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與小
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云氣,負青天,然后圖南,且適南冥也。斥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辯也。
莊子在這里又重復這個故事。扶搖是風的名稱,我們前面已經講過。羊角也是風,什么叫羊角風呢?不是指有些人昏倒在地,嘴歪、發抖、口吐白沫那個羊角風。這個羊角風就是龍卷風一類的風,由地面向上冒出來,像羊角一樣旋轉吹的。
扶搖風是從海底來的,從海上面吹起來,現在叫做臺風之類的風,所以這兩種風是不同的。上古的風都有名字,像現在臺風有名字一樣。這個“摶”(摶)字很妙,不是搏斗那個搏,但也是搏斗的意思,是跟風相爭,把風卷在一起,大鵬鳥的翅膀把大風都包圍了,所以飛上了九萬里的高空。
“絕云氣”,到了最高處,大氣層在它的下面,所以叫絕云氣。高空上面沒有云,就到了太空的邊緣?!柏撉嗵臁?,最高空不但沒有云,連空氣都沒有了,但是太空上面還有的那個,我們中國文學稱為青天,有時候也叫青冥。
講到這里,我們談談中國文學同上古的文化,那是很妙的。怎么妙呢?所謂冥,太空青冥之天,上面沒有東西,看不見。現在我們科學到達了月球,在超過地球以外有一段黑暗,其實就是中國上古所了解的青冥。那是黑黑的,什么都沒有,空洞的這一段,就在我們地球與其他星球之間,所以也叫青天,也叫青冥。這一段正說明了這個“然后圖南”,企圖向南方飛,向南極飛,“且適南冥也”,到了南極。
“斥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斥
”就是小雀鳥,“奚適”,就是說何必到那里。小雀鳥笑大鵬鳥,何必到達那個南極去呢?“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小鳥說,何必飛得那么辛苦呢?像我一樣,一跳跳了幾尺高,一飛幾丈高,也很好了。飛下來在那個蓬蒿亂草之間站一站,這不也是飛嗎?也飛得很痛快呀!何必一定要飛那么高遠呢?“而彼且奚適也?”大鵬鳥何必飛那么遠到那里去呢!莊子在這段最后說“此小大之辯也”。這是結論了。
我們假使用邏輯來看這篇文章,莊子由第一句話“北冥有魚”開始,到這里作了一個結論,他說一般人不相信物化,為什么不相信呢?“小大之辯也”,智慧、境界、大小不同,所以不相信這個道理。
前面我們曾提到過,人類可以解脫宇宙物理世界的束縛,而找到自己生命真正的自在與自由。同時也說明,人世間不管做人做事,乃至于修道,首先是要見地高超,有遠見才能有成就;見地不高,知識范圍不高,成就也就有限。那種有限的成就,可能與這個小鳥一樣,跳一跳,飛個幾丈高,休息下來,在亂草堆上一站,隨風搖一搖,也很悠哉游哉。有人要來捉的時候,“咚”一跳,就飛到那棵樹上去了。這一種人生境界,也活了一輩子,也活得很快活。
這也像是小孩子玩水一樣,茶杯里放一片小小的樹葉,或者弄一個黃豆殼,在水上面漂一漂,兩個小孩子可以玩一天;你看我的船開到紐約了!你看,靠岸了。用嘴呼呼吹,大風來了!兩個小孩子,玩得很高興。他那個境界,與我們現在做生意,賺一千萬美金一樣的舒服啊!境界也是一樣的。愛吃辣椒的人,辣得滿頭大汗,同那個愛吃甜味的人,那個舒服境界都一樣,只是辣得不同,甜得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