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南懷瑾先生是近年來享譽國內外,特別是華人讀者中的文化大師、國學大家。先生出身于世代書香門第,自幼飽讀詩書,遍覽經史子集,為其終身學業打下了扎實的基礎;而其一生從軍、執教、經商、游歷、考察、講學的人生經歷又是不可復制的特殊經驗,使得先生對國學鉆研精深,體認深刻,于中華傳統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詣,更兼通諸子百家、詩詞曲賦、天文歷法、醫學養生等等,對西方文化亦有深刻體認,在中西文化界均為人敬重,堪稱“一代宗師”。書劍飄零大半生后,先生終于尋根問源回到故土,建立學堂,親自講解傳授,為弘揚、傳承和復興民族文化精華和人文精神不遺余力,其情可感,其心可佩。
南先生一生皓首窮經,追尋人生和宇宙的真理,但“佛經浩如煙海,初涉佛學,要求得佛法中心要領,實在無從著手”。那么,有沒有一部經,能夠讓普通讀者一覽佛法之精深妙義呢?南先生發現,在所有佛經中,“有條理,有系統,而且能夠概括佛法精要的,只有《楞嚴經》,可算是一部綜合佛法要領的經典”。
然而,佛經奧義,非一般人所能理解,何況是邏輯嚴謹、充滿思辨性的《楞嚴經》!為了能讓更多人讀懂《楞嚴經》,親嘗法味,南先生于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以慧因法師注釋的《楞嚴經易讀簡注》為藍本,在保留原經句義的前提下,用白話文翻譯《楞嚴經》,并對難解之處或佛教術語作簡單的解釋。在講解中盡力脫去其宗教的神秘色彩,專顧其哲學義理,但求讀者能擷其精華,解其法妙,多增智慧,利己利人。
本次出版,依據先生生前親自訂正的繁體版本,恢復了此前大陸簡體版刪除的邊注。同時,也遵照先生一貫的教誨,“與時偕行”而不“墨守成規”,對慧因法師所作的注音進行修訂,將常用字的注音刪除,并根據最新版《現代漢語詞典》更正一些錯誤的注音,如“城中復有長者居士同時飯(音反)僧。佇(音柱,待也)佛來應(音硬)”,“飯”“應”二字為常用字,故刪去“(音反)”“(音硬)”兩個注音;又如,“既游道胎.親奉覺胤(音閏)”,“胤”其音應為“印”,故改為“(音印)”。
我社與南懷瑾先生結緣于太湖大學堂。出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共同認識和傳揚中華文明的強烈社會責任感、緊迫感,承蒙南懷瑾先生及其后人的信任和厚愛,獨家授權,我社遵南師遺愿,陸續推出南懷瑾先生作品的簡體字版,其中既包括世有公論的著述,更有令人期待的新說。對已在大陸出版過的簡體字版作品,我們亦進行重新整理和修訂,力求貼近原講原述,還原作品原貌。作為一代國學宗師,南懷瑾先生“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畢生致力于民族振興和改善社會人心。我社深感于南先生的大愛之心,謹遵學術文化“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之原則,牢記出版人的立場和使命,盡力將大師思想和著述如實呈現讀者。其妙法得失,還望讀者自己領會。
東方出版社
二〇一八年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