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哲學簡史
- (美)羅伯特·C.所羅門 凱瑟琳·M·希金斯
- 3338字
- 2018-11-08 19:22:08
前蘇格拉底哲學家(1):世界的基質
我們將評論前蘇格拉底的古希臘哲學家的進展,在此之前,重要的是確定他們各自在其社會中的位置。他們的哲學口號是,用人們熟悉的東西來解釋未知之物,而不訴諸神性或神話(以自承“我不知道”的奇特方式)。他們對“常識”的依賴有時看似成了對常識的反對,我們將會看到,這在哲學史上其實并不少見。但是,在公元前 6 世紀和公元前 5 世紀的希臘,哲學之外的其他方面事實上也充滿創新且富有成效。其中最重要的是技術的興起。
希臘進入由富裕地主和農民構成的封建農業社會之后,出現了一個新階級,這個階級由工匠、商人和技工構成。(值得注意的是,商人常常被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用作例子。)發明家不計其數,新發明層出不窮。新的農業工具和航海工具也在此時出現,新技術和新工藝也相伴而生。希臘人從埃及和巴比倫引入的幾何學和其他數學體系,使他們能夠在航海和制圖方面有突破性的進展。當然,從實用性和人文性的觀點來看,最重要的是,科學和醫學實踐的蓬勃發展。偉大的醫生希波克拉底(約公元前 460—約前 377)概括了新的時代精神,他說:“人們認為疾病是神圣的,原因在于不了解疾病。但是,如果他們把所有不了解的事物都稱作神圣,神圣的事物就會無窮無盡?!?a class="Note" href="#footnote1" id="note1">①
泰勒斯的思考表明,他對于革新和技術的勃興極為熟悉。新觀念、新發明、成群結隊的商人、大批的新工匠,這些都是雅典和米利都的雅典殖民地的標志。(特洛伊戰爭之后,雅典人創建了米利都。呂底亞人與波斯人在公元前 6 世紀末才奪取了米利都。)據說,泰勒斯開創的科學思考并不是發生在思想真空或社會真空。實際上,類似的觀念在地中海東岸已經出現了很多年。特別是,哲學沉思反映了社會對技藝(techne)的迷戀,基于新技術的新技藝激發了新問題,并啟發人們用新的、更“具體的”方式看待自然。比如,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就常常用技藝觀念來類比德性。這是激動人心的時代,各種新思想和新實驗層出不窮。哲學只是其中之一。
無論前蘇格拉底哲學家在其保存下來的著作中是否有過明顯表述,他們的思考都包含著政治維度。哲學家沒有讓他們的思想飄蕩在空中。相反,他們把思想帶回大地。正是在希臘歷史的這個時期,梭倫對雅典進行了“現代化”改造,創建民主政制,賦予自由的男性公民投票權,并解放了某些奴隸(這些奴隸多半是雅典本地人,因債務或羞恥之事而被迫為奴)。梭倫之后,雅典又回到了專制,遭受到斯巴達的嚴重入侵,并經歷了當地人的革命。民主再次出現,但這并非我們幻想的輕松或非暴力過程。我們如果要理解第一批哲學家對秩序和理解的渴望,我們必須把他們置于暴力頻發的歷史背景中來考察。
泰勒斯用水這種基本元素解釋宇宙,這種自然主義觀點可能在我們聽來并不深刻,難以成立。但是,與其前輩不同,他對世界提出了非神人同形同性論的說明,我們稱之為“科學”的說明。而且,與關于諸神及其功績那些豐富多彩卻十分特別的故事不同,泰勒斯的說明為我們提供了統一、單一的世界觀。甚至世界依托于水這個觀念也十分引人注目。但是,如果亞里士多德對泰勒斯的解釋是正確的(即世界本質上由水構成),這種主張就為宇宙生成論問題提供了令人驚訝的答案。它也為較具體的宇宙論問題以及后來所謂的物理學提供了新開端。事物有幾種?泰勒斯的假說看起來相當簡單——亞里士多德是這樣看的,我們也是如此。但是,它標志著全新的思考方式,以及對起源的全新探尋。此外,在當時的背景下,這種說法并非完全不合理。我們現在都知道,就基本成分而言,人體的 98% 是水。②我們如果壓榨水果、木頭,甚至用足夠的力量壓榨巖石,最終都會擠壓出某種液體。普遍的觀察會讓我們支持如下觀點:水是基本物質。
我們對泰勒斯的其他思想所知不多,但我們知道泰勒斯以聰明才智和行事怪異聞名于世。據說,他因抬頭看天而墜入井底。據說,他還利用自己廣博的天文知識正確地預測到來年橄欖大豐收。于是,他提前投資收購橄欖油壓榨機,囤積起來大賺了一筆,成了當時的富翁。這些軼事表明哲學家(也是哲學)在西方傳統扮演著極為古怪、有時還極具諷刺意味的角色。
一方面,這個傳統處處可見魅力四射的名人、才華橫溢的怪人。另一方面,就西方哲學的本性而言,觀念有自己的生命,即使它們揭示出的是哲學家的某種深層關切。相比之下,孔子和佛陀的故事卻難以與他們的哲學分開來。儒家和佛教是某種關于孔子和佛陀的論述,但希臘哲學不是關于泰勒斯及其追隨者的論述,甚至也不是關于其中最具典范的人物蘇格拉底的論述。哲學從其誕生之初論述的就是觀念。于是,毫不奇怪,觀念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獲得了自己的生命,并成為哲學的中心。因此,哲學家的傳記只被視為流言蜚語。
西方哲學傳統向來是不斷在重新詮釋、創造和質疑自身。③這些傳統的哲學家甚至常常完全拒斥傳統本身。實際上,許多偉大的哲學家在自己巨著的開篇便宣稱自己前輩所言完全錯誤,這是西方哲學傳統極具魅力的特性。還有很多哲學家宣稱,他們已經完全終結了哲學,解決(或消除)了問題、一勞永逸地擺平了一切。新的哲學家、新的批評者、看待事物的全新方式總是層出不窮,即使偉大的哲學家也仍是爭論的中心(哪怕是“誤解”)。
這種情形甚至在哲學誕生之初便已是如此。哲學總是向問題開放:這是西方哲學區別于神話和宗教最顯著、最重要的地方。它明確表明自己歡迎質疑和修正。我們在此可以預先提提兩個重要的術語,即辯證的和非教條的。④特別是,泰勒斯受到比他年輕的同時代米利都哲學家阿那克西曼德(公元前 610—前 547)的質疑,阿那克西曼德反對泰勒斯認為“世界由水構成”的觀點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的觀點復雜得多,也系統得多(他的著作也是如此),以至許多學者認為配得上“第一位哲學家”這個稱號的,是他而不是泰勒斯。
阿那克西曼德對希臘的傳統宇宙生成論進行了條理化,區分了土、氣、火、水,并對它們的不同性質(熱與冷、濕與干)以及彼此如何相互作用產生自然(physis)作出解釋。泰勒斯追問,四元素中哪種是最基本、最基礎性的元素,阿那克西曼德的回答是“沒有”。宇宙的最終來源和萬物的基本成分是某種我們無法感知到的東西,他稱之為 apeiron(無定),我們只能把稱為“基質”,這個詞在希臘人那里的意思是“無窮”或“無限”。在科學史上,這或許是理論假設的首個重要實例,它本身不可感知,其存在卻能解釋可感知的現象。(電子和基因是更通用例子。)但是,阿那克西曼德的無定也像泰勒斯的水那樣,沒有生命卻又是精神實體。無需多言,它也是神圣的和永恒的,卻又不是普通希臘人相信的諸神。
阿那克西美尼也是米利都人,他是阿那克西曼德的學生。因此,他對他的老師那個神秘的、不可感知的無定進行了批評。他認為,回到普通經驗的秩序是他義不容辭的責任。阿那克西美尼為此論證道,氣是最基本的元素,它可以濃縮和蒸發、加熱和冷卻、增厚和變薄。
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美尼(它們構成米利都學派)跨過希臘古老神話和民間傳說。然而,我們應該小心謹慎,不要急于使用具有過于“哲學”和“理性”意味的術語去描述這種變化。他們只是為我們要稱之為“哲學”(以及許多我們要稱之為“科學”)的東西搭建了舞臺而已。不過,正是以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美尼為背景,我們才能理解他們的繼任者更為激進的背離,在這些繼任者中,著名的有畢達哥拉斯、赫拉克利特和巴門尼德。
①?引自 Benjamin Farrington, Greek Science (Harmondsworth, Eng.,: Penguin 1944).
②?譯者注:這個說法并不準確,人體含水量從出生到成年都在不斷變化,年齡越小,含水比重越高,成年人含水比重在 60%——70% 之間。
③?當然,不只是西方傳統如此。印度哲學中數千年的論爭,讓西方哲學中的許多論爭相形見絀,顯得不過是一時爭論而已。在中國,哲學辯論可以追溯到孔子和早期的道家,但是,正如在許多權威社會,這些辯論通常被認為對社會具有破壞作用而受到阻礙?;蛟S,人們可以悖謬地斷言:不斷重新解釋、發明和質疑自身,這種德性本身就是最具爭議的哲學德性。
④?人們應該謹慎,注意到“教條”(dogmatic)的詞根是“教義”(dogma),在宗教研究中,這個詞指的是某種極為重要的東西,根本沒有否定或封閉的意思。它只是指信仰或學說而已?!稗q證”這個詞也同樣被誤用。最初,它指的是“交談”,意思是說要嚴格審查和保持開放。但是,甚至在古希臘以及晚得多的馬克思主義思想那里,它有些像“教條”這個詞的消極版本(封閉和意識形態)那樣頑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