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留白”,促進創造
“留白”是中國畫的一種構圖技巧,具體指在構圖時,預留部分空間,不著筆墨,意在用黑與白、虛與實的強烈對比,吸引讀者去思考作者創作的目的所在。“留白”藝術的產生與中國古代道家思想密切相關,如老子的“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莊子的“無聲”、“無形”、“無為”等。這些思想深深地影響中國人的審美觀念,為中國畫中“留白”藝術的產生奠定了哲學基礎。中國古代道家思想不僅影響著中國繪畫領域,也影響到書法、文學、音樂等諸多領域,體現在繪畫中是“留白”,體現在書法中是“飛白”,體現在文學中是“言有盡而意無窮”。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留白”,就是對這種藝術技巧的移植與借鑒。《語文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學提出一系列新要求,要求語文教學不僅要傳授給學生知識還需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思維能力和審美情趣。因此,許多一線教師和專家提出用一些新方法來改變傳統的教學深度缺失、審美缺失、學生語言能力缺失的現象。“留白”運用于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主要是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探究能力、培養學生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去挖掘課文文本中的“留白”;另一方面,在各個教學環節中也要設計一些“空白”,讓學生多一些時間和空間去消化、吸收、回味,讓課堂中充滿了學生的思維活力。
留白蘊含于作品之中,在閱讀教學時,某個關鍵詞句能統領全文,學生如果抓住關鍵詞句細細感悟,就能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在一些作品中,有些關鍵詞句蘊含著“留白”,這個留白給了讀者巨大的想象空間,看似短小的詞句卻是學生細細揣摩的重要對象。因此,教師要結合不同文本,特別是篇幅比較長、內容比較深奧的課文,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去理解全文,這是重要的閱讀方法,而抓住“留白”點展開想象能讓學生對詞句的理解更加深入,對文本內涵的理解更加深刻。教師要學會挖掘,為文本留白教學搭建好平臺,從而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
留白在接受美學中被稱作“召喚結構”。波蘭著名美學家英加登認為,作品自身之內包含著許多“不確定領域”,即“空白”。讀者參與作品的閱讀就是填補空白的過程,只有作者對文學作品的具體化,即將空白填補起來,才能轉化為現實的審美價值。讓學生充分利用自己的理解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去填補文本的空白,從而創造文本的意義,建構學生自我的世界。
案例一:用結尾留白,促進學生創造。
執教泰格特的《窗》時,我曾設計做這樣一個活動。
根據你對本文主題的理解,請你寫一兩句話送給后來靠窗子的病人,希望他在我們同學的幫助下也能看到最美的風景,能夠好好地生活下去。
要求:1.凝練有文采。2.富有哲理,給人啟迪。
這是基于《窗》的結尾,不靠窗的病人對靠窗的病人見死不救,等靠窗的病人死后,他終于能夠靠近窗子,結果透過窗子看到的卻是一片荒蕪,不復當日靠窗的人描述的那種美景。
學生展開充分的想象,并帶著對文本的理解和對人物心情的體驗,迸發了極大的創造力
生1:帶來陽光,照亮他人生命的人,自己也會沐浴在陽光下。
生2:自私自利既是個人的悲哀也是人類的悲哀。
生3:冷漠的心中不會有春天,所以也看不到春天。
生4: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掌聲)
生5:愛心是人們溝通的橋梁,自私是擋在橋頭的柵欄。
生6:擁有美好心靈的人才能擁有美好的一切。內心丑惡的人就看不到美好的一切。
生7:妒忌會使人走向衰落,而無私會使人心胸開闊。
生8:人生難得一知己,不要因為妒忌而失去一位知心朋友。
生9:人們要互相寬容,要學會“退一步海闊天空”。
生10:因為你的心靈丑惡,所以你看不到美好的景色,只要你以后樂于助人,關心他人,對生活充滿信心,你以后也能看到最美的風景。
生11:把你的心靈之窗打開,讓陽光照耀,讓鮮花盛開。
生12:讓真、善、美永駐我們心間,那么生活對于你必將是一道道靚麗的風景!
生13:人生一世,風風雨雨,失意和痛苦時而會發生,只要我們手牽手,肩并肩,就能一同走過泥濘。
生14:關愛自己,關愛他人,讓世界充滿愛。
生15:比大地更寬廣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廣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廣的是人的心靈!
生16:房間因為有了窗口才能透過陽光,心靈因為有了窗口才能看到希望。
……
案例二:用詞語留白,促進學生創造
楊絳的《老王》,作者以回憶的方式,把老王的生活中的小事串聯起來,將老王的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字里行間處處流露出對老王深深的愧怍和憐憫。
七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生活閱歷,但想理解好此文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我就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關鍵詞句進行感悟。
如文中寫道:“我謝了他的好香油,謝了他的大雞蛋,然后轉身進屋去。他趕忙止住我說‘我不是要錢’。我也趕忙解釋:‘我知道,我知道,不過你既然來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這段文字中的兩個“趕忙”意味不同,我就讓學生來對比這兩個“趕忙”背后的意味,實質是作者的“留白”。
生1:老王的“趕忙”,是說明老王真心來感謝楊絳一家的,不需要回報。
生2:老王的“趕忙”,說明了老王擔心楊絳給錢,他不是來賣雞蛋和香油的,是來報答恩情的,不需要回報。
生3:老王的“趕忙”我覺得是老王因為地位的差異,面對楊絳的客氣,很是緊張所致,是一種自發的,情不自禁的。
生4:老王的“趕忙”不是情不自禁的,是真誠的,他就不想要楊絳家的錢,他是拿自己覺得寶貴的“重禮”來報答深恩的,是真情,無須回報。
生5:老王的“趕忙”,我覺得有誠惶誠恐的味道,老王這樣的老實人喜歡實誠,他想著送來,楊絳實在地收了,他就感到妥帖、舒服,而今要給錢,他始料不及,因此尷尬。
生6:我感到老王的“趕忙”是一種彷徨和無助,人生最后一次的感激和告別化作了一場貨真價實的交易,令老王倍感不爽。
生7:我覺得老王的“趕忙”里充滿了痛苦,老王沒有享受到平等的對待,仍然被看作弱者,就知道用錢去打發,這令他感到特別痛苦。
生8:我覺得老王的“趕忙”是一種身份差異造成的緊張感,試想一個生活在底層的人到了一個有地位、有身份的人家里,他是不是會手足無措啊!身份的卑微,地位的差異,讓這個老實人感到很不自然,很是慌張。
……
生9:楊絳的“趕忙”,說明了楊絳不想欠老王的人情,想趁他沒走抓緊付錢給他。
生10:楊絳的“趕忙”,我覺得是楊絳在歧視老王,她覺得老王窮成這個樣子,不值得欠他的錢。
生11:我覺得楊絳的“趕忙”是楊絳的真誠,她覺得老王可憐,給錢是對他的憐憫、同情和幫助,是真心地同情老王。
生12:我覺得楊絳的“趕忙”不真誠,她恨不得不要老王的雞蛋和香油,她巴不得趕快拿錢,打發走這個既窮又臟的人。
生13:我覺得楊絳的“趕忙”在骨子里有一種居高臨下的優勢,對老王形成巨大的心理壓力,坦然接受下,再通過其他方式還錢不好嗎?為什么當面急著給,讓人多難受啊,人家也不是真來賣雞蛋和香油的。
生14:楊絳的“趕忙”,我覺得不爽,如果我是老王,我的心都冰涼了,我都有侮辱感,報恩的舉動被人誤解成交易,多么可悲!
生15:楊絳的“趕忙”,這個動作行為背后的心理比較復雜,可能里面有憐憫同情,也有對老王地位的優越性吧。說不太清楚……
生16:楊絳的“趕忙”,這個動作背后,應該是表現了楊絳對老王患病的恐懼心理,一個病得厲害的人拿東西送你家里,你會痛快地接受嗎?萬一他有傳染病呢?這是正常人的一種恐慌心理,無須責備。
……
案例三:用語意的留白,促進學生創造。
我在執教《春》時,有這樣的教學片段:
師:剛才我們一起在朱自清先生的《春》里找春天,同學們找到春天了嗎?請把你發現的最喜歡的春天美景讀給大家聽,讀出美景所蘊含的詩意,如果能用上貼切的詩句來贊美一番,那就更棒了。
生1:我最愛花。“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這真是“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生2:我喜歡漫山遍野的野花。在這里“野花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這是“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生3:我最喜歡看春天的雨。“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這讓我想到了“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生4:我覺得這是“ 天街小雨潤如酥”。
生5:“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跟輕風流水應和著。”這是“千里鶯啼綠映紅”。
生6:“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嘹亮地響著。”這就是“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生7:我最愛在春天里放風箏。“天上風箏漸漸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這就是詩中所寫的“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這里教師創設了“讀出你最喜歡的春天美景”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從文本如詩一般的語言出發,通過多角度地感悟,來豐滿、明晰春的意象。我們不敢輕易斷定朱自清先生《春》的潛在寫作背景,是否受這些古詩詞的影響。但是,我們發現朱自清先生所描繪的春天,確實是對古典詩詞跨越時空的回應。或者說,古代詩人和朱自清先生同樣擁有通往春天的心靈密碼,只不過在語言表達上有所區別而已。在這里教師通過引導,調動學生的前經驗,讓古詩佐證抒發自己對春的形象感悟,實現了背誦積累的古詩從消極語匯向積極語匯的轉化。這就是在教師語文課程意識導引下的閱讀創造。
案例四:用標點留白,促進學生創造。
教學楊絳的《老王》時,我曾把這句話“我常坐老王的三輪。他蹬,我坐,一路上我們說著閑話”中“他蹬,我坐”之間的逗號給去掉了,讓學生體味其中的差異。
生1:如果去掉的話,我感覺“他”、“我”之間關系很親密很和諧,而現實不是這樣的。
生2:如果去掉的話,我覺得表現不出身份的差異,一個是蹬三輪的,一個是享受蹬三輪的。
生3:如果去掉的話,地位的差異也表現不充分,一個是“勞力者”——蹬三輪的,一個是“勞心者”——知識分子。
生4:我覺得這個逗號就像一道山梁,將兩類人分在了兩邊,他們無論從職業、身份、地位都不是相同的一類人。
生5:我覺得逗號就是一種情感的隔膜,很難融合到一起的,不同的地位才這樣的。
生6:這個逗號,不能刪,刪掉了就體現不出身份、地位的對立,逗號的存在就是將其分立,讓人感覺到差異的,連在一起,差異就抹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