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華北王權的興亡

五代十國時代

于是這般,高祖李淵以來延續數百年的堂堂大唐王朝,被一個從叛軍投降來的暴發戶斷了香火。朱全忠終于坐上了夢寐以求的皇帝寶座,他把自己的名字也從只適合做臣下的“全忠”改成冠冕堂皇的“晃”。不過,中國皇帝的真名因為存在避諱制度,日常生活完全不被使用,所以這個名字也幾乎沒有在公開場合使用過。以下,五代皇帝改名者雖多,但是因為過于煩瑣,我們還是使用他們做臣下時的通用名。

時隔二百九十年再次上演的一出禪讓鬧劇結束后,朱全忠這下應該成為名副其實君臨中國的皇帝了吧?但是事情并沒有那么簡單,他威風所及的,其實僅僅局限在華北地區的一部分而已。

首先最大的死對頭李克用就不買他的賬,不承認什么禪讓。李克用連遷都洛陽都認為是朱全忠的叛逆行為,所以一直就沒有承認什么改元天祐,太原照舊使用原來的年號天復。梁朝建立后,如果承認朱全忠政權就應該使用改元后的開平年號,但是李克用卻突發奇想,一改一直使用的天復,開始使用天祐。事情就是這么復雜,在李克用這兒,天復七年突然就變成了天祐四年。他等于通過信奉實質上已經滅亡了的大唐帝國最后的年號這個行動,宣布了自己要和梁朝對抗到底的決心。

2 后梁時代的五代十國

同樣,吳國(江蘇省)的楊渥也堅持使用天祐四年,表示不服從梁朝。吳國直到建立自己的年號為止,天祐一直使用到十五年。吳越國(浙江省)的錢镠在天祐四年后建立自己獨自年號,向后唐朝貢后使用后唐年號,再往后一直使用五代、宋各王朝的年號。這和吳越的統治者一直被中原的皇帝授予“吳越國王”爵位有關。

從唐—梁禪讓到周—宋禪讓的五十三年間(907—960)被稱為五代十國時代,指的是以洛陽或者開封為都城的華北中原的五個王朝以及周邊的十個主要地方政權。但是十國的情況其實卻各不相同。吳越以外,荊南(湖北省)、楚(湖南省)等國其實只不過是一個地方“王”,他們作為別的王朝皇帝的臣下,信奉其年號。為了生存,有時不免還要更換朝貢對象。比如長江中游小國荊南,時而服從吳國時而服從后唐,并隨之多次變換年號。

3 后周時代的五代十國

相對的,也有類似吳國那樣,自稱皇帝、自設年號的國家。蜀王(四川省)王建與晉王李克用一樣,也不承認朱全忠的天祐年號,“天復七年”(即開平元年)九月,比朱全忠遲五個月,他自己也自稱皇帝,翌年正月,改元為“武成”。十年后的公元917年,南漢(廣東省)也自稱皇帝,開始使用獨自年號“乾亨”。閩(福建省)當初使用中原王朝年號,后來也自稱皇帝,使用獨自年號。

其他的還有消滅了王建蜀國(通稱前蜀)的后唐將軍后來自己建立的孟氏蜀國(通稱后蜀)、吳國禪讓成立的唐(通稱南唐)、繼承五代的漢(通稱后漢)等許多王朝的君主都不是王,而是自稱皇帝,他們都設有獨自年號。所以比方說公元957年,相當于后周的顯德四年、南唐保大十五年、后蜀廣政二十年、北漢天會元年、南漢乾和十五年等。

不過,這種“五代十國”的說法是漢族中心觀念的一種表現,其實在這個王朝興亡史的舞臺上還有一個活躍分子不能漏掉,這就是契丹。契丹第一代皇帝耶律阿保機登上皇位設立年號在公元916年,也就是神冊元年。該王朝后來仿照中原王朝名自稱遼,公元957年遼朝歷當稱為應歷七年。關于此王朝,本套叢書第八卷(《疾馳的草原征服者》)將有詳論,本書只讓其作配角。

此外,周邊諸國南詔(云南省)、于闐(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還有日本等也都有自己的年號。按現在中國的國境線看,難免要問南漢算在十國之內,而為什么南詔和于闐卻不算呢?其實道理也簡單,“五代十國”的說法是宋代產生的,宋代人是按他們自己當時的勢力范圍計算的。

總而言之,我們這里只是想從王權興亡的觀點整理一下通常用“五代亂離”表現的這個時期。我們認為,只有這樣,才能把宋王朝的特征鮮明地凸顯出來。

五代王朝的變遷

我們把話頭再回到“開平二年”,也就是公元908年。這一年,堅決不承認梁朝的晉王李克用帶著萬分遺憾在太原死去(當地其實是作為天祐五年的事情記錄的)。繼承父親遺志的李存勖親自帶領大軍進軍到黃河邊,與梁軍對峙。梁軍也不甘示弱,皇帝朱全忠親自出馬率軍迎戰,阻止了李存勖的進軍。隨后,兩者進入膠著狀態。

這場戰爭被后世津津樂道的是因為參戰的晉軍中竟然有五人后來都當了皇帝。當然當時誰也沒有預料到自己以后數十年間將成為爭奪皇帝寶座的主人公。

首先說李存勖本人。開戰當初遭到人力物力均超過晉軍的梁軍反擊,一度處于劣勢。但是后來朱全忠死去,梁朝內因后繼問題發生內亂,晉軍趁機大舉進攻,跟梁朝結伙的有力藩鎮也接二連三投降。在魏州繳獲大唐國璽(歷代王朝的玉璽,是皇權的象征。相當于日本皇室的三種神器)后,李存勖以祖父被賜李姓為根據,作為大唐皇帝即位,改天祐二十年為同光元年。時梁朝年號為龍德三年(923)。半年后,李存勖占領開封,從軍事上徹底消滅了梁朝。自宋朝以后至今,我們都把李存勖作為新王朝的創建者,稱其王朝為后唐。可是李存勖自己當時卻認為復興大唐帝國是自己的使命,自己只不過是大唐帝國的中興之祖。這跟三國時代劉備的說法一樣。

李存勖立志復興大唐,所以各方面推行復古政策。都城遷到洛陽,恢復大唐法典,重用宦官和具有舊貴族血統的人。可是,李存勖在位僅三年,便被李嗣源指使禁軍殺死。李嗣源還算承認他的功績,贈給了他一個莊宗的廟號。

李嗣源殺死李存勖后自己登上皇帝寶座。在五代的眾多皇帝中,李嗣源與后周的柴榮并稱明君。他適應時代的要求,改革官僚制度,整編軍隊。他創設的負責財務的三司以及近衛軍的主力侍衛親軍,直至北宋均被繼承。近衛軍在中國叫做禁軍,擴大和強化禁軍是五代各個皇帝的共通政策。擴軍政策取得的成果之一,就是李嗣源遠征四川,消滅了前蜀,擴大了版圖。他自己似乎不認識漢字,但是他任用宰相馮道印刷儒家經典,推進文化事業。死后,被贈予明宗廟號。而就在他治世的第二年、天成二年(927),趙匡胤,也就是后來的宋太祖在他治下的都城洛陽誕生。

4 五代十國的興亡

李嗣源的兒子雖然繼承了皇位,但是很快就被李嗣源的養子李從珂殺死,帝位也被篡奪。不論李嗣源還是李從珂,與先帝只有名義上的血緣關系。用傳統的觀點來看,他們都是利用政變取得了政權,所以其實都等于是王朝交替。話說回來,這幾個姓李的,其實與大唐皇室都沒有任何干系,他們都是突厥系沙陀族人。所以這在從前的政治秩序上看是出現了不可想象的異常事態。用武力篡奪帝位后,李從珂為了強化王權,著手削弱藩鎮勢力。他最大的目標就是死對頭、李嗣源的女婿石敬瑭。察知危險的石敬瑭在太原造反,恢復李嗣源時代的年號長興,表示不承認李從珂的皇權。但是他自己卻并沒有實力進攻洛陽。為了打倒李從珂,石敬瑭向契丹皇帝求援。條件是成功后進貢大量財寶,并割讓華北地區一部分土地。割讓的燕云十六州,以后成了遼宋開戰的遠因。契丹的精銳部隊勢如破竹,很快就擊敗了唐軍,石敬瑭受契丹皇帝之命即位,國號為晉,取自發祥地太原。公元936年,僅有十三年短命的后唐滅亡。

石敬瑭在位六年間,為了保住自己年號“天福”所象征的天賜帝位,一門心思與契丹維持良好關系。但是繼承石敬瑭帝位的石重貴卻任命強硬派做宰相,采取了與契丹對抗的政策(石重貴為石敬瑭侄子,稱石敬瑭為“皇伯”。此事下一章還要言及)。契丹皇帝耶律德光親率大軍征討。晉軍竟然擊退契丹,遂忘乎所以改天福年號為開運。即位第三年,而且在年度途中改元,這在史上是少見的。如此這般,晉軍竟然兩次都成功擊退了契丹的進攻。但是第三次卻終于失敗,開運三年(946),開封陷落,晉朝十年短命,到此結束。皇帝石重貴被俘,被劫持到北方。因為被拉到國界之外去了,所以后朝給他的謚號就是“出帝”。耶律德光想從此就占領并統治華北,所以特意讓馮道率領晉朝文武百官勸進,然后在開封照中國方式重新登基,同時改國號為遼。但是這時契丹國內皇太后一派與他的對立日趨激化,華北各地也出現抗遼反亂,眼看里外不是人,耶律德光只好打道回府,不料卻在歸途一命嗚呼。由此,華北出現了短暫的政治真空狀態。

5 燕云十六州略圖(根據佐伯富《宋代新文化》作成)

趁機占便宜登上皇帝寶座的是劉知遠,一個曾經效力于石敬瑭的武將。不過這位皇帝的登基狀況也是中國歷史上少見的。他即位幾個月,卻還照例使用以前的國號和年號。確切地說,因為他不承認出帝與遼對抗的強硬政策,所以不愿用開運年號,自稱天福十二年。也就是說,在法理上,自己不是創建了新朝,而是因為皇帝被劫持,自己作為“晉朝第三代皇帝”繼承皇位。后來他進出中原,改國號為漢。因為姓劉,自稱漢帝國后裔,立志統治華北。他在祭祀王朝祖先的宗廟里,祭祀著漢高祖劉邦和光武帝劉秀,以使自己的帝位正當化。其實他也是沙陀族出身。國號改換后,他自稱不忘舊主人石敬瑭的恩,還一直使用原來的年號。直到第二年(948)正月,才終于改年號為“乾祐”。

劉知遠即位前也以太原為基地。唐、晉、漢,到此為止都是太原出身的將軍建立的新王朝,顯示了李克用奠基的山西軍閥的雄厚實力。但是所有王朝都定都中原的洛陽或開封,使政治經濟中心和軍事基地分離,造成了皇權的不穩定。李從珂為了剝奪石敬瑭軍權,想調換石敬瑭領地,反倒遭拒絕,并招來石敬瑭投靠契丹,以及宋朝建國后討伐北漢久攻不克,都是因為太原有相對獨立的地理條件。

劉知遠即位整一年后死去,繼承帝位的是劉承祐。劉承祐為了鞏固皇權,有意疏遠有功的大臣和將軍。這與后唐李從珂、后晉石重貴的做法如出一轍。結果,他也招來駐扎魏州的將軍郭威的反抗。劉承祐得知郭威有意反亂后,殺了住在開封的郭威全家。結果卻落得一個自己被與郭威相通的臣下殺掉的下場。

郭威占領開封后,迫使后漢皇太后臨朝聽政,自己為監國,掌握了后漢實權。歷經政變還照例安坐政權中樞的馮道獻策郭威,建議擁立駐守太原的劉知遠弟劉崇之子、正在別處做節度使的劉赟即位。沒想到劉赟還沒來得及趕到開封,郭威便自稱要抗遼南下,親自出征到黃河沿岸的澶州,在澶州被軍隊擁立,返回開封,逼迫皇太后禪讓帝位。由此,周朝(后周)誕生。五代各個王朝都很短命,而以后漢為最短,從劉知遠即位到滅亡,只有四年。

劉崇本以為自己的兒子能當皇帝高興一時,沒想到開封政變。他當然不能承認,所以自己也自稱皇帝,繼續使用乾祐年號。他認為自己是后漢的第三代皇帝,但是一般都把這個政權與后漢區別,稱之為北漢。北漢持續四代三十年,十國中最后被消滅。北漢廣運六年(979)投降宋軍。這一年宋朝年號為太平興國四年。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雄市| 阳朔县| 湟中县| 永登县| 平南县| 修武县| 阿尔山市| 志丹县| 茶陵县| 阿尔山市| 邵武市| 同心县| 海阳市| 仁布县| 锡林郭勒盟| 尖扎县| 厦门市| 盈江县| 太保市| 灯塔市| 驻马店市| 绥德县| 马山县| 临沂市| 获嘉县| 新竹县| 乌拉特中旗| 阳江市| 仁寿县| 永宁县| 南木林县| 巨野县| 吴忠市| 比如县| 东安县| 福海县| 古交市| 青龙| 香河县| 高陵县| 双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