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時間:二〇〇三年十一月十日至十四日

第一講

內容提要:

學禪定是什么目的

截斷眾流

頓然而悟

知覺與感覺

風和氣

南師:開始講修持之前,我先問你,在你幾年前來這里參加禪七打坐以前,你有沒有在別的地方學過靜坐、瑜珈、冥想之類的?

圣吉:我初學靜坐,是在加州一所由日本禪宗大師鈴木大拙開辦的禪修中心。那是很多年以前了,我當時約廿一歲,還是大學生。其后我也陸續參加過一些其他的靜坐活動,像是印度大師Swami Muktanada的課程,還有一些開發人類潛能運動之類的修習。

南師:以你的年齡,應該沒有見過鈴木大拙本人。

圣吉:是的,我參加他的禪修中心時,鈴木大拙本人已經去世了。

南師:鈴木大拙只是講禪,不做工夫的。修持正是我們今天要談的題目。無論如何,比起密宗還有一些其他的門派,至少你由禪宗開始,算是走了一個比較好的路線。

在正式開始之前,我再問你一個簡單的問題,你學這個的目的是為了入世還是出世?因為目的不同,開始修持的方法也不同,但是到最后仍然是相結合的。

圣吉:好一個簡單的問題!好,我給一個簡單的回答,我想為人類做出貢獻。

南師:好,這是你現在這一次的答案,你自己記住。你每天打坐幾次?

圣吉:早晚各一次。

南師:每次多久呢?

圣吉:早上一坐約四十五分鐘到七十五分鐘,晚上約半小時。我早上也做氣功,所以一共要用上兩小時。

南師:針對你的目的,我們談一些修持的方法。你做了精神會好,心理也會寧靜很多。

上次你來這里的七天當中,我們有沒有提過生與死的問題?人怎樣生出來的,死時又是什么情形?

圣吉:有的。

南師:現在我們只講生的一面。生命都有兩個層面,一個是知覺的,像是意識、思想、情緒;另一個是感覺的,例如疲勞想睡、肚子餓要吃等。知覺用現代話說是心理的,感覺是生理的;西方說知覺是理性的,感覺是感性。西方認為理性是唯心的,這不同于我們講的唯心,他們認為感性是唯物的。

當你打坐時,你的思想在轉動,有時多一點有時少一點,你清楚嗎?

圣吉:很清楚。

南師:這個思想,縮小到唯識的說法,是屬于第六意識的分別意識。你還記得,我說過第六意識不屬于身體,也不屬于腦,不在內,也不在外,無所在,又無所不在。密宗和西方觀念認為第六意識是在腦,這是錯誤的,因為腦僅僅是身識的一部分。

我常聽人說打坐坐不久,坐久了不是這里不舒服就是那里痛。如果有人用槍指住你的頭,你敢動一下就開槍,你還敢下座嗎?這時第六意識都知道,可是身識就不影響你了。

圣吉:是的,我有時打坐時腿部抽筋,非常痛,但是還會忍住不動。如果是在睡夢中抽筋,我一定會本能地放開腿去按摩它。

南師:不錯。所以打坐坐不住了,到底是身子坐不住還是心坐不住?自己檢查看看,大部分都是第六意識要你下座的。第六意識晝夜都在不停地流動,連睡眠時也不停,仍在做夢。不過也會有短暫的停止,不做夢了,好像真睡著了,其實那個還是第六意識的境界,是第六意識呈現的昏沉境界,我們叫它睡眠。你打坐時有過第六意識被截斷的經驗嗎?

圣吉:有時候有,但是不常。

南師:可惜那一下你把握不住,否則今天的你就不同了。不只是你,所有的人都不行。這一剎那不是只有在打坐時來到,行住坐臥,任何姿勢都有可能發生這個第六意識之流被切斷的情形。這像是把流水一樣的知性從中截斷,是很不容易發生的。下次碰上了千萬不要錯過,就定在那上面,越久越好。

圣吉:我是碰過幾次的,其中一次是我在一個冰凍的湖邊上,它突然來了,我的念頭完全停下來,當時沒有任何感覺或知覺。在打坐時,也發生過幾次。

南師:好。鈴木大拙講了很多這種境界,但不要搞錯,這完全不是開悟。這僅僅是個提供開悟的機會,也不要認為是開悟之門。歷史上很多祖師,就是在這意識之流突然被完全截斷的時候,爆發出開悟的。

這個境界在一般人大喜、大怒、大哀、大樂的時候,也可能會產生。你能在它來臨時認得它,多保持在這個境界,遲早可以開悟的。

在中國宋朝的時候,有位官做得很大的文人,他去請教一位禪師,問佛經上說一陣黑風把你吹到羅剎國土,是什么意思。哪曉得這位一向待他很好的師父,居然把臉一變,把他羞辱痛罵一頓。這位官員素來對師父恭敬,不料被這么一罵,氣得不得了,正待發作,此時師父又收起忿怒之相,對他說,喂,這就是一陣黑風把你吹到羅剎國土了。這文人慚愧之極,當下稱謝。

這個境界甚至在打仗殺敵之際都會呈現的。不但如此,我年輕時人家問我,什么工夫才能開悟?我告訴他們,很簡單,開悟的前奏境界就像是你大便憋急了,在大街上來回找廁所找不到,正急得不得了,忽然找到,褲子一脫,咚,哇!那差不多是了。

另有一個禪宗故事,有個居士在外參禪三十年不開悟,灰心了,算了,還是回家吧。他回家當晚就與妻子行房,正當緊要之際,他忽然一躍而起,大呼我悟了!把太太都嚇昏了。我可不是鼓勵你們天天去找另一半練習這個!

禪宗祖師說過“截斷眾流,頓然而悟”,那個時候才有頓悟的可能。截斷眾流是定的境界,頓然而悟是慧的境界,這叫定慧等持。一切眾生隨時都有截斷眾流的情況,只是認不得。當年我在四川從山上下來,看見一頭牛,農夫把它背上的重負卸下來,這牛已累到極點,就頓在那兒,一動也不動。我就上前拍拍它,對牛說,老兄,你怎么不悟呢?可惜牛不懂。

在中國的《高僧傳》中提到過有兩位同參的師兄弟,程度都很高了,其中一人明白前生來世事,自己也知道將要死了,死后會投胎作牛還債,就告訴他師兄,請到時提醒一聲。這僧人隨后就死了,師兄也依僧制將他火化。十八年之后,這師兄有位徒弟要下山去南方,師兄就吩咐徒弟在某日某時某地,你會見到一頭牛,你上前對它呼喚我師弟的法名,并且幫我對它讀一封信。徒弟依照指示,屆時果然在師父講的地方碰到一頭牛,就上前連呼名字,并且拿出信來讀:“可以解脫了!”那牛聽了,站著就死了,就解脫了。

你靜坐要找好的境界,當你一上座剛把腿盤起來那一剎那,就是最好的。當你把腿盤好了,心里想著要打坐修行,妄念就來了。

這一大段是講關于知覺、理性的部分?,F在來講感覺部分,生理的。我們采用佛家的說法,這個身體有五大:地、水、火、風、空,這你已經知道了。你知道中國正好發射了載人衛星去太空嗎?

圣吉:知道。

南師:我們就用這個講。這個地球的土地是地,大地是浮在水上面,是有溫度的。溫度高的叫熱,低的叫冷。最冷到零下幾百度,但還是有個溫度的,是相對的。地、水、火外面包著一層是氣。氣不是風,氣動了叫風。火箭上升時,沖到大氣層時會發高熱,因為與氣摩擦的關系。氣的外面是空,這空還是東西,是物理的空,不是佛家講的空。

我們的人體也是一樣,五臟六腑、骨骼這些都是地,是浮在水上,人體的百分之七十也是水,也是溫度。包含這些東西的是氣體,這氣體是寧靜的,還是物質,動了就是風。它是無色有質的,也就是眼睛看不見的。虛空也是如此,無色有質。人體向兩側張開雙臂所形成的一圈空間就是虛空,這個里頭有光的,現代科學可以照相出來。這就是地、水、火、風空五大。

圣吉:您所說的,罩在身體外面的光環(Aura),與五大是什么關系?

南師:地、水、火、風每一樣都自己會放光的。所以修白骨觀到最后要你觀想白骨流光,其實白骨自己會發光的。

五大當中最重要的是風大,風大不是呼吸,但是到我們生下來成了后天的呼吸作用。人為什么要呼吸?照科學的道理,吸進來是氧氣,吐出來成了二氧化碳。碳氣在身體內不對了,自然要吐出來的。樹木也呼吸的,不過白天吐出來是氧氣,到晚上也吐出二氧化碳。所以晚上不要去樹林走,不要以為那兒空氣新鮮。

圣吉:容我打個岔,空氣中的氧和二氧化碳是否仍舊算是地大?我的意思是,因為氧的流動形成了風,可是氧本身是地大。

南師:氧是風大,可是要知道,這個身體里面完全沒有碳也是不行的。所有的草木、動物、礦物,乃至一個細胞,都有膨脹收縮,也就是這個呼吸的作用。如果把呼吸停掉就進入那個空大,物理空的境界,空大的壓力是非常大的。

圣吉:您說的停止呼吸是停止心肺的口鼻呼吸,還是停止整個身體的呼吸?

南師:這個我們等一下再談。

胎兒在母親子宮中不是用鼻子呼吸,完全靠臍帶。生下來把臍帶一剪,嘴里面的臟東西掏干凈(順便一提,這臟東西都是胎毒,如果挖不干凈日后會引起各種疾病),嬰兒哇的一聲,先把生命中的氣吐出來,鼻子才吸入第一口氣,以后就不斷一呼一吸到死亡為止。(有經典說法不同)

你打坐時氣住了,鼻子呼吸停了,此時會感到慢慢下腹在動,就像胎兒不用鼻子呼吸用臍帶呼吸一樣??墒且话闳俗霾坏?,他一到這個階段,就有一股氣向前沖。在肚臍以下恥毛以上的一條線的位置,我們過去叫青春腺,氣沖到這里,性欲就上來了,就非要解決不可,結果就放掉了。此時如果可以不犯性欲,身體自然就一天天好起來了。在我的少年時期常覺得青春腺這里很舒服,你年輕時也覺得如此嗎?

圣吉:我不記得了。

南師:你太聰明了,聰明的人青春期來得早,容易早熟。你大概很早就失去青春了,哈哈哈!在座其他人也一樣嗎?至少你們小時候在屙尿后會哆嗦一下吧?有嗎?

明天我們繼續講,要教你用功的方法,今天先把法門的名稱告訴你,叫做安那般那,安那是出氣,般那是進氣。嚴格說來,安那般那是關于膨脹收縮,不是指呼吸。今天就講到這里了。

圣吉:我想澄清一下關于五大的問題,譬如水,煮沸了成汽,就不是水了,水結冰了,就成了固體的土了。是否正確?

南師:是的,水大和土大關系很密切,所以人體百分之七十是水。但不是說四大可以變來變去,佛講過的:“四大性離”,它們各有各的范圍,水化成蒸氣,是水受風的影響,變成蒸氣的現象,不是水變成風。四大性離,組合起來變成物質世界,變成身體生命。四大最后歸到空,空大又和四大彼此不相關的。

南懷瑾先生與彼得·圣吉

第二講

內容提要:

安那般那出入息

修出入息是修什么

呼吸不是息

念頭和氣

南師:今天開始為你講安那般那的修行方法。這在佛家講算是共法,不是不共法。為什么呢?因為像印度的軍荼利(今多譯為昆達利尼)瑜珈或其他瑜珈門派,婆羅門教,西藏密教,小乘、大乘,乃至其他世界上一切的宗教,在講修定求靜,都共同走這個路線,所以稱為共法。至于佛法和其他宗教的不共法,是講般若、智慧的成就,不過仍然是要配合共法的修行而來。

現在我們把名詞重講一下,呼出去叫安那,吸氣進來是般那,中文叫出入息。上次說過,人在胎中是不用鼻呼吸的,所以胎兒沒有出入息。但是胎兒自己有股生命的功能,自己有息,有生有滅,是生滅的現象。比喻來說,就好像是電流一樣,記住這只是比喻。但是生滅不是中斷的,而是相續不斷的。

胎兒出生,臍帶剪斷了,嘴巴里的臟東西挖出來,開口“哇”一聲,原來生命里的氣呼出來,然后鼻子吸入第一口氣。最后死的時候又再呼出最后一口氣。佛經、密教、道家都沒有交代清楚的一點是,嬰兒從生下來到死亡,都是呼吸自然往來;但是胎兒沒有鼻孔或毛孔的呼吸,只靠一股用今天的話說是能量的作用,不斷地膨脹收縮,生命就逐漸成長。真修息是修那個作用,不是呼吸往來的作用。這一點要先交代清楚。

現在一般的呼吸修持方法叫數息觀,分數息、隨息、止息。包括日本禪宗在內,大家都把呼吸往來當成息了,他們講的數息,不是指那個不呼不吸生命本源的息。中文里“息”是休息之意,《易經》觀念的息是成長的意思。呼吸往來是消耗放射的作用,吸進來呼出去是生滅法;但是“息”不是消耗,而是不進不出,停止在那兒。這個是了生死的法門。

中國的天臺宗講得非常清楚,把呼吸和息的關系分成四種:一進一出很急促的,只到肺部,例如在跑步時的呼吸,叫作“喘”。不急促的往來呼吸叫作“風”。比較深長的,寧靜了的呼吸,譬如在打坐或者睡著時的,很細,連自己都聽不見聲音,只在鼻尖上有感覺的叫作“氣”。你觀察人的睡相,如果還有呼吸往來,這人沒真正睡著,腦中沒有完全休息。有那么一剎那,這人不呼不吸了,那是真睡著了,那是“息”的境界,完全寧靜了。普通人在靜坐或睡眠時碰到這個境界是很短暫的,馬上又回到呼吸往來境界,氣又一進一出。一個人打坐時,在他旁邊可以聽到他呼吸很粗的,那根本就是在散亂,哪里是打坐!有經驗的老師只要一看一聽,就知道此人是否真正在打坐。

西方的運動不談,現在連東方練武術氣功的,甚至瑜珈的,都教人把氣吸進來,保持在下腹丹田,然后叫這個是“氣”,那是完全搞錯了,這是在玩弄“風”。而且把氣憋在肚子里,只會搞得肚子愈來愈大。這么做,充其量只是幫助內臟運動而已。

你注意一下八九歲的童子,他身子的肺部和胃部是圓滿成一條線下來的,他呼吸進來是遍及全身的。真練工夫的人,懂得吸氣進來時,腹部是收進去的。打拳的人一出拳會“喝”一聲,這是把氣放出來增加力量,比悶聲不響出拳的力氣大。但這只是風的作用,不是息的作用,氣真的充滿時,不呼不吸了,只要意念一動就起作用了。

普通人呼吸都是肺部作用,只用到一半呼吸,不要說息了,連氣都不算。能練到氣了,身體絕對會健康的。有禪定工夫的人,呼吸就不在肺部,而是在丹田,這是自然的。童子成長了,有了男女關系之后,氣就破掉了,呼吸就只有一半了。丹田呼吸指的是在娘胎里用肚臍的自然呼吸,但這還只是氣,不是息。

像某人的女兒只有十四五歲,最近幾個月跟著媽媽打坐,她就告訴媽媽,其實人的呼吸不管白天還是晚上,都是在肚子這里呼吸的。成年人能做到隨時這樣呼吸,此人一定健康。至于進一步練到長生,也要從這里開始練。

為什么跟你講這些呢?因為我看到你在報告中說,自己打坐時呼吸停止了,其實還沒有停止,但是也差不多了,所以詳細為你說一次。不過要注意,如果工夫到了止息境界,身心會起很多變化,這慢慢再說。你要知道,念頭和息是兩回事,假如我們每個思想都能和息配合,就進入禪定了。

多年以前,我大概二十五六歲時,有一天陪同我的老師散步。他忽然抓住我的手,問:“是思想先動還是氣先動?”我毫不考慮就回答:“當然是思想先動?!彼盐业氖忠环?,說:“了不起,你真懂了。我問過好多的老前輩,他們都認為是氣動了念頭才動,其實不是的。”

所以,念頭和氣是兩個東西,要能做到呼吸不動,念頭專一不散亂,這叫作“心息相依”,在密宗叫“心氣合一”。念頭不散亂,只有一個念頭,與氣合一了,是很重要的。像這個女孩,雖然已經有過月經了,但是因為心念比較清凈,就容易做到在丹田呼吸。年紀愈大,心愈亂。思想愈動,氣也愈短,就不容易做到了。

打坐時能先做到氣充滿下半身,繼而到四肢,然后鼻子沒有了呼吸,那就差不多要到止息了。

圣吉:我有時打坐時呼吸停了,我注意到:如果又開始呼吸,是因為我的念頭動了。換言之,也是念頭先動,氣再跟著動。

南師:是的,念動然后氣動。要心息相依才能得定,心動了,息也就動了。安那般那這個法門是非常細的,這一次我不能詳細講,只能初步說說。有時一個人在極度專心工作時也會有暫停呼吸的情形,在受到極度驚嚇的時候也會如此。這是因為心念高度集中了,所以基本上都是心念的關系。念頭清凈了,呼吸也放慢了。了解這個,對于你的身心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所以第一要明白自己呼吸的長短,佛經說:“息長知長,息短知短?!倍⒊錆M全身也知道,息導致全身每一個細胞起變化也知道,這個知道的知是心的知??墒且话闳私忉屽e了,認為息是呼吸,注意力就放在一進一出的呼吸上,變成在練氣了,這是大錯特錯。知道息長短,是要知道這個不呼不吸暫停期間的長短。開始時,這個暫停的期間是很短的,慢慢練習久了,念也定住了,能跟它配合,氣就能充滿你全身。今天已經講得很多了,你去練習練習,明天再繼續。

第三講

內容提要:

六字口訣

安那呼出病氣業氣

南師:昨天講安那般那,講息的道理,有什么體會嗎?

圣吉:很有用。

南師:我知道你以前學過,也會用呼吸法門,現在要懂息的道理。

圣吉:我就這個問題想請教老師,當我的呼吸全靜下來了,我是清楚知道的,一切都靜了下來??墒钱斘业谋亲雍粑V箷r,我仍然覺得腹部的中心,大概就是丹田位置仍然在呼吸。這是否就是老師在第一天所講的,細胞也會有的膨脹收縮功能?

南師:你問這問題代表你沒把昨天講的聽進去,這個法門的確很難。我先回答你的問題,然后再把安那般那法門講一次。你太著意在呼吸的一進一出上了,我教你的是個大的呼吸法門,你專重鼻子的呼吸變成在練氣功了。

我們現在講的是禪定,你打坐時先把念頭放松,什么都不去管,過去、現在、未來都拋開。自然地呼吸,開始時是用鼻子呼吸,當你靜下來了,呼吸會變得深長。慢慢地自然會成為丹田呼吸,不用你去著意或者去守住丹田的。密宗和道家會要你守丹田,我們現在講的安那般那法門不用這個。

圣吉:我的經驗是它會自然發生,不可能人為產生。

南師:對,就像昨天告訴你的,你要知道呼吸變得深長。現在我為你重復一次安那般那的要點。這個法門依中國的天臺宗,是有為工夫配合無為工夫一起的,上座后身心都放掉,一切不管,先清凈一下,即使是假象的清凈也沒關系。

其次,你調整清理身體內部。一般人飲食男女沒有斷的,身體都有毛病,就成為修行的障礙。天臺宗用“六字口訣”來清理身體內部。這個法門最原始是跟著佛法傳到中國來的,不是天臺宗的祖師們所創造的。后來中國的道家也學著用。六個字和相對應的器官是:

呵(讀如“猴”)→心

呼→胃

噓(讀如“河威”合音)→肝

吹→腎

嘻(讀如“河宜”合音)→三焦(荷爾蒙系統,甲狀腺、胸腺、腎上腺)

呬(讀如“斯”)→肺

(括弧內為國語發音)

這些字本身沒有意義,你每一口氣拉長讀一個字,但是不能讀出聲音來,你只是要借用它們發音的嘴形,以聽不見嘴中發音或呼氣的聲音為準??次易觯蠋熓痉叮?。

當你一口氣吐出“呵”的時候,觀想在心臟部位的業氣、病氣都吐出來了。一口氣吐盡了,把嘴一閉,身體自然會吸氣進來,完全不用你去指揮,也不用費力。你如果在吐完氣之后還拼命吸氣回來,是錯誤的做法。另外五個字也是一樣。

好,你每次練習安那般那,第一,把念頭都拋開,放松身體。第二,用六字口訣調整身體里面的器官,或者有其他不舒服的地方,也用呼氣的方法清理。例如,你覺得胸口悶悶的,可能是心或者肺的問題,就用“呵”或者“呬”字。腰部不舒服可能是腎的問題,就用“吹”字。余法類推。這里面還可以配合特定的動作,可以練武功練劍,有一種功夫可以把吐氣練成嘴中的吹劍……我們這兒講不完的。

做完全部六字口訣也要用上不少時間,把內部打掃干凈,氣路通暢了,就自然進入安那般那呼吸,但不用特別去注意呼吸。我在第一天說過,風大是五大中最重要的,所有的病都是因為氣不通而起的。

你做了清理,如果還有哪里不對,再用安那排出病氣業氣。你如果思想不能靜,能真練好了出氣,思想煩惱也會少了。我們人在大煩惱或者累極了的時候怎么做?是不是長嘆一口氣?對不對?嘆出去就舒服了。男女在做完那事也會嘆一口氣,然后睡得像兩條死豬,舒服了。人死的時候,最后一口氣是出去的。人出生時,第一口氣也是出去的。

講回靜坐,練完了六字口訣,自然地呼吸,只有知性在看著呼吸。記得知性不是在腦中的。呼吸變得深長,你非常清楚;如果你的念頭此起彼落,你的呼吸是短促的,你也非常清楚。佛經講得很清楚,呼吸有長中長,長中短,有短中短,短中長。為什么如此?佛沒有說。那同你的身體健康有關系。如果靜坐時你的呼吸忽長忽短,這可能是你當天的情緒不定,吃的東西不對,乃至天氣變化都會有影響。

當呼吸粗重時,你會感覺到在鼻尖,漸漸、漸漸地,感覺到了眉心,最后才到了頭頂。當你還不夠靜時,你好像感到有東西進出。其實并不是空氣真的進出你的頭頂,都只是你心理的感覺。當你念頭定住了,就不會有這種感覺了,那就是息。

所以,你在練習時,只是知道呼吸的長短進出,只看這個,不要管念頭。好像在看著一個小孩子在房中跑來跑去,你知道他在那兒,不用去幫他忙。這也像是看著水中的魚游來游去,你知道魚在那兒,你不用去碰它??粗粑拈L短、進出,慢慢地,愈來愈深愈長,到了不呼不吸了,就是止息。

止息以后,知道全身充滿了氣。如果覺得哪里不通,用意識觀,把那部位的病氣業氣送出去,甚至放個屁放出去。最麻煩的是氣到了性器官,這時候不要去管它,把這個看的念頭也去掉,它就沒有了。你愈看它就愈是幫它,它就愈來愈強,直到你忍不住了,只得去尋求發泄。當這種問題來了,你要知道如何處理,懂嗎?

當你全身充滿了氣,把念頭都拋開,慢慢地氣也穩定了,這時就可以常在不呼不吸中。其實也不是絕對地不呼吸,只是隔了許久才呼吸一次。如果此時有氣進來,把它放出去,身體就空靈了。這時身中就會生起光明,可能在頭部或者在背上,或者最好的情形是在下半身生起的。此時口水分泌會特別旺盛,不用吞咽,它自然會下去,這就是甘露,是最好的雙性荷爾蒙。慢慢地連身體的感覺也沒有了,進入了光明定中。

我只能為你講到這里了,講多了反而會害了你。

很多人以為吸氣能充實生命,就練吸氣,真是愚不可及!真正的秘法正好相反,要舍,把它放出去。大乘道叫布施,把自己的氣乃至生命給一切眾生。

練習中最難的是腰部以下,到腿,到足趾。兩足是最難打通的,一旦通了,就會生起非常舒服的感覺,繼而產生樂感,比性的快感還要好。樂感由腿上升到頭,由腦所生的樂感是無比的歡喜,無法形容的。到了這一地步,身體就不是障礙了。一般人打坐總還覺得身上有這里或那里的不舒服,就是覺得有身,所以身體就變成了障礙。身體不障礙,下一步就要修菩提了。到這里為止是共法,外道也可以修到的。至于身體上的各種感覺,酸痛脹麻癢等等,大類的有三十四種之多,我們下次再講。今天所講的足夠你消化一年了。

圣吉:的確,的確。

南師:你們有練瑜珈的,如果筋肉拉不開時,用呼氣的方法可以幫你伸展開來,你氣吸得愈飽,愈難伸展開來。氣跑到了腦子是最難放的,比下半身的氣還難放掉。能把腦中的氣放掉了,頭都空掉了,什么智慧都發起了。真正的問題是在上面,不是在下面。下面的問題都是假的,都是由上面來的。所以把頭砍掉就什么問題都沒了。這不是笑話,佛陀教的白骨觀的修法,就有觀想把頭骨切掉,倒轉過來放進腹腔的空間中,如果你能觀得起來,什么高血壓之類的,就都沒了。今天到此為止,去練習吧。

第四講

內容提要:

止和觀是方便

生理是五陰中色法

色受想行識

知時知量用功

表色形色顯色

南師:今天是這一回為你講修持的最后一次,主要做些補充。在開始之前,我先問你兩個問題。前幾天聽下來,實驗得如何?

圣吉:我對“止”和“觀”仍然不是分得太清楚,而且愈搞愈糊涂。我懂了什么是止息,但是不肯定是否這時要開始用觀,次序是否如此?

南師:你先要了解,我們在講的是禪定法門,而止觀是個總的,兩者有關聯可是邏輯上不同。止和觀就是奢摩他和毗缽舍那,是所有宗教所有法門在修行上都用上的,它同我們所討論的種種生理情形是有連帶關系,但是并不只是生理的。止和觀是一種方便,是一種手段。禪定不過是止的其中一種,但是不能說禪定就是止。其實當你進入止息境界的時候,你早已經在觀了。昨天說過,這個觀是知性的作用。這個的確不容易搞清楚。

我再講一次,從佛法立場來看,所有禪定的工夫,包括大小乘的戒、定、慧、六波羅蜜,所有宗教的祈禱,各種的瑜珈、冥想等等,都是要證入菩提的手段。手段不是目標,目標用現代的詞匯來講是形而上的,手段是形而下的。一旦進入了形而上的境界,所有形而下的都成了空話廢話?!独銍澜洝犯嬖V我們:“但有名言,都無實義。”手段是一種方便,你一定要搞清楚。

這個話題到此為止,我再問你第二個問題,你還記得我們在九七年打禪七時講過的“四禪八定”嗎?

圣吉:記得。

南師:好。我們開始今天要講的材料。

修行的人經常被各種幻覺拉著走,我第一天對你說過,人生無時無刻不受知覺和感覺的影響。我們的各種情緒,像喜怒哀樂,是感覺來的,不是知覺。換言之,它們是生理的,不是心理的。

現在你手中拿的材料,是我今年稍早在大陸打七時所講的內容,抽出其中的一部分。這是三十四種色法,因為時間關系,只能大略說一下。

根據佛學的歸納,這個生理的、物理的是屬于五陰中色法的范圍?!缎慕洝飞险f五蘊皆空。五蘊就是五陰,陰就是蓋住了的,人類自己不知道。

第二個是受,是感觸,譬如我們感到冷暖舒不舒服,男女飲食的快感不快感等等,都是受陰范圍。受的對面是觸,就是交感,生命與物理世界接觸的交感作用,觸與受是連著的,是感覺。我們生命活著每天大都被感覺拉著跑,自己都在糊涂中。有人做工夫發起了特異功能,神通境界,實際上絕大多數都是感覺的物理變化,都靠不住的。依佛學的歸納,觸受只有三種: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我們每天在清醒時多數是在苦受中,樂受是很少的,只是大家不知道而已。在不苦不樂受中也很少,只有在睡眠和昏迷中才有。

圣吉:請問為什么五陰又叫作五蘊?

南師:陰是說有這個作用,可是人的智慧卻看不見,所以是陰暗的,也叫做五蘊,蘊是聚集的意思,也有累積的意思。陰是蓋著的意思。這兩種叫法都對,也只呈現其中一面的意思。所以佛經從梵文翻成中文時,也碰到過大問題的。例如第八識阿賴耶識就只好翻音,成為阿賴耶識,是蘊藏的意思,它的內容有能藏、所藏、執藏三個功能,翻成一個功能都不全面。五蘊同阿賴耶識整個關聯的,生命的本能就蘊藏在里面。

五陰是分類歸納生命的存在,物理的是色陰一種。其次是受陰,是心理和物理世界交感而起的。然后是知覺的,思想,想陰。再來是行陰,這個高了,是所有物理世界所依靠的動的力量?,F在人類所使用的動力像太陽、石油,并不是永恒的。今天的科學還沒有找到那個永恒的動力,假使找到了,整個人類思想就通通變了。我們的生命有個東西在驅動,那就是行陰,是永遠在運動的。這個觀念是心物一元的,行陰的后面是整個唯心的,是心物一元的唯心的識陰。這就是五陰。

時間關系這個題目我們只能講到這里了。現在趕快回頭講三十四觸,只能念一念。其中三十種是所觸:輕、重、滑、澀、軟、硬、緩、急、冷、暖、渴、悶、力、劣、饑、飽、酸、癢、脹、麻、粗、細、酸、黏、老、病、死、疲、息、動。我再加一個靜,就成為三十一種。還有四種是能觸:地、水、火、風,是基本功能,都是生理的。

這些還只是主要的類別,如果依照現代醫理學、心理學,還可以再細分出很多種。為什么要認識它們?你做工夫時這些現象會不規則地隨時出現,你認識了就不覺得稀奇了。你用功進步,身上毛病好了,皮膚也變嫩了,返老還童了,都是自然的變化。如果思想認識不清,自以為了不起了,可以去當教主了,那就走偏了。你認識清楚了,這些都是心理的、物理的自然變化。

每一個名詞包含的內容都很多的。例如人的老病死,到疲到息,這其中分析起來有很多的。在修行做工夫上,有四個字特別重要:“知時知量”,你要記住。同時,你把這四個字用到世法上,像你講的管理學,也都用得上,投資、打仗都要“知時知量”,非常非常重要。

今天所講的牽涉起來非常廣了,正式講起來恐怕要上一學期的課。發生了問題你要知道該如何去調整,這中間又要牽涉醫理。例如你用功起來,到了一個階段全身發癢,你怎么處理?這可能要靠藥物幫助,但治本還是要用工夫轉過來。或者用其他方法,像傳統中醫的一砭、二針、三灸、四湯藥。該用哪一樣?這治療還要配合氣候,這又要懂氣象懂天文。所以生命活著,你要去玩它是很麻煩的,最好死掉!

圣吉:那我怎么辦?住得離老師那么遠!

南師:沒有辦法了。除非你整家搬過來跟著我十年吧,假定我還沒有死。這邊有的人跟著我很多年了,有人還跟了我快三十年了!

時間來不及了,趕快講第二個題目,三類色法:

一、表色,表現出人生命的,有四對八種:行、住、坐、臥、屈、伸、取、舍。

二、形色,有形的,也有四對八種:長、短、方、圓、高、下、正、不正。

三、顯色,它是主要的,不屬于表色、形色的,有十二種:青、黃、赤、白、云、霧(云輕霧重)、煙、塵(煙凝結了變灰塵)、明、暗、光、影。

為什么要你知道這些呢?你打坐修行時見到這些顯色,如果不明白這個道理,就會被這些幻象所迷,自以為了不起了。這些都屬于“獨影意識”境界,都是物理的作用,是身體內部摩擦產生的自然現象,不是神通。

你注意喔!我并不是說這些都是不好的,都不應該要的。不要誤解。是要你碰到這些現象知道是什么作用。

有些人專利用它們來修某一種特殊的法門。講一個例子,我年輕時在西藏住過,同學們在玩時,有一個入定,他的身體隱藏到一團彩色的光影中,就看不見了。我就伸手到他的光影中去,拍他一下,“不要玩了!”一般世俗的人看到可不得了了,以為他有神通啦。

這種情形在高原氣候地區比較容易發生,像西藏地區、云貴地區、不丹、北印度。我覺得那里像是神仙國境,人到了那里好像身體都輕了許多,感覺飄飄然的。

這些不一定是壞事,不是叫你要,也不是叫你不要,“知時知量”是最重要的,這一知是最難的。你經歷了這些境界,到你死了,那個中陰身也有物理作用的。今天的科學是沒法講這個的,可是這幾年西方的電影也變了,開始接受因果、前生后世以及中陰身的觀念了。

中陰身有沒有物理呢?都屬于光、影、明、暗的。這在佛學叫作“法處所攝色”,屬于意識變出來靈魂的境界。例如,注意,這只是比喻,我們做夢可以聞到氣味,嘗到東西;有時候,你在夢中哭了,一醒過來發現枕頭是濕的。你們可能沒這個經驗,可是在我身上發生很多次,特別是在對日抗戰期間。我當時是個軍官,駐守在四川,家人都留在東邊老家,在日本人的占領區內,國破家亡,與家人不能通訊,不知生死。我當時是帶兵的,表面很風光,可是回到自己的房間中,好多次在夢中見到父母親都會哭,早晨醒來枕頭就是濕的。

再假如我死了,你們圍著我哭喊,我在旁邊也會受到你們的情緒影響,會跟著哭。這就是阿賴耶識的中陰身,它同樣會流淚,不過不是我們活著這個物理世界的眼淚。這種法處所攝色是非常細致的,這是個大科學,能結合起來研究就是《楞嚴經》所說的“心能轉物,物能轉心”的道理了。

好了,差不多了,你明天要上路了,就講到這里吧。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南市| 宁阳县| 新营市| 邹城市| 桂平市| 若羌县| 宕昌县| 稻城县| 永善县| 涿鹿县| 南康市| 富宁县| 庐江县| 南宫市| 大丰市| 手游| 青浦区| 冷水江市| 仙居县| 咸宁市| 淮滨县| 云阳县| 台中市| 万荣县| 长治市| 织金县| 普陀区| 宁明县| 卢龙县| 闽侯县| 岑溪市| 勐海县| 厦门市| 措美县| 乌什县| 乌拉特中旗| 镇远县| 东光县| 古丈县| 达孜县| 郓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