不死就心滿意足了。你再想一想,在高樓大廈中間,在車水馬龍的大街上,在穿著綾羅綢緞的孩子中間,還有數也數不清的女人和孩子沒有飯吃,這是多么可怕的情景啊。他們沒有飯吃,沒有衣穿,我的上帝啊!在繁華的大都市中,有許許多多的孩子像你一樣善良,像你一樣聰明伶俐,但他們卻沒有飯吃,像在沙漠中迷途的野獸一樣餓得要死!
我的恩利科啊,從今以后,你要是再遇到一個向你乞討的母親,你再也不要……再也不要不給她一個錢幣就揚長而去喲!
你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