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2月,《明報》以800多萬元按揭買下整幢南康大廈,改名明報大廈。這樓共有十層,屋頂另外搭建了半露天的員工餐廳。在寸土寸金的香港,這是《明報》成功的象征。
墨綠色的明報大廈前,古舊的電車軌上,叮叮當當的電車來來往往,對面是一排矮矮的舊唐樓,不遠處是兒童圖書館。在明報員工的印象中,周圍是一片小鎮風情。北角的鬧市隔在步行不過十分鐘的路程之外,鬧市的酒樓,明報員工常去的有“敦煌”“新...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1976年12月,《明報》以800多萬元按揭買下整幢南康大廈,改名明報大廈。這樓共有十層,屋頂另外搭建了半露天的員工餐廳。在寸土寸金的香港,這是《明報》成功的象征。
墨綠色的明報大廈前,古舊的電車軌上,叮叮當當的電車來來往往,對面是一排矮矮的舊唐樓,不遠處是兒童圖書館。在明報員工的印象中,周圍是一片小鎮風情。北角的鬧市隔在步行不過十分鐘的路程之外,鬧市的酒樓,明報員工常去的有“敦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