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位(希臘)哲學家

誰是西方第一位哲學家?即使我們把目光限制在古希臘的石山海岸,這個極具爭議問題也不會有顯而易見的答案。通常的答案是泰勒斯,他生活在公元前七世紀(公元前 625?—547 年?)的米利都。事實上,我們對他所知甚少,沒有任何他寫下的只言片語。我們對他僅有的了解來自并不總是可靠的亞里士多德。泰勒斯認為,世界誕生于水,并被水環(huán)繞,這個觀念極有可能來自早期希臘的宇宙生成論和其他文化。然而,這個觀念轉(zhuǎn)變?yōu)橛钪嫔烧撚^點,可能要歸于亞里士多德,他出于自己的目的,把泰勒斯的理論看作與他的后繼者的理論有關(guān),因此重新把它塑造成有關(guān)宇宙的基本“基質(zhì)”。

泰勒斯并沒有確切說萬物是水構(gòu)成的。他主張世界被水環(huán)繞,這與同時代的許多其他思想家相同。他說的似乎是,水在某種意義上是萬物之源,但這種說法還不是以下這種自然理論:萬物本質(zhì)上是水。不過,泰勒斯確實與根據(jù)諸神解釋萬物的神話傳統(tǒng)決裂,采用了我們可能稱之為自然主義的觀點。這是一種科學觀點,它根據(jù)其他更為確切的自然現(xiàn)象來解釋自然現(xiàn)象。因此,或者根據(jù)某些人的說法,他至少配得上第一位哲學家的稱號。

不過,我們有理由質(zhì)疑這種評價,而且,它會引發(fā)人們對“哲學家”這個聲名卓著的標簽所指為何的疑問。如果哲學是理解世界秩序、解釋事情為何發(fā)生以及為何應當發(fā)生的嘗試,比如,如果哲學是理解人是什么、人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我們死亡意味著發(fā)生了什么的努力,那么,哲學確實在泰勒斯之前好幾個世紀就已出現(xiàn)。這樣來理解哲學,哲學就可以追溯到古代詩人荷馬和赫西俄德,甚至可以進一步追溯到克里特島的米諾斯文明,以及埃及、蘇美爾、巴比倫和其他文明。

然而,如果我們要根據(jù)自然科學的模型來理解哲學,認為哲學是不借助諸神和神靈來解釋世界的嘗試,泰勒斯也不是第一位哲學家。泰勒斯顯然相信,用他自己的話說,“萬物有靈魂”。實際上,我們還要等待好幾個世紀,才能找到否認萬物有靈論者的哲學家,萬物有靈論者認為萬物在一定程度上都有神性。實際上,甚至亞里士多德,這位古代世界最偉大的科學家——哲學家,也是萬物有靈論者。他有一個非常令人興奮的觀念:作為整體的世界(即宇宙),根本上是有生命的,是神圣的。不過,我們應區(qū)分以下兩種說法:動物意義上的活著(有感知、感覺能力、能運動和可繁殖)以及較弱意義上的活著(某物能簡單地“自主移動”)。有時,希臘人會在這兩種極為不同的含義之間轉(zhuǎn)換。他們也會在以下三種極為不同的萬物有靈論觀點之間轉(zhuǎn)換:(1)萬物都是有生命的(甚至包括巖石、星星和水);(2)生命遍及萬物;(3)作為整體的宇宙是有生命的。泰勒斯和亞里士多德到底傾向哪種觀點,我們并不是很清楚。

然而,許多當代哲學家所持有的哲學觀卻并非如此,他們主張,哲學由論證和關(guān)于實在之本性的深刻思想構(gòu)成(名為“形而上學”的事業(yè))。依此來看,“第一位哲學家”恐怕要歸于巴門尼德,他生活在公元前五世紀(約公元前 515—前 450),他的思想極其晦澀難解。巴門尼德與他的前輩和同輩相比,談論問題的方式更為抽象和晦澀。他稱自己的做法是關(guān)注“存在”本性的“全新思考方式”。更關(guān)鍵的是,巴門尼德做了論證。他不只陳述了大膽(和極具爭議)的主張,而且還證明了他的主張,并期望甚至邀請同時代人做出回應。

巴門尼德所捍衛(wèi)的觀點,涉及存在的本性、什么存在以及什么不存在。與他的那些具有科學性的前輩不同,巴門尼德并不關(guān)心事物的具體構(gòu)成。他并不關(guān)心事物根本上由水還是其他某種元素構(gòu)成。巴門尼德的主張和論證,是與此截然不同的抽象。比如,他論證說:“能言說和能思考的東西必定存在,因為不存在既無法言說,也無法思考。”這常常被認為是第一個哲學論證,因此,巴門尼德被認為是第一位形而上學家,第一位真正的哲學家。

當然,人們可以質(zhì)疑這個結(jié)論。有人認為,人類從開始學會說話(甚至在此之前)就已經(jīng)在論證了,我們至少會感到,甚至最古老的思想家(詩人和先知)也關(guān)切存在之謎,關(guān)心自己的存在、上帝或諸神的存在、善與惡、彼岸世界、死后生命。此外,巴門尼德用詩歌展開自己的論證,這與希臘以及整個中東的許多古代哲學家并無二致。在柏拉圖看來,這是哲學不可接受的論證形式,這種看法在很大程度上保持至今。盡管如此,巴門尼德為哲學思考開創(chuàng)了全新的抽象層面(當然,有人可能會說是不可理解的抽象層面)。如果極端抽象和論證是真哲學的標志,巴門尼德似乎就是我們尋找的第一位哲學家。

但如果我們尋找的是深刻的晦澀,這個稱號反倒要給巴門尼德的同時代人赫拉克利特(約公元前 540—約前 480)。事實上,赫拉克利特的“寓言”就其深刻性和難以理解性而言,在哲學中無可匹敵(至少在 20 世紀德國哲學家馬丁·海德格爾出現(xiàn)之前是這樣,海德格爾也大量借用了他這位卓越前輩的手法)。其他哲學家力圖探究自然的本原,赫拉克利特卻認為“自然喜歡隱藏自身”。他自己熱愛謎題、悖論以及令人困惑的文字游戲,以此來隱藏自己的意思。他總是激怒自己的同時代人,認為自然只向少數(shù)人呈現(xiàn)。他教導說世界包含某種基本秩序,邏各斯在萬物中運行,但他又提醒自己的同行,認為他們“永遠無法理解它,無論是否聽說過邏各斯”。

赫拉克利特聲名卓著的原因還在于,他那些看似顯而易見的說法,稍作思考就成了深刻晦澀的謎語,比如,“上行之路與下行之路是同一的。”他在談到死后生命的問題時還說過:“我們清醒時看到的一切,就是死亡”,以及“人們不要期望和想象死亡時到來的東西。”希臘文明在持續(xù)不斷的戰(zhàn)爭后極度渴望和平,他說:“戰(zhàn)爭乃是萬物之王。”不過,赫拉克利特與他的同時代人巴門尼德不同,并沒有對這些說法加以論證。他并沒有為相信這些說法給出理由,當然,他無疑對它們進行了大量思考。他滿足于被人們看作傳統(tǒng)意義上的圣賢、預言家、智慧之人、人類先知。

不過,倘若我們必須給出第一位(希臘)哲學家的名字,我們選擇畢達哥拉斯(約公元前約 581—約 507 年),他是絕大多數(shù)高中生都很熟悉的人物。畢達哥拉斯比赫拉克利特和巴門尼德年長一輩,與泰勒斯的最優(yōu)秀學生生活在同一個時代。他提出并證明“畢達哥拉斯定理”,構(gòu)成了幾何學的支柱:在直角三角形中,斜邊(最長的那條邊)的平方等于其余兩邊的平方之和。他在數(shù)學上還有其他重要發(fā)現(xiàn),包括“無理數(shù)”的概念——那些不能被平分為整數(shù)的數(shù)。(當然,埃及人和巴比倫人已經(jīng)計算出了圓周率,分別是 3.16 和 3.125,圓周率其實是個“無理數(shù)”。)

但是,畢達哥拉斯首先是位哲學家,而且是位有魅力的哲學家,他的思想包含宇宙本性和音樂的理論,也包含靈魂本性和最好生活方式的外來信念(他的很多思想,包括幾何學,都來自埃及)。柏拉圖在《理想國》中稱贊畢達哥拉斯,說他“主持著由親密信徒組成的團體,受信徒愛戴,并流傳下來某種生活方式,使畢達哥拉斯派時至今日仍卓然獨立于世界。”實際上,據(jù)說柏拉圖本人就是雖未明言卻極為虔誠的畢達哥拉斯派學者。

畢達哥拉斯生活和活動的地區(qū)是今天的意大利南部,遠離居住在希臘半島的其他哲學家。他的幾何學研究只是他宏大的世界觀和宇宙觀的小部分,數(shù)學規(guī)定了萬物的秩序。他說,萬物皆由數(shù)所規(guī)定。當然,這種觀點至今仍被許多物理學家所贊同,他們認為數(shù)學是理解宇宙的關(guān)鍵。畢達哥拉斯進一步用他的數(shù)學比例理論解釋一切,包括解釋音樂的本性和星辰的運動。他推斷說,星辰發(fā)出大量聲音(只有諸神聽得見),他稱之為“天體的音樂”。最重要的是,畢達哥拉斯提出了一套關(guān)于靈魂、死后生命以及正確的生活方式的復雜觀點。

他還采用并發(fā)展了從埃及和亞洲學到的大量靈修觀念和神秘觀念,包括輪回思想(柏拉圖可能從他那里獲得了這個觀念)。他身邊聚集了許多追隨者,不少是第一批女哲學家,她們因?qū)裆畛錆M思想、智慧的追尋而加入進來。但是,由于他是受到狂熱崇拜的人物(他團體的成員也非常成功地保守著秘密),我們對他的教義所知甚少。當然,創(chuàng)建宗教團體通常不被視為哲學家的標志,但很遺憾,第一位哲學家不愿讓自己的智慧得到較為廣泛的傳播。不過,我們把畢達哥拉斯稱作第一位(希臘)哲學家有以下這個簡單的最有力的論證: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在諸多思想家中,畢達哥拉斯首次明確稱自己為“哲學家”,“哲學家”(philosopher)就是“愛智慧者”。而且,既然哲學是自我反思和自我理解,我們就應該注重哲學家是如何看待自己的。

我們需要注意,愛智慧者并不必然就是擁有智慧的人。實際上,當有人問他是否擁有智慧時,畢達哥拉斯回答說:“不,我只是一個智慧的愛者。”正是這種探究、尋求的思想活動,而非總結(jié)性答案,才使人成為哲學家,因為總結(jié)性答案很容易簡化為缺乏思考的教條和標語口號,根本無需思考或理解。盡管我們很少見到他們觀點的只言片語,但仍可自信地把許多早期思想家算作哲學家,原因也正在于此。根據(jù)亞里士多德和其他資料記載,我們確實知道他們是探尋者,他們熱愛思考,他們不愿只是接受流行的意見和既有的信念,堅持要超越它們,有時還要反對它們。這也是我們把哲學家這個身份給予那些并不出名的思想家的原因,他們的習慣和表達方式對我們而言極為陌生,但他們的努力表明,他們是積極探究的探尋者。

或許,哲學家與其他人之間的唯一區(qū)別在于以下這個簡單的事實:哲學家徹底思考生活中的偶然性和不確定性引發(fā)的問題以及相應的膚淺答案。哲學家是否得到并寫下了他們的答案,這些答案是否流傳了下來,這些都是次要的。第一批哲學家定下基調(diào),確立新思考的嚴肅性,它常常是神秘的,與流行的陳詞濫調(diào)相對,因而也常常自覺“無用”。這些哲學家相互之間,以及與自己的弟子之間,相互切磋,共同進行思考訓練。他們交談,費心思考,但極少寫下什么東西。“發(fā)表或消亡”或許是大學校門上的標記,但這只是他們自己對學術(shù)專業(yè)化的迷戀而已。這與哲學或哲學性沒有任何關(guān)系。

畢達哥拉斯生活在公元前 6 世紀,他因此通常被歸入古希臘的第二代哲學家。因為他住在意大利而不是小亞細亞,他與同時代的哲學家的接觸很有限。但是,畢達哥拉斯確實見過比他年輕的同時代人赫拉克利特(毫無疑問,他說過很多針對畢達哥拉斯的壞話)。畢達哥拉斯也是色諾芬尼的同時代人,色諾芬尼對希臘流行宗教進行了充滿想象力的批判。但是,我們是時候該回到始于泰勒斯的所謂第一代哲學家——科學家。作為開端,盡管不是哲學的開端,他們的故事仍然值得討論。他們作為哲學家的條件不充分,這并不是因為他們?nèi)缃窀嗟乇灰暈榭茖W家而不是哲學家,實際上,早期歷史時代根本無法區(qū)分這兩種角色。就此而論,我們在早期哲學中把哲學與宗教神話區(qū)分開來也并無助益,盡管這種區(qū)分和張力確實已然開始出現(xiàn)。

簡而言之,泰勒斯之后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曼德之后是阿那克西美尼,阿那克西美尼之后是畢達哥拉斯、赫拉克利特和巴門尼德及其學生芝諾,芝諾讓一切都變得混亂。接著是“原子論者”、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薩戈拉和蘇格拉底的同時代人德謨克利特。蘇格拉底和柏拉圖之后是亞里士多德,亞里士多德總結(jié)了他那個時代的科學,并規(guī)定了后世上千年的多數(shù)學科。當然,還有其他幾十個哲學家,其中很多只是評注者和非嚴肅作家,多數(shù)已被歷史遺忘,但是,一般哲學史敘述中所呈現(xiàn)的穩(wěn)步發(fā)展的情景只是幻象,這很大程度上是亞里士多德發(fā)明出來的,或者更公平地說是他添加上去的。與時間歷程中的穩(wěn)步發(fā)展相反,我們擁有極其豐富、充滿分歧、糾纏難解的沖突觀點,擁有令人激動的論證、狂熱的思辨和激烈的爭論。黑格爾說,智慧的貓頭鷹在黃昏悄然起飛,與此不同,我們發(fā)現(xiàn)這些極具進攻性的、看似無畏的鳴禽帶來的是全新而陌生的黎明。

?柯克(Kirk)和雷文(Raven)認為,畢達哥拉斯更多是受到“宗教或情感沖動”的觸發(fā),而不是尋求一種對自然的理性解釋(第 216 頁)。這種虛假的對立籠罩著整個西方哲學史。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仁县| 常德市| 顺平县| 尚志市| 南川市| 长沙县| 井陉县| 万山特区| 肥乡县| 太仓市| 渭源县| 汉源县| 铜鼓县| 仁布县| 高阳县| 射洪县| 宿迁市| 安岳县| 巴彦县| 洛隆县| 花垣县| 会理县| 武安市| 抚顺县| 繁昌县| 儋州市| 新晃| 江西省| 沙雅县| 博爱县| 潮州市| 台北市| 微山县| 仁寿县| 桐梓县| 雷波县| 都安| 贞丰县| 黎平县| 平安县| 花莲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