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皇帝制的形成

皇皇上帝

古代的上天思想

巨大的陵墓中長眠著中國史上第一位皇帝,這就是最初將王號變為皇帝號的始皇帝的陵墓。皇帝的稱號誕生于兩千兩百年前的秦朝,從第一代秦始皇至末代皇帝溥儀,兩千一百三十年間有過近五百個皇帝。其中有未滿一歲即位的東漢皇帝(殤帝),也有近九十高壽、在位六十年的清代皇帝(乾隆帝)。在中國為何皇帝能夠如此長時期地保有權威呢?又為何能有如此多的皇帝世代相承呢?

與清朝末代皇帝作斗爭的孫中山在其所著的《三民主義》中對中國古代皇帝制有過如下論述:

 

劉邦、項羽是爭什么呢?他們就是爭皇帝。漢唐以來,沒有一朝不是爭皇帝的。中國歷史常是一治一亂,當亂的時候,總是爭皇帝。外國嘗有因宗教而戰、自由而戰的,但是中國幾千年以來,所戰的都是皇帝一個問題。

 

革命家孫中山這里所說的爭皇帝的戲劇,到底是怎樣的情形呢?

秦王嬴政擊敗東方六國諸王,統一全國時(前221)創立了皇帝稱號。這一稱號借助了可以主宰上天之“上帝”(天帝)的權威。天的世界本是一個宇宙。古代中國人認為天是覆蓋于地上的球體。從地上仰望,天像個半圓屋頂。太陽、月亮、行星都在這個球體上移動。天以北極為中心逆時針旋轉,并認為天帝就存在這一中心。稱北極近旁小熊星座的β星為“帝星”,大熊星座的北斗七星形狀被想象為天帝御駕的車轅和車廂。位于勺的前端、亦即車廂尾部的α星被稱為“天樞”。天帝乘此御駕巡視于天極周邊。

人們在中國古代放置棺槨的墓室中,發現了這種從地面仰望中的宇宙。墓室的天頂上繪著天體,中心部位是天極和北斗七星。在漢代的壁畫中,繪有天的赤道和太陽一年運行所經的黃道。在日本的高松冢古墳壁畫中,也描繪著這種受中國天文思想影響的天極。其中,北浦古墳中描繪著一個黃道與天赤道交叉的圓。

天的中心并沒有被人格化。由于“神”(spirit)在中國是指死者的魂,所以也被誤解為上帝的“神”(God)。在皇帝稱號的產生背景中,有著如此的古代天文思想。從天帝到地上的統治者,皇帝就這樣誕生了。

14 秦始皇陵 巨大陵墓的地下長眠著第一位皇帝

“皇帝”的稱號

在征服東方六王、統一天下的那一年,秦王開始使用高于諸王地位之上的皇帝稱號。關于皇帝稱號的產生,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有著詳細的記載:通過秦王與大臣間(丞相王綰、御史大夫馮劫、廷尉李斯)的爭論,最終采用了皇帝稱號。決定的過程并不那么順利。

首先,秦王命令丞相等人議論以往王號、帝號的變遷。討論的結果:因為秦王之功績超過上古以來五帝的治世,所以要找一個更加合適的稱號。“五帝”指黃帝、帝顓頊、帝嚳、帝堯、帝舜等五位。這五帝并非天上,而是地上的統治者。根據神話時代的傳說:這些人死后升天,被稱為某帝。秦國的博士從古典書籍中尋出天皇、地皇、泰皇等稱號,認為其中數泰皇最為尊貴。泰就是泰一,是地位高于天神、地神的天帝。所以,大臣們建議秦王以此為號。

如果當年這一建議被采納的話,后來的皇帝就都得叫泰皇了。但是,大臣的建議遭到秦王的否決,最終決定將泰皇的“皇”與上古帝位的“帝”字合為“皇帝”的稱號。此“皇”字本意與“王”字相同,而且作為形容詞有光輝之義;說到底秦王中意的是“帝”字,所以又為“帝”找了個修飾語。意味著煌煌上帝的“皇帝”,就這樣誕生了!天帝是上天的中心,與之相應,秦王希求建立自己在地上世界中心的權威地位。與此同時采用的“詔”(命令)、“朕”(自稱)等稱謂為后來歷代皇帝制所沿襲。

秦以水德克周之火德

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二十六年(前221)的記事中,羅列了統一天下的具體事例:

首先,秦采用了五行的水德。五行是由戰國時期齊國鄒衍首倡的思想,包括五行相生說和五行相勝(相克)說。這種觀點認為是木、火、土、金、水五種要素的變化導致了宇宙的變化:就像水生木(植物)那樣,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再生木,如此循環叫做“相生”;如果像水勝火那樣,土勝水,木勝土,金勝木,火勝金就叫做“相勝(相克)”。五行,還配以方位、季節、色彩、數字。如木配以東、春、青、八,火配以南、夏、赤、七,土配以中央、土用(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前的十八天,合計七十二天)、黃、五,金配以西、秋、白、九,水配以北、冬、黑、六等。秦勝了屬性為火德的周王朝,所以采用了水德。相應地以“冬”、“黑”、“六”作為制度改革的關鍵詞。

數字與五行的關系不太好懂,在古代中國也是將水視為萬物之中最先形成的物質。今天,我們認為地球是由金屬(金)、地幔(火)、海洋(水)、土壤(土)、植物(木)組成的,宇宙間最豐富的元素是氫,占地表四分之三的水就是由氫產生的。一至四的生數和六至九的成數之首位數“一”和“六”被認為是水德的數字。

15 十四面骰子(出土于秦始皇陵)當時的一種玩耍道具,記有一至十二的數字和兩個漢字(驕、

由于冬季始于十月,所以秦以十月為年初歲首,衣服、旗幟用黑顏色,數字以六為基數,符節、法冠都是六寸(13.8cm〈1寸=2.3cm〉)為長度或高度,車輛寬度為六尺(138cm),度量衡的一步也是六尺,駕車的馬用六匹。黃河在當時叫做“河”或“河水”,也仿效水德改稱“德水”。又因為水德屬陰、主刑法,所以執法嚴厲。

五行思想并非出于秦,而是產生于東方的齊國。但其重視自然循環的思想與《呂氏春秋》月令的思想卻是相通的,在這種思想中刑法也被置于自然循環之列。從呂不韋到李斯,秦的智囊人物雖有交替更迭,而那種極端的統治思想卻未必有所變化。統一天下的法家思想之中也含有呂不韋的月令思想。

在秦始皇陵附近出土了一枚石制的骰子,骰子有十四個面,可以投出從一到十二的數字,而且其中一面寫著“驕”字,一面寫著“”字。投骰子者按照投出的數字走棋子,如遇“”字要受罰飲酒,逢“驕”字則罰對方喝酒。數字在官吏休閑玩耍之中也是如此的重要。這十二乃六的倍數。

三十六郡之謎與帝國的擴張

秦把天下分為三十六郡,每個郡設置郡守、郡尉和監郡,對黎民百姓改稱作“黔首”,召開盛大宴會。允許天下人聚集飲宴以示慶賀,由國家分發美酒佳肴。二十五年(前222)五月,秦殲滅了除齊國以外的所有國家,戰局已經告一段落時曾有過一次許可慶祝。這次,是因為最終滅齊,實現天下統一而特許慶賀。對此,地方文書對日期和時間都予以詳細記錄,《秦始皇本紀》的記事卻連月份也未提及。

對當時設置的三十六郡,也是很難確認三十六個具體郡名。所謂三十六郡,并非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一次性設置的,而是自戰國時期的秦國直至秦帝國成立之間逐漸設置的。如果將《史記·秦本紀》和《漢書·地理志》等文獻記載匯集的話,可知郡的數字不止三十六個。兩千年來關于三十六郡究竟指哪些郡的問題雖然有過各種觀點,但是里耶秦簡中又出現了誰都不知道的洞庭郡,于是對迄今為止的各家之說就不能不予以否定了。出土資料就是如此無情而有趣。

在此,讓我們來分析一下三十六郡的具體情況。根據成立的不同情況,秦郡可以分為以下四類:第一類是設置于戰國時期秦國固有領土的各郡,稱為內史。第二類是超越國境,建立于被侵占領地區、當然也是沿秦國國境地區所置各郡。第三類是在殲滅六國后,接管的六國各郡。第四類是統一全國之后擴張領土時所設各郡。另外,還有一些超出三十六郡數字之外,不明其所在的郡。

16 秦的三十六郡示意圖 分天下以為三十六郡,各郡設置守(長官)、尉(軍官)、監(監察官)。三十六郡郡名難以厘定

圖16展示了這些郡的情況,從中可以看出從秦國至秦帝國的整個過程。上述“喜”這個官吏所供職的地區屬于第二類,即秦占領地的南郡。加上第二類、第三類,至秦統一之時應該為三十六郡,但最多也就有三十四郡。必須另外找出二郡來。《漢書·地理志》記述了漢郡的出自,其中記為出自秦郡的正好為三十六郡。然而,其中有四個郡卻是統一之后建立的第四類郡,如果除去這四個郡的話又有哪四個可以入選三十六郡呢?學界圍繞這一問題一直有爭議。從清朝至今的三百年中,王鳴盛、錢大昕、全祖望、王國維、錢穆、勞榦、譚其驤等眾多學者都為此做出了努力。

然而,里耶秦簡中洞庭郡的發現,實在出人意料。因為,這使得一直以來作為研究根據的《漢書·地理志》史料的可信性發生了動搖。比如《漢書·地理志》中說:“長沙國,秦郡。”那么,在秦代真的有長沙郡嗎?上一章所述蒼梧之亂時提到:平定這次動亂的是南郡管轄的一個縣。這一地區正是長沙地區,卻沒有提到長沙郡。另外,在秦昭王時期的公元前277年的記錄中有攻打楚國巫郡、黔中郡的內容,此二郡為楚郡的郡名,并非秦郡的郡名。占領某一地區之后有時是要改變郡名的,所以黔中郡之名不應當在該地區被占領之后還在沿用。從《晉書》以來有很多學者為了與三十六郡數字相合,將《漢書·地理志》中沒有作為秦郡的黔中郡列入了三十六郡。那么,既然現在已經發現了洞庭郡,就應該把楚國的黔中郡排除了。而且,當時將黔中郡改名為洞庭郡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骅市| 海城市| 六安市| 手机| 通榆县| 衡阳县| 涪陵区| 谢通门县| 香港| 正宁县| 平罗县| 台中市| 云南省| 祁阳县| 常熟市| 霍州市| 兴文县| 营口市| 池州市| 城固县| 周口市| 长白| 巴南区| 呼伦贝尔市| 紫云| 余干县| 延长县| 集安市| 江永县| 当雄县| 东乡县| 遵义市| 新河县| 大港区| 东辽县| 甘南县| 江津市| 潼南县| 筠连县| 永兴县| 蓬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