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福利社會的事
- 歷史的經(jīng)驗(增訂本)
- 南懷瑾
- 1077字
- 2018-09-12 14:56:15
其作囿也,以奉宗廟之具,簡士卒,戒不虞。及其衰也,馳騁弋獵,以奪人時。——反囿也。齊宣王見文王囿大,人以為小,問于孟子。孟子曰:周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芻蕘者往焉,雉兔者往焉,與人同之,民以為小,不亦宜乎?臣聞郊關(guān)之內(nèi),有囿方四十里,殺其麋鹿者,如殺人之罪,民以為大,不亦宜乎?楚靈為章華之臺,伍舉諫曰:夫先王之為臺榭也,榭不過講軍實,臺不過望氛祥,其所不奪穡地,其為不匱財用,其事不煩官業(yè),其日不妨事務(wù)。夫為臺榭,將以教人利也,不聞其以匱乏也。
中國古代的囿,是帝王宮廷所造的大花園。造囿的第一個宗旨,奉宗廟社稷,把祖宗的牌位擺在里面,作為國家的象征。另外一個宗旨,是“簡士卒”訓(xùn)練部隊,以戒備國家的不時之虞,防止隨時隨地意想不到的變亂事故。這本來是好的。可是國家到了鼎盛的時候,這種戒備的心理松弛了,失去了警覺性,練兵的操場,變成了運動場,最后還被敵人占領(lǐng)去了。這就是造囿的反效果,所以天下事都有正的一面和反的一面。
孟子講故事
在歷史上也有囿的故事,齊宣王看見以前文王的囿大,可是一般人還以為太小了,就問孟子這是什么道理?這一段讀過《孟子》的都知道。中國上古周朝的時代,雖然是皇帝的專制政體,他修的囿,是與民同樂的公園,到春秋戰(zhàn)國以后,就沒有公園了,變成皇帝私人玩賞的地方。我們中國現(xiàn)在的公園興起,老實說是近百年來受了西方文化的影響,而歷史上我國在周代以前的文化,本來就有公園,所以孟子告訴齊宣王,造公園與民同樂、同利益,大家自然會認為方圓七十里的公園還太小了。他同時對齊宣王說,聽說你修的囿,方圓只有四十里,里面養(yǎng)了許多動物,小羊、小鹿之類,如果老百姓打獵殺了小鹿,你就要把打獵的人抓來,如同懲罰殺人犯一樣抵罪。所以老百姓會討厭,因為你只是私人的享受,何必修那么大的花園。
楚靈王的故事
另一個歷史故事,楚國的靈王修章華臺,伍子胥的祖父伍舉反對,他對楚靈王提出意見說,照中國文化的道理,我們的大建設(shè),修建大廣場,是講軍事,為訓(xùn)練部隊用,建筑高臺是研究天文用的。可是盡管國家需要這樣大的建設(shè),還是有四個條件,就是第一不能占用老百姓用來種田的土地;第二這項建筑的經(jīng)費,不傷害到國家的財政;第三對于工程,雇用老百姓來做,并不妨礙到公私的事情;第四在時間上,絕不在農(nóng)忙的期間動工。所以一個國家偉大的建設(shè),是教人有利于社會,這樣國家進行的偉大建設(shè),不但不會招惹民怨,甚至都將成為百姓感戴頌揚的對象了。
我們現(xiàn)代是以民主政治為基礎(chǔ),尤其近幾十年來的政治觀念,當(dāng)然到了最進步的時候,而在古帝王時代,就有這許多毛病,這都是討論古代政府在建設(shè)方面的反效果給予我們歷史教訓(xùn)的經(jīng)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