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大學從0到1:800天打造企業學習力和學習場
- 蔣躍瑛
- 1096字
- 2019-06-19 17:08:28
自序
有人說,企業大學的風頭已經過了,企業大學在一些企業的作用如同雞肋,我對這樣的觀點的看法就如同我們說現在需不需要科學管理一樣。對中國絕大多數的企業,尤其是中小型的民營企業來講,科學管理的時代還沒有到來,企業內部無論是管理的理念還是實踐都顯得很粗放,但對于一些快速成長的創新型企業來說,過于強調管理的規范化無疑又沒有抓住企業發展的焦點。
今天企業大學對企業的意義不在于有或沒有,關鍵在于它所起到的作用是不是能幫助企業經營發展和人才發展的需求,幫助優化和傳播企業文化。在移動互聯網如此發達的今天,學習與發展部門知識傳播的職能在快速弱化,營造企業內部更快的學習力和更有效的學習場,為優秀人才搭建展示舞臺、為企業文化傳承營造氛圍,越來越凸顯出“很硬”的需求。
作為從業者,我也曾在不同階段懷疑過,培訓真的有用嗎?
而每次我的回答都是“有用”。至少我自己和團隊從此項工作中獲得了極大的成長。可以說,培訓工作重新塑造了我。我能站在更高一點的地方看問題了,我懂得怎么做工作,怎么提升績效,怎么帶隊伍,一次又一次地應對了不同階段的挑戰。
那么,為什么會懷疑呢?因為我們可能迭代得不夠快,學習得不夠快,影響的人還不夠多、不夠深,對企業的影響還沒有從量變到質變的臨界點,還有太多的人沒有像我們一樣從學習中收獲的更多。
雖然曾在大型企業從事過多年的領導力培訓與發展工作,但我相信在今天和未來,中國市場環境中更具有生機和創新動力的是民營企業。對民營企業好奇了很多年,各種想象,適逢得到陽光保險集團誠邀加入,稍經思考覺得于其岸上空談,不如跳下水一起游泳,看看民營企業到底是怎么玩的!
總結800多天以來參與籌建陽光大學的經歷,能給予讀者的啟示是,今天企業內的學習與發展不僅僅需要一些不斷更新的學習技術、學習硬件,更需要的是因企業需求而變的學習方案。在移動互聯網高度發達的今天,幫助組織營造無處不在的學習場,讓場域的力量凝聚成對企業的認同,凝聚成對工作績效的促動,凝聚成對企業目標達成的推手。
十幾年的親身體會告訴我,一所企業大學的建立與執行校長密切相關。2008年中國電信學院成立時,童羚院長是一位在中國電信集團內部“戰功”卓著的領導,同時也是在行業頗有影響力的一位高管,她多年主持市場經營工作,有很強的市場意識,她為中國電信學院注入了用市場經營的意識看待培訓工作的基因。
加入陽光保險后,我很快就感受到,張維功董事長身上濃濃地創業激情和領導魅力感召著創業團隊及后來加入陽光保險的小伙伴們。陽光大學成立時,在陽光保險這樣一家創業十年的金融保險公司里,傳承企業創業文化和精神是我們唯一的選擇。我們渴望成為企業甚至行業內先進文化和生產力的代表者。