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養好膝蓋 年輕20歲
- 張大光
- 1303字
- 2019-01-05 07:24:53
養膝蓋,首先要養好肝和腎
肝養好,膝蓋就強健有力
中醫認為,膝蓋是否健康,與人的肝功能是否正常有很大的關系。肝主筋,肝養好,則筋骨強健,膝關節硬朗;肝血不足,則容易傷筋動骨,從而使膝蓋受損傷。
肝主筋,養筋就能養膝蓋
中醫認為人體的肌肉、肌腱、韌帶、筋膜、腱鞘、滑囊、關節囊、神經和血管,甚至關節軟骨、關節盂緣等都是人體的“筋”。膝蓋為筋之府,組成膝蓋的韌帶、肌肉、肌腱、關節囊、關節軟骨等組織都被肝所主,所以膝蓋的健康與肝也同樣有著密切的關系。肝維護著膝蓋處韌帶、軟骨、筋膜等的健康,所以養膝蓋要先養好肝。
傷筋動骨,肝有可能氣血失調
小貼士
清代吳謙《醫宗金鑒》曰:“凡跌打損墜墮之證,惡血留內,則不分何經,皆以肝為主,蓋肝主血也,故敗血凝滯,從其所屬,必歸于肝。”
肝臟在人體中主藏血,調節人體各部分的供血量。當人在激動和劇烈運動時,人體各部分的血液需要量也就相應增加,人體的每個動作都是因為得到肝血的滋養才能完成。反過來,當筋骨發生損害時,血液流通不暢,瘀血就會流回肝中,導致新血不再生成,筋脈就得不到濡養。拿膝蓋來說,韌帶、關節囊等得不到肝血的濡養會產生萎縮,關節中的軟骨組織得不到新血濡養,也會變得粗糙,運動時膝關節就會疼痛,失去靈活性。
肝內的血液既可以濡養自身,并制約肝的陽氣而維持肝的陰陽平衡、氣血和調,又可以防止出血。如果傷筋動骨,瘀血回歸肝臟,肝內新血不再生,肝得不到新血濡養,肝的陰陽平衡就會失調,氣血也不失調,肝的健康也就受到傷害。
膝蓋不健康,也會連累肝的氣血失調。
腎養好,膝蓋就不易受損傷
中醫認為,腎主骨,即腎充養骨骼。如果腎精充足,人的骨質就會得到很好的滋養,骨骼發育就會良好,骨頭就會堅固有力;如果腎精不足,骨骼就會失去滋養。
股骨、髕骨、脛骨與腎的關系
股骨、髕骨、脛骨是構成膝關節的骨骼,它們的健康與膝關節的健康是息息相關的。中醫認為腎主骨生髓,骨和髓的生長發育,與骨的功能有關。腎中藏精,精生骨髓,骨髓充實,骨骼強壯,則可以承受高負荷的運動。股骨、髕骨、脛骨的健康要依賴于腎精的不斷滋養,才能強壯,強度大的運動也不至于讓它們受傷,可以說腎精足是膝蓋健康的基本保障。
膝蓋的骨骼出問題,人容易腎虛
膝蓋處的骨骼,確切說只要是骨骼發生問題,那么人體的自愈機制會發動起來修復它們,這時所耗費的就是腎精。腎精不足,就不能將其修復好。修復骨骼的過程要比維持骨骼的健康耗費更多的腎精,所以膝蓋有損,腎也遭殃。
現在有很多人腎虛,與不注重養膝有一定的關系。
很多人年輕時不注重膝關節的保養,一直過度使用膝蓋,或不知道如何健康使用膝蓋,導致膝蓋處的骨骼總是處于強負荷狀態。為了維持膝蓋的功能,就需要消耗大量腎精來維持骨骼的健康,長此下去很可能導致腎精虧虛。中老年不注重保養膝蓋則后果更嚴重,不僅會讓腎更虛,還會非常容易患上膝骨關節炎。
小貼士
膝蓋是特別容易著涼的部位,濕寒特別容易從膝蓋處侵入腎,濕寒為陰邪,最易傷腎。尤其是很多年輕人為了美觀總是在寒冷的天氣也穿得很薄,這樣做不僅僅只是有點冷那么簡單,而是讓膝蓋不再那么靈活,腎臟也在不知不覺中受傷。如果洗澡后不立即擦干,讓身體自然風干,也特別容易導致濕寒之邪入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