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亂世求學(5)

  • 金庸傳
  • 傅國涌
  • 4485字
  • 2015-04-16 15:22:38

中央政治學校是國民黨“黨立的最高學府”,前身為中央黨務學校,1927年成立于南京,蔣介石親任校長。1929年,改名為中央政治學校(1946年,與“三青團”的中央干部學校合并,改名為國立政治大學),實際主持學校工作的是權勢顯赫的陳果夫。這所學校的教育方法、課程配置都很特殊,強調軍事訓練、軍事管理制度,第一學期即以軍訓為主。在“文派學堂武派辦”的中央政校,學生見到教官要立正敬禮,敬禮時,腳要用力蹬一下,雙腳合攏,挺起胸膛,對此學生們無不牢騷滿腹。查出來不到課要受罰,如果不是為了點名,查良鏞寧可去圖書館鉆一整天,也不愿去受冤枉的苦。

那時,國民黨政府中不乏有向日本求和之想的人,經常宣傳“岳飛不懂政治,秦檜能顧大局”的思想。有一次陶希圣到學校演講,語氣間就有這樣的一些意思,學生聽得很氣憤,等到他第二次演講前,一些同學就先在黑板上寫了“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這副對聯。陶希圣見了這副對聯,心里有數,就不再提這個話題了。③

查良鏞課余也讀共產黨在重慶公開發行的《新華日報》,喜歡喬冠華以“于懷”的筆名所寫的那些國際述評。1944年,他在重慶寫過一篇短篇小說,題材是泰國華僑的生活,采用新文學的形式,題為《白象之戀》,參加重慶市政府的征文比賽,獲得二等獎,署的是真名。

在半軍事化管理的環境下,查良鏞讀完了一年級。放假前,教育長程天放在全校師生參加的“總理紀念周”上宣布,這一學年查良鏞的成績名列第一,予以嘉獎。暑假里,同學們大都回家去了,他和一些無家可歸的同學住在學校。天氣炎熱,大太陽下除了游泳不能做其他運動,他就在教室里埋頭讀書,讀了大部頭的《資治通鑒》和威爾斯的《世界史綱》?!顿Y治通鑒》是中華書局出的線裝本,字體很大,薄薄的書本拿在手里頗有古典之樂。《世界史綱》是大開本的插圖本,既厚且重,必須攤在桌上,他邊欣賞書中的圖畫,邊享受威爾斯以漂亮的文筆敘述世界史事。讀得倦了,他便大汗淋漓地蜷曲在窄窄的長凳上睡覺,醒來再讀。長凳只有半尺來寬,就是《阿Q正傳》里所說的那種條凳,他睡了一個暑假,居然從來沒有在夢中掉下來過。多年后回想,他說,《神雕俠侶》中寫小龍女在一條懸空的繩子上睡覺,靈感或許由此而來。那個暑假,他以中西兩部精彩的歷史書為伴,過得充實而快樂。①

① 陳橋驛《八十逆旅》,中華書局2011年版,149、256頁。

② 《明報月刊》1981年9月號,12頁。

③ 金庸等《三劍樓隨筆》,116頁。

在碧湖,一篇《阿麗絲漫游記》幾乎使查良鏞失學;在石梁,他又因反對訓育主任的學潮上了“黑名單”。這些教訓他沒有忘記,到了重慶,他只想埋頭讀書,盡管中央政治學校的派系斗爭很激烈,他從不介入,“我是很個人主義化的,我對校政雖有不滿,但卻沒有興趣加入對抗校方的政治活動。我只抱著現時西方學生的那種心態,希望多點個人發揮的自由。讀書歸讀書,不要有太多的管束”。

最終查良鏞還是闖了禍?!霸谶@所訓練干部的學校里,學生多對國民黨很忠心,有些守舊的同學甚至會把一些思想比較開明的同學拉到臺上去打。我看了很氣憤,就去找訓導主任辯理,主任反把我罵一頓,說我多管閑事,還說這些打人的同學是見義勇為,打的是異己分子。我說就算不喜歡異己分子,要打人也要講證據,況且不能這樣侮辱同學。但是我人微言輕,終究說不通,就離開了(退學)?!碑敃r,他激動地對訓導主任說:“好的領袖,好的三民主義是值得我們去擁護的,但是不能說不容他人懷疑、討論。”“離開”不是他自愿的選擇,他是被勒令退學。②

同學余兆文則提供了不同的說法。1944年6月長沙淪陷,8月衡陽失守,接著日軍進占獨山,窺伺貴陽,重慶震動,國民黨一度打算遷都西康。10月,蔣介石提出“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號召,發起史無前例的青年從軍運動,招募大、中學生組織“青年軍”。中央政治學校規定,所有學生,不管哪個年級,哪個系科,都要有投筆從戎的壯志和為國捐軀的決心,自己先報名,校方再審批。查良鏞不想參軍,拒絕報名?!澳悴粎④?,他們并不勉強,只是另請高就,滾出學校?!雹?

① 金庸、池田大作《探求一個燦爛的世紀》,7—8頁。

② 金庸告訴嚴家炎:“那個學校國民黨控制很嚴,國民黨特務學生把很多人看作‘異黨分子’,甚至還亂打人。我因為不滿意這種狀況,學校當局就勒令我退學?!薄睹鲌笤驴?998年12月號,34頁。他對記者說:“蔣介石是我們的校長,一聽到蔣介石的名字要立正敬禮,我就說:‘對校長當然要尊敬了,可是這樣子就像對希特勒一樣?!切W生就打我:‘你為什么把我們校長比作希特勒,怎么可以比呢?’后來學校就把我開除了,說:‘你污辱校長?!艺f:‘我對校長很尊敬的?!薄稌r代周報》2009年1月12日。

他在重慶中央政治學校只讀了一年兩個月,1944年11月又一次失學。

十二、中央圖書館

離開校園,年輕的查良鏞前路茫茫,他想到了表兄蔣復璁,當時正好在國立中央圖書館任館長。他進了中央圖書館,具體工作是登記借書和還書,每天的工作時間從下午兩點到晚上十點。

圖書館的工作,薪水不高,僅足以糊口,卻給了他大量讀書的機會。查良鏞在圖書館里一邊管理圖書,一邊讀書。一年時間里,集中讀了大量西方文學作品,有一部分讀的還是英文原版。他比較喜歡大仲馬、司各特、斯蒂文森、雨果的小說。②雨果的長篇小說《巴黎圣母院》,他讀的中譯本名為《鐘樓駝俠》。在他看來,這些18、19世紀的作家,他們的作品有共同點是“故事性”,但也不限于此:

以“偉大文學”而論,大仲馬與雨果的作品正是實至名歸。大仲馬能在世界文學史中占一席地,自然并非由于他的小說中情節的離奇,而是由于書中人物的生動。能創造一個活生生的人物,是小說家極高的文學才能。③

當時,一本以時事譯作為主的《時與潮》半月刊在重慶風行一時,這是幾個東北青年1938年5月在武漢創辦的,以齊世英為發行人,后遷到重慶。因為及時把國際上關于政治、經濟、外交、軍事等方面的文章翻譯過來,受到許多讀者歡迎,每期銷到兩萬多份,又增出了副刊、文藝雙月刊,合在一起總銷量有三萬五到四萬份。①

① 彭華、趙敬立《揮戈魯陽:金庸傳》,30—31頁。

② 嚴家炎《金庸小說論稿》,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216頁。

③ 金庸、池田大作《探求一個燦爛的世紀》,196—197頁。

查良鏞是《時與潮》的熱心讀者,看到這個刊物受歡迎,也想模仿《時與潮》辦一份刊物。他找了幾個老同學,合計辦一份《太平洋雜志》,刊登從國外翻譯過來的作品。他充分利用圖書館豐富的藏書、資料,每天上班時,一有空就著手編他的雜志。下了班,他就帶著英漢字典,匆匆忙忙趕到離中央圖書館不遠的美軍俱樂部,搶譯新到的外國報紙雜志,這些報刊由美軍飛機直接帶來,都是最近出版的。幾個窮學生四處借錢,也沒有籌到印刷費,好不容易找到重慶大東書局,勉強賒賬給他們印了一期,創刊號印了三千冊,很快就銷完了。但由于紙價飛漲,當他找大東書局印第二期時,他們說什么也不答應賒欠,《太平洋雜志》只出一期就??耍瑒摽柍闪私K刊號。

在圖書館管圖書不是長久之計。第一次辦刊的失敗對查良鏞打擊不小,正當他失落、彷徨的時候,湘西那個同學的哥哥有事到了重慶,懇切邀請他再度去湘西,幫助經營農場,并承諾只要等農場開墾出來種上油桐樹,就送他出國讀書。留學何嘗不是他的夢,如此誘人的條件足以令他動心。想到湘西地處偏僻,時間長了,未免寂寞,他向農場主提出一個條件,要帶同學余兆文一起去,待遇必須和他一樣。農場主爽快地答應了。雙方當時交談的情景,余兆文親眼所見:

金庸也不是一個計較一時報酬的人,只求有個陪伴,要帶我同去,待遇也和他一樣,這也是有待農場有了出息以后的事,算不上苛求……所以雙方毋須討價還價,也不必立據定約,只是君子協定,開誠布公幾句話就談妥了。我們又沒有什么細軟或大包大件要打點的。兩人只帶了一卷鋪蓋一只箱,說走就走。②

1945年,他向圖書館辦完離職手續,就和余兆文匆匆離開重慶,告別了一年中有半年被霧和雨籠罩的霧都。

① 《齊世英口述自傳》,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1年版,161—162頁。

② 彭華、趙敬立《揮戈魯陽:金庸傳》,35頁。

十三、湘西的民歌

在湘西農場,查良鏞還是保持著閱讀的習慣。離開重慶時,他帶了一箱書,有許多外文書,有空時,他便嘗試著翻譯。1942年,他就想動筆將《詩經》譯成英文,只譯了一部分就作罷了。初來湘西,他計劃編譯一本《牛津袖珍字典》,最終也沒有完成。

在湘西種油桐樹的時光是寂寞的,也是值得回味的,那是沈從文小說《邊城》中翠翠的故鄉,那里的山山水水,熱乎乎的烤紅薯,悠揚的民歌,淳樸的民風都留在了他記憶的深處。

當地漢人苗人沒一個不會唱歌,幾乎沒一個不是出口成歌的歌手,對于他們,唱歌就是言語的一部分。冬天的晚上,我和他們一齊圍著從地下挖起來的大樹根烤火,一面從火堆里撿起烤熱了的紅薯吃,一面聽他們你歌我和地唱著,我就用鉛筆一首首地記錄下來,一共記了厚厚的三大冊,總數有一千余首。這些歌中談情的數量固然最多,但也頗有相當數量的歌曲是詛咒當時政治的,然而在一般印行的民歌集子中,卻很難看到這些東西,那當然是因為怕犯當政者之所忌的關系。①

不知那三大冊、上千首鉛筆記下的民歌而今安在?

在這個民歌蕩漾的世界,查良鏞先后兩次共生活了約兩年時光。難怪他會一次次地想起湘西,《射雕英雄傳》中一燈大師、瑛姑隱居的地方都在湘西,“鐵掌山”在洞庭湖向西,“經常德、辰州,溯沅江而上,瀘溪與辰溪之間有座形如五指向天的高山”。這些地名不是來自書本、地圖,而是他足跡到過的地方,是他生命中所熟悉的?!哆B城訣》中忠厚純樸的狄云就出自這片土地——“那是湘西沅陵南郊的麻溪鄉下”。小說中有個細節,狄云在獄中五年終于出來時,“剝了蘿卜皮,大大咬了一口。生蘿卜甜美而辛辣的汁液流入咽喉。五年多沒嘗到了,想到了湖南的鄉下,不知有多少次,曾和戚師妹一起拔了生蘿卜,在田野間漫步剝食……”

① 金庸等《三劍樓隨筆》,174頁。

他說:“我的小說中,最好的女人是湖南人,最好的男人也是湖南人?!詈玫哪兄鹘鞘呛苤液?、老實、樸素,受了委屈也不怪人家,武功不是很好,對人很體貼的狄云,湘西沅陵一帶人……我從小就聽桃花江的歌,我想象到湖南來可以見到很多漂亮的小姐。實際上當然還是見到了,不過見到了,也只是看看罷了,沒有下文?!雹?

湖南的風俗習慣在查良鏞的生命中也留下了烙印。《飛狐外傳》寫到胡斐過五嶺入湖南,在衡陽的飯館吃飯——

少停酒菜送上,湖南人吃飯,筷極長,碗極大,無菜不辣,每味皆濃,頗有豪邁之風……

這當中就有查良鏞自身的體驗?!渡涞裼⑿蹅鳌分忻枋龅你浣睦w夫,正是他熟悉的——

眼見日將當午,沅江兩旁群山愈來愈是險峻……只見上行的船只都由人拉纖,大船的纖夫多至數十人,最小的小船也有三四人。每名纖夫躬身彎腰,一步步地往上挨著,額頭幾和地面相觸,在急流沖激之下,船只竟似釘住不動一般。眾纖夫都是頭纏白布,上身赤膊,古銅色的皮膚上滿是汗珠,在烈日下閃閃發光,口中大聲吆喝,數里長的河谷問呼聲此伏彼起,綿綿不絕。

① 江堤、楊暉編選《金庸:中國歷史大勢》,21、26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瓮安县| 塔河县| 郑州市| 和田市| 秭归县| 明星| 永仁县| 公主岭市| 南阳市| 红安县| 象州县| 大理市| 合水县| 津市市| 岑巩县| 黄陵县| 开阳县| 革吉县| 汉阴县| 工布江达县| 枣强县| 常熟市| 习水县| 炉霍县| 高唐县| 阜阳市| 交城县| 天气| 板桥市| 岳普湖县| 根河市| 宝丰县| 龙岩市| 维西| 双桥区| 壶关县| 易门县| 鸡西市| 湘潭县| 南阳市| 武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