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原道第一

【原文】

文之為德也大矣[1],與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黃[2]色雜,方圓體分,日月疊璧[3],以垂麗天之象[4];山川煥綺[5],以鋪理地之形:此蓋[6]道之文也。仰觀吐曜[7],俯察含章[8],高卑定位,故兩儀[9]既生矣。惟人參之,性靈所鐘[10],是謂三才。為五行之秀,實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傍及[11]萬品,動植皆文:龍鳳以藻繪[12]呈瑞,虎豹以炳蔚[13]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畫工之妙;草木賁華[14],無待錦匠[15]之奇。夫豈外飾,蓋自然耳。至于林籟結響,調如竽瑟;泉石激韻,和若球锽[16]:故形立則章成矣,聲發則文生矣。夫以無識之物,郁然[17]有彩,有心之器,其無文歟[18]?

【注釋】

[1]文:此書中的“文”,意義較為廣泛,或指文章、文采,或指文化、文明,或指事物的紋理、顏色、形狀、節奏等。這里的“文”便是囊括所有含義的廣泛的文。德:屬性、性質。

[2]玄黃:指天地的顏色。玄為天色,黃為地色。

[3]疊璧:《尚書》中有日月曾一度像璧那樣重疊起來的說法。璧:環狀的玉。

[4]垂:垂掛。麗天:附著于天。

[5]煥綺:光彩綺麗。

[6]蓋:表示推測,相當于“大約”“大概”。

[7]吐曜(yào):亦作“吐耀”,發出光輝。借指能發光的日、月、星。曜,光明照耀。

[8]含章:包含美質,蘊涵著美。

[9]兩儀:天地。

[10]性靈:智慧,聰明。鐘:集聚。

[11]傍及:推及,遍及。

[12]藻繪:彩色的繡紋,錯雜華麗的色彩。

[13]炳:明亮。蔚:繁盛。

[14]賁(bì):裝飾,修飾。華:花。

[15]錦匠:織錦工匠。

[16]球锽:指磬和鐘,廟堂樂器。

[17]郁然:草木茂盛的樣子,形容文采之盛。

[18]歟(yú):文言句末語氣助詞,表示疑問、感嘆、反詰等語氣。

【譯文】

文章的屬性是多么普遍啊!它和天地一起產生,為何如此說呢?自天地誕生開始便有了黑色和黃色、圓形和方形的區分。太陽和月亮猶如重疊的雙璧,于天空之中垂懸,以滿是光明的形象顯示出來;山川河流猶如華美的錦繡,于大地之上鋪設,以富有條理的形象展示出來,這些大概都是大自然的文章!仰頭看向天空,太陽月亮發出耀眼的光芒;低頭俯視大地,山川萬物蘊涵著豐富的文采。天高地卑的上下位置確定了,然后產生了天地“兩儀”。只有人與天地相配,其身上孕育匯集天地智慧,所以天、地、人被稱為“三才”。人作為萬物之靈,實際上是具有思想的天地之心。具備了思想心靈,便跟著確立了語言,語言確立了,文章便跟著鮮明,這是自然而然的道理。推廣到世間萬物,不論是動物還是植物都具備文章的特性:龍鳳以五彩紋理顯示它們的祥瑞,虎豹以色彩斑斕的花紋構成它們的雄姿;以色彩雕繪的云霞,艷麗繽紛勝過繪畫工匠巧妙絕頂的設色;鮮花滿綴裝飾在草木之上,不需要織錦工匠高超神奇的手藝。這些難道都是外界強加的修飾嗎?這是它們自然而然形成的罷了。再如微風吹拂山林發出的聲響,和諧得有如吹竽鼓瑟的樂調;泉水擊打巖石形成的韻律,和諧得猶若扣磬鳴鐘的和聲。因此,形體確立下來了,聲韻激發出來了,文章就出現了。無知無識的自然之物尚且富有豐富的文采,有心智的人哪能沒有文章呢?

【原文】

人文之元,肇自太極[1],幽贊神明,《易》象惟先。庖犧[2]畫其始,仲尼翼其終[3]。而《乾》《坤》兩位,獨制《文言》。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若乃《河圖》[4]孕乎八卦,《洛書》韞乎九疇[5],玉版金鏤[6]之實,丹文綠牒[7]之華,誰其尸[8]之?亦神理而已。

自鳥跡代繩,文字始炳[9]。炎皞[10]遺事,紀在《三墳》[11],而年世渺邈[12],聲采靡追。唐虞[13]文章,則煥乎始盛。元首載歌,既發吟詠之志;益稷陳謨[14],亦垂敷奏之風[15]。夏后氏[16]興,業峻鴻績[17],九序[18]惟歌,勛德彌縟[19]。逮及[20]商周,文勝其質,《雅》《頌》所被,英華日新。文王患憂,繇辭炳曜[21],符采復隱[22],精義堅深。重以公旦[23]多材,振其徽烈[24],剬《詩》《緝》頌[25],斧藻[26]群言。至夫子繼圣,獨秀前哲,熔鈞[27]《六經》,必金聲而玉振[28];雕琢情性,組織辭令,木鐸[29]起而千里應,席珍[30]流而萬世響,寫天地之輝光,曉生民之耳目矣。

【注釋】

[1]肇自:始于。太極:指宇畝最初渾然一體的元氣。

[2]庖(páo)犧:伏羲,華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

[3]仲尼:孔子的字。翼:《十翼》,即《易傳》,是解釋《周易》的著作,包括《彖(tuàn)》上下、《象》上下、《文言》《系辭》上下、《說卦》《序卦》《雜卦》共有十篇。

[4]《河圖》:上古時代神話傳說中伏羲通過黃河中浮出龍馬身上的圖案,與自己的觀察,畫出“八卦”,而龍馬身上的圖案就叫作“河圖”。

[5]《洛書》:古代傳說中有神龜出于洛水,其甲殼上圖象,大禹取法而制定了《九疇》。韞(yùn):收藏,蘊藏,包含。九疇:九類,指傳說中天帝賜給禹治理天下的九類大法。

[6]玉版:古代用以刻字的玉片。金鏤:在黃金器物上雕刻。

[7]牒:用以書寫的竹簡木札。

[8]尸:執掌,主持。

[9]炳:顯著,明顯,昭著。

[10]炎皞(hào):炎帝神農氏與太皞伏羲氏的并稱。

[11]《三墳》:伏羲、神農、黃帝之書。

[12]渺邈:久遠,廣遠。

[13]唐虞:唐堯與虞舜的并稱。亦指堯與舜的時代,古人以為太平盛世。

[14]益稷:舜的大臣,伯益和后稷。陳謨:陳獻計謀。

[15]垂:傳下去,傳留后世。敷奏:陳奏,向君上報告。

[16]夏后氏:夏朝君主的氏稱,夏朝王族以國為氏,為夏后氏,簡稱夏。

[17]業峻鴻績:功業高,成績大。

[18]九序:同“九敘”,九功各順其理,皆有次序。

[19]彌:更加。縟(rù):豐富。

[20]逮及:及至,等到。

[21]繇(zhòu)辭:卦兆的占辭。炳曜:文采煥發,光輝燦爛。

[22]符采:美玉的文理色彩。復隱:包蘊深隱。

[23]公旦:周公旦,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發的弟弟。

[24]徽烈:宏業,偉業。

[25]剬(zhì):古同“制”。緝:古同“輯”。

[26]斧藻:修飾。

[27]熔鈞:編訂。

[28]金聲玉振:奏樂時以鐘發聲,以磬收韻。

[29]木鐸(duó):以木為舌的大鈴,銅質。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時,巡行振鳴以引起眾人注意。

[30]席珍:亦稱“席上珍”,坐席上的珍寶,比喻儒者美善的才學。

【譯文】

人類文章的起始,源于天地未分前的那一團元氣,深刻闡明這個神奇道理的,最早要數《易經》中的卦象。《易》起始于伏羲畫八卦之圖,最后孔子又加上輔助性的解說《十翼》。其中的《乾》《坤》兩卦,孔子特地用《文言》加以解釋。這樣看來,語言要具備文采,才算順應天地自然的心靈吧!至于傳說黃河里有龍獻圖,伏羲仿效《河圖》畫出了八卦,洛水里有龜獻書,夏禹根據《洛書》醞釀出包含九類治國的大法,還有玉石書版、金銀銅器上雕刻的圖文內容,綠色簡牒上書寫的丹紅文字,這些又是哪個在主宰呢?不過是神妙的啟示罷了。

自從倉頡仿照鳥獸足跡創造出文字,取代了結繩記事,文字的作用便開始彰顯。《三墳》這部古書上記載了炎帝神農氏和太皞伏羲氏的種種事跡,可惜年代太過久遠,事跡渺茫,文章文字已經無處追尋查證了。唐堯和虞舜時代的文章,文采便開始豐富起來,十分興盛。天子大舜唱和的歌詞,已經發出了唱嘆吟詠的情志;其臣子伯益和后稷進獻的計謀,也傳下了陳奏進言的風氣。夏后氏大禹興起,事業崇高,功績偉大,各項工作都井然有序,受到世間歌頌,勛德一天天地豐富輝煌起來。到了商朝和周朝,文章有了長足發展,文采勝過前代的質樸。在《雅》詩和《頌》詩的影響之下,文章的辭采顯得愈發新穎華麗。周文王被商紂王拘禁在羑里受難之時,作了《周易》,其卜辭光彩耀世,如同美玉的紋理色彩一樣,有含蓄豐富的內容,有精微深刻的義理。加之周公旦多才多藝,將周文王的美善事業發揚光大,制作詩歌,輯錄《周頌》,修正潤飾各種典籍文辭。到了孔子時,他在承繼先代圣人精華的基礎上,甚至還超越了從前的圣哲。他編訂“六經”,像打鐘開始擊磬結束一般集經典之大成;他陶冶情操,組織辭令;他的教化如同施政教時所用的木舌銅鈴一樣,只要一振動,千里響應;他的思想學問像珍寶一般流傳下來,萬世響應。孔子的功績,簡直可以說是發揚了天地的無限光輝,啟發了世人的聰明才智啊!

【原文】

爰自風姓[1],暨[2]于孔氏,玄圣[3]創典,素王[4]述訓,莫不原道心以敷章[5],研神理而設教,取象[6]乎《河》《洛》,問數乎蓍龜[7],觀天文以極變[8],察人文以成化;然后能經緯區宇[9],彌綸彝憲[10],發輝[11]事業,彪炳[12]辭義。故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旁通[13]而無滯,日用而不匱[14]。《易》曰:“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辭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

【注釋】

[1]爰(yuán):助詞,放在句首。風姓:伏羲,伏羲為風姓。

[2]暨(jì):及。

[3]玄圣:遠古的圣人,指伏羲。

[4]素王:孔子的別稱。指不需要人民,不需要權力,而他的聲望、權威和宇宙并存。

[5]道心:自然之道的精神,客觀事物最基本的精神。這個“心”和上文“天地之心哉”的“心”意思一致。敷:通“布”,陳述。

[6]取象:取某事物之征象。

[7]問數:占問運數。蓍(shī)龜:古人以蓍草與龜甲占卜兇吉,因以指占卜。

[8]極變:謂極盡變化之能事。

[9]經緯:規劃治理。區宇:天下。

[10]彌綸:包舉,綜括。彝憲:常法,經久不變的大經大法。

[11]輝:作“揮”。

[12]彪炳:像虎紋般光彩鮮明。

[13]旁通:遍通,廣泛通曉。

[14]匱:缺乏。

【譯文】

從伏羲到孔子,伏羲開創設立典則,孔子發揮闡述義訓,都是根據自然之道的精神來進行創作的,都是通過鉆研精深的道理來設置教化、從事教育的。他們從《河圖》《洛書》中取得征象啟示,用蓍草和龜殼來占卜問謁事物未來的發展,觀察天文以窮究各種變化,考察人文來完成教化;然后才能夠治理天下,制定出恒久不變的根本大法,發展宏偉的事業,讓文辭的義理光彩鮮明,發揮最大的作用。由此得知,自然的道理是依靠圣人而體現在文章著作里面,圣人也通過文章著作才得以闡明自然的道理。圣人的文章到處都行得通并且沒有阻礙,天天為人所運用也不會覺得匱乏。《周易·系辭上》中說:“能夠鼓動天下的,主要在于文辭。”文辭之所以能夠鼓動天下,是因為它符合自然的道理。

【原文】

贊[1]曰:道心惟微,神理設教。光采玄圣[2],炳耀[3]仁孝。龍圖獻體,龜書呈貌。天文斯觀,民胥[4]以效。

【注釋】

[1]贊:古代一些文章末尾有贊文,用以總括說明全篇大意。本書每篇結尾都有贊。

[2]玄圣:指孔子。

[3]炳耀:昭彰,昭揚。

[4]胥(xū):全,都。

【譯文】

總而言之:自然之道的本質是非常精深微妙的,圣人根據這種神妙的道理來施行教化。偉大的圣人孔子,發出耀眼的光芒,他讓仁義忠孝的倫理道德得以宣揚。黃河里龍馬負圖獻出八卦的形體,洛水中神龜負書呈上九疇的樣貌;圣人通過觀察天地自然的文采來創造文化,人們都依照它來行動。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英吉沙县| 丰县| 天峻县| 巴里| 中宁县| 突泉县| 日照市| 江津市| 开阳县| 石河子市| 罗田县| 拉孜县| 易门县| 荃湾区| 区。| 法库县| 葵青区| 靖西县| 卢氏县| 兴城市| 塔城市| 米易县| 汨罗市| 洞头县| 乌鲁木齐县| 朝阳县| 洛南县| 桂平市| 黄骅市| 奈曼旗| 淳化县| 宁德市| 靖州| 忻城县| 尖扎县| 罗源县| 科技| 株洲市| 全椒县| 仪陇县| 海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